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70章 龍場悟道

王守仁在這個偏遠得連老天爺彷彿都忘記的村落裡已經待了兩年多。

兩年的時間足夠將一個熱血澎湃的年輕人磨練成滄桑的老人,這兩年王守仁深深覺得自己老了很多,食物的缺乏,被鄉民排擠的孤獨,惡劣的氣候和胸中大志難展的痛苦,這些都像磨刀石,反覆磨練著他這柄尚不算太鋒利的鋼刀。

一名戴著斗笠披著蓑衣的少婦款款走來,泛著健康古銅色的手裡拎著一個小酒罈子,一雙玉腳踩著木屐,在春雨過後的泥濘地裡蹣跚行來。

慢慢吞吞走到王聖人的“何陋軒”玄關前,少婦取下斗笠都蓑衣,露出一張不算太美但非常清秀的臉龐,少婦注視王守仁的目光就像一條花蛇盯住了一隻蛤蟆,很熱烈……

倚在門邊發呆的王守仁露出了苦笑。

南方的女子不僅多情,而且狂野,這裡屬於朝廷眼中的荒蠻之地,禮教束縛並不嚴,每到龍船節或趕秋節,熱情的小夥子和大方的苗女們各佔一座山頭,彼此遙相對視,然後對幾句山歌,肉麻的山歌表白過後,看對眼的男男女女往僻靜無人的山溝裡一鑽,鋪上稻草便成就了好事,一切都那麼大方自然,誰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老實說,飽受理學摧殘的王守仁剛來龍場時親眼目睹了許多傷風敗俗的畫面,一頭撞死的心都有了。

少婦名叫荀瑛,本是前任驛丞的妻子,前任驛丞在一次苗民暴動中被打死,於是荀瑛便成了寡婦,這位寡婦很樂觀向上,一點也沒被殘酷的生活擊倒。而且非常響應劉瑾公公“寡婦再嫁”的新政策,王守仁繼任龍場驛丞後,荀瑛又看上了他。

這顯然是一位多情且口味獨特的女人,專找驛丞下手。

王聖人儒雅翩翩的風度打動了她,但她熱情的山歌打動不了王聖人,於是對王聖人愈發著迷了。

王守仁很禮貌,苗女多情沒什麼不好,就算不對她動心,至少會對每隔兩三天給他送來的苗家米酒動心。

荀瑛今日又來給他送酒。她特別喜歡這個溫文儒雅的男人,更喜歡這個儒雅的男人喝酒後通紅的臉,以及微醺時大聲吟哦詩句的樣子,當然,也不排除期待王聖人酒後亂性。

苗家的酒很烈。酒入喉如火燒,像喝進了一股熾熱的巖漿,從喉嚨一直燒到心尖。

荀瑛期待地盯著他,也不知期待他吟詩還是期待他亂性,兩者她都做好了準備,後者的準備可能更充分一些。

今日的王守仁有些沉默,米酒一口接一口的喝。喝完後既不吟詩也沒亂性。

“荀瑛,這世上恐怕只有你沒忘了我……”王守仁長長嘆息。

荀瑛笑,露出兩排潔白的細牙,把酒罈子朝他挪近了一點。希望他多喝一些,王守仁也不客氣,拎起罈子又灌了幾口,喝著喝著。王守仁不知怎地,忽然噗嗤一笑。嘴裡的酒噴了滿地,然後大聲嗆咳起來,一邊咳一邊笑。

“咳,荀瑛你知道嗎,我有一個朋友,他說過一句很妙的話,他說偷來的酒才最好喝,不瞞你說,我曾經試著偷過幾次,發現他所言不虛,偷來的酒果然好喝,哪怕偷來的是醋,我都能喝出酒的醇香……”

荀瑛幫他拍著背,疑惑地看著他,用生硬的漢話道:“你的朋友……是賊偷?”

“不,他不是賊偷,他是朝廷欽封的侯爺,不過他比賊偷好不了多少,或許更壞,一直到現在我都覺得不可思議,我怎會跟這樣的人交上朋友……”

王守仁笑著笑著,臉上漸漸浮上黯然之色:“剿白蓮,除劉瑾,平霸州……這兩年他的生活真精彩,不像我,如同被埋進墳墓的死人,棺材板一蓋上,便永遠看不到希望……”

荀瑛有些急了,漲紅了臉生硬而結巴地道:“你,……不是死人!”

王守仁又喝了一口酒,忽然大笑道:“你說得對,大丈夫生於世間,順時當如萬乘之軍縱橫天下,逆時當如庭前落花寵辱不驚,我怎能說這樣的喪氣話?不該啊,哈哈,罰酒三口!”

說完王守仁往嘴裡又灌了三口酒。

荀瑛笑吟吟地瞧著他,儘管這個男人一會兒黯然神傷,一會兒意氣風發,像個瘋子似的,但這個瘋子怎麼看都迷人,她都喜歡。

崎嶇的山路上傳來馬蹄聲,正與荀瑛說笑的王守仁心中一動,站起身來。

一位風塵僕僕的騎士出現在視線裡,不急不徐來到驛站的圍攔邊,然後下馬,朝裡面張望了一番。

連荀瑛都驚訝地睜大了眼。

這裡是朝廷的驛站不假,但是這個驛站太偏僻了,又處於苗人聚居地內,驛站所謂的傳遞信件消息以及給軍驛換馬住宿等職能,在這龍場驛站等於虛設,一年都難得出現一個客人,簡直成了王守仁一個人的度假村。

“請問,這裡是龍場驛站嗎?王守仁王驛丞可在?”騎士在門外很客氣地拱手問道。

王守仁拱手笑道:“我便是王守仁,尊駕可有公事相告?”

騎士鬆了口氣:“你這兒可真難找,王大人,您行行好趕緊上路吧,以後別讓小的接這差事啦……”

王守仁怔了怔:“上路?”

“京師吏部調令,經查,原貴州龍場驛站驛丞王守仁於正德元年七月上疏陛下參劾權奸劉瑾,故被劉瑾貶謫,今劉瑾被誅,一應構陷之忠臣朝廷皆爲其平反,王守仁不懼權奸,爲社稷捨生忘死,忠勇之心可嘉可褒,特調任京師,聽待吏部另遣新職,王大人,趕緊動身吧,您倒黴的日子過去了,馬上要發達啦……”

王守仁如遭雷擊,怔忪片刻,在玄關前重重一坐。

荀瑛大概聽懂了調令,知道心上人馬上要離開這裡。不由大急,猿臂一伸,將王守仁的腦袋死死摁在自己飽滿豐腴的胸脯上,漲紅了臉道:“你,不許走!”

王守仁十分感動地奮力掙扎起來。

…………

…………

入夜,收拾好了行李,王守仁獨自盤腿坐在竹牀上養氣。

白日的調令令他此刻心潮澎湃激動,盤腿坐了一個時辰仍不能平心靜氣入定。

夜風徐徐入簾,吹拂他的衣袍微微擺動。清風拂面,燈影搖曳。

這一瞬間,王守仁的心念如同被一隻無形的手撥動了琴絃,錚錚之聲在胸腔內迴盪不絕。

夜風越來越大,桌上的油燈已被吹滅。黑暗靜謐的斗室裡,一道振聾發聵的聲音,如同佛寺的銅鐘傳揚開來。

“何爲道?”

“道者,宇宙至理也,大道無序乃有序,此爲道也。”

“何爲聖人之道?”

“聖人之道即本心,是非對錯良知可判。良知即爲聖人之道。”

“何以求道?”

“我即是道,心即是道,本意即是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道在心中,我欲何求?”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夫心之本體。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靈覺,所謂良知也。”

輕柔的夜風漸漸猛烈,吹得王守仁衣袂劇烈擺動,帶著寒意的夜風裡,王守仁盤腿閉眼,卻滿頭大汗,嘴裡唸唸有詞,越說越快,聲音越說越大。

一句句,一聲聲,不僅迴盪在這偏遠的龍場大山裡,也迴盪在數百年的歷史長河中。

天空的明月不知何時被烏雲遮蓋,天空中隱隱傳來風雷聲,屋外的寒風淒厲地呼嘯而過,萬物躁動不安的夜色裡,王守仁悟道的呢喃如天神降諭,挾風雷而動天下!

隨著第一道震耳欲聾的霹靂降下,滿頭大汗的王守仁赫然睜眼,頭頂一陣白茫茫的霧氣如青煙般升騰翻滾,消逝於蒼冥。

“原來這纔是我的道!哈哈,哈哈哈哈……”王守仁仰天狂笑,行若癲狂,兩行清淚卻順頰而下,狂笑聲中,王守仁捂面而泣,最後嚎啕大哭起來。

多年疑惑,多年痛苦求索,一朝而悟,超凡入聖!

有人入聖,有人庸俗。

比如秦侯爺,便是典型的俗人。

王守仁的心學以良知爲本,但顯然這套法子不適合所有人用,某些人良知被狗吃了,王聖人能拿他怎麼辦?

京師北鎮撫司。

“侯爺,王守仁的老爹王華都沒向吏部開口調他回京,侯爺您出頭這是爲了哪般呀……沒事找上門還被李東陽那老賊敲了十二顆東珠,屬下真搞不懂,到底誰纔是王守仁他爹啊……”丁順不滿地低聲嘟嚷,他對侯爺的舉動很不理解,也對王華和李東陽怨氣頗深。

秦堪苦笑道:“其實我很清楚,王守仁遲早會被調回京的,王華當然不會不管兒子,只不過王華是禮部左侍郎,這話他不好主動向吏部張嘴,這些年被劉瑾冤枉貶謫的大臣不計其數,一個個排著隊等平反,王華這人脾氣又臭又硬,素來清高自傲,他既然不主動說,誰會主動把臉湊上去討個沒趣兒?”

“既然王守仁遲早會被調回京,侯爺爲何送上門去被李東陽那老賊勒索?多等些時日讓吏部主動調他回來不就得了麼。”

秦堪嘆道:“因爲我等不起,也因爲他等不起,他不能只是一個學術上的聖人,他還應該是個完美的文人,完美的軍人,這輩子我幹過的壞事太多,但現在我只想把這位聖人送到本應屬於他的神壇上……”

丁順睜著茫然的雙眼:“雖然不懂侯爺在說什麼,但是……好厲害啊!”

秦堪狠狠踹了丁順一腳,笑罵道:“滾!拍馬屁都越來越不用心了!”

北鎮撫司外,忽然傳來一陣激烈的叫罵聲。

“秦堪國賊,滾出朝堂!”

“讒言媚上,誤國誤君!”

“區區寸功,何德何能竊居國公!荒天下之大謬也!”

“狗賊速速向內閣交還封爵聖旨,無德之人何顏位居國公!”

“…………”

屋內秦堪和丁順齊齊變色。

沉默半晌,丁順眼中厲芒一閃,殺氣迸現,左手不自覺地按住了腰側的鋼刀。

“這幫不知死活的國子監貢生,竟敢到北鎮撫司門前鬧事,欺我錦衣衛鋼刀不利嗎?”

說著便待出去召集人馬鎮壓。

“回來!”秦堪淡淡叫住了丁順。

“侯爺,這事忍不得啊!”丁順跺腳。

“一幫無知學子,顯然被文官們煽動,殺他們除了給咱們惹禍有何好處?只怕正合了那些文官們的意,那時我可真就死到臨頭了,他們就等我舉起屠刀呢。”

“侯爺難道任憑這些貢生在門口鬧事?只怕會令侯爺威嚴盡喪。”

“殺幾個貢生也顯擺不出我有多威風,事情要解決,須從根源處著手,外面這些貢生讓他們鬧吧。”秦堪此刻顯得非常的雲淡風輕。

丁順睜大眼,彷彿不認識似的看著秦堪。

“侯爺,被人欺負成這樣還隱忍,這可不像您呀……”

秦堪目光閃動,笑道:“你非要解決外面那幫學子也可以,小懲即可……”

丁順喜道:“如何解決?”

“不能動用咱們錦衣衛的人馬,否則落人話柄,這樣吧,叫京中錦衣衛幫閒花銀子,找那些整日閒在家沒事喜歡找事的老大娘和市井中有名的潑婦惡婦,僱用她們來北鎮撫司門口……”

丁順這些年跟隨秦堪幹過不少壞事,早已形成了默契,聞言立馬明白了,笑道:“叫她們找個由頭跟外面的貢生吵架罵街,吵著吵著發展成打架,老大娘們一邊打一邊哭爹喊娘撒潑,這個時候五城兵馬司巡城兵丁正好趕到,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通鞭子抽過去,誰叫這些斯文敗類竟敢欺負百姓呢……”

PS:龍場悟道時王守仁的心學理論尚未完全成熟,其中心理論“知行合一”是後來才提出來的,龍場所悟者主要是“道即良知”理論。。。

第80章 紹興提親(中)第517章 最後生機第482章 風暴前夜第53章 尋找財源第693章 駐兵之爭(上)第22章 知縣相聘第711章 外宅夫人第297章 改道義州第590章 孤燕棲城第467章 欲求翻案第624章 鵬舉衝陣第532章 軍心民心(上)第389章 君臣共苦第153章 殺機頓現第246章 深宮奪兵(中)第324章 正面接敵第340章 噩耗入京第332章 火篩借兵第25章 賬簿問題第107章 太子相召第591章 謀逆在即第129章 是非難辨(上)第71章 坑儒千戶(上)第144章 黑白顛倒第728章 豹房驚變第102章 賢妻主內第408章 棋逢對手第432章 終舉反旗第149章 殺馬示威第660章 故地重遊第516章 會審劉瑾(下)第738章 錢寧進讒第48章 初來乍到第281章 昔日盟友第280章 城外送別第441章 一炮斷情第535章 叛亂根源第496章 廷議平叛(下)第605章 攻守各難第142章 童叟無欺第339章 命不該絕第503章 正德削權第584章 陽明離京第53章 尋找財源第64章 驟然升官第690章 秦府喜事第37章 不負年少第274章 不得不爲第269章 劉瑾亮刀第494章 金殿嘴仗(下)第75章 才盡其用第45章 錦衣上門第673章 陰差陽錯第458章 營救交易第606章 平叛戰略第362章 籠中金雀第483章 興兵叛亂第597章 軍報入京第700章 天家子嗣第371章 宴請劉瑾第3章 秦氏族叔第262章 知者利仁第685章 小國大患第667章 鬧市刺殺第599章 親征在即第74章 風平浪靜第621章 安慶決戰(上)第708章 正德選妃(下)第248章 轉守爲攻(上)第313章 會面花當(上)第568章 自挖牆角第751章 正德現身第57章 崇明抗倭(下)第399章 收服牟斌第14章 流年不利第106章 東宮太子第163章 籌備開張第513章 決戰金殿第391章 太廟請罪(中)第308章 駕至遼陽第92章 牟斌相召第522章 平叛人選第707章 正德選妃(中)第547章 決戰前夜(下)第549章 攻陷霸州(中)第73章 坑儒千戶(下)第707章 正德選妃(中)第566章 非法聖旨第3章 秦氏族叔第524章 戰火蔓延第167章 神秘師叔第108章 禍起紅顏第482章 風暴前夜第331章 經營遼東第564章 李廣難封第14章 流年不利第48章 初來乍到第268章 復開西廠第639章 戰線瓦解
第80章 紹興提親(中)第517章 最後生機第482章 風暴前夜第53章 尋找財源第693章 駐兵之爭(上)第22章 知縣相聘第711章 外宅夫人第297章 改道義州第590章 孤燕棲城第467章 欲求翻案第624章 鵬舉衝陣第532章 軍心民心(上)第389章 君臣共苦第153章 殺機頓現第246章 深宮奪兵(中)第324章 正面接敵第340章 噩耗入京第332章 火篩借兵第25章 賬簿問題第107章 太子相召第591章 謀逆在即第129章 是非難辨(上)第71章 坑儒千戶(上)第144章 黑白顛倒第728章 豹房驚變第102章 賢妻主內第408章 棋逢對手第432章 終舉反旗第149章 殺馬示威第660章 故地重遊第516章 會審劉瑾(下)第738章 錢寧進讒第48章 初來乍到第281章 昔日盟友第280章 城外送別第441章 一炮斷情第535章 叛亂根源第496章 廷議平叛(下)第605章 攻守各難第142章 童叟無欺第339章 命不該絕第503章 正德削權第584章 陽明離京第53章 尋找財源第64章 驟然升官第690章 秦府喜事第37章 不負年少第274章 不得不爲第269章 劉瑾亮刀第494章 金殿嘴仗(下)第75章 才盡其用第45章 錦衣上門第673章 陰差陽錯第458章 營救交易第606章 平叛戰略第362章 籠中金雀第483章 興兵叛亂第597章 軍報入京第700章 天家子嗣第371章 宴請劉瑾第3章 秦氏族叔第262章 知者利仁第685章 小國大患第667章 鬧市刺殺第599章 親征在即第74章 風平浪靜第621章 安慶決戰(上)第708章 正德選妃(下)第248章 轉守爲攻(上)第313章 會面花當(上)第568章 自挖牆角第751章 正德現身第57章 崇明抗倭(下)第399章 收服牟斌第14章 流年不利第106章 東宮太子第163章 籌備開張第513章 決戰金殿第391章 太廟請罪(中)第308章 駕至遼陽第92章 牟斌相召第522章 平叛人選第707章 正德選妃(中)第547章 決戰前夜(下)第549章 攻陷霸州(中)第73章 坑儒千戶(下)第707章 正德選妃(中)第566章 非法聖旨第3章 秦氏族叔第524章 戰火蔓延第167章 神秘師叔第108章 禍起紅顏第482章 風暴前夜第331章 經營遼東第564章 李廣難封第14章 流年不利第48章 初來乍到第268章 復開西廠第639章 戰線瓦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东明县| 明溪县| 福泉市| 榆中县| 抚松县| 榕江县| 金秀| 唐海县| 长海县| 礼泉县| 江阴市| 通河县| 晋中市| 大同市| 德清县| 石首市| 永泰县| 竹山县| 凭祥市| 辉南县| 赤水市| 长宁区| 博乐市| 英吉沙县| 卢龙县| 丰都县| 灵台县| 宝清县| 襄汾县| 隆尧县| 宣威市| 安化县| 石家庄市| 苏尼特右旗| 宜良县| 子长县| 北流市| 阿拉善右旗| 修武县|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