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一章 名士法正

眼見一羣人正苦思妙機,張鬆突然想起自己的至交好友-法正!

張鬆爲人高傲,朋友極少。在益州期間,唯一與張鬆交好的就是法正與孟達!爲什麼要想到法正那?這還要從法正的家世說起。

法正的父親叫做法衍,法真是法正的祖父。而且,法真還有個特殊的道號:玄德先生!

法真可謂是東漢有名的大學士,學識淵博,門生無數,法正的父親法衍做過朝廷大臣,也是顯赫一時,但是到了法正這一輩,家道衰落!無奈之下只好去投靠劉璋。

在後世編著的《秦成大帝》中,特意爲法正開了一篇傳記《法正傳》,由此可見法正在秦軍中的地位之高!

“建安初,天下饑荒,正與同郡孟達俱入蜀依劉璋,久之爲新都令,後召署軍議校尉。既不任用,又爲其州邑俱僑客者所謗無行,志意不得?!?

試想一下,在這個年輕氣盛的年齡,法正帶著自己的理想,背井離鄉的來到險惡的蜀地,爲的不就是能出人頭地博一個功名嗎?

此時的法正,早就沒有了以前家族的光輝頭環,他即不是巴蜀豪強望族又不是劉家嫡系舊臣,自然得不到劉障的用處。

初來後的法正,被劉璋任命爲一個校尉。自詡心中滿腹經綸,卻無無任何用武之處。胸懷大志卻連小小的軍議校尉都被別人認爲是不夠能力擔任的,所有的輿論都針對自己,此時法正的鬱悶是可想而知的。

“別駕張鬆與正相善,忖璋不足與有爲,常竊嘆息?!?

此時,法正的運氣在於認識了張鬆,張鬆相貌醜陋,但是因爲時間較長,又小有名氣,所以在蜀地卻比法正好點,可是由於相貌上的缺陷,也過的不太得志。兩人就在鬱悶中彼此相識相知。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這樣,兩人成爲莫逆之交。對於劉璋和益州,兩人都沒有太多的歸屬感。赤壁之前前後,法正與張鬆一直認爲曹操會一統天下,所以攜手,準備投靠曹操。但是這種想法卻被曹操一手斷送。

張鬆拜見曹操時,曹操殘酷又無情的揭開了張鬆最痛恨的傷疤---外貌。這是張鬆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看張鬆在經歷了一次屈辱之旅後,心灰意冷,準備前往襄陽碰一下運氣,卻陰差陽錯的來到了秦成的陣營,在秦成這裡,他受到了他這輩子都沒有的禮遇,龐統的醜陋與自己不分伯仲,卻被秦成重用,所以,張鬆決定投靠秦成。益州的攻取,是張鬆展現自己才華的最好時機,也就在這個時候,他想起了法正。

“主公,子喬有一至交好友,姓法名正,自孝直,才堪郭嘉,對益州之事瞭如指掌,如有法正在,攻克益州的諸多難題必將迎刃而解!”

張鬆朝秦成拱手說道。

“法正???”秦成聽聞,驚喜萬分。

歷史中的法正,可謂是屢出奇謀。如果說把曹操、荀彧、郭嘉三角陣容,比作劉備、諸葛亮、法正,其實是一樣的。但是因爲秦成的出現,意外的挖走了張鬆,直接導致了法正也錯亂的出現了。

“法正也是蜀中名士,子喬可有把握將法正引薦長沙?”秦成暗自欣喜。

“法正在益州也多不得意,憑藉在下三寸不爛之舌,必定馬到成功!”張鬆信心滿滿的回答。

“那麼說,子喬還要回到益州?”

“正是如此,屬下即日即將啓程,說服法正,一起投奔主公!”張鬆朝秦成跪拜,然後退下。

看張鬆離去,秦成開始與其他將領協商春節及年後的各種細節事項。

“主公,屬下有一事欲向主公建議?!钡却虑槎忌塘客戤?,四周將領都離開後,龐統湊在秦成身邊,對他說道。

“士元有何事?但說無妨!”

“屬下反覆思量,恐怕張鬆此去會有不妥,還希望主公可以妥善安排一下才好!”龐統思索了一下,擡頭說道。

“不妥?這個士元且放心,張鬆雖然爲人狂傲,但是名士基本的節操還是有的,斷不會再做反覆!”秦成大笑一聲,用手拍著龐統肩膀,暗笑龐統過於小心。

“主公誤會屬下的意思了。龐統以爲,張鬆此去恐有生命危險!所以纔出言提醒主公!”龐統極爲鄭重的說。

“哦!生命危險?士元是說?”秦成充滿疑問。

“張鬆立於益州久亦,家中定有親友。雖然張鬆有意降我秦軍,卻難保隔牆有耳。劉璋外寬內嚴,一旦東窗事發,不僅不能招募法正,甚至自己都可能有牢獄之災!”龐統不愧爲鬼才,對於人心的把握極準。

聽到龐統如此分析,秦成也不敢託大,趕緊喚人招來情報司主管王耀。

不多時,王耀攜帶一紮情報就來到府中。得知秦成諮詢張鬆之事,特意將張鬆在益州的一切彙總,帶來給秦成過目。

秦成暗自讚歎王耀辦事的細心穩妥,這個自己攜帶起來的親兵,絲毫不亞於歷史名將。

看完王耀的彙總,秦成默默的合上了紙張。果然被龐統說中了。

張鬆在益州有一親兄長,名叫張肅,字君矯,是蜀郡乃至益州世家大族,目前官任益州別駕從事,爲人死忠,對劉璋十分忠誠,拜廣漢太守。此人目光短淺,卻又膽小怕事,張鬆出使曹操未能成功,又在長沙逗留許久,一旦被張肅得知,定然會不顧親情上報劉璋。

想到這裡,秦成頓時驚出一身冷汗,張鬆並不是太知名的文士,但是,對於攻

取益州,此時卻必不可缺。

“王耀聽令,責令你親自攜帶親信精銳,秘密潛入益州,確保張鬆無恙!”秦成下令道。

“屬下得令!”王耀依然一如既往的簡潔。

此時的張鬆已經啓程開始返回益州。一路上風雪交加,卻不能阻擋張鬆的腳步。

“成都,我張鬆又回來了!”

公元前106年。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西漢末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爲“成家”。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爲州、郡、縣治地。成都的農業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爲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7.6萬戶,近40萬人。就是這麼一個大都市,隱藏著無數能人異士。

此時,一個四合小院內,兩人正在窗前凝望遠方。

“子喬風塵僕僕,外出巡遊一番,可有新的認知?”一中年文士,相貌平凡,臉瘦眼長,眉毛粗濃,身穿一身粗布棉衣,臉上雖然帶笑,卻有種冷漠與陰謀的感覺。此人正是法正。

“孝直兄,此行先入許昌,然而曹操盛氣凌人,無容人之量,吾轉道前往長沙,遇到了荊州牧秦成!”張鬆用手扶著窗欄,默默的說。

“哦?秦成此人如何?”作爲名士,法正自然關注過各方勢力,對秦成也不例外。

“以吾觀之,天下諸侯,無人能出秦成之右!”張鬆自信的說。

“子喬對秦成如此相信?”法正大有疑惑。

“不錯,秦成開屯田,設學院,發出招賢令,一切所爲皆是明主,麾下名將如雲,又禮賢下士,不瞞孝直,吾已暗自投入秦軍!”張鬆看四周無人,小聲對法正說道。

“這麼說,你的西川地形圖也在秦成之手?你欲將西川作爲進身之禮獻給秦成?”法正又問。

“正是如此!另外,愚弟也向秦成引薦了你,此番回來,最主要的就是說服兄長,陪我去長沙一展抱負!”張鬆拱手朝法正託底說出。

內心來說,法正此時對秦成也無比期待的。他已經三十多歲,還在益州默默無聞,怎麼甘心。但是此時的法內心也是矛盾的,他還寄希望能將自己的才學直接展示給劉障,從而實現政治抱負,他受到儒家忠義思想的束縛,不敢就這樣離開劉障而轉投秦成,更何況秦成爲人法正也只是聽張鬆說說而已,這個突然聲名鵲起的人是否能夠重用自己還不能肯定。

“子喬且先回府,待我細想一番再說!”思索了好久,法正搖了搖頭,慢慢的朝門前走去。

“也罷,那愚弟過兩日再來拜訪!”張鬆也不好強逼,只能默默等待。

(本章完)

第二百五十一章 魏軍的對策第一百二十章 取捨之間第一百五十六章 遲到的援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離間之計第二十四章 雙英定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對於散關的復仇第一百零七章 梓潼佈防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起風雲第十章 入主桂陽第一百三十二章 再次求和第七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二十五章 謀士的勾心鬥角第八十七章 戰前會議第六十三章 虎將黃忠第二百三十四章 襄陽易手第七章 引君入甕第九十五章 會師成都第九十九章 成都鏖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虎相爭第二百四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三十五章 長沙學院第二百零七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處要塞的駐防第二百四十四章 四大派系第一百九十七章 夫人要回家第七十八章 火氏的沒落第一百零九章 心懷鬼胎的使者第一百二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八十二章 惡鬥第一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起風雲第十三章 搶先出手第十三章 搶先出手第六十五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六十三章 七步成詩第二百二十六章 夷陵之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曹丕落幕第二百一十八章 日久見人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敘舊憶往昔第二百七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三十章 死守營地第二百六十九章 落日下的廬江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場慘敗第七十八章 火氏的沒落第十二章 重組陷陣營第二百一十七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章 死守營地第一百零八章 大辦婚宴第一百八十三章 讓我來斷後第一百三十章 死守營地第五十五章 一團亂麻第二百五十一章 魏軍的對策第二百二十二章 經濟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試探第八章 拉人入夥第九十九章 成都鏖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計第六十二章 長沙風雲第一百二十章 取捨之間第二百零九章 兩軍交鋒第一百六十九章 辯士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城求援第二百二十八章 空城計第二百七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的內亂第十四章 第一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變故突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驕傲的夏侯淵第七十七章 火女祝融第二百二十八章 空城計第一百八十一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一章 永安防守戰(一)第二百零八章 江上激戰第一百九十章 陷陣對虎賁第一百五十六章 遲到的援軍第七十五章 劍指雲南第九十六章 風雨中的成都第一百五十二章 令人不齒的計謀第一百七十九章 謀略之爭第一百一十六章 萁谷之殤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的內亂第八十三章 新的南蠻王第二百七十三章 河北亂象第一百五十六章 遲到的援軍第七十五章 劍指雲南第二百五十八章 虎豹騎之威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鄭城下第四十六章 諸葛亮的詭計第一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計第九十八章 序幕第五十八章 劉璋的應對第六十四章 鷸蚌相爭第七十章 襄陽來人第六十五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離間之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關羽敗亡第一百二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零八章 大辦婚宴第兩百零二章 秦軍攪局第十八章 荊州之亂
第二百五十一章 魏軍的對策第一百二十章 取捨之間第一百五十六章 遲到的援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離間之計第二十四章 雙英定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對於散關的復仇第一百零七章 梓潼佈防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起風雲第十章 入主桂陽第一百三十二章 再次求和第七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二十五章 謀士的勾心鬥角第八十七章 戰前會議第六十三章 虎將黃忠第二百三十四章 襄陽易手第七章 引君入甕第九十五章 會師成都第九十九章 成都鏖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虎相爭第二百四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三十五章 長沙學院第二百零七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處要塞的駐防第二百四十四章 四大派系第一百九十七章 夫人要回家第七十八章 火氏的沒落第一百零九章 心懷鬼胎的使者第一百二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八十二章 惡鬥第一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起風雲第十三章 搶先出手第十三章 搶先出手第六十五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六十三章 七步成詩第二百二十六章 夷陵之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曹丕落幕第二百一十八章 日久見人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敘舊憶往昔第二百七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三十章 死守營地第二百六十九章 落日下的廬江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場慘敗第七十八章 火氏的沒落第十二章 重組陷陣營第二百一十七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章 死守營地第一百零八章 大辦婚宴第一百八十三章 讓我來斷後第一百三十章 死守營地第五十五章 一團亂麻第二百五十一章 魏軍的對策第二百二十二章 經濟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試探第八章 拉人入夥第九十九章 成都鏖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計第六十二章 長沙風雲第一百二十章 取捨之間第二百零九章 兩軍交鋒第一百六十九章 辯士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城求援第二百二十八章 空城計第二百七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的內亂第十四章 第一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變故突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驕傲的夏侯淵第七十七章 火女祝融第二百二十八章 空城計第一百八十一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一章 永安防守戰(一)第二百零八章 江上激戰第一百九十章 陷陣對虎賁第一百五十六章 遲到的援軍第七十五章 劍指雲南第九十六章 風雨中的成都第一百五十二章 令人不齒的計謀第一百七十九章 謀略之爭第一百一十六章 萁谷之殤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的內亂第八十三章 新的南蠻王第二百七十三章 河北亂象第一百五十六章 遲到的援軍第七十五章 劍指雲南第二百五十八章 虎豹騎之威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鄭城下第四十六章 諸葛亮的詭計第一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計第九十八章 序幕第五十八章 劉璋的應對第六十四章 鷸蚌相爭第七十章 襄陽來人第六十五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離間之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關羽敗亡第一百二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零八章 大辦婚宴第兩百零二章 秦軍攪局第十八章 荊州之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松县| 平塘县| 商水县| 修水县| 荔浦县| 霍城县| 崇文区| 中阳县| 巴彦县| 陈巴尔虎旗| 隆安县| 松溪县| 济源市| 辽中县| 伽师县| 丰都县| 天门市| 元氏县| 临泽县| 无棣县| 花垣县| 濮阳县| 襄城县| 五大连池市| 象州县| 益阳市| 河间市| 渭南市| 井冈山市| 建瓯市| 海城市| 大埔县| 肃北| 扬中市| 岳普湖县| 揭阳市| 沁水县| 中牟县| 铜陵市| 陈巴尔虎旗|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