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

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

但是怎麼修補,也不過在太祖皇帝框架之中轉悠而已。

而今楊鼎的建議,其實是重塑大明糧食運輸體系。即便不推行一條鞭法,大明原本的賦稅按照這個本分運行,也是大省民力的事情。

而且極大的加強了中樞的控制力。

朱祁鎮打贏瓦刺之戰,主要靠的是鹽稅,茶稅,海關稅。但是對真正控制的田稅並不多。

並不是田稅不重要,田稅與附加在田稅上面的徭役,纔是大明最大的財富。

只是,朱祁鎮以海運代替漕運,真正運送到北京的,也不超過八百萬石,即便是大明賦稅而今超過了五千萬石,真正運送到京師的也不過一千萬石而已。

剩下的都在什麼地方?

要麼折銀,就好像戶部每年給宮中的一百萬金花銀,就是江南糧稅折銀的。

另外就是按照這一張大網分佈在大明的各個節點之上的。

當然了,以大明現在的管理能力,對這些節點的管理,根本就是失控的。這就是大明財政體系之上的先天頑疾。

所以滿清入關之後,對財政上做出的改革之一,就是所有款項折銀之後,除卻留存部分之外,一律支京。

這才讓滿清的中樞權力大增。

朱祁鎮也明白這一點。

不過,他也明白,這個時代糧食運輸難度。滿清是在一條鞭法的基礎之上,才能做出這樣的操作。

朱祁鎮覺得國家儲備糧倉,不需要集中在北京,也不可能。

楊鼎所列出的倉庫,總體上是沿著運河一線,與長江一線了佈置。

通過陸路與水陸便於運輸糧食。出了事情也編入支糧。

而且通過這樣的整頓,朝廷控制在手中的糧食也就足夠多了,不再是京倉兩千萬石了。

朱祁鎮自然批準了楊鼎的奏摺。

這些倉庫都在陸陸續續的修建之中,至於倉庫的管理與地方上怎麼分權,什麼的還需要慢慢的磨合,但是總體主旨,不會改變的。

糧食問題,朱祁鎮正在解決。

銀元的問題,朱祁鎮也不得不面對。

特別是今年銀荒暗涌,雖然已經開始平息了。但是依然讓朱祁鎮感動心焦。

劉定之的辦法,都是治標之法,甚至連治標之法都不算,可以說是權宜之計。而銀荒,或者說錢荒,從唐宋以來,不知道有過多少次。

甚至宋代的交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爲了解決錢荒問題的辦法,只是弄砸了。

所以,朱祁鎮對這種原始的銀行業很是感興趣。或許朝廷發行紙鈔,是不可能了。但是弄出類似銀票一樣的交易憑證,或許能緩解一下錢荒。

朱祁鎮默默的敲著汪嶽的資料。一時間陷入沉思,不知道對汪嶽的所做所爲,要不要插手?

是任下面自由發展,還是出手弄一個國家銀行?

這個時候,懷恩悄然而來,說道:“冼駙馬求見。”

懷恩也是很有眼色的,朱祁鎮要見人自然有見不完的人,一般官員回京述職,登上好幾天,才能見皇帝一面。

唯有六部樞密院內閣這些大臣,纔有越次求見的資格。按理上冼景一個駙馬而已,是沒有這個待遇的。

但是朱祁鎮對冼景另眼相看,身邊的人都看得出來。懷恩自然也不敢做惡人。

朱祁鎮說道:“讓他來吧。”

冼景來了之後,立即行禮就不用說了。

朱祁鎮讓他坐下來,說道:“有什麼事情?”

冼景說道:“陛下。”

朱祁鎮瞄了他一眼,說道:“叫父皇。”

冼景聲音之中微微有一絲顫抖,說道:“是,父皇。小婿今日前來,是有兩件事情稟報,第一件事情就是佛山鐵廠股本已經找齊,小婿預計在明年開春之後,就南下佛山。”

朱祁鎮說道:“和重慶一起去吧。”

冼景大喜過望,說道:“多謝父皇。”

一般公主都在京師,駙馬類似於入贅。而朱祁鎮讓重慶公主跟著冼景南下佛山,其中態度,就再明白不過了。

朱祁鎮作爲父親,固然是想給女兒撐腰。讓女兒在家裡成爲一家之主,但是幸福從來是一種很主觀的東西。

在儒家的這種價值觀之中,與後世女權來衡量,固然朱祁鎮能爲重慶公主做主,但是重慶公主就真幸福嗎?

想來,重慶公主畢竟是公主,冼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怠慢。稍稍示弱一下,也是一個辦法。

冼景隨即說道:“另外一件事情,小婿拿不準,來請教父皇。”

朱祁鎮說道:“什麼事情?”

冼景說道:“回回商人馬克順奉上白銀二十萬兩,請小婿爲他做主,小婿不明就裡,這錢雖然暫時列入股本之中,但是該怎麼辦,還請陛下示下。”

朱祁鎮沉吟片刻,說道:“馬克順,這個名字似乎在什麼地方聽過?”

懷恩立即說道:“陛下,老奴聽過,馬克順原名皮爾馬黑麻。在瓦刺使團之中任過職,在也先在的時候,數次來往京師。”

“似乎在瓦刺還擔任過什麼官職,老奴就不知道了,不過錦衣衛那邊應該是有存檔的。”

朱祁鎮點點頭,說道:“原來如此。”

經濟與政治之間從來是不分家的。

一個能一口氣拿出二十萬兩大商人,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冒了出來,這是不可能的。

原來是瓦刺方面的人。

當然了,朱祁鎮並不覺得這個馬克順與瓦刺政權之間的關係有多麼緊密,即便是也先時代也是。

蓋因瓦刺政權特徵,就是一個武力聯盟,一個商人不過是打下手的而已。

而今瓦刺衰弱,馬克順更知道該如何選擇。

不過冼景卻嚇了一跳,說道:“小婿萬萬不知道,他有人如此根底,否則根本不會用他的銀子。”

如果說冼景不知道馬克順與瓦刺之間有些聯繫,那絕對是假的。

畢竟,冼景雖然不知道馬克順的底細,但是馬克順的經營方面,卻是瞭解的,就是絲綢之路,也就瓦刺與大明之間的貿易。

在西域行走的駝隊,十有七八都是馬家的。

當然了,這也與西域的現狀有關係。

西域數百年以來,回回教在此地已經根深蒂固了。縱然蒙古人沒有全部信奉回回家,再加上大批士卒漢人遷入。

但是在很多地方,不足以撼動回回商人的地位。

馬家能做瓦刺與大明兩國之間的生意,如果說他在瓦刺之內沒有靠山纔是假的。但是有靠山是一回事,本身就曾經是瓦刺的官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朱祁鎮說道:“無妨,他想讓做什麼?”

冼景說道:“他只是讓將這些送給陛下。”

懷恩接過,雙手呈給朱祁鎮。

朱祁鎮打開一看,都是石亨的黑料,什麼劫掠商隊,敲詐拉索,並且擅自設立關卡,擅自擴建,並在伊犁各部落之中,廣收義子等等。

朱祁鎮冷笑一聲,說道:“離間君臣,是什麼罪名?你知道嗎?”

冼景立即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臣知道,只是臣不敢欺瞞陛下。臣之前並不知道馬家與瓦刺有關係,這斗膽上奏,如果早知道如此,給臣幾個膽子,臣也不敢爲他遞這個。”

朱祁鎮看著冼景,心中暗道:“要錢不要命的主。”朱祁鎮纔不相信。估計冼景即便知道這一件事情的內幕,冼景也會幫忙的。

畢竟僅僅一舉手一擡足,就有二十萬兩銀子。

簡直是一本萬利。

冼景忽然是一個人才的,但是似乎格局有些小了,一心圈在商界之中,須知這個時代,不管朱祁鎮再擡舉,商人也是不入流的。

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九十章 少府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八十二章 殿試
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九十章 少府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八十二章 殿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濮阳县| 滨州市| 金乡县| 眉山市| 句容市| 随州市| 黄陵县| 陈巴尔虎旗| 临沧市| 黄大仙区| 鸡东县| 河南省| 大余县| 当阳市| 民乐县| 安康市| 云林县| 岫岩| 金塔县| 安岳县| 冷水江市| 吉安市| 任丘市| 揭阳市| 井研县| 济阳县| 灯塔市| 新闻| 精河县| 勐海县| 朝阳县| 湘潭市| 视频| 黎川县| 元朗区| 红安县| 长治市| 新津县| 浦县|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