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和的冬天過得很快,不久就是過年。
邱秋有關(guān)嬤嬤小穗夫妻和東東在身邊,也算是有老有少熱熱鬧鬧的過了一個年。
開春就開始做秧田。
何管事來請示邱秋怎麼做。
“你們往年怎麼做的還怎麼做,這事兒不用問我。”從撒穀子到栽秧子,甚至第一次穀子的收成邱秋都沒打算插手。
嚴(yán)格說來她就是一個半罐水的農(nóng)民,比起鄭老伯來說簡直是天上地下的區(qū)別。
邱秋沒想過要去多幹預(yù)什麼,只想等到做那個實驗出來。
要是放在現(xiàn)代,邱秋也沒有那麼財大氣粗,爲(wèi)了一點實驗就買了兩千畝的莊園。
這時候的她感覺到了自己是農(nóng)場主的優(yōu)越感。
何管事聽說邱秋不指手劃腳很意外。
都說夫人是一個很好說話的人果然是這般。
說是不管,邱秋還是要看。
見莊戶們都將谷種直接撒在泥土上。
“到時候扯秧子會不會很難啊?”邱秋皺眉問道。
據(jù)她所知,秧苗長到了一定的時間就需要扯出來再栽。
這樣直接撒在泥土上,生根發(fā)芽,扯出來的時候一大塊一大塊的泥土還要清洗一下才方面搬運和分栽。
“呵呵,都是這樣的,是有一點難不過習(xí)慣了。”何管事笑道:“到時候清洗一下就好了。”
扯和清洗,花費不少的時間。
邱秋建議下面墊一層,上面多撒一些柴灰。
在現(xiàn)代,邱秋見過塑料育秧墊,一塊塊的連起來還有空隙供秧苗的根系發(fā)展。
最關(guān)鍵的是在扯的時候一點兒也不難,扯起來在水裡抖兩下就好了。
在這個沒有塑料育秧墊的年代,下面用什麼墊還是挺考人的。
邱秋見一個老農(nóng)在那兒劃竹蔑。
有了!
就用竹子編制墊子,像塑料育秧墊那樣預(yù)留一些小小的空格。
“這也只是我的想法,你不用全部都用,拿一部分來做就好,實驗一下,到時候好用明年再全部推廣開來。”邱秋對何管事道:“做莊稼和其他的事一樣,邊做邊總結(jié),怎麼合適怎麼做,莊稼也能種出一朵花。”
“夫人厲害!”在何管事的眼裡貴夫人們從來都是不識五穀的,這位夫人不僅認(rèn)識五穀雜糧居然還懂種莊稼。
這話就如說夫人威武一般。
邱秋對這種話已經(jīng)有了免疫力了。
一笑而過,不必當(dāng)真。
時間也是晃而過。
谷種撒下去四十多天後何管事就說要開始插秧了。
這麼小嗎?
好些纔開始分茬。
邱秋聽保潔大姐說過,穀子撒下後五十天左右就得插,一到了六十天就要翻田坎,過於老了栽下不好。
“這是小秧,咱們莊上田土廣寬,一時半會兒的栽不完,到時候就變成栽大秧了。”何管事笑著回答。
原來栽秧子還有大小秧之分啊。
“有些田貧脊一些的就得種大秧,特別是有消的田一定得栽大秧,否則可能會白乾。”何管事也是有一定經(jīng)驗的人。
邱秋邊聽邊想,都說熬糖煮酒無老手,其實種莊稼也是這般的。
邱秋這個半罐子水對莊稼不精,也算是邊學(xué)邊問。
一粒糧食一滴汗,一點兒都假不了。
經(jīng)過了撒種育秧,四十多天後就能插秧了。
邱秋覺得有點小,可是何管事說這兒的人都是這般小開始種的。
邱秋有時候都覺得自己有點矯情了。
她想要去看人種田,花兒怕她曬著了居然還給她撐油傘。
地主婆怕太陽曬,邱秋有點難爲(wèi)情了。
“將傘收起來吧。”看邱秋出來莊戶們都很稀罕,紛紛擡頭看,邱秋感覺自己是在騷擾影響他們勞動了。
“夫人,打著更好一點。”朵兒的意思是不僅能遮太陽還可以防止被不懂禮的莽漢唐突了。
“人不就是長給別人看的嗎,自己又看不了自己。”邱秋卻是不以爲(wèi)然:“他看我,我看他,沒有吃虧的。”
“夫人……”朵兒哭笑不得:“真不知道將軍聽到這話會怎麼辦?”
能怎麼辦?
年輕氣盛的某人估計會將別人的腦袋擰下來。
那麼霸道的性子總是將自己當(dāng)成他的私產(chǎn)。
邱秋和歐陽旭風(fēng)也算是夫妻絕配了都挺自覺的,誰也沒有沾花惹草過。
嘴上說說而已也無傷大雅,當(dāng)然,她還是很有分寸,當(dāng)歐陽旭風(fēng)在身邊的時候絕對不會觸了逆鱗,這就是她的技巧了。
邱秋喜歡看人勞作,總覺得勞動的人很可愛是值得尊重的。
勞動的人有一種向上的激情,而且在廣袤的田野上勞動更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土地是不會辜負(fù)農(nóng)人們的辛勤。
春天種下了希望到了秋天就有了回報。
南方的天氣確實比北方來得更熱烈一點。
同樣是太陽卻曬得火辣辣的。
走了不到兩里路,邱秋自己都受不住打道回府。
“你還當(dāng)年輕時的你?”關(guān)嬤嬤坐在樹蔭下悠閒的泡著茶養(yǎng)著神,見邱秋滿臉通紅的回來瞪了她一眼:“種地有什麼好看的?”
“娘,我是農(nóng)家女,看種地就和你看搗藥一般都有那麼一份感情在裡面。”邱秋接過花兒遞過來的溫水毛巾擦了一下汗:“娘,有一點您說錯了,年輕時的我走路還沒有現(xiàn)在快,我也算是越活越有精神。”
關(guān)嬤嬤倒是聽說過曾經(jīng)的邱秋有多麼的慘不忍睹,這會兒確實是變了一個人。
想想一個鄉(xiāng)下被人嫌棄得緊的女人一步步走到如今確實很了不起。
“夫人,您讓墊育苗墊果然很方便。”傍晚的時候何管事前來稟報:“易扯也容易清洗,使大家插秧的速度快了很多,以往的時候我們五個人一天插不了一畝田,今天居然插了兩畝。扯秧子的人說快,洗清也不難,我們在分栽的時候也容易。”
“呵呵,我也只是聽人說過而已。”她說的方法見到了效果邱秋很是高興:“如果好使的話明年你就可以推廣開來了。”也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一個新的發(fā)明了。
“莊上農(nóng)戶多,這樣插秧時間也快,估計五天時間就能栽完了。”何管事稟報完後興匆匆的離開。
幹莊頭他也算是有年頭了但是這樣的東家是第一次見,沒有半分壓力挺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