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95章 不一般的調整

南京曾經是大明王朝的都城,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這裡建都,後來朱棣奪取了侄兒朱允文的皇位,決定遷都北京,這讓南京有著特殊的地位,南直隸與其他的省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南直隸沒有皇室王爺的封地,南京有著與京城差不多的官僚機構,只不過在權勢方面完全不一樣,這裡同樣保留著皇宮和錦衣衛等等,按照朝廷的規矩,南京應該是皇太子駐守的地方。+◆+◆,

也正是因爲南直隸和南京特殊的地位,鄭勳睿掌控了南直隸之後,能夠得到諸多的人才,儘管說這些人才距離他的要求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但有總是比沒有強很多的,在掌控南直隸的這些年,鄭勳睿利用忠義堂等培訓的機構,加強鄭家軍建設的同時,不斷改造諸多官吏的思想,讓更多的官吏能夠爲他所用。

這些所有的努力,效果很快體現出來,鄭家軍掌控了湖廣和四川等地之後,大量的官吏被派遣去擔任各級的官員,將鄭勳睿的諸多思想和主張迅速的貫徹落實下去,至於說原來的諸多官吏,經過巡撫衙門以及南京吏部的考校之後,有能力的官吏抵達南京參加學習,沒有能力混日子的官吏果斷裁撤,至於那些貪官污吏,則是遭受到懲處,且是公開的懲處。

此舉不僅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也得到了士大夫和商賈的擁護,讓鄭勳睿提出的諸多新政能夠在湖廣和四川逐漸的推開,所有的困難都能夠逐漸的克服。

既然決定要朝著巔峰攀登了,那麼鄭勳睿的做法就完全不一樣了,沒有必要遮掩了,他對於古人那些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很是不贊同。儘管有些時候這樣的做法,是爲了爭取到輿論的支持,這方面大清國的滿人就爽快很多,嘴裡說的是什麼做的也是什麼。

南京這個地方爲鄭勳睿提供了很好的陣地,他不需要耗費氣力組建六部和都察院都機構,可以照搬一部分大明朝廷的體制。這樣做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是能夠得到不少士大夫和官吏的支持,畢竟諸多的士大夫和官吏是認同這一體制的,不利的地方是有些僵化的體制,必定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有利的地方就充分的利用,有弊端的地方就逐步的改進,一旦奪取到天下,那麼很多的制度就必須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在四川和湖廣的遭遇,讓鄭勳睿沉思了很長的時間。他終於決定對南京六部做出不一般的調整,這一次的調整,出乎了絕大部分人的預料。

南京六部的尚書,以及左右都御史,包括六部的左右侍郎,都進行過不同規模的調整,這些人完全都是鄭勳睿的心腹,這樣的安排讓鄭勳睿放心。他就算是長時間的離開南京,也不擔心出現什麼變故。

按說這樣的安排需要維持下去的。不過眼界不一樣的鄭勳睿,很快發現其中的問題,那就是這樣的安排,無形之中排斥了人才,讓其他願意依附之人望而卻步。

既然你鄭勳睿只願意用自身的心腹,那麼其他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願意投奔你,人家到你這裡來了,也得不到重用,也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鄭勳睿如此的安排,自己倒是放心了,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將遭受到更大的損失,而且這樣的損失是慢慢體現出來的,真的到了無法挽回的那一天,一切都晚了。

或許大規模的調整,會讓鄭勳睿擔心一段時間,擔心六部和都察院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這種吸納各方人才的做法,就會彰顯出來巨大的力量,促使各地更快的發展。

凡事有利有弊,只要有利的地方遠遠大於不利的地方,那就毫不猶豫的貫徹落實,特別是在大政方針,更是要有快刀斬亂麻的決心和方式。

經過了幾天時間的思考,鄭勳睿終於下定了決心,而且是獨自下定決心,沒有同任何人商議,領袖的目光和下面之人總是不一樣,看的更加深遠一些。

崇禎十六年二月初一,鄭勳睿以南京兵部尚書的名義,在兵部召集了諸多的官吏,宣佈他對南京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國子監以及錦衣衛、南京京營等的調整方案。

南京京營裁撤,其所擁有的官田,全部收歸應天府衙,南京京營的三萬軍士,採用逐步裁減的方式進行整合,其原來所有的軍營,直接劃撥給鄭家軍作爲軍營,南京錦衣衛裁撤,所有的錦衣衛,一律遣送到京城去安置。

南京六部、都察院以及大理寺、國子監等機構,進行大規模的調整,所有的主官幾乎都進行了調整。

鄭勳睿依舊兼任南京兵部尚書,周延儒出任南京吏部尚書,徐望華出任南京戶部尚書,楊廷樞出任南京禮部尚書,鄭錦宏兼任南京刑部尚書,甘學闊出任南京工部尚書。

文震亨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陳於泰出任國子監祭酒。

樑興力出任大理寺卿。

文坤出任陝西巡撫,趙單羽出任浙江巡撫,李巖出任四川巡撫,徐吉匡出任湖廣巡撫,馬祝葵出任山東巡撫。

曹馳出任漕運總督。

吳偉業出任應天府尹,原應天府尹林宗輝出任南京兵部左侍郎。

熊文燦出任戶部左侍郎。

裁撤應天巡撫、鳳陽巡撫、登萊巡撫等職務,浙江、山東、湖廣、四川、陝西等地,設置一個巡撫,以巡撫爲最高長官,統領全省民生事物,巡撫歸南京六部統一管轄,代表南京六部管轄本地的各級官吏,四品以下官吏可酌情調整,報備南京六部,四品以上官員需呈報南京六部批準,方可調整。

各地設置的洪門錢莊以及洪門等機構,全部由南京六部統一管轄,爲直屬機構,地方不得干預其正常業務,地方官府對洪門錢莊以及洪門有監督和彈劾之權力,且可以提出來處理之建議,南京六部在安排洪門以及錢莊諸多事情之時,需要徵求各地巡撫、總督和府尹之意見,需要考慮和尊重地方官員之想法。

南直隸各府州縣事物,由南京兵部代爲管轄,依舊按照原來的區域劃分,漕運總督代表南京六部負責四府三州諸多事物,應天府代表南京六部負責其他地方事物。

地方官府依舊按照原來之設置,不做大的變動,各府州縣包括巡撫衙門,須單獨設立商貿房,或者商貿司,專管商貿賦稅事宜,獨立於原來的六房之外,商貿房(司)的設立,以州縣爲主,加強人員之配置,巡撫衙門和府衙,重點進行商貿賦稅徵收之指導。

各地商貿房(司)之最高負責人,原則上由同知、知州和縣丞兼任。

都察院在南直隸、浙江、山東、陝西、湖廣和四川等地的所有府衙,派遣監督人員,代表都察院監督各級官吏,官吏凡是有貪污賄賂、欺壓百姓、胡亂作爲之行爲,都察院派駐人員可隨時蒐集證據,且上報都察院進行懲處。

自崇禎十六年正月初一開始,南直隸、浙江、山東、陝西、湖廣和四川等地,糧食賦稅按照二十抽一的比例徵收,具體徵收辦法另行下達細則,商貿賦稅按照十五抽一的比例徵收,具體徵收辦法另行下達細則,嚴格推行官紳一體納糧之政策,上至王爺,下至尋常百姓,嚴格按照土地多少徵收農業賦稅。

廢除徭役,改爲官府以錢糧招募的形式進行,各地不得強行以官府名義徵召百姓做事,凡屬於農田水利改造、運河疏通等工程,一律由官府拿錢僱傭勞力進行。

南直隸、浙江、山東、陝西、湖廣和四川等地各級官吏,全部實施新的俸祿政策,各地略有區別,但總體的俸祿差距不應高於百分之二十,允許各地發放一定數量的福利,但需要呈報南京六部批準。

各級官府務必以民生爲主,保證百姓安寧生活,維持地方之穩定。

。。。

所有的調整和要求,都是以南京六部和湘王敕書的形式下達,與之前大明朝廷的規定有了很大的不同。

其中有些關鍵地方,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周延儒、楊廷樞、甘學闊、熊文燦和陳於泰等人,居然能夠進入到核心層,這讓很多心存猶豫的官吏吃下了定心丸,只要跟著鄭勳睿踏踏實實做事情,以前是什麼出身是不會計較的。

這些人的任命,讓京城的官吏發生了極大的震動,這都是後話了。

鄭勳睿以南京六部和湘王敕書下達的諸多調整和命令,已經表明了態度,其已經徹底脫離了大明皇上和大明朝廷,按照自身的要求開始做事情了,南直隸等地方,不需要或者說不能夠遵從皇上聖旨和朝廷的敕書,一切以湘王敕書和六部的敕書爲準,各級官吏的任命,南京六部與各地的巡撫、總督、府尹負責,且承擔責任。

這等於徹底脫離了大明朝廷。

至於說下一步的行動,只要不是傻子,都是應該明白的。

一直在鄭勳睿身邊,本不想出任官職的徐望華,毫無怨言的接受了任職,且排名在周延儒之後,不過他與周延儒等人,依舊是鄭勳睿身邊最爲核心的人物。(。)

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第87章 取捨之間第94章 會試第776章 閃電戰(6)第737章 自我毀滅的開始第690章 焦灼(2)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397章 大膽的決定(2)第24章 盛澤歸家院第365章 伏筆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776章 閃電戰(6)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79章 主婚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878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3)第863章 兵貴神速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965章 征服之戰第38章 遊歷的準備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86章 必須改變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152章 逼上華山第774章 閃電戰(4)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472章 凝聚力第801章 不是毫無意義的劇情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616章 入轂不自知第400章 抽絲剝繭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908章 都要拼命了第873章 歸宿(3)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123章 面聖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328章 抓重點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559章 青縣第1章 跳大神第865章 通州之戰第212章 全面部署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55章 明確目標第468章 同心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894章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第425章 一見如故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213章 盧象升第85章 相互考證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391章 過分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473章 導火索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157章 招募軍士第761章 齊聚南京第528章 高陽之戰(1)第662章 朝廷的反應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456章 閃電戰第580章 講武堂第742章 難得的決心第617章 賭贏了第403章 桃花運第438章 靜觀其變第880章 登基稱帝(1)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558章 急轉直下第781章 閃電戰(11)第1章 跳大神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651章 露崢嶸第33章 無法淡定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第460章 戰術思想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515章 慘敗(4)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
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第87章 取捨之間第94章 會試第776章 閃電戰(6)第737章 自我毀滅的開始第690章 焦灼(2)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397章 大膽的決定(2)第24章 盛澤歸家院第365章 伏筆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776章 閃電戰(6)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79章 主婚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878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3)第863章 兵貴神速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965章 征服之戰第38章 遊歷的準備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86章 必須改變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152章 逼上華山第774章 閃電戰(4)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472章 凝聚力第801章 不是毫無意義的劇情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616章 入轂不自知第400章 抽絲剝繭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908章 都要拼命了第873章 歸宿(3)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123章 面聖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328章 抓重點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559章 青縣第1章 跳大神第865章 通州之戰第212章 全面部署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55章 明確目標第468章 同心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894章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第425章 一見如故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213章 盧象升第85章 相互考證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391章 過分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473章 導火索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157章 招募軍士第761章 齊聚南京第528章 高陽之戰(1)第662章 朝廷的反應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456章 閃電戰第580章 講武堂第742章 難得的決心第617章 賭贏了第403章 桃花運第438章 靜觀其變第880章 登基稱帝(1)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558章 急轉直下第781章 閃電戰(11)第1章 跳大神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651章 露崢嶸第33章 無法淡定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第460章 戰術思想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515章 慘敗(4)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集县| 江油市| 文安县| 宁蒗| 景洪市| 西峡县| 长兴县| 仙游县| 洪泽县| 龙川县| 天台县| 光山县| 曲麻莱县| 昂仁县| 芜湖县| 和平区| 福州市| 固阳县| 揭东县| 晴隆县| 东丰县| 大庆市| 洛浦县| 麦盖提县| 富裕县| 明星| 武邑县| 登封市| 焦作市| 灵寿县| 民和| 黎平县| 普兰店市| 西青区| 东莞市| 阿拉善右旗| 茂名市| 华蓥市| 呼图壁县| 丹凤县|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