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29章 衆意難違

夏侯淵聲若洪鐘,頓時震得衆將一陣色變,鄧艾正從城下趕來,聽得夏侯淵所言,心中感激不已,連忙趕來跪伏在地請罪,“艾擅自下令撤軍,有所逾越,甘願受罪!”

夏侯淵轉過身子,威嚴的目光內帶著幾分慈祥、幾分欣賞,扶起鄧艾,徐徐而道:“諸葛亮素來詭計多端,士載恐其有詐,故下令撤軍,何罪之有?你能如此謹慎,實乃我軍之幸也,本將軍喜之不及,豈會怪罪,適才這羣莽夫,不知兵法之詭,急切戰事,還望士載莫要介懷!”

鄧艾聽得心頭連顫,感激不已,連忙拜道:“艾何德何能,蒙夏侯將軍如此厚愛,定當肝腦塗地,勢死相報!”

夏侯淵聽言,哈哈一笑,重重地拍著鄧艾的肩膀,當然夏侯淵如此看重鄧艾,更隱隱有籠絡之心,卻是因爲他看出了鄧艾非池中之物,將來定爲大魏國之棟樑。

更兼鄧艾乃郭嘉之徒,深受曹操賞識,而自亂世至今,雖然曹操對夏侯氏極爲眷顧,但畢竟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他和夏侯惇已老,一旦他和夏侯惇戰死沙場,或是有所閃失,夏侯氏一族便無人支撐,時過境遷,漸漸便會走向沒落,到那時如若能得到鄧艾的照顧,亦是好的。

夏侯淵之所以會有如此想法,亦是無可奈何,畢竟他已漸漸老去,行兵打戰,衝鋒陷陣,兵戎沙場,馬革裹屍實乃常事。

而夏侯一族,年輕一輩,皆尚未長成,夏侯淵本有心培養夏侯楙,卻未料到夏侯楙尚未立功。便以被丁奉殺死,後繼無人,乃一族興落的最大後患。

鄧艾年紀尚幼。雖腹有韜略,但對於權謀之事。還是顯得稍微稚嫩,並不知夏侯淵的想法。

此下對夏侯淵感激不盡,暗道定要竭力相輔,謹記此恩情,四周將校,見夏侯淵如此袒護鄧艾,心中皆暗有不忿,但卻不敢發作。

與此同時。卻說朱治撤軍回寨,無論交州將士或是吳軍將校都對諸葛亮有不忿之色,紛紛前來指責蜀人作戰不力,居心不良。

朱治面色冷寒,卻未替諸葛亮解釋,須臾,諸葛亮與張飛等將入帳,帳內的將領頓時紛紛投來惡狠狠的目光,好似宛如要生吞了諸葛亮等一衆人。

張飛察覺到衆人殺氣,環目一瞪。冷哼一聲,剎時身上煞氣宛如百丈巨浪涌起,瞬間壓過了帳內交州、吳人將領的殺氣。驚得一干人等無不變色。

朱治眉頭一皺,瞇眼望向諸葛亮,諸葛亮卻是一臉的從容篤定,輕搖羽扇,不慌不忙說道:“今日那夏侯淵欲要離間我等,以朱將軍之智,想必早看出其中一二!”

朱治聞言,神色一凝,遂微微頷首。沉聲答道:“確有此等嫌疑,那依先生之見。眼下該當如何?”

朱治此言一出,數員吳軍將校。面色一變,皆欲出席來諫,朱治速投去一個眼色,示意那數人不可輕動,且看諸葛亮如何道說。

那數員吳將見了,自然不敢觸犯朱治之威,諸葛亮暗暗看在眼裡,忽然話鋒一轉,神色凝重,與朱治說道:“茲事體大,可否請朱將軍與亮獨談?”

朱治聽了,看了諸葛亮一陣,也是爽快,遂教帳內交州、吳軍各將校退下,諸葛亮亦與張飛投去一個眼色,張飛眉頭一皺,卻是唯恐朱治對諸葛亮不利。

諸葛亮從張飛的眼神之中,便知其意,淡然一笑,輕輕頷首,張飛明悟,遂引著一衆蜀將退出帳外,就在不遠處守候。

須臾,朱治的虎帳內,便僅剩下他和諸葛亮二人,朱治凝聲而道:“此下四周無人,先生但可直言!”

“夏侯淵有心離間,竟是如此,何不將計就計,教他以爲我等中計,從而心生鬆懈,進而伏之,我軍蓄勢待發,盛勢出擊,如此一來,必能將此惡賊誅殺!”

諸葛亮眼眸爍爍生光,羽扇搖晃間,便是先說出大概,朱治聽了,心頭一喜,暗暗稱妙,疾聲問道:“先生計策若何?何不細細說來?”

諸葛亮微微一笑,渾身盡顯智睿之光,璀璨逼人,徐徐言道:“朱將軍稍安勿躁,如今朱將軍可於寨外,騰出一營,今夜亮便引衆將士前往紮營,然後朱將軍又派兵士在四周暗中爲哨,以作監視!”

“魏寇斥候探得,必以爲我等已然離心,互相防備,然後再如此如此,計可成矣!”

朱治聽計,臉色連變,驚駭不已,聽罷,朱治不禁在心中嘆道:“這諸葛亮果非泛泛之輩,此計可謂是妙不可言,我相差遠矣!”

而就在朱治對諸葛亮生出敬佩之心時,眼中卻又閃過幾分忌憚之色,不過很快又恢復如常,咧嘴大笑,拍案稱絕。

“哈哈哈,妙!妙!!妙!!!先生不愧是天下第一智者,此番我等必能擒殺那夏侯惡賊!”

朱治說罷,遂依諸葛亮之言各做調撥,諸葛亮亦回去吩咐麾下人馬,在寨外數裡之外的一處高坡上草創一營,而在四周,不少吳兵斥候,聽候朱治吩咐,暗中緊密打探、監視。

次日,夏侯淵正於府衙內與鄧艾等將商議戰事,忽然斥候來報,言探得諸葛亮等蜀人在吳軍寨外後方數裡外草創一營,營外四周皆有吳軍人馬在緊密監視。

夏侯淵聞言,頓時面容一喜,放聲笑道:“哈哈哈,天下人皆說諸葛亮如何了得,最終還是敵不過人心叵測,不外如是罷了,如今蜀人與吳人互相提備,已然離心,我軍可乘勢出擊,殺其個措手不及!”

夏侯淵話音剛落,府衙內的衆將紛紛慨然出席,皆欲請戰,就在這時,鄧艾卻是一臉凝重,出席搖頭諫道:“夏侯將軍且慢,以諸葛亮之謀略,豈看不出當日將軍有心離間?將軍若是貿然出擊,恐會中詐!”

衆將聞言,皆起不喜之色,頓時七嘴八舌地冷嘲熱諷,夏侯淵眉頭皺起,厲聲一喝,聲若驚雷,剎時震住衆人。

隨即,夏侯淵臉色一凝,見鄧艾目光堅定,心頭一蕩,頷首而道:“士載所言亦是有理,如此便先且靜觀其變,又暗中遣細作進而打探!”

夏侯淵說罷,便是做下抉擇,衆將請戰不得,皆心怨鄧艾,於是自瀏陽城下交鋒後,兩軍皆按兵不動。

一連過了數日,經夏侯淵派出的細作連番所探,皆回報在吳軍寨中,無論是吳軍人馬還是交州人馬對諸葛亮等蜀人多有說辭,憤憤不平,忌憚至極。

夏侯淵聽罷,大喜,遂以爲諸葛亮等蜀人,與朱治等吳人已然離心,當日,夏侯淵與衆將皆聚於府衙之內商議。

只見夏侯淵坐於高堂,雙眼炯炯有神,殺氣駭然,疾言喝道:“蜀人、吳人離心,當下正是我軍一舉攻之的大好時機,我欲今夜整備兵馬,前往襲擊,誰人敢前?”

夏侯淵一聲落下,一衆魏將爭先恐後紛紛出席請命,唯獨鄧艾滿臉急色,出席諫道:“此事尚未有定論,所謂緊行無好步,將軍何須如此急切,但若蜀人、吳人當真離心,不需多久,彼軍自會生亂!”

“我等卻於城內靜觀其變,蓄勢待發,但見彼軍一亂,方而進軍,豈不是好?”

鄧艾此言一落,當即引起衆怒,一衆魏將紛紛喝叱鄧艾膽怯懦弱,夏侯淵眉頭皺起,喝住衆人,然後又轉眼向鄧艾說道。

“士載此計是好,但卻極爲耗費時日,何況我軍此下士氣正盛,諸將皆望上陣廝殺,定將銳不可當,事不宜遲,當應速發!”

鄧艾聞言,心頭大急,連忙又諫道:“將軍所言差矣,彼軍急切望救吳郡,心急則亂,縱然我軍不出戰,假以時日,彼軍定會露出破綻,我軍坐等時機,待破綻出時,一舉攻之,十拿九穩,何須急於一時?”

夏侯淵聽了,亦覺大有道理,但心中卻不欲多做等候,沉吟不語,躊躇起來,此下衆將紛紛又是請命,齊言喝道。

“將軍,我等將校深受國恩,皆急切望能建立功績,以報朝廷,何況陛下教我等取東吳西南之地,如今已將近兩月餘,毫無所取,辜負陛下厚望!”

“眼下大好時機,將軍此下卻仍遲遲不肯發兵,悠遊寡斷,豈不寒了衆將士之心耶?”衆人聲音洪亮,震盪府衙。

夏侯淵聽言,心頭大震,也不再是猶豫,眼中迸發璀璨精光,猛拍奏案,厲聲吼道:“諸位所言是理,我若再有耽誤,如何有顏面見於陛下,傳我號令,立即整備兵馬,今夜立即出發進軍,分軍兩部,襲擊彼寨,教彼首尾難以兼顧!”

夏侯淵一聲喝落,除了鄧艾之外,一衆將校無不大喜,紛紛大喝定當努力作戰,願效死力!

鄧艾見勢已難擋,心中長嘆一聲,與夏侯淵諫道:“竟然將軍決意出軍,艾自當義不容辭,願引一軍!”

夏侯淵聽言,神色一凝,鄧艾驍勇無比,雖有傷勢,但應對一般宵小之輩,自然是手到擒來。

夏侯淵腦念電轉,很快便落定主意,遂與鄧艾言道:“士載願出戰,我軍如虎添翼,定能一戰功成,如此,你可率大部兵馬襲擊吳人營寨,本將軍自引一部精兵繞後殺往蜀人營寨!”()

第781章 神威猶在(上)第240章 壯士斷腕之謀第109章 司馬禍心第704章 呂蒙連獻二策第130章 疑兵之計第466章 選將第582章 水中蛟龍(上)第27章 決死之戰(二)第361章 惡戰連連第749章 窮途末路第191章 周瑜的反擊(二)第495章 梟雄末日(二)第201章 謀攻第219章 孔明初顯威(二)第345章 局勢再變第775章 論勢第512章 諸葛殺局(下)第528章 曹操稱帝(上)第599章 呂蒙燒糧,魏軍臨城第549章 尋敵之助第553章 庸主劉嬋第202章 地道破城第85章 劉備襲許昌第485章 含恨追殺第793章 軍心亂第421章 大意失閬中第483章 關羽戰死第399章 梓潼將破第436章 強攻葭萌關第16章 林內交鋒第157章 默契坑劉表第475章 金蟬脫殼第647章 司馬懿收徒第129章 沮、程爭鋒第501章 張飛大意中伏(二)第350章 種下苦果第251章 二敗韓遂五百六十一章 晉魏戰永安上第168章 平定烏桓第592章 東吳之殤(下)第525章 血戰陳倉,龐德殞命第299章 成公英巧妙借勢第693章 偷襲落空第71章 官渡風雲起第405章 離間計(上)第565章 張遼威震藏風谷(二)第392章 初戰南蠻第685章 示敵以弱第254章 突變起第380章 忠臣欲反二第179章 攻城血戰第770章 取廬陵第806章 朝堂之爭第21章 大破孫策軍第428章 諸葛慧眼第668章 張飛中毒箭第149章 瘋狂攻城(一)第301章 謀士爭鋒第563章 晉魏戰永安(下)第161章 城內激戰第789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38 沒有完結的三顧茅廬第558章 激烈巷戰第58章 第二戰場的交鋒第253章 有死無生第637章 孫禮妙計渡江(上)第555章 最後的掙扎(上)第53章 鬱悶的曹操,悲催的劉備!第469章 約戰之鬥將(中)第372章 愛才的曹操第663章 受辱反抗第368章 曹操欲老牛吃嫩草第536章 謀戰巫城(中)第478章 沮授施計阻馬超(三)第161章 城內激戰第11章 佳人情深第236章 曹呂‘會盟’(二)第201章 謀攻第212章 消失的高幹第120章 郭嘉論勢第699章 無奈撤軍第536章 謀戰巫城(中)第290章 涼州鐵骨七百五十六章 曹孫最後一戰二第592章 東吳之殤(下)第715章 戰後安撫第521章 奇兵出斜谷第93章 黃祖死,黃忠逃!第523章 激戰長安第734章 兵臨城下第497章 梟雄末日(五)第635章 陳武‘調戲’許褚第48章 劉備的逆襲第476章 沮授施計阻馬超(一)第569章 設下圈套第457章 張任使詐第230章 諸葛算計周郎(二)第8章 公審大會第355章 退守天蕩山第384章 四雄勢成
第781章 神威猶在(上)第240章 壯士斷腕之謀第109章 司馬禍心第704章 呂蒙連獻二策第130章 疑兵之計第466章 選將第582章 水中蛟龍(上)第27章 決死之戰(二)第361章 惡戰連連第749章 窮途末路第191章 周瑜的反擊(二)第495章 梟雄末日(二)第201章 謀攻第219章 孔明初顯威(二)第345章 局勢再變第775章 論勢第512章 諸葛殺局(下)第528章 曹操稱帝(上)第599章 呂蒙燒糧,魏軍臨城第549章 尋敵之助第553章 庸主劉嬋第202章 地道破城第85章 劉備襲許昌第485章 含恨追殺第793章 軍心亂第421章 大意失閬中第483章 關羽戰死第399章 梓潼將破第436章 強攻葭萌關第16章 林內交鋒第157章 默契坑劉表第475章 金蟬脫殼第647章 司馬懿收徒第129章 沮、程爭鋒第501章 張飛大意中伏(二)第350章 種下苦果第251章 二敗韓遂五百六十一章 晉魏戰永安上第168章 平定烏桓第592章 東吳之殤(下)第525章 血戰陳倉,龐德殞命第299章 成公英巧妙借勢第693章 偷襲落空第71章 官渡風雲起第405章 離間計(上)第565章 張遼威震藏風谷(二)第392章 初戰南蠻第685章 示敵以弱第254章 突變起第380章 忠臣欲反二第179章 攻城血戰第770章 取廬陵第806章 朝堂之爭第21章 大破孫策軍第428章 諸葛慧眼第668章 張飛中毒箭第149章 瘋狂攻城(一)第301章 謀士爭鋒第563章 晉魏戰永安(下)第161章 城內激戰第789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38 沒有完結的三顧茅廬第558章 激烈巷戰第58章 第二戰場的交鋒第253章 有死無生第637章 孫禮妙計渡江(上)第555章 最後的掙扎(上)第53章 鬱悶的曹操,悲催的劉備!第469章 約戰之鬥將(中)第372章 愛才的曹操第663章 受辱反抗第368章 曹操欲老牛吃嫩草第536章 謀戰巫城(中)第478章 沮授施計阻馬超(三)第161章 城內激戰第11章 佳人情深第236章 曹呂‘會盟’(二)第201章 謀攻第212章 消失的高幹第120章 郭嘉論勢第699章 無奈撤軍第536章 謀戰巫城(中)第290章 涼州鐵骨七百五十六章 曹孫最後一戰二第592章 東吳之殤(下)第715章 戰後安撫第521章 奇兵出斜谷第93章 黃祖死,黃忠逃!第523章 激戰長安第734章 兵臨城下第497章 梟雄末日(五)第635章 陳武‘調戲’許褚第48章 劉備的逆襲第476章 沮授施計阻馬超(一)第569章 設下圈套第457章 張任使詐第230章 諸葛算計周郎(二)第8章 公審大會第355章 退守天蕩山第384章 四雄勢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大连池市| 盈江县| 平谷区| 图们市| 西华县| 西青区| 抚远县| 即墨市| 五常市| 陇南市| 文登市| 麻城市| 闸北区| 高唐县| 四会市| 皋兰县| 清新县| 康平县| 林周县| 嘉兴市| 惠水县| 周口市| 清河县| 靖州| 镇雄县| 齐齐哈尔市| 丹凤县| 阿城市| 高青县| 竹溪县| 镇坪县| 嘉善县| 马鞍山市| 河西区| 浦东新区| 永善县| 华亭县| 鲜城| 通渭县| 利津县| 安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