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jwxc`p``p`jjwxc`p`
此事影響甚大,直到到了十二月底纔算平息掉,皇后自覺此事她監管不力,向齊安之請了罪,齊安之淡淡的說了幾句,就把此事揭過了,畢竟誰也沒想到杜貴姬一點也不怕死,或者換一個角度說是她自己在找死。
皇后就是心機再深不可測,也不可能料到這個結果,又是因爲頻臨過年,皇后擔心再出什麼事情,就趁著一次請安的時候好好的對妃嬪們敲山震虎了一下,後宮倒也安靜了不少。
杜貴姬的事情喬疊錦是事後知道的,那日的大火她也見到了,只是以爲走水了,畢竟空氣乾燥的時候,一點火星也可能引起大火,等知道是杜貴姬放的時候,恍惚了一下,她好像好記得杜貴姬的樣子。
不管怎麼說,人已經死了,一氣死了三個,喬疊錦心裡不知覺的就有些悲涼,好像自她進宮紙糊,沒隔上一段時間就要死上幾個人,而且都讓人印象深刻
。
因爲杜貴姬是犯了大罪,連帶著杜大人一家都被下了大牢,雲大人自從知道雲選侍死後,臉就分外的精彩,雲夫人差點沒有哭瞎雙眼,自從進了宮,這條命就不是自己的了,雲選侍能不能得寵要看她自己的本事,先前她的得寵的時候,雲夫人打心眼的高興,後來失寵之後,雲夫人只當自己的女兒手段不繼,也怪不得別人,只是女兒慘死卻不是能袖手旁觀的。
雲夫人使了關係,打聽了那日的狀況,哭的更是傷心了,她女兒就是死也死的那麼的慘烈,雲大人在一旁聽了,臉色也不好,他在雲選侍失寵的時候就對這個女兒不抱期望了,但是好歹也是自己的閨女,現在死的這麼慘烈,他這個當爹的心裡怎麼會好受的了?
雲大人當即使了點手段,本來還猶豫不決的齊安之看著底下彈劾杜大人的摺子,徹底的放下心來,看來這個國子監祭酒當手腳也不是那麼幹淨。
其中也許是誇大,虛虛實實,但是齊安之急需出一口氣,被杜貴姬氣的抓狂,天子之怒,伏屍百萬,他雖然不至於那麼誇張,但是拿罪魁禍首的一家出氣還是可以的。
這口氣就一直憋到了過了年。
砍了杜大人一家的腦袋,他當時氣順了,但是後面越想越不對,總感覺是著了杜貴姬的道,感覺這就是她想要的一樣,這個猜想更讓齊安之惱怒。
這就是耍著他玩!
齊安之這個年過的不順,但是過了年過的照樣不順,熬了一個冬天損失慘重的突厥突然向邊關發起了攻擊,邊關的一座小城損失慘重,但是好歹守住了,撐到了北威候去支援,只是守城的戰士死了個七七八八的,後面上陣的機會都是老百姓了,連女人都上陣了,由此可以猜想到當初是何等的慘烈。
齊安之當即摔了摺子,氣的當天的午膳都沒用。
誰也不是傻子,齊安之的小動作的不斷,國庫空虛,可是撥到兵部的銀子一點也沒少,突厥人也不是傻子,知道齊安之不可能真的和他們握手言和。
上千年了,邊疆的血早就成河了,地下不知道埋了多少的累累白骨,就是齊安之有心和突厥永久的言和,時代在邊疆生存的百姓也不同意
。
他們的老婆孩子或者丈夫妻子可能都死在了對方的手中,往上再細數上幾代,他們之間更是不可化解的血海深仇,他們的了空就想狠狠的咬下對方的一塊肉。
而且突厥人天生的狠厲,他們怎麼能這樣放到物資廣博的大雍呢?
齊安之蠢蠢欲動,突厥被天花的蔓延弄得元氣大傷,齊安之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坐以待斃不是他們的風格,他們更喜歡強行進攻,與其乖乖的等齊安之兵臨城下,不如先發制人。
這個道理,齊安之當然也懂,他不是笨蛋,他當然明白對方的打算。
只是這好像臉上又被扇了一個大巴掌一樣,他的計劃必要要提前,對方根本不是他想象的那樣好擺佈。
齊安之心情不好,後宮自然也戰戰兢兢的,實際上,自從杜貴姬死後,齊安之已經很少臨幸後宮了,笑容對後宮的女人來說是必修課,你高興的時候要笑,不高興的時候也要笑,務必要讓笑容長在你臉上纔好,見到皇上自然要興高采烈著點,臉上的笑容也不能少,只是齊安之看到那些笑容就不自覺的想到杜貴姬臉上甜甜的笑容,還有她一刀刀的往雲選侍腹部捅的樣子。
簡直就是噩夢。
齊安之是遇到朝堂上的事情習慣性的往長樂宮走,齊安之走到長樂宮的時候,喬疊錦正在摸著自己的肚子一本正經的拿著本《詩經》一字一句讀。
喬疊錦的肚子還沒有顯現出來,只不過她不再穿束腰的裙子,該穿襦裙了,腰身鬆鬆垮垮的,頭髮也梳的鬆鬆的,倒是多了幾分慵懶的味道。
齊安之努力把臉上的怒意壓下,喬疊錦懷著孕,他總要注意些,只是臉色沉沉的,看上去很是難看,喬疊錦等讀完國風才慢條斯理的道:“皇上怎麼了?”
齊安之露出一個陰冷的笑容道:“突厥大舉進軍邊疆,朕今日得的戰報。”
喬疊錦的動作一頓,她幾乎是立刻意識到,這是大規模戰爭爆發的前奏,而齊安之早就有意思說要去北疆御駕親征了,喬疊錦道:“皇上何日準備帶兵去北疆?”
齊安之看著喬疊錦沒有任何的異色的臉,表情的古怪的露出了一個笑容道:“朕要上戰場了,貴妃不擔心麼?”
喬疊錦想了想,道:“擔心,皇上身爲九五之尊,爲了大雍著想,在戰場也定要好好的保證自己的安全才是,戰場上刀槍無眼,皇上在後面坐鎮指揮最好
。”
齊安之聽著喬疊錦分析的頭頭是道,可是就覺得心裡不舒服,可是他也說不出哪裡不舒服,悶聲道:“朕·····”
下面的話沒有說出來,就變了一個話題,道:“朕估計要到三月份再走了,朝堂的事情繁多,朕不在京城,總要找個穩妥的人來處理纔是。”
看著喬疊錦面無表情的樣子,絲毫沒有擔憂的樣子,微微苦笑的了聲,站起身,說了聲:“朕還有事,先走了。”
首次就在長樂宮做了一小會兒就走了,綠意擔憂的了下喬疊錦,誰知道看到喬疊錦沒有什麼反應的接著捧起詩經,又開始小聲的念起來。
綠意嘴角抽了抽,我的好娘娘來,皇上這明顯是生氣了,您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
綠意看著自己主子翻了好幾頁,還有繼續翻下去的意思,嘆了一口氣,徹底放棄了尋思自己娘娘的意思。
齊安之卻是去接著忙著此次的戰事了,他在接到戰報的時候就命人把文武百官再次請了回來,這次從急,必須要儘快商討出一個好的方案來纔是。
此次的戰事讓整個朝堂都激動起來了,每次大規模戰爭爆發之前,主戰主和的都會分成兩面,互相大噴口水,整個朝堂也跟著烏煙瘴氣的,這次當然也不例外,齊安之在上面看著底下文武百官互打口水戰,冷笑了聲,直接把摺子從龍案上扔了下去,罵道:“現在人家都打到家門口來了,你們這羣人還想著主和?!難道等哪天突厥兵臨城下了,你們還想著跟突厥的王庭議和不成?”
誰也沒想到這次除了開頭一直就沒有發話的齊安之會突然的發火,所有人下的一哆嗦,等齊安之說完之後,所有人才從他話裡聽明白了意思。
主和派心道不好,忙跪下道說不敢。
這次他們才意識到,齊安之已經不是幾年前那個只能順從大勢去主和的小皇帝了,齊安之身穿龍袍,身材偉岸,雙眼含怒,目光如同利刃一樣狠狠的紮在一衆大臣的身上
。
齊安之冷笑道:“朕不想再聽什麼國庫空虛,不宜大戰,國庫是空虛的很,但是朕看愛卿們的私庫可都是富裕的很!”
這次牽扯的話題更大,不少大臣已經傻了,不知道該說什麼,齊安之:“聖人也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現在國家有難,衆位愛卿是不是也願意慷慨解囊呢?國庫空虛,軍費不夠?難道主動議和,再把國庫的裡銀子送給那羣野蠻人就算是好計謀?衆位愛卿可要好好的說上一說,朕有空的很,正好聽衆位愛卿好好的各抒己見。”
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慷慨激昂的很,到了後面就是一貫的語氣了,溫和的很,臉上也帶上了一貫的笑容,但是誰也沒有人把現在的齊安之當成心情很好。
底下的大臣支支吾吾,齊安之心裡冷笑,面上更溫和了,其實他上次壓根不想議和,要不是內閣那羣老不死的根本沒有徵求他的意思,他寧願打上一場,這次他更是鐵了心的要打仗。
楊首輔看著齊安之在上面大發雷霆,不知爲何一語不發,次輔大人看著楊首輔不說話,老狐貍一樣的他更不願意當一個出頭鳥了。
齊安之看著底下的大臣沒有一個敢說話的,就站起來道:“既然愛卿們都沒有了話說,那朕說了。”
底下還是一片安靜,齊安之居高臨下的道:“朕要御駕親征。”
底下的人大驚失色,次輔也是不可置信的稍微擡了下頭,雖然齊安之一直動作不斷,次輔也有懷疑,但是現在聽到齊安之光明正大的說出來,還是有些震驚,皇上御駕親征,那京城怎麼辦?朝政又有誰處理?
可惜了底下的一羣大臣幾乎都是佈滿了褶子的老臉,不然如果是後宮的妃嬪來做,那還可以用花容失色這樣的美好的詞彙,在上面看著一羣老臣驚慌失措,齊安之就膩歪的慌兒。
齊安之不漏痕跡的看了下楊首輔,道:“既然各位愛卿都沒有意見,那此事就這麼定了,至於具體事宜,等明日再議。”
底下的大臣還是沒有反應過來,他們還沒有抗議,怎麼就成了沒意見呢?正想再說話,就看到齊安之的背影了。
楊首輔瞇著眼睛看了眼齊安之的背影,和一衆後知後覺的大臣恭送皇上,等齊安之不見了蹤影,這才站了起來,次輔大人難得的竟然在散朝之後主動的跟楊首輔走在一起,一羣依附於他們的小弟正想上前找他們的老大商量這該怎麼辦?
皇上怎麼能上戰場呢?皇上要是出了什麼事,這可怎麼辦呢?太子尚幼,怎能承擔的起監國重任,朝堂剛剛穩定,怎麼能再經歷一番動盪,皇上御駕親征,京城中誰來主事?
大臣們一肚子的疑問,他們是今天被打的措手不及,已經有大臣決定今晚連夜去寫摺子,無論如何都要勸阻皇上
。
大臣都當皇帝年輕,現在說出來也是一時的熱血,一場戰爭涉及的林林總總的等許多東西,皇上也有考慮到?
他們都當只要他們把存在的問題一一羅列出來,就能打消齊安之滿腔熱血。
他們誰也沒有發現,他們關注的重點已經從要不要打仗,到皇上要不是御駕親征的問題了,或者說也聰明人已經猜到了,只是也都保持了沉默。
只是衆位大臣看著楊首輔和次輔大人笑呵呵的說著話,自然沒有人願意上前打擾,只是不緊不慢的跟著同僚說著話。
次輔:“首輔大人想來早就知道了吧?”皇上說御駕親征的時候,也就楊首輔沒有面露錯愕,次輔大人一直想取而代之,對楊首輔一直很關注,可以說,次輔可是最爲了解楊首輔的人,楊首輔雖然當時眼睛垂了下來,可是次輔可是把他一瞬間的表情看的清清楚楚的。
楊首輔也是笑容滿面:“次輔大人說笑了,皇上的決定,本官這個做臣子怎麼能猜的道?”
次輔大人似笑非笑的看了眼楊首輔,突然問了句:“首輔大人,您覺得此次皇上準備讓誰主事?”
楊首輔詫異的看了眼次輔大人道:“皇上做什麼事情自然深思熟慮,讓誰主事,我們爲人臣子的聽著就是了。”
次輔大人暗罵了聲好狐貍,又說了一會話,聽著楊首輔說話滴水不漏,處處以皇上爲先的樣子,讓次輔大人聽的牙酸,眼看著什麼都打聽不出來,就皮笑肉不笑的甩袖走了。
楊首輔瞇著眼睛看了眼次輔的背影,臉上還是彌勒佛一樣的笑容,等回到府裡臉上的笑容纔算卸了下來,他也有些後悔
。
當日喬疊景火燒南疆國都,彈劾喬疊景的摺子也有楊首輔的一份,楊首輔覺得當日喬疊景風頭太盛,南疆大獲全勝,楊首輔覺得有必要好好的壓一壓喬疊景的銳氣,誰知道喬疊景竟然大大方方的告老還鄉了、
想到喬疊景光面堂皇的摺子,楊首輔就覺得胃疼,他要是老的需要告老還鄉,那他這羣老頭子是不是就要找個棺材把自己埋了纔是?
喬疊景不可能把給齊安之說的話公之於衆,表面上看上去就像是被彈劾下去的,楊首輔覺得不對勁,但是想不出來哪裡不對勁。
楊首輔對喬疊景感覺不好不壞,現在倒是分外的懷念他,楊首輔自然不想要齊安之去前線,要是真的有個萬一,太子即位,現在太子年幼,主弱臣強,外戚自然會做大,北威侯府又手握重兵,楊首輔就是再能耐也要看北威侯府的面子了。
楊首輔自然不想這樣,楊首輔有退下之意,只是在他這個位置,想要退下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事情,楊首輔有些鋪路,更是在某些事情上向齊安之靠攏,就是爲以後做打算。
如果太子即位,那他先開始的一切打算就要推翻重來了。
現在他就格外懷念會打仗的喬疊景,如果現在他還在的話,相信底下的說服皇上的理由更充分一點,論打仗,誰還能比得過鬼狐將軍?
楊首輔心裡肯定的很,齊安之是打定了主意,不可能被任何人說服,他只能儘可能的做好一切的準備。
皇上要去戰場了,妃嬪吃驚的程度比大臣還要大,而且情緒更加的激烈。
皇上要是不幸的戰死沙場,大臣最多的換一個主子繼續的侍候,她們這羣沒有任何的生育的女人連留在後宮都不可能,只能去感業寺青燈古佛一生。
想想就覺得悲慘。
她們現在還沒有到雙木年華,有的還沒有被寵幸,怎麼能接受這個噩耗呢?
就是最爲淡定的皇后也很錯愕,看樣子齊安之如果去了戰場,得益最大的是皇后,她是太子的母后,以後名正言順的太后娘娘,主弱臣強,強的也是她的母家
。
但是皇后卻是心亂如麻,自從皇后知道北疆重燃戰火之後就心驚肉跳的,她哥哥父親全都在北疆,要是真的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那她可怎麼辦呢?北威侯府可怎麼辦?
去南疆的時候,皇后全然沒有這樣的擔憂,比起突厥那塊難啃的骨頭,南疆就是過程艱險了些,勝利是一定的,但是現在勝負全然沒有任何的定論,現在她的丈夫也要去前線,皇后只覺得頭疼欲裂。
皇后自從得了消息,就一直等齊安之,她相信,齊安之今晚一定會來坤寧宮,確實不出皇后所料,齊安之散了朝就直奔坤寧宮。
皇后早已經打扮的齊整,等著齊安之過來,只是她臉色頹唐,看到齊安之過來才勉強打起了精神,道:“皇上·····”您是不是要御駕親征?
雖然早已經得了消息,但是皇后心裡還是存在著僥倖,希望這不過是謠言。
雖然這個希望渺茫的微乎其微。
齊安之卻是鎮定的很,他一向知道自己的要的是什麼,也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既然說了,他絕對會去的,明日的大臣上的摺子再多,齊安之也不打算聽了。
而且齊安之不打無準備的仗,他上戰場也不是爲了去送死的,就算突厥王庭的突襲大亂了他的計劃,但是齊安之還是有一定的把握的。
只要他能贏的這場戰爭,軍權在握,他這個皇位纔算做的很穩當,他的威望纔算開始真的建立。
齊安之勢在必得,只是大臣說的也是對的,他走了,京城不可能無人坐鎮,他總要考慮好,最壞的那一個打算也要做好。
齊安之乾脆利落的道:“是,朕要御駕親征,梓潼,你會支持朕的,對吧?”
就這樣一句人,讓皇后把接下來的話全都堵了回去,只是皇后畢竟是皇后,她慌亂也不過是短暫的,現在聽著了這句話,知道是不能勸阻,閉了閉眼,道:“臣妾定是相信皇上旗開得勝。”
齊安之露出一個短暫的笑容,很快的又收了起來,道:“梓潼,此次朕雖然雖然做好了準備的,但是天有不測風雲,都說萬歲萬歲萬萬歲,但朕也知道這全是哄人的玩意兒,要是朕真的出了什麼事情-”
皇后難得失態的一把的握住齊安之的手道:“皇上一定會凱旋而歸的
。”
齊安之:“總有萬一的,”止住住皇后接下來的話,道:“到時候皇后記得一定要穩住局勢,太子是國之儲君,名正言順,朕也會留下話,到時候,他們自然會準備好太子的登基大典。”
皇后終於忍不住的眼角滲出了眼裡,眼角紅紅的,嘴脣蠕動,半點說不出話來,齊安之安撫道:“皇后的意思,朕明白。”
皇后是個典型的大家閨秀,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她只要主持中饋就好,外面的事情自由男人的門操心,皇后就是想要權利,也是女人的那點事情了,從來沒想過干涉朝政這樣的事情。
所以當齊安之一字一頓的說:“--到時候,皇后要垂簾聽政。”
皇后沒有激動,沒有開心,只覺得難得茫然,她一瞬間想到了很多事情,她的父兄都在北京,丈夫在戰場,如果真的出了什麼事情,她能夠依靠誰?
到時候她們孤兒寡母的可怎麼辦呢?
皇后想的很遠,眼前的似乎觸手可及的利益好像沒有絲毫打動她的地方,她抓住齊安之的手用力,好像用盡了氣力一樣,一字一句的道:“皇上一定會平安歸來。”
齊安之卻很滿意皇后這樣的反應,溫言安慰了著,夫妻兩個又說了會話。
其實戰事遠沒有到皇上需要親自上戰場的地步,北威候的盛名雖然在喬疊景之下,但是卻是以穩取勝的,突厥元氣大傷,雖然現在看著氣勢很足,但是註定後勁不足,只要耐心的等候,突厥敗局已定。
齊安之自然想得到,這樣建立威信的好機會他怎麼願意放過?
他說那番話,對皇后也是心存試探,但是皇后的反應他很滿意,那他可以更放心的去北疆了。
皇后心思深沉,齊安之對皇后信任卻免不得懷疑,古來垂簾聽政控制朝堂的太后可是從來不少
。
皇后的反應讓齊安之很滿意,對皇后的話更加的滿意:“朕已經讓北威候世子回京了,有北威候世子在京城照應,皇后行事也更加的便利些。”
皇后一驚,北威候世子自然是指她的哥哥,北威候的獨子,現在北威候世子回京,她竟然沒有聽到任何的風聲,不過她現在已經情緒穩定了很多,對皇上道:“臣妾多謝皇上。”
齊安之說的行事便利,皇后一個字也不相信,她哥哥回來了,她在深宮就見不著她哥哥,行事便利也用不著,她自然明白齊安之的打算,北威候世子回京不過是爲了以防外一罷了,要是到時候京城出現動亂,有北威候世子在,皇后和太子會更有保證。
齊安之安撫完皇后,到了第二日的時候早朝的時候,朝堂果然是熱鬧一片,沒一會就見著了好幾個大臣出來說些什麼千金之子,不做危堂之類的話,齊安之聽的膩歪的很。
而且看著這幾個大臣平日裡看著都是水火不容的樣子,這會倒是聯合起來了,齊安之瞇著眼睛看著還是一語不發的楊首。
齊安之最爲忌憚噹噹然楊首輔,他也一直想聽楊首輔的意見,但是好像楊首輔就像是老僧入定一樣,任憑大臣唾沫橫飛,也沒有張口說上一句,齊安之和昨日的次輔一樣,暗罵了一聲老狐貍。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剛剛發言的那個老頭就是楊首輔的門生。
齊安之等他說完之後,坐在龍椅上微微一笑道:“戰場確實是意外不斷,朕也不能保證絕對的安全。”
底下的大臣在齊安之說話的時候就已經閉嘴了,打定主意,今日一定要勸阻皇上,不存楊首輔那一系的還是次輔一派的都沒有得了準話,直能自動腦補成頂頭上司是默許自己的意思。
所以今早的早朝比昨天討論要不要打好要熱鬧。
齊安之:“所以朕準備多帶些人保護朕。”
“朕看著御林軍就不錯。”
底下的大臣全都呆若木雞的看著齊安之。`p`jjwxc`p``p`jjwx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