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21章 流水線作業,糧長制度

“紡織業?”

“沒錯,就是紡織業……”

張異道:

“從宋時黃道婆將紡織技術傳入長江中下游一帶,吳地一直是全國的紡織業中心……

龍鳳年間,陛下就已經在他所轄地區推廣種棉花,去年更是加大了力度!

這棉花的產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給紡織業提供基礎……”

提到種植棉花和紡織業,朱元璋可就不困了。

推廣種植棉花,也是他比較得意的政績之一。

如今江南各地,大抵都有棉花種植,而松江府附近,更是在元朝時期就是棉花的產地。

有了棉,紡織業自然也就起來了。

事實上在蘇州、松江、杭州這一帶,早就是紡織業的中心。

張異提出要從紡織業入手,在老朱心裡,這並不是個什麼新奇的主意……

松江府,大大小小的家庭工坊不知凡幾……

“紡織業,咱們能幹點什麼,如果你只是想開開染坊,搞搞工坊,這倒是有條件,可是……”

“不是工坊,是工廠……

擁有新的紡織機,新的管理方式,能夠流水作業的工廠……”

張異重點強調,朱元璋被一堆名詞繞的有點暈……

“咱們開工廠的目的,是能幾倍,十倍於一般家庭工坊的產量,將天下棉布的價格打下來。

用更高的生產方式,讓朝廷看看工商業的稅收潛力。

不過,這事還是等劉伯溫那邊說動皇帝再說吧,現在說這些沒有意義……

且如果不能找皇帝要到一些特殊的權利,恐怕也不好辦!”

想要特權,什麼沒有?

朱元璋心裡既然有了主意,他自然不會在意這些東西。

工商業的稅收潛力真的很高?

還有,工廠比起家庭工坊究竟好在哪?

管理模式……?

“你給我細說下所謂的工廠……

還有稅收的事!”

張異簡單的將工廠和家庭工坊的區別說了一下。

從規模,生產方式還有管理方法,他所說的東西,都在挑戰老朱的認知……

“就說管理方式吧,叔叔,您現在的鉛筆工坊經營得如何?”

朱元璋被張異問到這個,有點卡殼,他一個皇帝如何不可能時時關注這件事。

不過,鉛筆這種硬筆,在老朱的有意推廣下,確實也逐漸傳開了。

鉛筆工坊的利潤雖然不大,但勝在穩定。

“倒是還可以,不過也就那樣,如今外邊已經有能仿製鉛筆的工坊,咱們不再是獨一家!”

張異聞言莞爾,鉛筆這種東西的工藝並不算難。

只要知道材料,配方是可以慢慢研究出來的,他本來也不指望這玩意賺錢,只是聽到老朱訴苦:

“雖然銷量上去了,但因爲同行競爭,利潤反而下去不少!”

這件事老朱倒是知道的,因爲在鉛筆工坊的利潤下降,東西被人仿製之後,檢校曾經跟他說過。

檢校的意思,是教訓一下仿製的商人,只是朱元璋禁止了這件事。

鉛筆這種東西,是知識傳承的工具,而不是謀利的商品。

朱元璋嚴禁高見賢等人去收拾競爭對手,但鉛筆工坊的利潤開始不行,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最主要的是,工坊的工匠也在離開,熟練工變少。

又導致了工坊的產量下去。

張異聽老朱說完,笑了:

“叔叔,那你試試我說的流水線作業,看看能不能把利潤做上去。

鉛筆的製作,就那幾道工序,你可以將他們拆分開來!

然後,把最難的工序,交給熟練工做,而新手只做簡單的部分。

每個人負責一道工序,然後到最後的組裝環節,再將它們組裝起來。

你試試,會有驚喜……”

流水線,是工業革命後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張異對這種管理方式有信心。

可是,如果沒有感受過流水線作業強大的人,聽起來其實很反直覺。

朱元璋對於張異有足夠的信任,所以他點頭同意。

“至於新的紡織機,回頭我會研究出出來,直接抄珍妮紡織機就行了……

至於工人……

叔叔還記得咱們爭論過的關於女子的話題嗎?”

朱元璋聞言一愣,這聊著開工廠,怎麼好好的扯到女子的問題上去了。

“紡織業最重要的工人,就是由女子組成的,叔叔不相信女性的生產力,小道到時候也會讓叔叔見一見……

這些女性在農耕中,她們能發揮出來的力量微乎其微,可是在紡織業,她們纔是中堅力量!”

提起關於女德的問題,老朱的臉色還是有些難看。

人的三觀如果那麼容易轉移,那就好了。

更何況是朱元璋這種意志堅定的人,他認定某些事,那就比別人更難轉化。

只是他終究還是一個偉大的帝王,如果合乎大局,他也不是迂腐之人。

儘管很難接受,可老朱還是認真考慮張異的話。

就如張異藥園子裡的那些稻穀一樣,拿一個地方作爲實驗田,對於天下大局並無影響。

可如果成了,那全國推廣也不是難事。

“希望能做成吧!”

“嗯,就看劉伯溫能不能說動皇帝了,此事若成,北方說不定也能因此受益……”

張異想起後世看過的一段史料,心生感慨。

提起北方,老朱的心咯噔一下。

轉頭望向張異,雖然努力南北彌合,朱元璋已經開始在一定程度上將政策往北方傾斜……

他也知道龍氣南遷之後,北方和南方在經濟上是非常難以平衡的。

可在遷都這個大趨勢被他定爲國策的情況下,北方能發展起來自然最好。

張異道:

“如今咱們大明剛開朝,陛下種棉花的命令纔剛剛推廣……小道可以在這裡提醒叔叔一句……

未來,河南河北一帶,棉花的產量會非常高!

只要浙江的試點能成功,叔叔在北平附近將工廠建起來。

您的成就,應該不會比現在低多少!”

河南,河北……

朱元璋將這件事放在心裡。

張異的價值,在這件小事上體會的淋漓盡致。

無論是水稻北遷,還是棉花推廣……

這些需要時間去驗證的東西,他可以直接告訴你答案。

有了這些答案,老朱在推行某些政策的時候,可以減少許多顧慮。

提起水稻北遷,朱元璋也想起前陣子從山東和河北傳回來的消息。

北方的水稻播種,比南方要晚上不少。

老朱也僅僅在北方少部分地區試著種植了一部分水稻。

從河北傳回來的消息看,至少張異在這件事上,肯定是對的。

所以朱元璋已經決定,回頭下一道聖旨,在不影響糧食種植的情況下,加大對棉花的種植。

讓天下人食能果腹,飢寒有衣。

朱元璋並不是一個仁慈的皇帝,可他感受過飢寒,也希望治下百姓能免除這種苦痛……

張異跟朱元璋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

“龍氣南遷,就算是水稻北遷,在種田這件事上,北方是不可能比南方更好。

所以,在經濟結構上,多少就要做點轉變。

如果朝廷引導,將工業的中心放在淮河以北,

那就大事可成了!”

不知不覺,已是中午。

張異難得打開話匣子,一老一小二人聊得也十分開心。

可皇帝終究國事繁忙,有錦衣衛進來提醒朱元璋後,他知道自己該離開了。

“有你這一席話,我回頭就去浙江買地……

張異,要是你說的政策落地,那個所謂的工廠,你可願意去浙江指點我開起來?”

“自然可以!”

對於老黃的邀約,張異欣然應允。

在這個時代,想要長途旅行,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如果換成以前,在大蒜素沒有發明出來之前,張異肯定能少出門就少出門。

可如今,他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去感受一下祖國河山,也是不錯的選擇。

“那就說定了,咱們等著劉伯溫的好消息吧!”

朱元璋帶著滿意的答案離開。

回頭轉身對高見賢說:

“清心觀附近,加強戒備,他不得有半點閃失……”

高見賢剛被皇帝敲打過,自然不敢怠慢。

“皇上,您這是直接回宮?”

“不,你讓毛驤過來見朕!”

朱元璋沒有直接回宮,而是去了觀海書局。

在這裡,他見到了那個叫做毛驤的錦衣衛。

“挺年輕,能讓高見賢提拔您,看來你能力也不錯……”

此時的毛驤,是個年輕的小夥子,雖然年歲不大,可看高見賢能將生意交給他打理,可見也是有能力之人。

“陛下過獎了,臣當不得陛下誇獎!”

年輕的錦衣衛有些拘束,他過去雖然也是檢校的一員,可並無多少接觸皇帝的機會。

朱元璋詢問了毛驤一些問題,關於他經營的這些生意,還有從生意上獲得的情報。

毛驤對答如流,顯然是做了功課。

“你不錯!”

朱元璋的誇獎,讓毛驤很高興。

“朕交代你一件事,鉛筆工坊你知道吧?”

“回陛下,臣知道!”

“你按照朕給你說的方法,給朕將這個工坊管理起來,不許弄虛作假,朕要看到最真實的效果!”

“是,陛下,臣定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關於流水線作業,儘管聽起來很反直覺,朱元璋也決定讓毛驤試一試。

左右不過是花費一些時間罷了,並不礙事。

吩咐完這些,老朱走出觀海書局。

他上了車,自顧回宮去了。

……

張異和朱元璋都在等著劉伯溫的稅法方案出來,可是這一等就是一個月。

六月。

皇宮,御書房。

朱元璋日復一日,處理中書省送上來的奏疏。

關於汪廣洋提爲右相這件事,他終歸是不信邪,堅持將對方提上來了。

此時兩位中書省的宰相,正等著皇帝答覆。

“陛下,臣覺得這糧長制度,似乎有些不妥……”

劉伯溫關於稅法的改革的提案還沒交上來,但朱元璋等不了他,改革早就自上而下推行下去。

首先是海禁政策,從太倉市舶司關閉開始,就有傳言出來,老朱也沒有一下子將路子堵死,風卻先吹出去了……

可海禁暫時還不是改革的關鍵,趁著血洗江南的功夫,朱元璋最主要推行的,就是裡甲制度和關於稅收上的糧長制度的試點。

浙江是試點的行省,可他沒有想到,這僅僅是試點,就遭到李善長的反對。

或者說,這位宰相從老朱的動作中,已經隱約感受到皇帝繞開基層官員,更多的去幹涉地方政務的決心。

不管如何,李善長是百官之首,也是士大夫階層的代表。

這種事情,他多少要表達自己的態度。

當他旗幟鮮明的反對,朝堂中自然形成一股反對的聲浪。

老朱看著中書省送上來的奏疏,越發無奈。

他轉頭問汪廣洋:

“你怎麼看?”

汪廣洋低下頭,說:

“皇上有皇上的道理,李相也有李相的考量……”

汪廣洋一番話洋洋灑灑,卻什麼都沒說。

朱元璋的無名火起,這傢伙的表現果然跟張異形容的一模一樣。

能力,汪廣洋是有的。

他在老朱打天下的過程中,出過很多有用的計策。

朱元璋對他的信任,跟楊憲差不多。

可是現實卻告訴他,他最信任的兩個臣子,都是他看錯人了。

楊憲是跋扈的話,汪廣洋屬於不想擔起任何責任的性格。

老朱看到他如此,已經惱火了幾分,

再看李善長帶著百官堅決反對糧長制度,甚至連試點都不行,朱元璋就明白其中的痛處。

朝廷存在的最大的合法權利,就在稅收之上。

而皇帝要藉助官員去管理天下,從某種程度上說,也都是爲了收上稅服務的。

稅收任務從朝廷層層下放,官員再層層將稅收收上來……

這流通的過程中,有巨大的利益。

有利益,就有權力。

朱元璋將這份權力從官員集團手中分出來,交給地方富戶。

李善長這種老狐貍,隱約覺得不太對勁。

朱元璋笑笑,對於李善長的反應並不意外。

雖然他也是自己的最信任的臣子,但從當上宰相開始,君臣之間自然也有不一樣的立場。

反對,卻也不是說堅決反對。

從張異提示他施行糧長制度開始,朱元璋早就知道如何應付李善長。

“李先生,你不妨看看這份東西……”

朱元璋將一份奏疏,推到書桌前邊。

太監拿起來,送到李善長手上。

李善長打開一看,臉色大變。

第255章 半部元史,宋濂上鉤了第469章 親爹也是個大忽悠,你貞潔沒了第421章 科舉的意義,危險在和平之時第381章 給朕當道士去,倭寇來襲第461章 不會有以後了,老張入京第512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大戰將起第373章 善有善報,他是個好人第63章 五百年後的技術,第一桶金?第273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498章 成吉思汗不曾到達之地第460章 坐牢也要打工是吧?貧道張異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謠第59章 一家人,欺君之罪第394章 戰敗的影響,預言戰局第449章 投名狀,大元綠茶指南第50章 龍虎山的出路,膽大包天第317章 笨蛋,問題在稅收第163章 破譯拳譜,還原太極拳第165章 世界很大,讓朱棣去看看第573章 問你,朕可是千古一帝?(大結局)第49章 老張嚇死了,天大的機緣第563章 所謂大儒不過小丑,猜忌之心第225章 第一面玻璃鏡,謠言製造專家第263章 黑鍋別人背,找劉伯溫算賬第337章 燕王殿下的偶像,跟常遇春學兵法第63章 五百年後的技術,第一桶金?第442章 假情報,敲打陳珂第68章 捧一踩一,老朱出手了(求首訂)第7章 當著皇帝罵皇帝,張異坑爹第542章 皇位的滋味,只有一次機會第458章 徹查錦衣衛,再次入獄第339章 人人如龍,龍不如蟲第188章 玄武大炮,皇子的表現第362章 嘴賤,沒事撩她幹什麼?第512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大戰將起第564章 歸隱之意,皇帝的心魔第208章 皇子的上升通道,無解的死結第201章 機牀,科技樹的重要性第499章 姐姐,兇手一定是張異第115章 許存仁入獄,再見劉伯溫第63章 五百年後的技術,第一桶金?第325章 常遇春:當時我害怕極了第38章 揭示真相,借刀殺人第117章 孔家的破局之道,張異的拯救計劃第492章 皇帝車上下來的道士第266章 富可敵國,這些都是朕的錢第62章 彌合南北,秋之功第374章 敵人在百姓之中,攤牌的意願第382章 沐英迴歸,大明二十九侯第21章 玩不起就滾蛋,朱標的未婚妻第552章 換個宰相第567章 另一條密道,朱元璋的殺心第571章 貧道乘風去,不做世間人第35章 真相不重要,態度纔是關鍵第470章 勸降徐達,咱們也當列強第395章 斷頭山伏擊戰,神秘的高人在現第27章 試藥,孔家和張家第13章 朱元璋的意志,張正常的祈求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第282章 玄武軍,玄武大炮首秀第432章 大明軍魂是什麼,張異的答案第217章 道友與知己,人類簡史第390章 烏鴉嘴再現第349章 魔法對轟,貧道的丈母孃?第288章 跟他比起來,楊憲算個屁第205章 倒查工部,血流成河第474章 裝病不如裝死,徐達吃大鵝第297章 所謂名分,老孟死了第36章 解夢,甩鍋甩回自家人頭上第324章 知行合一,可爲聖人第399章 自古以來,秦王和日本很搭第437章 祈求,你想要我身子也行第342章 十年準備,君王北行第372章 等了兩年的刺殺,張異救駕第19章 仙人洞府,無字天書第404章 非禮觀音奴?皇帝釣魚第223章 工具人張異,妙雲想修道第332章 老朱的求而不得,別把老常當莽夫第489章 國師和國公,皇帝也不能污人清白第428章 有事的丫頭,接手錦衣衛第362章 嘴賤,沒事撩她幹什麼?第372章 等了兩年的刺殺,張異救駕第240章 逐出師門,禍水東引第281章 清明血雨,這是我大明的軍隊第25章 終於肯泄露天機了,誰敢幽禁我兒子?第568章 重啓常茂案,兔死狗烹?第564章 歸隱之意,皇帝的心魔第240章 逐出師門,禍水東引第102章 你造僞經,你是漢奸第565章 姚廣孝,你是朕的人還是他的人第167章 人血饅頭,這黑鍋要我背?第128章 科舉改革,軒然大波第368章 有點良心,但不多第51章 衍聖公,漢奸也第404章 非禮觀音奴?皇帝釣魚第482章 爭鋒相對,暗算張異第471章 皇帝的選擇,千里落子第213章 徐家求上門,照顧我黃叔叔第10章 爹,我不當天師了
第255章 半部元史,宋濂上鉤了第469章 親爹也是個大忽悠,你貞潔沒了第421章 科舉的意義,危險在和平之時第381章 給朕當道士去,倭寇來襲第461章 不會有以後了,老張入京第512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大戰將起第373章 善有善報,他是個好人第63章 五百年後的技術,第一桶金?第273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498章 成吉思汗不曾到達之地第460章 坐牢也要打工是吧?貧道張異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謠第59章 一家人,欺君之罪第394章 戰敗的影響,預言戰局第449章 投名狀,大元綠茶指南第50章 龍虎山的出路,膽大包天第317章 笨蛋,問題在稅收第163章 破譯拳譜,還原太極拳第165章 世界很大,讓朱棣去看看第573章 問你,朕可是千古一帝?(大結局)第49章 老張嚇死了,天大的機緣第563章 所謂大儒不過小丑,猜忌之心第225章 第一面玻璃鏡,謠言製造專家第263章 黑鍋別人背,找劉伯溫算賬第337章 燕王殿下的偶像,跟常遇春學兵法第63章 五百年後的技術,第一桶金?第442章 假情報,敲打陳珂第68章 捧一踩一,老朱出手了(求首訂)第7章 當著皇帝罵皇帝,張異坑爹第542章 皇位的滋味,只有一次機會第458章 徹查錦衣衛,再次入獄第339章 人人如龍,龍不如蟲第188章 玄武大炮,皇子的表現第362章 嘴賤,沒事撩她幹什麼?第512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大戰將起第564章 歸隱之意,皇帝的心魔第208章 皇子的上升通道,無解的死結第201章 機牀,科技樹的重要性第499章 姐姐,兇手一定是張異第115章 許存仁入獄,再見劉伯溫第63章 五百年後的技術,第一桶金?第325章 常遇春:當時我害怕極了第38章 揭示真相,借刀殺人第117章 孔家的破局之道,張異的拯救計劃第492章 皇帝車上下來的道士第266章 富可敵國,這些都是朕的錢第62章 彌合南北,秋之功第374章 敵人在百姓之中,攤牌的意願第382章 沐英迴歸,大明二十九侯第21章 玩不起就滾蛋,朱標的未婚妻第552章 換個宰相第567章 另一條密道,朱元璋的殺心第571章 貧道乘風去,不做世間人第35章 真相不重要,態度纔是關鍵第470章 勸降徐達,咱們也當列強第395章 斷頭山伏擊戰,神秘的高人在現第27章 試藥,孔家和張家第13章 朱元璋的意志,張正常的祈求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第282章 玄武軍,玄武大炮首秀第432章 大明軍魂是什麼,張異的答案第217章 道友與知己,人類簡史第390章 烏鴉嘴再現第349章 魔法對轟,貧道的丈母孃?第288章 跟他比起來,楊憲算個屁第205章 倒查工部,血流成河第474章 裝病不如裝死,徐達吃大鵝第297章 所謂名分,老孟死了第36章 解夢,甩鍋甩回自家人頭上第324章 知行合一,可爲聖人第399章 自古以來,秦王和日本很搭第437章 祈求,你想要我身子也行第342章 十年準備,君王北行第372章 等了兩年的刺殺,張異救駕第19章 仙人洞府,無字天書第404章 非禮觀音奴?皇帝釣魚第223章 工具人張異,妙雲想修道第332章 老朱的求而不得,別把老常當莽夫第489章 國師和國公,皇帝也不能污人清白第428章 有事的丫頭,接手錦衣衛第362章 嘴賤,沒事撩她幹什麼?第372章 等了兩年的刺殺,張異救駕第240章 逐出師門,禍水東引第281章 清明血雨,這是我大明的軍隊第25章 終於肯泄露天機了,誰敢幽禁我兒子?第568章 重啓常茂案,兔死狗烹?第564章 歸隱之意,皇帝的心魔第240章 逐出師門,禍水東引第102章 你造僞經,你是漢奸第565章 姚廣孝,你是朕的人還是他的人第167章 人血饅頭,這黑鍋要我背?第128章 科舉改革,軒然大波第368章 有點良心,但不多第51章 衍聖公,漢奸也第404章 非禮觀音奴?皇帝釣魚第482章 爭鋒相對,暗算張異第471章 皇帝的選擇,千里落子第213章 徐家求上門,照顧我黃叔叔第10章 爹,我不當天師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德县| 罗田县| 克拉玛依市| 兴海县| 黑山县| 义马市| 永丰县| 泰州市| 横峰县| 刚察县| 嘉义市| 祁东县| 天长市| 桃园市| 中牟县| 凤阳县| 墨玉县| 梁河县| 全椒县| 基隆市| 嘉鱼县| 吕梁市| 黔西县| 舒兰市| 雷山县| 密云县| 天等县| 台南县| 湘乡市| 社会| 舞阳县| 安多县| 阿勒泰市| 涿州市| 廊坊市| 洪泽县| 哈尔滨市| 北流市| 拉萨市| 虹口区|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