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76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

皇太極的確在永平府停下了追擊的腳步。

皇太極的這個決定,沒有遭遇到反對,因爲諸多滿人權貴都得到了消息,鄭家軍佔領了京城,大舉進入了北直隸。

八旗軍唯一的對手就是鄭家軍,想不到這麼快就要直接面對了。

佔領了山海關,進入到永平府之後,皇太極很難得到準確的情報,不過有關鄭家軍的情報卻是千真萬確的,因爲這是京城內段宗奎直接提供的,情報非常詳細,說到了鄭家軍佔領京城的整個過程,僅用一天的時間,就消滅了駐守京城的五萬大順軍。

皇太極不敢冒險,他必須要看看,鄭家軍下一步究竟會如何。

更加令皇太極焦心的情報傳來,鄭家軍在通州附近剿滅了大順軍,鄭家軍已經朝著永平府城的方向而來。

爭論瞬間出現,究竟是迎戰鄭家軍,還是撤回山海關。

絕大部分的意見都是迎戰鄭家軍,八旗軍好不容易佔領了山海關,朝著北直隸進發了,這個時候要是撤回山海關,前面所有努力都白費了,何況山海關之戰,八旗軍損失的軍士也超過萬人了,這是鮮血換來的勝利,決不能夠拋棄。

皇太極一錘定音,決定在永平府與鄭家軍展開廝殺。

八旗軍曾經三次慘敗給鄭家軍,多爾袞、多鐸、阿濟格、阿巴泰甚至嶽託,都吃過鄭家軍的虧,被鄭家軍剿滅的八旗軍總人數接近十萬人,這一直都是皇太極的心頭刺。

不過這也說明了鄭家軍的強悍。

面對面的廝殺,鄭家軍不輸八旗軍,但也不一定能夠完全斬殺八旗軍,前幾次的失敗。有八旗軍的疏忽,更多都是鄭家軍戰術佈置得當,導致了八旗軍的慘敗。

這一次的交戰。雙反是面對面廝殺,實力上面的絕對碰撞。

鄭家軍不同於大順軍。更不同於朝廷大軍,其戰鬥風格強悍,絕不會因爲一次兩次戰鬥的失利,就出現大潰敗的局面,這樣的可能性不存在,想都不要想。

不過在戰鬥廝殺開始的時候,佔據優勢是非常重要的。

皇太極將目光看向了重裝騎兵。

大清國的重裝騎兵人數不多,一共才五千人。要知道滿八旗原來屬於遊牧部落,騎馬和金額狩獵是每一個男人從小就要學會的本事,滿八旗騎兵的強悍,這是最爲重要的基礎。

八旗軍組建重裝騎兵的時間不長,當初皇太極曾經準備組建重裝騎兵的時候,就遭遇到了反對,不少滿人權貴認爲,滿八旗的騎兵天下無敵,根本不需要組建重裝騎兵,皇太極的這個計劃。一度因爲遭遇反對太多而沒有能夠執行。

滿八旗第一次慘敗給鄭家軍之後,反對組建重裝騎兵的聲音小了很多,皇太極趁此機會強力推進。重裝騎兵終於成立了,從滿八旗之中挑選最爲精銳的軍士,組建了重裝騎兵。

重裝騎兵的消耗太大,全身的鎧甲,包括戰馬頭部和頸部的鎧甲,包括重裝騎兵手中的長矛,讓每一個重裝騎兵的配備都需要不少的銀子。

因爲費用太高、消耗太大,反對的聲音再次高起來,但這一次皇太極堅持下去了。沒有理睬任何反對的聲音,堅決組建起來重裝騎兵。

重裝騎兵隸屬於滿八旗之中的正黃旗。但獨立建制,唯有皇太極才能夠調動。

隨著八旗軍第二次在關內作戰失敗。以及鄭家軍在遼南的興起,有關重裝騎兵的非議漸漸沒有了,這個時候滿人權貴才認識到皇太極的遠見卓識。

重裝騎兵輕易是不會出動的,凡是八旗軍能夠應對或者是獲勝的戰鬥,重裝騎兵絕不會出動,說起來重裝騎兵是大清國的秘密武器。

這一次皇太極率領重裝騎兵出征,首戰就立下了巨大的功勞。

重裝騎兵的衝鋒,徹底打散了大順軍的一字長蛇陣,且壓縮大順軍的陣形,讓騎兵和步卒能夠毫無顧忌的衝殺,大順軍的箭雨面對重裝騎兵的時候,一點辦法都沒有。

山海關之戰,八旗軍陣亡萬餘人,而且絕大部分還是在鎮守山海關的戰鬥之中陣亡的,但卻斬殺了近十萬的大順軍軍士,這裡面重裝騎兵的功勞是最大的。

山海關之戰,重裝騎兵損失微乎其微,但爆發出來了強大的攻擊力和殺氣。

當然重裝騎兵也有不足,那就是缺乏機動靈活性,這一點問題不大,騎兵完全可以補充進來,跟隨在重裝騎兵的後面,時刻護衛。

皇太極組建重裝騎兵的目的,就是要對付鄭家軍。

從幾次戰鬥的情況來看,鄭家軍一樣是驍勇的,機動靈活性方面絲毫不亞於八旗軍,如此雙反就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之下,想要在戰鬥之中戰勝鄭家軍,只有別出心裁,而重裝騎兵就是皇太極想到的辦法。

重裝騎兵的鎧甲非常的堅硬,就算是面對火繩槍的射擊,也能夠抵禦。

鄭家軍馬上就要來了,他們的目的皇太極是清楚的,那就是奪回山海關。

皇太極無論如何也要守住山海關,守住了山海關,意味著八旗軍可以輕易的供給中原,就算是八旗軍短時間之內不會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也能夠給與鄭家軍巨大的威脅。

作戰的部署隨即展開。

多爾袞、阿濟格、阿巴泰和杜度等人都是主動請戰,希望成爲前鋒。

皇太極甚至考慮之後,讓阿巴泰成爲了前鋒指揮官。

這是因爲阿巴泰曾經在北直隸征伐半年多的時間,熟悉北直隸的地形,且阿巴泰作戰勇猛,也有一定的謀略。

當然從人選方面來說,多爾袞是最爲合適的。

不過皇太極有著自身的考慮,至於說究竟是什麼原因,他是不會說出來的。

駐紮在永平府的八旗軍有八萬人,包括五千的重裝騎兵,這是非常強悍的力量了,有了這麼多的軍士,排兵佈陣容易很多。

接下來討論的是作戰的地點,究竟是守候在城池裡面作戰,還是在城外空曠的地帶與鄭家軍面對面廝殺。

這方面的討論沒有持續多長的時間,所有人都認爲應該要出城作戰。

唯一提出反對意見的是洪承疇,可惜洪承疇的話語,得不到皇太極的重視,因爲就連范文程都建議在野外作戰。

固守城池作戰,八旗軍固然可以減少傷亡,可一旦城池被鄭家軍包圍,八旗軍就將處於劣勢,糧草供給的不足將成爲最大的問題,山海關的駐軍是不敢傾巢出動的,若是鄭家軍分兵佔領了山海關,那八旗軍就危險了。

野外作戰,皇太極有著絕對的信心,他相信八旗軍一定能夠戰勝鄭家軍。

皇太極的疏忽,是沒有詢問洪承疇爲什麼建議固守城池作戰,皇太極不問,洪承疇也不會做出解釋。

作戰部署很快確定下來,阿巴泰率領的五萬大軍,在距離府城五里地的地方開始構築陣形,準備與鄭家軍的廝殺。

洪承疇的心情非常的複雜,局勢的變化他遠遠沒有料到,流寇居然攻陷了京城,皇上自縊身亡,緊接著鄭家軍打敗了流寇,佔領了京城,而且鄭家軍一鼓作氣,徹底打敗了流寇,朝廷頭疼多年的李自成和劉宗敏等人,悉數被鄭家軍斬殺。

洪承疇知道鄭家軍的厲害,更是知道鄭家軍火器的無敵,這個方面,皇太極和滿人權貴並不是特別的清楚。

不管是重裝騎兵還是騎兵,最爲害怕的就是火炮,很少有戰馬能夠在火炮的轟鳴之中保持鎮定,也很少有騎兵戰勝過火炮的轟擊。

洪承疇不是特別清楚鄭家軍的火炮,但他知道熊文燦曾經憑藉鄭家軍提供的火炮,打的流寇落花流水,而且鄭家軍與其他軍隊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單獨組建了炮兵營,由此可見鄭家軍有著足夠多的火炮。

八旗軍面對鄭家軍,首先想到的必須是保證不失敗,儘管說八旗軍擅長野外作戰,可是面對火炮的轟鳴,再強悍的軍隊也難以抵擋。

相反,八旗軍駐守城池,可以避免太大的損失,且可以把握好時機,在最爲關鍵的時刻,殺出城池,打的對手措手不及。

皇太極沒有詢問任何的原因,就否決了他洪承疇的提議,這讓洪承疇很是痛苦,投降大清國已經是他這一輩子的奇恥大辱,皇太極和滿人權貴的輕視,讓他更是無法擡頭。

洪承疇與范文程不一樣,范文程的全部心思都在皇太極的身上,都在大清國,可洪承疇內心是有愧疚的,對大明朝廷和已經逝去的皇上的愧疚,這樣的愧疚讓他說話的時候,時時刻刻都要思考。

洪承疇不是不開口,也提出來自身的見解,但他不會堅持,更不會據理力爭。

洪承疇非常的茫然,不知道未來在什麼地方,當鄭家軍佔領京城的消息傳來,他就感覺到大事不好,這天下恐怕是鄭勳睿和鄭家軍的,八旗軍無法戰勝鄭家軍。

一步錯步步錯,這世上沒有後悔藥,已經投降大清國的洪承疇,只能夠自身來承擔這個苦果,一旦八旗軍被鄭家軍打敗,那就是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了。(。)

第873章 歸宿(3)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319章 文坤其人第848章 自作孽第773章 閃電戰(3)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655章 攪局第387章 畢懋康的認識第528章 高陽之戰(1)第874章 攘外與安內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543章 狂妄的代價(7)第664章 追窮寇第87章 取捨之間第771章 閃電戰(1)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888章 權力集中第422章 前奏第284章 有信心第496章 協議算什麼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821章 無條件的服從第712章 朱仙鎮之戰(2)第30章 府試第671章 督戰第95章 民有三苦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957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736章 衰落的前兆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752章 慈悲之心第77章 有情有義第791章 該快則要快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430章 很順利第260章 兵敗第211章 出乎預料第51章 壯士(2)第983章 戰遼河(5)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853章 絕唱(1)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第777章 閃電戰(7)第66章 發榜第878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3)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624章 襄陽失陷(7)第238章 真正的聯合第680章 調整俸祿第119章 亂象漸生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221章 平衡第857章 捨命的差事第506章 要做好準備第680章 調整俸祿第46章 有容乃大第27章 亦師亦友第699章 如願以償第316章 親戚第306章 理想主義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270章 絞殺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324章 山陰幫第984章 乘勝追擊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545章 提前預計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73章 戒急用忍第66章 發榜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108章 若即若離第234章 誘惑第406章 文人的酸氣第240章 慘烈第943章 萬國來朝(1)第173章 情報網絡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225章 突破口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115章 當值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42章 天堂蘇杭第543章 狂妄的代價(7)第243章 暗流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
第873章 歸宿(3)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319章 文坤其人第848章 自作孽第773章 閃電戰(3)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655章 攪局第387章 畢懋康的認識第528章 高陽之戰(1)第874章 攘外與安內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543章 狂妄的代價(7)第664章 追窮寇第87章 取捨之間第771章 閃電戰(1)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888章 權力集中第422章 前奏第284章 有信心第496章 協議算什麼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821章 無條件的服從第712章 朱仙鎮之戰(2)第30章 府試第671章 督戰第95章 民有三苦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957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736章 衰落的前兆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752章 慈悲之心第77章 有情有義第791章 該快則要快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430章 很順利第260章 兵敗第211章 出乎預料第51章 壯士(2)第983章 戰遼河(5)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853章 絕唱(1)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第777章 閃電戰(7)第66章 發榜第878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3)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624章 襄陽失陷(7)第238章 真正的聯合第680章 調整俸祿第119章 亂象漸生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221章 平衡第857章 捨命的差事第506章 要做好準備第680章 調整俸祿第46章 有容乃大第27章 亦師亦友第699章 如願以償第316章 親戚第306章 理想主義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270章 絞殺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324章 山陰幫第984章 乘勝追擊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545章 提前預計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73章 戒急用忍第66章 發榜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108章 若即若離第234章 誘惑第406章 文人的酸氣第240章 慘烈第943章 萬國來朝(1)第173章 情報網絡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225章 突破口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115章 當值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42章 天堂蘇杭第543章 狂妄的代價(7)第243章 暗流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三江| 桃园县| 邻水| 德清县| 方城县| 牟定县| 盐源县| 南江县| 牡丹江市| 潜山县| 香港 | 高州市| 田东县| 台北市| 利津县| 呈贡县| 左贡县| 吉隆县| 侯马市| 赤壁市| 壶关县| 内黄县| 富锦市| 茂名市| 岢岚县| 呼图壁县| 贵州省| 屏南县| 营口市| 西城区| 靖州| 沅江市| 包头市| 理塘县| 普陀区| 普兰县| 泰来县| 无极县| 青州市|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