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魏都把新招收的兵員糧草器械往國都和邊境運送時,接下來令所有人都震掉下巴的一幕出現了。!
齊國突然宣佈終止對魏國宣戰,理由是齊王呂荼以德報怨,考慮到魏駒剛死,伐之有損齊王的仁義,所以把報仇的矛頭對準了韓國。
呂荼討伐韓國理由是,黃池會盟意圖謀殺自己,山國之戰對齊不宣而戰,六國之戰韓軍在齊國內殺燒搶掠。
呂荼帶著四十二萬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北渡過黃河,攻下韓國的祭城,蘇城,懷城,邢丘,凡城,共城,雍城……兵鋒到達太行山麓以南的野王。
在野王,呂荼把四十二萬大軍一分爲三,以左將軍國範爲行徑將軍,率軍十萬,兵出行徑,以孫武之子孫馳爲大軹將軍,率軍十萬,兵出軹關徑,而他帶著最後的二十二萬大軍兵出白徑。
當呂荼的二十二萬大軍到達白徑時,齊國放棄攻伐魏國而轉換爲討伐韓國的消息這才傳到天下諸侯們的耳,魏國的魏都傻了,天下的諸侯們全都傻了!
魏都傻,是因爲齊國人竟然宣佈暫時不進攻自己了,那麼自己召集起來的這四十多萬大軍是解散還是不解散?
不解散,攻伐進齊國內,是不可能的,這老弱病殘防守都還難,更何況主動進攻了,二十年內也別想;養著?四十萬大軍吃喝可不是小數目,更何況徵兵完這四十萬大軍,魏國已經十室九空,土地沒有人種,來年吃什麼?解散,萬一這又是個齊國的幌子呢?
秦國秦王也傻了,他和老太王商量一番後,令召集來的十萬大軍先駐紮在曲沃,化兵爲農,一面操練一面生產。
楚國楚王傻了,蜀國的巫覡會成員們也傻了,他們傻是因爲這是齊國第一次搞這麼大的騙人把戲,而且騙人還騙的如此光明正大,理直氣壯!不過對他們來言,無所謂了,現在他們的注意力都在對方身。
楚王是想明白了,與其前後受夾擊,不如乘著現在,滅掉蜀國,一旦成功,楚國將是無異於龍歸大海。
蜀國也差不多,看到齊國越來越強勢,他越有拿下巴渝要地的緊迫感,雙方在山高林深的原始森林當殺的是難解難開。
韓王韓庚更是傻了,他現在後悔的要命,原因是爲了消耗齊國,他已經幾乎抽空了韓國的軍械援助魏國,如今倒好,齊國不攻伐魏國了,反而攻伐自己,踏馬的,齊人奸詐,奸詐!
按道理講,齊軍入侵韓國,韓王庚應該得到的消息魏都早,任何一個諸侯都早,然而可惜的是,自打齊國宣佈對魏國開戰後,駐紮在大河北岸韓國的邊軍已經被調走去運送物資軍械給魏國去了。
所以四十二萬齊軍突然出現在大河對岸,密密麻麻殺了過來,那些僅在少有的邊軍全部丟掉了兵器投降,不是他們不想逃,是逃不走,不是他們想不誓死抵抗,是他們算抵抗誓死,也沒有用。
呂荼帶著四十二萬大軍出征伐韓國,孫武沒有跟隨,因爲孫武如願以償的告老還鄉了,只不過呂荼爲了滅韓少損耗些兵力,還是打出了孫武爲主將的旗號。
孫武,那可是常勝將軍,人稱孫十萬,孫剃頭!
面對著孫剃頭,還有呂荼,這些邊軍都清楚,齊國一統天下的日子到了,他們與其逆流,不如順勢,或許跟著齊王還能撈個封妻廕子呢?
邊軍是那樣想,那些城池的守將們城令們也多是這樣想,因爲他們那些邊軍更清楚現在的韓國到底空虛病弱成何樣!
所以齊軍到一處,一處便是投降,沒有人給韓庚報信,韓庚又怎麼可能知道的消息魏都和其他諸侯早呢?
直到呂荼的二十二萬大軍殺到了韓國第一要塞白徑關,這時韓庚才終於從自家兒子韓虎那裡得到了稟報。
聽完這個消息,韓庚起初是不信,接著看到呂荼的伐韓檄,他才意識到事情的真實性,然後便是發傻,最後是勃然大怒。
他所憤怒的不是因爲呂荼哄騙天下,而是憤怒他的手下將軍們,城令們,他們竟然背叛了自己,投降了呂荼,一羣養不熟的白眼狼!
白徑關啊!那可是通往黨之地的最近門戶,一旦破了,韓國的心腹要地袒露在齊國人的面前了!
韓國的領土畢竟特殊,從外觀看是一個大盆,被太行山,太嶽山和王屋山所包圍的盆。
所以一旦盆打開一個口子,韓國也危險了。
想到白徑關要塞一旦被破的可怕性,韓庚馬不停的組織大軍南下,一定要在呂荼奪下白徑關之前到達。
白徑關外,一里外的高山崗,呂荼正帶著武心腹眺望著峽谷的要塞,白徑關。
呂荼正在大發感慨說:此地是齊軍進入黨盆地的咽喉,只要拿下此地,韓國如同刀俎之肉,隨意被呂荼捏拿。
然而呂荼沒有想到的是此關隘的守將竟然是韓庚之子韓虎,歷史獻記載的那位韓康子。
韓虎別看年少,但是智謀和勇氣已經不下於他的父親韓庚。當他察覺到來往的商旅不對勁的時候,立馬關了關隘,導致那幫裝扮成商賈的齊軍被活捉,走漏了消息。
見狀無奈,呂荼只能令連日趕路的大軍在外駐紮,待明日再進行武力進攻。
在這時,熊宜僚跑了來:“大王,泫氏、端氏,來投”。
泫氏、端氏?
呂荼疑惑,不知道熊宜僚之言具體是何意?不過他並沒有拒絕,不久只見兩名有原始部落酋長氣息的老人走了過來,見到呂荼後,慌忙行了大禮,接著說明自己的來意。
呂荼看到他們算是明白了,感情是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交接處生活的野人部落。野人雖然落後,但是呂荼也沒有看不起,相反,很是高興的賞賜了二部,封端氏爲端氏世家,賜姓氏爲端,封泫氏爲泫氏世家,賜姓氏爲玄。
百度搜索品.書,網更新最快的小說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