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9章 遺贈

大戰結束的時候,全球所有國家都是中國的債權國,持有中國政府發行的國債、戰爭債與融資債,或者持有中國政府通過金融機構發行的戰爭券、戰爭融資券、定期融資券等各類債券。

根據戰後披露的消息,在戰敗的時候,美國聯邦政府與各大金融機構手裡,至少有一萬四千億元的中國債券。也就是說,美國在爲中國的軍火買單。當然,美國聯邦政府持有的中國債券早就作廢了。

在這些國家中,持有中國債權最少的也有上百億元。

當然,主要的債權國是四十個同盟國,這些國家持有的債權高達一千萬億元,其中最貧窮的尼泊爾都持有一千多億元,而較爲富裕的幾個國家則持有上百萬億元,比如印度持有二百六十萬億、巴基斯坦持有二百萬億、沙特阿拉伯持有一百八十萬億、朝鮮持有一百四十萬億。

更重要的是,這些債權國中,持有中國債權的主要就是政府,或者是國有銀行。主要的融資手段是把債權轉移給民衆,即這些國家在本國發行戰爭債券、或者是國債,再用所得來購買中國發行的債券,或者是爲中國發行的債券提供融資擔保,讓民營銀行、民間資本直接購買。

也就是說,中國的債務問題,實際上已經深入到了各個國家的社會基層,只要有一風吹草動,就會引發全球性的金融災難。

作爲全球最大的債務國,中國還不還錢、以及怎麼還錢,絕對是世界頭號問題。

穩住局勢後,黃瀚林明確表示,中國肯定會還錢。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沒什麼好說的。

關鍵就是,怎麼還?

要知道,中國政府欠下的外債就高達一千六百萬億元,如果算上內債,即欠本國公民的債務,總額在兩千萬億元以上。如果拿政府的歲收來還,那麼在今後二十年內,即便稅收增長速度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上,而且不計算債務的利息,中國政府也要不吃不喝,才能把欠債還清。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就是說,中國政府根本沒有能力償還債務。

這下,問題就嚴重了,而且不僅僅是債務那麼簡單。

要知道,如果中國政府破產,對全球經濟所造成的毀滅性影響,絕對不亞於第三次世界大戰。

討論到這裡,核心問題已經是如何避免讓中國政府破產。

問題是,欠債就得還錢,沒什麼可以商量的。

事實上,當時最大的矛盾就是,如果讓中國還錢,那麼中國政府就會破產,可是如果中國不償還債務,其他國家政府就得破產。

在這個時候,黃瀚林提出了一點,即償還方式。

要真金白銀的還錢,也不是問題,中國政府可以拿庫存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以及具有與之等價的貴重原材料,比如用在可控聚變核反應堆上的氦3,來償還債務,只是按照中國的法律,黃金屬於戰略物資,就算拿來償還債務,也得儲存在國內,不能輸出,因此其他國家拿到中國的黃金,也只能用在貿易上,即用這些黃金從中國購買商品,全部消耗在中國市場上。

顯然,聰明一點的人都知道,中國真要以這種方式還錢,其他國家別想得到好處。

原因很簡單,人民幣已經在戰爭期間大幅度貶值,而且隨著中國的債務問題惡化,還會繼續貶值,因此黃金的價值將被大幅度高估,如果中國在此期間拿黃金還債,等於其他國家手裡的債權大幅度縮水。問題是,中國的經濟基礎擺在那裡,戰後的領導地位也在,因此人民幣不可能一直貶值,等到戰後國際秩序完成了重建,中國的經濟形勢好轉,人民幣肯定會升值,等於是讓黃金貶值。更重要的是,其他國家拿不到黃金實物,得到的只是黃金儲存在中國銀行裡的一張憑證,而這些黃金最終都將在貿易中流回中國。也就是說,其他國家等於是高價買進黃金、再低價賣出。結果就是,在這一進一出之間,其他國家持有的中國債權都被消化掉了。

說白了,中國最後肯定會一分錢都不出,就抵消掉所有債務。

很明顯,這是在耍賴,可是其他國家都無法改變。

由此可見,傳統的金融手段,根本無法解決中國的債務問題。

問題是,耍賴的話,對中國有好處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因爲這會導致其他國家的經濟出現問題,甚至會導致世界經濟秩序徹底崩潰。

對中國來說,實現戰後利益、也就是獲得戰爭紅利的主要手段,就是建立以中國爲核心的世界經濟秩序,如果經濟危機緊隨戰爭到來,那麼中國在戰場上拼命取得的勝利就將毫無價值。

可以說,中國必須防止世界經濟崩潰。

即便要重新洗牌,也要在穩定的情況下進行,而不是推翻重來。

要知道,重建經濟秩序比重建一個遭到戰火毀壞的國家困難得多,而且充滿了各種難以預料的危險。

事實上,這也正是黃瀚林承諾欠債還錢的主要原因。

說白了,只有中國償還債務,才能確保其他國家,特別持有中國債權最多的四十個盟國能夠穩定發展。

關鍵就是,中國也不能因爲償還戰爭債務導致經濟崩潰。

這絕對是考驗政治家與金融家智慧的難題。

所幸的是,黃瀚林是中國建立以來最有頭腦的政治家之一,而且替中國製訂金融戰略的盛世平絕對是金融領域的天才。

在首腦會議上,中國提出的不是直接償還債務,而是間接償還債務。

當然,這個“間接”很有講究。

黃瀚林首先提出,中國將以租讓的方式,讓其他國家使用近地軌道空間,並且爲近地軌道上運行的航天器提供安全擔保。只是,中國只把使用權租讓給國家實體,即他國政府,再由他國政府轉讓給企業,並且收取一筆手續費,而這筆手續費將以抵償的方式,來償還中國的債務。

雖然很多國家都認爲這不太公平,但是都認同這是解決債務問題的辦法之一。

緊接著,黃瀚林提到了一個讓更多國家感興趣的償還方式,即在戰後向所有盟國轉讓包括可控聚變核電站在內的高端技術。

毫無疑問,這纔是其他國家想得到的。

按照黃瀚林的提議,中國將以授權的方式,向其他國家提供建造可控聚變核電站所需的技術,並且幫助其他國家建造可控聚變核電站,而所需費用,均通過抵償方式,從中國的債務裡減免。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點,即“盛世平的遺贈”。

大戰爆發前,盛世平就去世了,他沒有把天文數字般的財富交給子女,只是爲每一個子女購買了一筆鉅額信託基金,確保他的後人在今後三代之內不用爲衣食發愁,而他的絕大部分財產都歸屬於一個叫“康平盛世”的託管基金,而該基金的管理者就是中國財政部,而該基金主要使命就是平衡中國財政收支。

當時,盛世平的一句遺言非常有名:金錢在有能力、有理想人的手裡,能夠成爲爲民造福的工具,在平庸者的手裡,將是毀滅之源。

說得簡單一點,盛世平把畢生積累的財富全部捐獻給了國家。當然,不是直接捐獻,也不是簡單的讓國家處理他留下的財富,而是由基金委員會決定如何使用這些財富。這個委員會的主席是財政部長,另外還有來自全國代表大會的委員,還有政府代表、軍方代表、民間代表等等。也就是說,政府不能隨心所欲的使用這筆財富。

更重要的是,盛世平留下的不僅僅是金錢財富,還有很多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財富。

比如,可控聚變核反應堆的專利權。

別忘了,當初發展可控聚變核反應堆的時候,是牧浩洋出面,讓盛世平投資,因此該技術的專利屬於盛世平名下的企業。

這項專利到底有多大的價值?

顯然,沒有人可以做出準確評估。只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大戰結束前,這項專利抵消了中國的大部分債務。準確的說,是以這項專利爲基礎,引發的全球性科技革命,幫助中國解決了債務危機。

嚴格說來,不叫解決,而是讓債務危機轉變成了控制全球金融與經濟秩序的手段。

這裡,就涉及到了盛世平制訂的金融戰略中最後,也是影響最爲深遠、意義最爲重大的一環。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把債務轉變成流通貨幣。

本質上,就是以此驅逐美元與歐元,讓人民幣成爲全球金融唯一的流通貨幣,讓中國成爲金融霸主。

當初,美國是靠債權登上金融霸主的寶座的。

現在,中國反其道而行之,靠債務成爲全球金融霸主。

只是,在具體操作的時候,肯定不能這麼露骨,因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哪怕是關係最好的盟國會支持中國。

說到底,真要把債務轉換成流通貨幣,中國就一下賴掉了所有欠債。

在操作層面上,比如繞一個大圈子,避開最敏感的問題,並且讓其他國家覺得這麼做有利可圖。

爲此,黃瀚林打出了制勝的王牌。

事實上,這也是他手裡最後一張牌了。

第238章 不歸路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3章 新兵能戰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1章 導彈攻擊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51章 精密計劃第74章 交易第61章 戰略禁運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34章 盟友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52章 大獲全勝第45章 阻止戰爭第2章 厚積薄發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41章 瘋狂準備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52章 大獲全勝第34章 中流砥柱第2章 唯一選擇第39章 餘輝第193章 主旋律第16章 巢臼第18章 雙輸第76章 水下力量第26章 戰略空運第68章 南海戰略第39章 去臺灣第43章 傳奇人物第81章 屏障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0章 政治聯盟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9章 本質第215章 光復第83章 科學寶藏第68章 推波助瀾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49章 首輪空戰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5章 千慮一失第71章 任人唯才第64章 外交勝利第71章 任人唯才第39章 投送力量第46章 決策點第64章 三管齊下第176章 硬碰硬第85章 科技戰爭第19章 新戰線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96章 瞞天過海第44章 防空火網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43章 試探第43章 門檻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43章 闖關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7章 關聯性第39章 投送力量第37章 回國第257章 切入點第78章 廣泛動員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52章 順手拈來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45章 無用之舉第6章 愈演愈烈第54章 生於憂患第1章 禁運效果第51章 護身符第314章 大重建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40章 突襲第26章 理由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
第238章 不歸路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3章 新兵能戰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1章 導彈攻擊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51章 精密計劃第74章 交易第61章 戰略禁運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34章 盟友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52章 大獲全勝第45章 阻止戰爭第2章 厚積薄發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41章 瘋狂準備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52章 大獲全勝第34章 中流砥柱第2章 唯一選擇第39章 餘輝第193章 主旋律第16章 巢臼第18章 雙輸第76章 水下力量第26章 戰略空運第68章 南海戰略第39章 去臺灣第43章 傳奇人物第81章 屏障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0章 政治聯盟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9章 本質第215章 光復第83章 科學寶藏第68章 推波助瀾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49章 首輪空戰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5章 千慮一失第71章 任人唯才第64章 外交勝利第71章 任人唯才第39章 投送力量第46章 決策點第64章 三管齊下第176章 硬碰硬第85章 科技戰爭第19章 新戰線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96章 瞞天過海第44章 防空火網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43章 試探第43章 門檻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43章 闖關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7章 關聯性第39章 投送力量第37章 回國第257章 切入點第78章 廣泛動員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52章 順手拈來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45章 無用之舉第6章 愈演愈烈第54章 生於憂患第1章 禁運效果第51章 護身符第314章 大重建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40章 突襲第26章 理由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辽宁省| 当阳市| 普陀区| 红桥区| 甘肃省| 石楼县| 济宁市| 宜兴市| 胶州市| 若羌县| 沽源县| 信阳市| 西乌珠穆沁旗| 襄垣县| 合山市| 通海县| 朝阳区| 宣武区| 炉霍县| 彰武县| 南部县| 金塔县| 云南省| 探索| 佛冈县| 惠东县| 鞍山市| 玛多县| 淳安县| 肇东市| 阿坝县| 永州市| 蒲城县| 邹平县| 满城县| 阳西县| 滕州市| 泸州市| 涟水县| 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