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偏西,李海棠帶著小五子,外加另個沒見過太多世面的白果,跟班五福,一行人直奔小吃一條街。
傍晚時分,熱熱鬧鬧地,有些附近居住的百姓,帶著個瓷碗,遇見想要吃的,把碗遞出去,給上銅板,攤主立刻會意,麻利地用筷子等,把吃食弄到碗裡,乾淨(jìng)衛(wèi)生。
有些東西不能包著油紙,自己帶的碗筷,能更乾淨(jìng)一些。
剛到小吃街,就有人推銷粗瓷的碗筷,都是鋪子稍微破損的殘次品,賣不上價錢,一文錢就能買上一整套。
“姑母,咱們不是來吃東西的嗎?”
小五子見自家姑母臉上那奇奇怪怪的東西,有些詫異,正好小吃街也有大人帶著小娃來溜達(dá),面具,糖人,小木馬,應(yīng)有盡有。
李海棠趕緊戴上面具,而後笑道,“就當(dāng)你姑母欠人家錢,怕被認(rèn)出來。”
鹿城的百姓的熱情程度,她是見識過很多次的,爲(wèi)不佔便宜,只能這樣出行,不然的話,走到哪裡都被圍觀,想吃個臭豆腐,沒準(zhǔn)第二日就被全城人皆知,衆(zhòng)人議論紛紛,李神醫(yī)還吃臭豆腐!
畫面太美,李海棠不敢想象,她還是低調(diào)點好。
“是嗎?那我要快點長大,唸書賺銀子,給姑母還債。”
小五子不懂,信以爲(wèi)真,一路上對什麼都稀奇,卻是不肯要東西,他知道姑母沒錢,看看就好了。
“你這小娃,我是逗你呢!”
李海棠揉了揉小五子的頭髮,估摸小娃都喜歡一些小木偶之類的,她看到小玩意,就停下來,讓小五子挑選,不買就不讓走。
人家都是大人不給買,小娃哭鬧,到她這裡,反過來了。
“夫人,我看那邊還有賣西瓜的,好像是從那邊運過來的。”
五福買了一個,大西瓜佔了整個籃子,她輕輕鬆鬆地拎著,穿梭在人羣之中。
其實五福心情並不算好,她的心上人娶了村花,那說明,她沒機(jī)會了。
反正也是,她畢竟是丫鬟,做下人的,村裡好人家,也不會想找這樣的媳婦。自己又一心跟著夫人,暫時沒有別的念想。
小吃街好吃的太多,還有攤主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式做法,酒釀的魚片,生吃沾著醋和辣子,她以爲(wèi)沒人敢吃,誰料,攤子前面,排起了長隊。
有人不住地叫好,或許是托兒,可還是讓人忍不住想要湊湊熱鬧,嚐個新鮮。
在人羣中,有個鬼鬼鬼鬼的身影,縮頭探腦的,可是看著有點熟悉感。
還是五福先認(rèn)出了人,小聲道,“夫人,您看,那不是醫(yī)館的趙郎中嗎?”
趙郎中起早貪黑,整日地忙碌,一個人看顧不過來,又找了三個老郎中,他自己倒是能有點時間出來逛逛。
“哎呀,誰偷了我的錢袋,我錢袋沒了!”
一個排在前面的婦人正要掏錢,她摸了摸自己的口袋,突然大驚失色,當(dāng)即尖叫一聲。
小吃街人多,自然是三隻手發(fā)財?shù)暮脵C(jī)會,誰出來不得帶個荷包,雖然銀錢不多,也足夠吃上一兩斤肉的。
婦人發(fā)現(xiàn)丟了錢財,很是不爽,看身邊人,誰都像是偷她錢袋的毛賊。
正巧,她看到有人鬼祟,婦人一手叉腰,瞇了瞇眼,伸出一隻手,“交出我的錢袋!”
五福一看樂了,這若是別人,她一點不關(guān)心,難得的是看到趙郎中吃癟。
趙郎中人是不錯,奈何總道貌岸然的,平日裡也總說她,這個不能吃,那個有問題,這不,生吃魚片,按照他的套路,也是不行,那他咋來排隊了呢?
“五福,你有那麼高興嗎?”
李海棠搖搖頭,其實心裡暗爽,趙郎中沒事就用她的錢財做人情,雖說是幹好事吧,但她本質(zhì)不是菩薩,而是商人。
現(xiàn)在,一行人在後排看熱鬧,誰也沒有上前的意思。
“你……你說誰偷你的錢袋了!”
趙寶山吹了吹鬍子,清者自清,他才懶得和婦道人家計較這些有的沒的,他行的正坐得端,最煩別人給他潑污水。
但是和婦人,你就沒辦法說理,萬一情緒激動,對方就要哭喊著非禮。
趙寶山不解釋,卻被婦人以爲(wèi)是心虛,她一把上前,撕扯著他的衣服領(lǐng)子,對圍著的衆(zhòng)人道,“你看看他,藏頭露尾的,腦袋還不敢擡起來,有啥不敢見人的啊,肯定是偷我銅板的小毛賊!”
“就是,搜身,搜身!”
有好事之人,一邊吃一邊起鬨,他們最厭惡小毛賊,乾點啥不好,有手手腳的,非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這次抓個現(xiàn)行,都不用解釋,直接送到官府去。
在鄉(xiāng)下偷一隻雞鴨,人贓並獲,都要吃半年牢飯,這若是偷銅板……反正必須給小毛賊一記重?fù)簦屗葬岣男皻w正,重新做人。
“別總小毛賊小毛賊的,看這人年紀(jì)也不小,還舔著臉偷銀子,應(yīng)該說是老不羞……”
五福捏著嗓子,跟著煽風(fēng)點火,反正最後總會澄清事實的,她一點都不擔(dān)心。
“前段趙郎中還給你娘看病,沒要銀子,你和他什麼仇什麼怨?”
李海棠好笑地?fù)u搖頭,五福跟她時間久了,那點本性全部露出來,讓人忍俊不禁。
人羣中有人附和五福,趙寶山差點被氣歪鼻子,要不是怕被認(rèn)出來,他肯定掃視一週,把那個說風(fēng)涼話的小癟三揪出來!
他這樣,不是沒有原因的!
幾乎整個鹿城的百姓,都認(rèn)得李神醫(yī),當(dāng)然也知道他是醫(yī)館的趙郎中。
每次上街買點東西,對方都不要錢,還說醫(yī)館給窮苦人看病,經(jīng)常不要診費,趙郎中買東西,他們哪有臉收錢呢?
這要是傳出去,被親朋好友知道,自己收了趙郎中的錢財,會被臭罵一頓,戳脊梁骨。
次數(shù)多了,趙寶山就受不得,他每個月賺錢,一文不少,但是百姓們賺點銅板不容易,風(fēng)裡來雨裡去的,他不給錢,這成了什麼人了!自此後,他上街就開始縮頭縮腦,遮遮掩掩地,今兒第一次鬧出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