天天看小說

第276章 得人之盛

劉琦在與賈詡商議之後,便下令益州刺史黃忠積極籌備糧秣,並令張任、嚴顏、甘寧、馬超等將整訓士卒,準備征戰涼州,又下令李典、霍峻等人修整守城之具,深溝高壘,嚴守漢中諸要塞。

與此同時,驍衛軍和禁衛軍也都開始有節度的休整,準備養精蓄銳,隨自己一起出徵,攻略西涼。

劉琦的出征準備定在十天之後,因爲在這十天內,他還要親自主持一件事,那就是主持歷史上第一次科舉考試的最後一輪,殿試。

其他的科目諸如明經、明法、明算、農科、醫科都已結束,讓他收穫了數百名賢能俊才,而最受重視的進士和兵科則由他親自主持、考察並按規定授官。

進士科主要考的是策論,劉琦以當前大楚的發展之策爲題進行考察,卻發現周不疑、馬良、董允三人的才能尤爲突出。

周不疑所提出的“謹守兗豫、先破西涼,再圖關隴”之策與劉琦的主張不謀而合,被劉琦引爲奇才,雖然才只有十四歲,卻被劉琦點爲狀元,破格提拔爲給事中,正五品,負責顧問應對,出謀劃策。

馬良注重發展農商,尤其注重糧食囤積,並主張實行平糴法,由公家出資,豐年以平價收購農民餘糧,在災年則平價出售儲備糧,不及能夠促進糧食收入,還能防止商人勒索農民。這一點深得劉琦贊同。被點爲榜眼,錄用爲太倉長,從五品。專門負責在各地建立糧倉,出售或收購糧食、徵收糧食稅以及供應軍方糧草供應等事宜。

而董允則以卓越的行政才幹而獲得了劉琦的賞識,在處理一些應急問題上做得異常周密細緻,被錄用爲尚書郎中,從五品。

而除了周不疑、馬良、董允這三人之外,進士科還錄取了陸遜從父陸績、顧雍之子顧紹、張昭之子張承、張紘之子張玄、朱治之子朱紀、陳登之子陳肅、劉繇之子劉基、龐統之弟龐林、裴潛之弟裴俊、韓暨之子韓肇、傅巽之弟傅允等人以及寒門子弟三十餘人爲進士出身,還有數百名同進士出身的學子。這些人都被安排到各地做縣長、縣丞、縣尉之類的職務。

而在兵科考試之中,全琮以勇武和治軍之術摘得武狀元桂冠。被劉琦拜爲昭武將軍,正五品;馬謖則以兵法謀略之長成爲榜眼,被拜爲軍師祭酒;探花乃是凌操之子淩統,因爲武勇、德行、兵法俱佳而受到劉琦賞識。被拜爲牙門將軍;除此之外還有黃忠之子黃敘、太史慈之子太史享、朱治之子朱才、駱俊之子駱統等人,以及寒門出身的馮習、張南、馬忠、閻芝、陳式、呂岱、謝旌等人爲武舉人,分別授予軍司馬、校尉、中郎將等職。

當然,無論是進士科還是武舉所選拔的人才,對他們所授的官職都只是試用半年,如若在半年內稱職的話將會正式任命,否則的話將會另行委派,甚至嚴重瀆職的話還會進行治罪。

不過即使這樣,劉琦這一次選才力度之大。規模之盛,授官之多也是超越了歷史,令天下有才能者盡皆受到鼓舞。即便是那些沒能被選上的,也都沒有什麼不滿,因爲他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日後還是有機會的。

本來以陳羣爲代表的世家大族還在擔心會大量起用寒門子弟,從而削弱了他們世家在國中的影響。可是他們看到無論是進士科還是武舉,身居高位的大都是世家子弟。心中的不安和惶恐也就消散一空了,所以他們也都對劉琦的選才不遺餘力的進行支持。

而對於這樣的結果,劉琦其實從一開始就知道了,他明白,對於歷史上的那些名臣名將,大都是出身於世家大族,否則的話他們也沒有多餘的財力培養子弟學文練武,再加上他的統治還需要各地的世家大族帶頭擁護,所以對於世家大族佔據人才大多數的結果也沒有什麼不滿。

不過畢竟通過這一場科舉取士,還是有一部分寒門子弟被納入到自己的麾下,雖然他們的地位還都不算高,可這畢竟是一個開始,想必日後隨著自己在天下各地各種教育的不斷髮展,在他治下的寒門子弟將會越來越多,影響也定然會越來越廣泛。

作爲從後世穿越而來的大學生,他自然知道士族門閥制度給歷史帶來的惡劣影響。

就事論事的來說,士族門閥制度確實培養了一批世襲的貴族,這些家族形成了人才的搖籃,衣冠望族,對歷朝歷代都貢獻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

比如裴潛的後人河東裴氏吧,從魏晉到隋唐的六百年間,裴氏家族先後出過宰相五十九人,大將軍五十九人,中書侍郎十四人,尚書五十五人,侍郎四十四人,常侍十一人,御史十人,專使二十五人,刺史二百一十一人,太守七十七人,駙馬二十一人,進士一百一十七人,其中可知文武狀元十一人、榜眼二人,還有皇后三人,太子妃四人,王妃二人,公主二十人人等,正史立傳與載列者,六百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三千餘人,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

這些卿相很多都是才能卓著、有很多的官聲也都很好,他們對於歷史也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也不能不承認,這種士族門閥制度卻只是限於小範圍內的人才培養,卻是扼殺了更多士人進取的機會,令人才培養機制出現了極度的不公平,使得家族勢力強大起來,極度的影響了中央集權,也影響了時代的進步。

更何況,每一個家族在長時間發展的過程中都會出現腐朽風氣,而這些腐朽、奢華、傲慢等等風氣的滋生蔓延終會引領影響著整個王朝的潮流,最終使得一個個王朝在這種風氣的帶動下迅速走向腐朽。

不過即便是在後世認識到了世家大族的力量,想要剷除也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在東晉時期,當權者就認識到了世家大族對皇權的威脅,於是他們開始扶植大族對抗大族,結果只能導致政權越來越混亂,最後連東晉都被世家大族所滅。

唐朝可以算是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了,可即便是唐朝,經過了唐太宗、武則天等幾代的努力,士族門閥制度還是頑固的存在著,甚至世家大族與寒門的朋黨之爭還成爲唐朝後期的三大政治毒瘤之一。

正是因爲對世家大族的影響力有清醒的認識,對消弭世家大族的影響有長遠的打算,一點都不能急躁,劉琦倒也沒有急躁,只是通過一些漸進的舉措逐漸削弱世家大族的影響,一點點的將後來的士族門閥制度扼殺於萌芽之中。

當然,他知道,經歷了大漢二百年的世家大族的發展,即便是現在想要彌合其影響,也將會是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過程,這個過程甚至到他老死都無法徹底結束,但是他想,以自己的不斷努力,總會向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去發展吧。

當然,他現在只是稍稍的開了一個微不可察的頭而已,因爲如今天下還沒有統一,他還必須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取得天下,對於世家大族的恩寵籠絡勢必會繼續下去,甚至會比以前還要更加明顯一些。

所以,如今的科舉取士,他倒真的是以取材爲主要目的,稍稍抑制世家大族只不過是順手牽羊而已。

不管如何,經過了這次科舉取士,劉琦既籠絡了他麾下的那些新舊部屬,又招納了大量的人才,不論出身如何,真才實學倒是貨真價實,他相信有了這些人的輔助,他的大業必定會更進一步。

“如今我的治下人才之盛,天下無人能及,休說如今人才匱乏的關中地區,即便是號稱唯纔是舉的曹操,麾下的人才恐怕也是遠遠不及。我以如此廣大的地盤,如此強盛的經濟,如此雄厚的人才基礎來對付曹操,就算他有通天之能,恐怕這天下也只能讓給我吧?”一點點的看著這次科舉所選的各方面的人才明單,劉琦的心中不無自得的想著。

這時候賈詡卻緩緩來到劉琦面前,輕輕說道:“主公,如今選才之事以落下帷幕,禁衛軍和驍衛軍的整頓也都差不多結束了,今日益州刺史黃忠來報,劉備已率大軍征討武威、韓遂率各部精騎三萬人迎戰劉備和匈奴的聯軍,如今隴西郡只有楊秋、候選和成宜三部兵馬兩萬騎,正是我們進攻的好機會,不知主公何時考慮大軍西征?”

劉琦忽然從思緒中醒過來,然後笑著說道:“既然秦公給我們創造了機會,我們如若不取隴西和金城,豈不是卻之不恭?這樣吧,我們大軍明日便從襄陽出發,沿沔水而入漢中,之後會和黃刺史,大軍十萬人共同征討涼州,這一次我們誓要奪取隴西,將劉備徹底關在關中之地,讓他永無發展的空間,呵呵,關中之地貧瘠,劉備又不得不防備我們,到時候我們不用作戰,只需不斷添兵就能將他活活拖死。”

“呵呵,主公妙策,與詡正相合,劉備本以爲得到了關中便能成高祖之業,只是他沒想到主公實力發展之速遠出他的預料,正在他與曹操爭奪幷州不下之時,主公已經佔據了整個巴蜀,徹底阻住了他的發展之路,如果劉備知道會有今天的局面,不知可會後悔貪圖便宜,與曹操爭搶幷州?”

賈詡的眼中滿是譏誚,悠悠的說道。

第346章 梟雄末路(一)第179章 勸降周瑜第279章 一戰揚名第325章 勸降失敗第202章 遷都洛陽第339章 談判第346章 梟雄末路(一)第122章 好消息!第408章 天降雷火?第492章 真假火藥(一)第216章 奇襲下邳第154章 智取?第89章 竟然是魯肅!第212章 韓遂與馬騰的仇怨第120章 孫策之死(一)第115章 無奈的退守第95章 劉琦大婚(二)第93章 鐵證如山(二)第221章 兵臨鄴城第267章 陌刀!第455章 血戰濮陽(二)第257章 偷渡陰平第470章 決心要行刺第64章 連環詭計(三)第101章 震驚!第362章 渭南之戰(四)第494章 竟然是曹爽!第39章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第286章 閻行的抉擇第337章 兵出子午谷(三)第180章 歸心第90章 黃祖的婚約第505章 劉全忠的決定第381章 守歲的風俗第496章 代郡之爭(二)第40章 南征桂陽第358章 終是不如你第322章 身陷重圍第286章 閻行的抉擇第67章 揚州刺史第233章 派不派兵?第234章 法正和張鬆第465章 曹操之死第506章 噩耗頻傳第349章 梟雄末路(四)第379章 如何補償?第71章 龐統和虞翻第464章 彌留之際第21章 計定武陵第60章 中計了!第21章 計定武陵第368章 悲憤詩第152章 五次催促第206章 兩年之後第371章 作者是誰?第319章 智激張飛第505章 劉全忠的決定第476章 情動之下第274章 時機已到第87章 廬江之爭(四)第467章 漢室之殤第280章 霍峻的罵功第359章 渭南之戰(一)第144章 士燮之死第394章 漢軍殺來第135章 荊襄鉅變(十二)第221章 兵臨鄴城第403章 曹仁之死第500章 代郡之爭(六)第239章 霍峻之能第8章 安衆之戰(一)第491章 司馬懿與龐統的諜戰(二)第472章 刺曹(一)第383章 我忘了第365章 勸降龐德第467章 漢室之殤第374章 爲君改字第64章 連環詭計(三)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283章 韓遂的決定第385章 倭國亂局第474章 刺曹(三)第337章 兵出子午谷(三)第454章 血戰濮陽(一)第177章 山陰城破第62章 連環詭計(一)第353章 攻陷潼關第481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475章 刺曹(四)第423章 處死曹洪?第489章 步度根心服第401章 昆陽攻城戰第212章 韓遂與馬騰的仇怨第427章 與張飛的約定第369章 神器!第85章 廬江之爭(二)第486章 匈奴之變第147章 霹靂車第349章 梟雄末路(四)第167章 朱治歸降
第346章 梟雄末路(一)第179章 勸降周瑜第279章 一戰揚名第325章 勸降失敗第202章 遷都洛陽第339章 談判第346章 梟雄末路(一)第122章 好消息!第408章 天降雷火?第492章 真假火藥(一)第216章 奇襲下邳第154章 智取?第89章 竟然是魯肅!第212章 韓遂與馬騰的仇怨第120章 孫策之死(一)第115章 無奈的退守第95章 劉琦大婚(二)第93章 鐵證如山(二)第221章 兵臨鄴城第267章 陌刀!第455章 血戰濮陽(二)第257章 偷渡陰平第470章 決心要行刺第64章 連環詭計(三)第101章 震驚!第362章 渭南之戰(四)第494章 竟然是曹爽!第39章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第286章 閻行的抉擇第337章 兵出子午谷(三)第180章 歸心第90章 黃祖的婚約第505章 劉全忠的決定第381章 守歲的風俗第496章 代郡之爭(二)第40章 南征桂陽第358章 終是不如你第322章 身陷重圍第286章 閻行的抉擇第67章 揚州刺史第233章 派不派兵?第234章 法正和張鬆第465章 曹操之死第506章 噩耗頻傳第349章 梟雄末路(四)第379章 如何補償?第71章 龐統和虞翻第464章 彌留之際第21章 計定武陵第60章 中計了!第21章 計定武陵第368章 悲憤詩第152章 五次催促第206章 兩年之後第371章 作者是誰?第319章 智激張飛第505章 劉全忠的決定第476章 情動之下第274章 時機已到第87章 廬江之爭(四)第467章 漢室之殤第280章 霍峻的罵功第359章 渭南之戰(一)第144章 士燮之死第394章 漢軍殺來第135章 荊襄鉅變(十二)第221章 兵臨鄴城第403章 曹仁之死第500章 代郡之爭(六)第239章 霍峻之能第8章 安衆之戰(一)第491章 司馬懿與龐統的諜戰(二)第472章 刺曹(一)第383章 我忘了第365章 勸降龐德第467章 漢室之殤第374章 爲君改字第64章 連環詭計(三)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283章 韓遂的決定第385章 倭國亂局第474章 刺曹(三)第337章 兵出子午谷(三)第454章 血戰濮陽(一)第177章 山陰城破第62章 連環詭計(一)第353章 攻陷潼關第481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475章 刺曹(四)第423章 處死曹洪?第489章 步度根心服第401章 昆陽攻城戰第212章 韓遂與馬騰的仇怨第427章 與張飛的約定第369章 神器!第85章 廬江之爭(二)第486章 匈奴之變第147章 霹靂車第349章 梟雄末路(四)第167章 朱治歸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兰县| 石狮市| 泽州县| 巴里| 兰州市| 库伦旗| 邹平县| 临武县| 漠河县| 武功县| 西昌市| 儋州市| 永仁县| 连平县| 黔南| 遵义市| 太和县| 任丘市| 汉中市| 措勤县| 黄山市| 舞钢市| 吉木萨尔县| 梧州市| 千阳县| 阜平县| 大田县| 图们市| 旺苍县| 布尔津县| 枝江市| 大新县| 犍为县| 壶关县| 仙桃市| 增城市| 固镇县| 成安县| 石阡县| 同仁县| 通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