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3章 有才自遠方來

【老高週一要趕回老家處理一些緊急之事,可能要向書友請幾天假,所以這兩天儘量多更一點,明天會是四到五更,給大家提前打個招呼】——

居然是董允,劉璟微微一愣,就是歷史上接替諸葛亮的那位董允嗎?

一時間劉璟也無法確定,他不露聲色,只是微微向董允點頭笑了笑,又對衆人道:“歡迎各位來江夏,無論是北方士族還是荊州士族,只要是有才華之人,江夏都熱烈歡迎,一定會安排好各位的生活,你們是第一批,我希望有更多的士族跟隨著你們前來江夏。”

幾名士子大喜,一起躬身道:“願爲公子效力!”

劉璟點點頭,對徐庶道:“我就把他們交給你了,有什麼困難去和蘇郡丞商量,可以草擬一份安置方案,以便接納更多的士族。”

徐庶欣然對幾名士子笑道:“各位跟我來吧!我先安排你們食宿,我們在慢慢談其他事。”

幾名士子向劉璟施一禮,便帶著行李跟隨徐庶走了,碼頭上只剩下董允一人,他是搭船來江夏,最終去江東,只是順路來江夏遊歷一番,並不是來謀差事,偏偏劉璟卻注意上了他。

劉璟慢慢走到他身旁笑道:“我沒記錯的話,公子的父親現任成都縣令。”

“正是!”

董允有些驚訝,“璟公子怎麼會知道?”

“我在隆中偶然聽人說起,董公子怎麼會想到來江夏?”

“我是和諸葛孔明來荊州,心慕柴桑大戰,便想親眼來看了一看。”

劉璟大笑,“真是巧了,我曾去拜訪孔明,月英大嫂說去了蜀中,應該就是去了董兄家中,是吧!”

董允點點頭,“正是如此,我就在陶姑娘離開諸葛府的第二天和孔明返回隆中,也聽大嫂說起此事。”

“那我們就不是外人了,正好這兩天我有時間,不如我陪同董兄遊一遊江夏吧!”

董允心中愈加驚訝,他沒想到劉璟要親自陪自己遊歷江夏,雖然劉璟口口聲聲說不是外人,但董允心裡明白,他和劉璟其實沒有什麼關係,劉璟的熱情使他心中也不由有些感動。

“多謝璟公子好意,真的不用勞煩了。”

“董兄太見外了,我對令尊品格一向敬仰,既然從巴蜀前來,我自然要盡地主之誼,就不要客氣了。”

董允聽他對自己的父親一向敬仰,這明顯是客氣之言,不過他還是被劉璟的熱情所感動,便不再推卻。

“既然如此,小生就麻煩璟公子,小生字休昭,璟公子可直呼我名字便可。”

劉璟欣然一笑,“那我就叫你休昭兄,請吧!我先爲你接風洗塵。”

劉璟如此放低身段招待董允,自然是出於對人才渴望,他沒有曹操那樣雄厚的根基,也沒有孫權的三代江東之業,更沒有劉備的天下名望,優秀的人才是不會輕易投靠他。

可是沒有人才就無以爭奪天下,他只有抓住一切機會,將所遇到的一切人才攬於帳下,董允歷史上也是相才,他既然出現在江夏,劉璟就絕不會再把他放走。

.......

次日一早,劉璟安排船隻,親自帶領董允前往柴桑,那裡是董允此次東遊最想去的地方。

大江之上,寒風凜冽,大船順水順風,快疾如箭,一路向柴桑駛去。

“休昭兄以爲劉璋此人如何?”

劉璟望著窗外江色,看似漫不經心地詢問,但董允的每一個表情都逃不過他眼睛,他直呼劉璋其名,這其實是極爲無禮,如果董允視劉璋爲主,那他必然會露出反感的表情。

董允對劉璟直呼劉璋其名並沒有什麼不高興,他搖了搖頭,“說老實話,我一點不看好他。”

“爲何?”

“空有兩川之地,千里沃野之土,衆多人口,文臣武將,人才濟濟,他卻連一個漢中也拿不下,此人實乃庸碌之人也!”

說到這,董允很惆悵地嘆息一聲。

劉璟心中已明白幾分,這個董允看來也並不是單純的遊歷,也是想尋找效忠之主,那麼這個機會就看自己能否把握住了。

“休昭兄可知天下大勢否?”

董允搖搖頭笑道:“巴蜀之地,消息閉塞,天下大勢知之不多,如果璟公子能告之,我願洗耳恭聽。”

劉璟坐了下來,取出紙筆,迅速畫了一幅當前的勢力圖。

“曹操佔據北方,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又有兵精糧足的軍事優勢,袁紹已死,袁氏兄弟內訌爭權,不可能長久,河北已是強弩之末,兩三年內必亡!

若河北滅亡,曹操必調大軍南下攻打荊襄,取荊襄水軍,隨即水陸並進兵伐江東,一舉掃平南方,那時蜀州劉璋孤掌難鳴,必然會不戰自降。

這是曹操大謀,而關鍵就在於孫劉兩家能否摒棄前嫌一致抗曹,利用北方水軍不習水戰的弱點,抓住機會擊敗曹軍,那時,天下版圖必將重畫。”

董允默默點頭,又低聲嘆息道:“孫劉世代仇怨,又豈能輕易解開。”

劉璟微微一笑,取出孫權給他的信,遞給了董允,“這是孫權給我親筆信,休昭兄不妨一觀。”

董允心中已經有點明白,劉璟如此看重自己,恐怕是有招攬自己的意思,他遲疑一下,還是接過了信。

孫權在信中寫得很清楚,願和劉璟攜手共抗曹軍,這讓董允吃一驚,連忙道:“璟公子和江東結盟,州牧能同意嗎?”

劉璟大笑,“我伯父沒有這個膽識,並不代表所有劉家子弟都沒有遠見和胸襟,江夏是我劉璟的江夏,與襄陽何干?”

董允心中敬佩,起身長施一禮道:“璟公子的抱負,董允受教了。”

.........

五天後,董允從柴桑返回,劉璟還是陪他一起回來,劉璟公務已堆積如山,他實在沒有時間再陪董允聊天,只得伏案批閱一些緊急文書。

董允靠窗而坐,心懷起伏難平,儘管劉璟從頭到尾沒有提到一句,但他已經完全明白了劉璟的心意,就是希望他能留在江夏,這纔不辭辛勞陪同自己東奔西跑,丟棄一切公務爲自己引遊。

這份沉甸甸的人情壓在董允心中,令他難以報答,他心中也很矛盾,他的本意是想去江東尋找機會。

這是他父親的意思,他父親雖然效忠劉璋,但並不看好劉璋,希望他能去江東謀取前途,但父親卻堅決反對他在荊州謀職。

儘管父親給他安排了路線,但最終路還是要由他自己走。

董允不看好劉璋,同樣也不看好劉表,但他卻沒有考慮過劉璟,在天下諸侯中,除了河北、中原、荊州、巴蜀,那剩下的就是江東了。

他聽說孫權禮賢下士,任人唯賢,是一個難得的明君,這讓他頗爲心動,他便打算一路遊歷到江東,尋找求仕的機會,江夏不過是他中途停頓歇息的一站。

卻沒想到,他在江夏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劉璟,從劉璟對那幾個士子的態度便可看出劉璟對人才的渴望。

他和幾名士子一路前來,對他們瞭解頗深,除了曹林稍有才學外,其他幾人都是平庸之士。

儘管如此,劉璟還是給了他們優厚的待遇,連他們自己都想象不到,這就有一點千金買骨之風了。

還有‘無論貴賤,唯纔是舉’的鹿門試取。

這些都給董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深深感受到劉璟對人才的渴求,感受到了劉璟的遠大抱負,他現在雖然只有江夏一域,可一旦劉表去世,那麼以他的強勢,劉琦和劉琮能和他爭鋒嗎?

或許自己真的可以考慮留在江夏,只是父親那邊怎麼交代?父親堅決反對他在荊州謀職,這讓他有點爲難。

董允沉吟片刻,他看了一眼劉璟,見他正全神貫注地批閱軍務文書,便遲疑著說道:“璟公子!”

“休昭兄,什麼事?”劉璟停住筆笑道。

“我想去一趟江夏書院,不過不用公子相陪,只給我一匹馬和一名嚮導便可。”

劉璟點頭欣然答應,“回到武昌,我就給你安排!”

...........

董允在江夏書院找到了蒯良,他聽劉璟說過,蒯良是江夏書院院主,而蒯良和他父親董和關係極好,董允年少時經常去蒯府做客讀書,可以說,蒯良是他的世伯。

他鄉遇舊識,使蒯良喜出望外,把董允請到自己的書房,笑呵呵讓他坐下。

“賢侄怎麼會想到來江夏?”

“小侄本打算去江東遊歷,路過江夏,正好遇到璟公子,蒙他熱情陪同遊歷江夏,在江夏已留了六日。”

“哦!賢侄和璟公子很熟嗎?”

董允搖搖頭,“並不熟,這次是第一次相見。”

蒯良心中有些驚訝,劉璟竟然陪了董允六天,要知道劉璟公務之繁重,常常忙得腳不沾地,他哪有時間陪同一個普通士子游歷江夏。

想到這,蒯良不由又看了一眼董允,他知道這個賢侄從小被譽爲神童,他父親施教有方,使他的聰明才智用到學識上,十一二歲時,董允的才學便不亞於成年人。

他和兄弟蒯越也常常說,此子長大後必成大器,在幾年前,董允的才名就傳遍了巴蜀,如此大才,看來劉璟也是想把他留在江夏。

蒯良暗暗思忖,‘自己倒可以助劉璟一臂之力。’

想到這,蒯良笑瞇瞇道:“我沒猜錯的話,賢侄是想去江東謀職,對吧!“

董允心思被蒯良點破,有些尷尬的點點頭,“我最初確是這樣打算。”

“賢侄,不是我說你,江東孫權雖然號稱禮賢下士,但這個‘士’也是要有前提,必須是名望之士,江東世家優先。

像賢侄這樣剛過弱冠的年輕人,既無名望支撐,也無名士推薦,而且又是荊襄巴蜀人,試問吳侯何以用你?運氣好,可做一書佐,熬到四十歲,或許有出頭之日,運氣背一點,盤纏用完就得打道回府,賢侄,不要太相信傳言,其實在哪裡都是要憑人脈關係。”

董允默默點頭,其實他這兩天也考慮過了,與其茫然去江東謀職,不如接受劉璟的熱情,至少劉璟放下身段、不辭勞苦陪同自己,對自己有知遇之恩。

想到這,董允嘆口氣道:“去江東是我最初的想法,但現在我又有點想留江夏,回報璟公子的知遇之恩,就有點擔心父親不同意,他堅決反對我在荊州謀職。”

蒯良微微一笑,“這很簡單,你就安心留在江夏書院讀書,我推薦你進江夏書院,你父親看在我的面子上,他也就不會爲難你了。”

董允在路上想到的就是這個辦法,既然蒯良主動提出,他也不推辭,立刻起身深施一禮,“晚輩以後就麻煩世叔了!”

........

第570章 兵過祁山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782章 江東風雲(二十六)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131章 婉拒第1098章 親臨許昌第53章 張允蔡瑁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644章 江東使至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1127章 漢魏決戰(上)第136章 奪權第364章 雲夢之路第106章 絕妙好事第418章 下雉危機第355章 蘄春風雲(二)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445章 曹操特使第902章 豐盛收穫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18章 又見蔡夫人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71章 冤家路窄第767章 江東風雲(十一)第104章 當面對質第89章 同進共退第451章 魯肅使楚(下)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113章 人比海棠俏第1005章 權利不容第168章 長沙來客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294章 兄妹之爭第219章 東撤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448章 陶湛憂思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907章 雙面間諜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252章 主帥之爭第427章 新的威脅第786章 新年私訪第782章 江東風雲(二十六)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298章 緊急情報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708章 達成妥協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172章 戰爭陰雲迫近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122章 意外收穫第942章 爭奪烏程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761章 江東風雲(五)第585章 終進劉府第190章 鳳凰涅槃第286章 魯肅弔唁第1004章 相國之爭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298章 緊急情報第364章 雲夢之路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987章 激戰谷口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252章 主帥之爭第106章 絕妙好事第398章 再見司馬懿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909章 人口戰略第538章 馬超造反第639章 來易走難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949章 各自增兵第186章 浴血大戰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739章 諸葛對陸遜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895章 劉璟教子第13章 無妄之災第449章 魯肅使楚(上)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457章 雨中頓悟第1030章 兵圍建業第1章 絕地求生第795章 雙面間諜第607章 木牛爲餌第100章 陶家蒙難
第570章 兵過祁山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782章 江東風雲(二十六)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131章 婉拒第1098章 親臨許昌第53章 張允蔡瑁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644章 江東使至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1127章 漢魏決戰(上)第136章 奪權第364章 雲夢之路第106章 絕妙好事第418章 下雉危機第355章 蘄春風雲(二)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445章 曹操特使第902章 豐盛收穫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18章 又見蔡夫人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71章 冤家路窄第767章 江東風雲(十一)第104章 當面對質第89章 同進共退第451章 魯肅使楚(下)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113章 人比海棠俏第1005章 權利不容第168章 長沙來客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294章 兄妹之爭第219章 東撤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448章 陶湛憂思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907章 雙面間諜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252章 主帥之爭第427章 新的威脅第786章 新年私訪第782章 江東風雲(二十六)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298章 緊急情報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708章 達成妥協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172章 戰爭陰雲迫近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122章 意外收穫第942章 爭奪烏程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761章 江東風雲(五)第585章 終進劉府第190章 鳳凰涅槃第286章 魯肅弔唁第1004章 相國之爭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298章 緊急情報第364章 雲夢之路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987章 激戰谷口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252章 主帥之爭第106章 絕妙好事第398章 再見司馬懿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909章 人口戰略第538章 馬超造反第639章 來易走難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949章 各自增兵第186章 浴血大戰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739章 諸葛對陸遜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895章 劉璟教子第13章 無妄之災第449章 魯肅使楚(上)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457章 雨中頓悟第1030章 兵圍建業第1章 絕地求生第795章 雙面間諜第607章 木牛爲餌第100章 陶家蒙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鄱阳县| 华蓥市| 东乌| 江城| 开封县| 齐齐哈尔市| 海南省| 徐州市| 弥渡县| 南城县| 阿坝| 枞阳县| 鹤庆县| 额敏县| 大连市| 南靖县| 浠水县| 探索| 冀州市| 依兰县| 扎兰屯市| 寿阳县| 贡觉县| 益阳市| 布拖县| 香河县| 富源县| 东乡县| 拜城县| 绥宁县| 东辽县| 米林县| 固阳县| 本溪市| 桓台县| 陇川县| 兖州市| 石城县| 阜新| 和林格尔县|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