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7章 東海糜氏,當急人之所急

第87章 東海糜氏,當急人之所急

徐州,東海郡。

黃巾之禍,不僅青州有,徐州同樣不少。

但相對於青州刺史焦和,徐州刺史陶謙是軍旅出身,有實幹之才。

不僅招降了以臧霸、孫觀爲首的泰山賊,借泰山賊鎮壓黃巾,更是自丹陽郡招募了大量的同郡鄉人組建丹陽兵。

陶謙能以武鎮徐州,離不開這東海郡的一個豪族糜氏!

糜氏世居東海,以墾殖爲主,原本跟東海郡其餘豪族沒多少區別。

但糜氏這一代出了個才俊糜竺。

糜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又熟習弓馬,善於騎射。

自太平道傳教東海時,年少的糜竺就已經嗅到了危險,一改糜氏往日作風,開始善待、救濟周圍的鄉民,又對糜家的佃戶頗爲照顧。

因此在黃巾動亂時,多有鄉民依附糜氏尋求庇護,而糜家的佃戶也是少數沒有被太平道策反的。

黃巾之亂被鎮壓後,東海郡出現了大量的荒地。

以往囂張跋扈的豪強士族,大部分都死於黃巾之手。

糜竺趁勢而起,兼併了東海郡大量的田地、流民。

因爲糜竺在東海郡的名聲,多有流民選擇依附糜氏,東海糜竺也因此而揚名徐州。

陶謙出任徐州刺史後,如下邳陳氏等世家士族,對陶謙都是貌合神離,雖然不反對但也不怎麼支持,這讓陶謙頗爲無奈。

而這個時候,糜竺又親自造訪了陶謙。

糜竺有憂患意識,深知糜家的崛起太快了,若不能尋個官身庇護,這糜家的上億家資,終將成他人嫁衣。

而糜竺兄妹三人,也難以在這亂世茍全性命。

陶謙初來乍到,本就缺乏錢糧養軍。

見糜竺主動造訪,當即一拍即合,任命糜竺爲徐州別駕。

由一個普通豪族,變成有別駕官身庇護的豪強,東海糜氏在這徐州的風頭,隱隱有蓋壓下邳陳氏的跡象。

然而。

即便當了徐州別駕,糜竺也時刻在提醒自己,糜家雖然風頭正盛,但終究是比不過下邳陳氏這樣的公卿世家、名門望族的。

因此,糜竺不僅在徐州與人爲善,更是時刻的在關注這徐州以外的局勢。

陶謙外慕聲名、內非真正,終究不是明主!

在得了糜竺的錢糧支持後,陶謙任用了太多的如曹宏、笮融一般貪得無厭的小人,這跟糜竺的與人爲善、仁德愛民的觀念是背道而馳的。

糜氏的崛起,就是依靠仁德才能茍全性命。

若是跟著曹宏、笮融這羣人混,今後不僅糜氏的家業也保不住,這名聲也臭了。

雖然以墾殖起家,但糜竺一直都在效仿下邳陳氏這樣的公卿世家行事風格。

錢糧皆是身外物,累世名望纔是傳承家族的核心。

“糜從事,使君有請!”

書房內,正在沉思糜家未來的糜竺,得到了陶謙親衛的傳喚。

糜竺沒有逗留,整了整衣襟,就來到了衙署。

如今的糜家,需要陶謙的庇護。

因此對於陶謙,糜竺一直都保持了謙恭的態度。

“子仲,快請入席。”

陶謙見糜竺到來,態度也是十分的熱情。

畢竟這徐州的世家豪族,也就糜竺出錢糧最是痛快。

如陳登,雖然當了典農校尉,但對陶謙的態度始終有一種隔離的生分。

陶謙也不是個願意舔著臉湊上去的性格,既然這徐州的世家豪族刻意保持距離,陶謙也就聽之任之。

只要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就行了。

“使君召我,可是需要籌措錢糧?”糜竺回了一禮,詢問道。

這裡只有陶謙和糜竺兩人,糜竺自然也問得坦直。

而陶謙本就軍旅出身,對糜竺的坦直也是頗爲欣賞。

“雖然不是籌措錢糧,但也跟錢糧有關,這是青州平原相劉備的檄文,上面還有北海相孔融的聯名。”陶謙將檄文遞給糜竺。

糜竺微微一愣,快速的掃了一眼檄文。

這一掃,饒是糜竺善於養氣,此刻也難免露出驚愕之意。

“這劉備是何人?竟然狂言要諸州郡縣開放糧食採購,想要安置北海國十餘萬的流民?”糜竺錯愕而言。

安置十餘萬流民,即便是以富著稱的東海糜氏,也不敢拍著胸口保證。

雖然糜竺有足夠的錢糧去安置,但這其中的風險太大了。

若是來年也遇上乾旱年,那麼糜竺的投入就收不回來了!

不僅如此,糜氏一族的產業也會因此而遭到毀損,名聲也會受到影響,這樣的損失,誰敢輕易嘗試?

但偏偏,劉備就這樣豪言了。

不僅豪言,還付諸於行動,直接傳檄各州郡縣,要大量採購糧米。

陶謙輕笑:“老夫倒是對這劉備有些瞭解。昔日老夫當幽州刺史的時候,就聽聞過涿郡劉備的名聲。”

“此人頗有仁義之名,又是大儒盧植的門生,但盧植剛毅,仕途不順,身爲盧植的門生,這劉備的仕途也是頗爲不順。”

“老夫聽聞他因功除授安喜縣尉,但又怒鞭督郵而去;後來跟著毌丘毅到丹楊募兵,在下邳討賊有功,被任命爲下密丞。”

“但這下密丞也沒當多久,然後就去投奔平原相陳紀,前段時間聽聞陳紀稱病,將平原相一職讓給了劉備。”

“再聽聞這劉備的消息,就是這檄文了。”

“按這檄文說的,劉備在平定了平原九縣的黃巾後,又向泰山太守應劭借兵擊殺了北海國的黃巾。”

“不忍被黃巾裹挾的十餘萬鄉民受難,就想安置這十餘萬流民。”

“倒也不墜其仁義之名啊!”

糜竺心中亦是驚歎。

說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

仁德愛民話,這大漢各州郡縣的官吏都會說。

但真正能付之於行動的少之又少。

而如劉備這般,以一平原相之身,卻傳檄各郡縣要救北海國十餘萬流民,更是鳳毛菱角的存在!

“使君是想問,是否要響應劉備的檄文嗎?”糜竺一眼看穿陶謙的心思。

陶謙點頭。

沒有召其他文武來詢問,而只召糜竺來問,便是因爲這檄文涉及的核心是錢糧。

要響應劉備的檄文,就必然要跟糜竺商討。

“子仲,劉備想求的錢糧,不是安置流民一時,而是要讓其撐到明年的秋天。這其中需要的錢糧,不是個小數目!”

“可老夫若是不響應這檄文,又會有損老夫的聲名。”

“畢竟這劉備代表的,有孔融、有盧植,還有北海大儒鄭玄,平原王劉碩!”

“老夫,不得不慎重考慮!”

糜竺踱步,尋思了一陣,道:“使君,我以爲這劉備的檄文,必須要響應!”

陶謙眼神一凜:“子仲且細說。”

糜竺凝聲道:“青徐之地,皆是受黃巾爲禍的重災區,雖然使君鎮壓了徐州黃巾,但難保這青州黃巾不會再回徐州。”

“徐州民富,各郡縣都有富足餘糧,若放開政令,讓各郡縣自行販運糧米入青州,讓劉備能賑濟青州士民,則青州黃巾就不會再南下徐州。”

“禦敵於外,可保徐州無恙,這是其一。”

頓了頓,糜竺又道:“使君雖然虎踞徐州,但徐州士民多有對使君不服的。”

“若使君能義援青州,徐州士民定然會對使君刮目相看。”

“一個政令,便能獲得諸多美名,這是其二。”

“當今天子受難,前有袁紹、袁術等人舉兵討董,但都只在酸棗止步不前,多是一羣追逐虛名之輩。”

“我知使君一直都有勤王之心,但只恨力量太弱,獨木難支。”

“倘若能助劉備立足青州,使君便可再舉討賊義旗,劉備受使君恩惠定然會舉兵響應。”

“屆時,天下英雄誰不知使君之名?這是其三。”

“有此三利,使君又豈能不去響應劉備的檄文?”

陶謙頓時心動。

關東豪傑舉兵討董的時候,正是青徐黃巾開始猖獗的時候。

焦和爲了追逐虛名,不顧青州士民,執意西進,以至於讓青州黃巾趁勢而起。

陶謙本來也是想會盟的,又擔心這一走,黃巾賊就將老窩給踹了,於是決定先征討黃巾再去會盟。

畢竟陶謙也是軍旅出身,知道這征討董卓沒個一年半載是打不完的。

完全有時間先滅了黃巾再去會盟。

結果陶謙剛滅掉徐州黃巾,這討董聯盟就散夥了。

差點沒將陶謙的一雙大眼給驚掉。

會盟討董,就這?

你們在玩過家家呢?

自此之後,陶謙對袁紹這些人就不怎麼瞧得起了。

在徐州養精蓄銳,陶謙也想舉兵去討董,但一來這路途遙遠,二來這名望不夠。

即便舉旗討董了,也不一定有人支持。

但現在,糜竺卻說到陶謙心坎上了。

現在幫了劉備,今後舉旗討董,劉備不得響應?

劉備響應了,這孔融得響應吧?

公孫瓚又是劉備的同門,劉備要討董,公孫瓚也得支持下吧?

還有這泰山太守應劭,上回也沒會盟。

既然肯借兵給劉備,想必也是跟劉備關係極好的。

這一舉旗,就有劉備、孔融、應劭、公孫瓚響應,今後這天下誰敢不稱讚一聲陶使君?

“子仲言之有理!只是這販賣的糧食,也得有分寸,切勿讓徐州也鬧了糧荒。”陶謙摩拳擦掌,顯然已經被糜竺說動了心。

糜竺點頭:“使君放心,如何販賣,我自有分寸。”

得了糜竺的建議,陶謙當即響應了劉備的檄文,傳檄各郡縣。

糜竺則是告了幾天假,星夜返回朐縣,讓糜芳準備錢糧運往北海國。

但糜竺的決定,卻讓糜芳頗爲費解。

“兄長,既然那劉備準備用錢來購買糧食,自然是在商言商。”

“但兄長你不僅要運糧,還要送錢,這是什麼道理?”

糜芳雖然自幼受糜竺教誨,但也只是在騎射武藝和商業上有些水平,這心眼兒卻沒糜竺轉得快。

簡而言之,糜芳的心氣太小,大事上看不清分寸,在小事上又斤斤計較。

糜竺見糜芳不理解,凝聲教誨道:“子方,平日裡讓你多識些春秋大義,伱偏偏只去學商賈之術。”

“劉府君仁德載世,不惜傳檄各郡,也要救助北海國的十餘萬流民,如此仁義之舉,豈能不讓人欽佩?”

“但購買十餘萬流民的錢財,何止千萬?劉府君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的錢財來購買錢糧。”

“他唯一的選擇,就是向北海國的豪強富商借錢來夠糧!”

“而如今,我以錢糧相贈,急劉府君之急,他日糜氏若有難處,劉府君定然會千里奔赴救我糜氏一族。”

“子方啊,我告訴過你很多次,錢糧皆是身外物,累世名望纔是傳承糜氏的核心。”

這樣的話,糜芳已經聽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但對於糜芳而言,到手的錢糧纔是真的,累世名望有什麼用?

“兄長,這徐州有多少祖上是公卿但如今都家道中落的?遠的不說,那瑯琊諸葛氏,不也窮得要借錢糧嗎?”

“若非兄長資助,那諸葛瑾連給他父親打造棺材都沒錢。”

糜竺眼神一冷,喝道:“子方,你太放肆了!去年黃巾作亂,諸葛瑾又是實誠君子,雖然年少,但也體恤鄉民之苦,幾乎將家中米糧都拿出去救濟鄉民了。”

“豈料諸葛瑾之父忽然病逝,這家中忽然沒了支柱,諸葛瑾無奈才向來糜氏借錢糧。”

“你今後再敢說出這般不義之言,就給我閉門讀書三年!”

見糜竺發怒,糜芳連忙低頭認錯,但眼神卻多了幾分委屈。

輕嘆一聲,糜竺有些不忍,緩和了語氣:“子方,父親早逝,兄長雖然打下了這糜氏家業,但時常如履薄冰,生怕一個不慎就步入萬丈深淵。”

“這東海郡以前有許多比糜氏強盛的豪族,如今卻都已經消亡。”

“亂世之中,言行不可不謹慎!”

“休怪爲兄嚴厲,小妹年幼,這家中事還得你來替爲兄擔著,切忌囂狂自大,誤了自己啊!”

見糜芳不再犟嘴,糜竺微微斂容:“你速去準備錢糧!爲兄再修書一封給劉府君,以示我糜竺誠意!”

論格局,糜竺比糜芳的格局大多了。

能以一個墾殖傳家、祖上沒個大官的家世,走到如今這個層次,十分的不容易。

好險,差點趕不上了,糜竺出來了,求追定啊!

(本章完)

第4章 顯謀於世,制天命而用之第333章 劉虞之計,三宗共舉劉備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259章 將計就計,荀攸反說荀諶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117章 常山真定,義士奔赴臨淄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137章 九原鳩虎,本侯智勇雙全第227章 呂布勤王,曹操兵戮呂縣第213章 以靜制動,劉備穩坐青州咳咳,新書發了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144章 與民共苦,青州牧劉玄德第326章 敵後戰法,袁紹心態炸裂第209章 先兵後禮,青州強硬表態第29章 星漢燦爛,當聚文武義士第216章 盧植計成,董卓伏誅授首第2章 兵不厭詐,一策驚退黃巾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321章 先亂後取,郭嘉獻議和計通知:十六號恢復三更。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283章 南陽良將,黃忠甘寧魏延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222章 沮授田豐,劉備謀事之士第192章 南下瑯琊,鄭平忽悠曹嵩請假一天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勸降管亥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第282章 智士張飛,薅荊州的羊毛第300章 奸詐曹操,呂布被迫嫁女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324章 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計第125章 初見袁紹,劉備欲挖顏良請假一天第157章 劉備搶種,鄭玄高徒國淵請假一天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81章 義馳北海,東萊郡太史慈第71章 強兵碾壓,鄭平速破般縣第62章 迅雷之勢,兩縣黃巾皆平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236章 驚弓之鳥,陳登疲兵之計第127章 巧魁儁乂,劉備再遇良將第305章 智說呂布,曹家有子曹昂第250章 分兵之計,曹操兵敗回豫第305章 智說呂布,曹家有子曹昂第275章 擘畫大勢,鄭平最終目的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勢請假一天第193章 引資招商,鄭平糜竺論勢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79章 治亂之別,曹以暴吾以仁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第282章 智士張飛,薅荊州的羊毛第144章 與民共苦,青州牧劉玄德第134章 今日敵手,漢末三大良將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173章 豫州戰起,劉備文武齊聚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第299章 劉備南巡,曹操陰謀得逞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266章 荀彧發狠,鄭平部署河北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294章 漢家宗室,唯劉備獨稱賢請假一天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第337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瀰漫第235章 攻心之計,關羽義釋周泰第246章 養虎孫堅,鄭平的術與略第139章 巔峰皇甫,關羽麴義瀕危第112章 促膝長談,劉備初遇陳登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139章 巔峰皇甫,關羽麴義瀕危第94章 最終謀劃,虎吞天下大勢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4章 顯謀於世,制天命而用之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304章 爭奪兗州,兗州牧呂奉先第89章 借刀殺人,焦和欲誅劉備第163章 乾坤難測,天下大勢已亂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306章 鄭平之謀,命世英才劉備第8章 提親遇險,智者自有千慮
第4章 顯謀於世,制天命而用之第333章 劉虞之計,三宗共舉劉備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259章 將計就計,荀攸反說荀諶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117章 常山真定,義士奔赴臨淄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137章 九原鳩虎,本侯智勇雙全第227章 呂布勤王,曹操兵戮呂縣第213章 以靜制動,劉備穩坐青州咳咳,新書發了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144章 與民共苦,青州牧劉玄德第326章 敵後戰法,袁紹心態炸裂第209章 先兵後禮,青州強硬表態第29章 星漢燦爛,當聚文武義士第216章 盧植計成,董卓伏誅授首第2章 兵不厭詐,一策驚退黃巾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321章 先亂後取,郭嘉獻議和計通知:十六號恢復三更。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283章 南陽良將,黃忠甘寧魏延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222章 沮授田豐,劉備謀事之士第192章 南下瑯琊,鄭平忽悠曹嵩請假一天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勸降管亥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第282章 智士張飛,薅荊州的羊毛第300章 奸詐曹操,呂布被迫嫁女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324章 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計第125章 初見袁紹,劉備欲挖顏良請假一天第157章 劉備搶種,鄭玄高徒國淵請假一天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81章 義馳北海,東萊郡太史慈第71章 強兵碾壓,鄭平速破般縣第62章 迅雷之勢,兩縣黃巾皆平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236章 驚弓之鳥,陳登疲兵之計第127章 巧魁儁乂,劉備再遇良將第305章 智說呂布,曹家有子曹昂第250章 分兵之計,曹操兵敗回豫第305章 智說呂布,曹家有子曹昂第275章 擘畫大勢,鄭平最終目的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勢請假一天第193章 引資招商,鄭平糜竺論勢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79章 治亂之別,曹以暴吾以仁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第282章 智士張飛,薅荊州的羊毛第144章 與民共苦,青州牧劉玄德第134章 今日敵手,漢末三大良將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173章 豫州戰起,劉備文武齊聚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第299章 劉備南巡,曹操陰謀得逞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266章 荀彧發狠,鄭平部署河北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294章 漢家宗室,唯劉備獨稱賢請假一天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第337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瀰漫第235章 攻心之計,關羽義釋周泰第246章 養虎孫堅,鄭平的術與略第139章 巔峰皇甫,關羽麴義瀕危第112章 促膝長談,劉備初遇陳登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139章 巔峰皇甫,關羽麴義瀕危第94章 最終謀劃,虎吞天下大勢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4章 顯謀於世,制天命而用之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304章 爭奪兗州,兗州牧呂奉先第89章 借刀殺人,焦和欲誅劉備第163章 乾坤難測,天下大勢已亂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306章 鄭平之謀,命世英才劉備第8章 提親遇險,智者自有千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山市| 鹿泉市| 东山县| 松阳县| 鄯善县| 荣成市| 定西市| 灵川县| 元谋县| 双辽市| 河池市| 克拉玛依市| 鄂托克前旗| 喜德县| 石泉县| 巴南区| 龙州县| 孟州市| 宿州市| 静安区| 晋州市| 哈巴河县| 垣曲县| 洛宁县| 驻马店市| 蕉岭县| 保康县| 长海县| 延寿县| 武强县| 定襄县| 广宁县| 顺昌县| 武安市| 德令哈市| 都江堰市| 太仆寺旗| 江都市| 古浪县| 寿宁县|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