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0章 現實選擇

在所羅門海戰之前,牧浩洋根本沒有後顧之憂。

根據周渝生在戰後回憶,當時牧浩洋基本上抱著“打一打看”的態度,批準了進軍所羅門羣島的作戰計劃,準確的說是海軍進軍計劃,暫時還不包括陸戰隊的作戰部分,要到海軍奪取制海權之後,再決定是否在所羅門羣島登陸。也就是說,在所羅門海戰之前,牧浩洋對取勝的把握並不大。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關鍵是打,而不是打出什麼結果來。

從總體戰略規劃上來看,進軍所羅門羣島,實際上是在爲大陸戰場做掩護,即把美軍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美國在出兵俄羅斯的問題上有所猶豫,並且設法讓對手相信,中國即將在太平洋上發動戰略進攻。

當然,進軍所羅門羣島,只是一系列戰役的前奏。

在二零五三年八月底與九月初,就算牧浩洋在太平洋戰場上部署百萬大軍,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爲中國海軍只有兩艘航母,根本不可能發起大規模登陸戰役,也就談不上戰略進攻。

問題是,這個局面很快就會改變。

最遲到十一月初,中國海軍將獲得七艘超級航母,而且完成二十艘以上的護航航母的改造工作。即便中國海軍沒有在所羅門海戰中取勝,到時候美國海軍也只有三艘超級航母與三艘大型航母,要到四個月之後,才能獲得四艘超級航母。也就是說,在這四個月內,中國海軍擁有足夠的戰略優勢。

也正是如此,海軍進軍所羅門羣島,只是前奏。

問題是,接下來怎麼打,連牧浩洋都沒考慮清楚,或者說他沒有想到龔繼飛與佟少雲能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牧浩洋甚至做好了戰敗的思想準備。

當然,就算打輸了,哪怕丟掉了兩艘航母,影響也不是很大,至少中國海軍佔領了波納佩島,打下了發動下一輪戰略進攻的基礎,而且隨著五艘超級航母在十一月到來,中國海軍依然有兵力上的優勢。區別只是,如果在所羅門海戰中丟掉了兩艘航母,牧浩洋肯定會親自掛帥。

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肯定是強攻所羅門羣島。

現在的問題是,海軍實力沒有實質性減少,因爲有四艘大型綜合戰艦提前服役,所以到時候仍然有足夠的戰艦組建七支完整的航母戰鬥羣,而且還能爲每支戰鬥羣增加一艘反潛戰艦。

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攻打所羅門羣島,還是進軍更有戰略價值的夏威夷羣島?

雖然進軍夏威夷羣島的風險更大,因爲美軍在夏威夷羣島的防禦部署更加完善,還能得到部署在本土的戰略航空兵的支持,而且到本土的距離也更近,此外夏威夷還是美國的一個州,美軍肯定會拼命守衛這座羣島。但是風險大的同時,收益也更大,比如能夠獲得轟炸美國本土的前進基地。更重要的是,奪取夏威夷羣島,同樣能夠影響到美國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軍事佈局。

要知道,所有從美國西海岸前往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航線,都要從離夏威夷羣島兩千公里以內的地方通過,因此部署在夏威夷羣島的戰術航空兵就能切斷這些航線,甚至用不著動用潛艇。只有從美國東海岸出發,經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再前往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幾條航線離夏威夷羣島比較遠。問題是,如果美國從東海岸地區向澳大利亞與新西蘭運送部隊與作戰物資,航線長度將增加三分之一,而且巴拿馬運河在二零三三年完成擴容建設後,最多隻能通行二十萬噸級艦船,運載能力達到三十萬噸的超級貨輪得走麥哲倫海峽,而這些貨輪是航運的中堅力量。

當然,以夏威夷羣島爲基地,掃蕩附近的島嶼與羣島,肯定不是件難事。

從某種意義上講,攻佔夏威夷羣島,能夠爲太平洋戰爭打下勝利的基礎,而在佔領這座羣島之前,中國海軍取得的勝利都只能算是戰術上的勝利,還算不上戰略勝利,離取得最後勝利也非常遙遠。

這麼多的好處,讓牧浩洋不得不重新考慮戰略佈局。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認爲應該進軍夏威夷羣島,甚至可以說,在中國海軍與陸戰隊的高級將領中,只有牧浩洋認爲有必要進軍夏威夷。

反對最強烈的是周渝生,在他看來,沒有二十艘超級航母,根本打不下夏威夷羣島。

雖然周渝生的估計有點誇張,因爲後來的實戰證明,根本用不了那麼多航母,但是他的分析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爲夏威夷羣島上的美軍作戰飛機超過了兩千架,而且隨時都能從本土獲得補充。更重要的是,隨著戰線縮短,以前是美軍的問題,現在轉變成了中國海軍的問題。別的不說,如何向前線運送作戰部隊,以及如何確保這些作戰部隊獲得足夠的支持,就是很大的難題。

當時,連龐躍龍都反對進軍夏威夷羣島。

龐躍龍反對的理由只有一條:陸戰隊可供調動的兵力有限,不足以打下夏威夷羣島。

事實上,這纔是最大的問題。

雖然到十一月初,陸戰隊的作戰部隊將擴充到二十個陸戰師,此外還有十個陸戰師已經完成動員。問題是,裝備生產速度跟不上擴軍速度,而且陸戰隊只能獲得新產地面戰平臺的四分之一,其餘四分之三得提供給陸軍。結果就是,到十一月初,最多隻有八個陸戰師獲得了地面戰平臺。這八個陸戰師中,有一個陸戰師已經在非洲之角了,有兩個陸戰師在巴基斯坦待命、隨時有可能被派往波斯灣,控制沿海戰略要地。也就是說,只剩下五個陸戰師,而且已經有一個陸戰師參加了八月底的進攻行動。按照龐躍龍的估計,攻打夏威夷羣島至少需要動用十個陸戰師。

當時,這看上去有點誇張。

要知道,十個陸戰師有二十萬官兵。因爲陸戰師的作戰人員比例高於陸軍集團軍,所以作戰人員數量相當於五個集團軍。當時,美軍部署在夏威夷羣島上的,總共也就只有四十萬軍人,而且四分之三是非戰鬥人員,在十萬戰鬥人員中,只有大概三萬六千人,也就是兩個美軍陸戰師是主力部隊。

以中國陸戰隊的戰鬥力,攻打夏威夷羣島最多隻需要四個陸戰師。

可是隨後的實戰證明,龐躍龍不但沒有高估夏威夷羣島的防禦力量,還低估了美軍的作戰能力。

此外,還有一個周渝生與龐躍龍沒有提到的問題:後勤保障。

要知道,即便從關島的阿拉普港出發,到夏威夷最西端的中途島的航線長度也超過了從舟山到阿拉普港的距離。如果均從本土算起的話,中**隊在夏威夷羣島作戰的後勤補給線的長度是美軍的三倍。

這是個什麼概念?

就算投入與守軍同樣多的進攻部隊,而且作戰消耗相當,中**隊的後勤保障負擔也是美軍的三倍。

事實上,進攻一方的兵力投入至少要達到防禦一方的兩倍,而且作戰消耗一般是防禦一方的兩到三倍。也就是說,爲了確保打下夏威夷羣島,中**隊的後勤物資運輸總量在美軍的十二倍到十六倍之間。

顯然,美軍肯定能夠認識到這個問題,也就會充分利用夏威夷羣島。

用龐躍龍的話來說,搞得不好的話,夏威夷羣島將成爲中國海軍與陸戰隊的滑鐵盧。

與之相對的,則是中**隊在後勤方面的嚴重不足。

當時,直接爲海軍服務、或者說已經被海軍徵用的運輸船還不到兩千艘,而且大部分用在了印度洋上,主要爲中東與伊朗戰場上的地面部隊運送作戰物資,只有不到兩百艘在太平洋上,而且主要在本土到扶桑、琉球羣島與馬里亞納羣島的航線上,僅能維持這三處地點駐軍的基本需求。

事實上,陸戰隊更希望得到的是戰略空運力量,因爲大型電動運輸機不會受到來自潛艇的威脅。

可惜的是,即便到二零五四年底,陸戰隊也得不到足夠的空運支持。

以戚凱威的胃口,恐怕要到二零五五年下半年,甚至二零五六年初,才能讓陸戰隊獲得想要的戰略空運力量。

當時,牧浩洋也知道這些難題,並且想了辦法去解決問題。

只是,他的努力沒有收到成效,主要就是戚凱威依然不願意在太平洋上投入兵力,更不希望把寶貴的戰略空運力量用在太平洋戰場上。要知道,從價值上講,戰略空運力量在大陸戰場上更有意義。原因很簡單,大陸戰場上除了戰略空運,就以鐵路運輸爲主,而鐵路運輸的效率遠不及海運。

當然,在黃瀚林那裡,牧浩洋的要求也得不到支持。

從政治上講,在打敗俄羅斯之前,或者說失去迅速打百俄羅斯的希望之前,黃瀚林不會轉移戰略重點。

認清這些既現實、又殘酷的問題之後,牧浩洋不得不做出妥協。

以中國海軍與陸戰隊在二零五三年底的攻擊能力,進攻夏威夷羣島,確實是不折不扣的戰略冒險,而攻打所羅門羣島不但把握更大,而且也能實現最主要的戰略目的,即迫使美國在太平洋上投入更多的兵力。

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79章 艦隊攔截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120章 餘波第35章 後方部署第75章 咄咄逼人第41章 糧食投資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31章 掃蕩第12章 幕後推手第2章 經濟基礎第42章 四個小時第62章 頭號王牌第45章 補欠賬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9章 選將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5章 千慮一失第13章 新兵能戰第45章 面面俱到第9章 做徹底第84章 戰將第40章 豐收時期第18章 千鈞一髮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4章 掃帚星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28章 力所不及第96章 部署到位第318章 總則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5章 千慮一失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66章 門檻第9章 血染橫濱第236章 消耗戰第44章 艦炮怒吼第19章 水深火熱第22章 登陸作戰第55章 兩強相爭第169章 亂戰第117章 高姿態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81章 臨時調整第3章 戰前會議第72章 對峙第163章 第一站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20章 餘波第68章 歷史時刻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60章 圍剿第47章 假設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87章 接敵第167章 預見性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259章 遺贈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0章 進攻意識第15章 風頭正勁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44章 加速追擊第62章 弄巧成拙第60章 集體智慧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40章 援助戰第82章 擔憂第20章 逼婚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36章 消耗戰第7章 直覺第27章 地面戰爭第60章 海蛇之吻第4章 戰爭陰雲第41章 反擊第1章 禁運效果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4章 孤注一擲
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79章 艦隊攔截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120章 餘波第35章 後方部署第75章 咄咄逼人第41章 糧食投資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31章 掃蕩第12章 幕後推手第2章 經濟基礎第42章 四個小時第62章 頭號王牌第45章 補欠賬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9章 選將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5章 千慮一失第13章 新兵能戰第45章 面面俱到第9章 做徹底第84章 戰將第40章 豐收時期第18章 千鈞一髮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4章 掃帚星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28章 力所不及第96章 部署到位第318章 總則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5章 千慮一失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66章 門檻第9章 血染橫濱第236章 消耗戰第44章 艦炮怒吼第19章 水深火熱第22章 登陸作戰第55章 兩強相爭第169章 亂戰第117章 高姿態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81章 臨時調整第3章 戰前會議第72章 對峙第163章 第一站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20章 餘波第68章 歷史時刻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60章 圍剿第47章 假設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87章 接敵第167章 預見性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259章 遺贈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0章 進攻意識第15章 風頭正勁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44章 加速追擊第62章 弄巧成拙第60章 集體智慧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40章 援助戰第82章 擔憂第20章 逼婚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36章 消耗戰第7章 直覺第27章 地面戰爭第60章 海蛇之吻第4章 戰爭陰雲第41章 反擊第1章 禁運效果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4章 孤注一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汉源县| 霍林郭勒市| 平顶山市| 文成县| 清涧县| 临泽县| 呼玛县| 怀化市| 拉萨市| 屯门区| 齐齐哈尔市| 固始县| 江津市| 白沙| 陕西省| 湟源县| 昌江| 鄂州市| 大关县| 瑞金市| 鄂尔多斯市| 固阳县| 秦皇岛市| 高台县| 电白县| 常宁市| 兰坪| 天长市| 永善县| 余姚市| 临城县| 马尔康县| 资源县| 漳浦县| 板桥市| 太仓市| 武宣县| 乌拉特后旗| 怀安县|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