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海追蹤第五卷新年喪鐘》作者:劉巖
[正文第五章“虞阪”]
其實不妨想想,就算到了運城又能怎樣,魏國的疆域雖然不大,可要從一個人口約300萬,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的魏國尋找一個百餘平米的墓穴,可想而知,這根本就是大海撈針。甚至更有可能,我們所尋找的墓穴早已被考古專家發現了。不過,人都是不到黃河不死心,既然來都來了,總不能無所行動吧。
確切的說,我們來到運城是在次日上午,依然是重複了很多遍的步驟,二叔先帶我們找了個旅店??赡苡伸犊煲^年旅店中的客人寥寥無幾,冷冷清清的,不過,旅店老闆倒是很熱情,幫我們拎行李,又問我們來自何處。
旅店老闆說的是晉南語,我們當然聽不懂,但出於禮貌,我們還是裝作能明白的樣子點著頭。那老闆話可真多,我都有些反感了,最後,二叔用一根雪茄打發走了旅店老闆。
“喂,二叔,你怎麼會有雪茄啊?”我好奇的問道。
“哦,是剛剛放在那裡的?!倍逯噶酥笇γ娴淖雷?。
“二叔,你也會順水推舟啊?!蔽议_玩笑的說道。
二叔捋了捋他的山羊鬍繼續說:“情非得已啊,這老闆也太熱情了?!?
聽罷,我們都呵呵笑了起來。
不過這樣的氣氛馬上就恢復了正常狀態,我們是有任務在身的。我在漫長的途中用google搜索了運城市周遍和離市區較遠、比較偏僻的地方,因爲這些地方往往是不易被人關注,古墓也可能未被人挖掘。
除了農村地區,我還找到了一些像九龍山、五老峰、王冠峪、鳳凰谷這樣的自然風景區。我連忙把搜索過的信息記錄下來,繪製成流程圖,準備更感觀的計劃。
從google上得知,運城市因“鹽運之城”而得名。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晉、陝、豫三省交界處,黃河金三角經濟圈黃金位置,北依呂梁山與臨汾市接壤,東峙中條山和晉城市毗鄰,西、南與陝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隔黃河相望。這樣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古墓的存在是很有可能的。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古道“虞阪”。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東郭鎮磨河村東南至平陸縣張店鎮卸牛坪村翻過中條山有一條小路,就是古道“虞阪”,由於自古以來也是運鹽的道路,所以也叫“鹽阪”。它的東南方向是當年鹽道的終點黃河岸邊的茅津渡口,原路已經被歲月淹沒。這是三千多年來,也就是虞國有史以來,一直到今天,當地人對這條路的專稱。在1937年以前,運城到平陸都是走這條路。修了209國道之後,原路逐漸廢棄於是,我們便準備去這神秘的“虞阪”瞧上一番。
時間對於我們來說是相當寶貴的,所以我們便立刻行動,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就打了個計程車,趕往目的地。
其實那裡並沒有什麼確切的位置,所以我們讓司機挑一個能入口的地方就停下了,路程還是蠻遠的,用了將近40多分鐘。
下了車,付了錢,便和二叔往道路車旁的入口走去。
之前說過,二叔是個尋龍倒斗的高手,若這個地方存有古墓的跡象,一定逃不出二叔的火眼金睛。
其實,在這條路上,有著很著名的古老傳說。其中我就知道一個“九五之尊”的傳說。
中國古代把數字分爲陽數和陰數,奇數爲陽,偶數爲陰。陽數中九爲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稱之爲“九五之尊”。
據傳說,人們要把運城的鹽運到中原大地去,就決定在中條山開闢一條路。山中有一段道路都是青石,他們用白礬、鹽、硝放在石頭上燒,然後用水澆,龜裂的石頭就被一層層鑿開。
爲了安全,路修成了槽型,底部寬2-4米,上口5-7米,靠懸崖的一邊有護堰,像今天道路上的護欄。這段路長約3500米,就是著名的“青石槽”。
傳說在修路時,由於人力匱乏,舜帝帶著他的妻子前來也加入了修路隊伍。他們在大石峽附近的兒女窩休息一晚,感動上蒼,賜生五兒三女。他們睡過的那段路變成了白色,夾在古道青黑色石板的中間。這塊白石恰恰是長約9尺、寬約5尺,於是這個“龍牀”就成了此後帝王“九五之尊”的淵源。
這個地區還是蠻大的,我們足足花了一個小時,仍沒發現這裡存在任何跡象。眼看就快要下午了,連早飯還沒吃的我,現在不免肚子有些叫餓。
“二叔,到底行不行啊,我現在好餓啊?!蔽蚁蚨蹇嘣V道。
二叔回過頭來,說道:“好,看來這個地方真的不存在什麼古墓,連毛都沒有?!?
“二叔,你怎麼這麼確定?”小晨不解的問道。
“僅憑一點,土壤的顏色。”
一般人都會覺得,這太神了,其實,這一點也不誇張。盜墓賊的所謂“絕技”,完全來源於盜墓經驗?!肚灏揞愨n?盜墓類》記述的一個叫焦四的盜墓老賊,便是“觀泥痕”的高手?!坝^泥痕”是觀察土壤的顏色,這本是北派盜墓賊的看家本領,當然也是盜墓的入門技能。
棺材下葬後封土時,使用的往往是特殊土壤。即便墓最上面回填的是原地土壤,也因挖坑時將不同層面的土混到了一起,而造成了不同土色。這中土有個術語,叫做“花土”,也有人叫“五話土”、“大花土”,如果發現了“花土”,也就是找到了古墓的線索。
由於我們只巡查了道路左側的地區,右側還沒來得及巡查,於是,我們決定,先找個地方把溫飽解決,吃過午飯再來去這裡勘察。
其實這裡離市區還是蠻遠的,我們等待了好久纔打到計程車,我讓司機找了家離這最近的餐館。十多分鐘後,車子慢慢停了下來,我下車擡頭一看,好咧,眼前的這家餐館居然是農家樂。不知運城市的農家樂和吉林市的農家樂有什麼不同,反正先吃爲快。
我們找了個空位便就坐,服務員拿來了菜單,我們隨便的點了幾個。還真別說,這地方的農家菜可真地道,很是好吃,不得不對櫥子的手藝稱讚。對於這美味佳餚,我們又叫了幾瓶啤酒??蛇@一喝,卻喝到了下午。
冬天的天本來黑的就快,所以我們急忙付完了賬,又打車重返回去,來到“虞阪”,已經是下午3點了,這時間,應該還是蠻充裕的。
右側的這塊地區明顯要比左側的地區大得多,這是我們走了將近一個小時我才發現的。
我們越走越深,眼看就要日落,但還是沒有發現任何存有古墓的跡象。
“狗蛋兒,你帶手電了嗎?”二叔問道。
“沒,我以爲用不上呢?!?
“小晨、文文你們呢?”
他們也接連搖頭。
“這可糟了,就算我們現在往返,那天色也會在我們到達公路之前暗下來,若是這樣,路就不好走了?!?
的確,身處這種半空曠的地區,沒有參照物是很難走出去的,若再加上天黑的制約,那真就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當機立斷,轉身決定回去。
夜色降臨的比我想象的要快,看了看手錶,現在已是5點20分了,太陽早已消失在那血紅色的天空,黑暗籠罩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