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七章 《馬關協約》

1656年4月18日,高峻山接到了江國榮發來的《馬關協約》正本全文,其內容如下:

華夏國皇帝陛下及倭國皇帝陛下爲訂立和約,俾兩國及其臣民重修和平,共享幸福,且杜絕將來紛紜之端,華夏國皇帝陛下特簡華夏國欽差頭等全權大臣華夏國軍政院總參謀長駐倭副總司令江國榮大將、華夏國欽差全權大臣華夏國第二軍團長駐倭南方軍團總司令賀人龍大將、華夏國欽差全權大臣華夏國第八軍團長駐倭北方軍團總司令李定國上將、華夏國欽差全權大臣華夏國之朝鮮駐倭北方軍團副總司令朝鮮漢陽總兵官李賢澤上將、倭國皇帝陛下特簡倭國全權辦理大臣德川幕府大老酒井忠勝、倭國全權辦理大臣德川幕府老中鬆平信綱、倭國全權辦理大臣德川幕府會津藩主保科正之爲全權大臣,彼此校閱所奉諭旨,認明均屬妥實無闕。會同議定各條款,開列於下:

摺疊第一款:

倭國將以下屬地地方之權並將該地方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一切屬公物件,永遠讓與華夏國。

第一、平戶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歸屬華夏國;

第二、九州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歸屬華夏國;

第三、本州島之仙臺以北歸屬朝鮮。

摺疊第二款:

前款所載及黏附本約之地圖所劃疆界,俟本約批準互換之後,兩國應各選派官員二名以上爲公同劃定疆界委員,就地踏勘確定劃界。若遇本約所約疆界於地形或地理所關有礙難不便等情,各該委員等當妥爲參酌更定。各該委員等當從速辦理界務,以期奉委之後限一年竣事。

但遇各該委員等有所更定畫界,兩國政府未經認準以前,應據本約所定畫界爲正。

摺疊第三款:

倭國願意交付五億白銀給華夏國,用於賠付華夏軍費。

第一,倭國將庫平銀2億兩交與華夏國,該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五千萬兩,應在本約批準互換六個月內交清;第二次五千萬兩,應於本約批準互換後十二個月內交清;餘款平分六次,遞年交納;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遞年之款於兩年內交清,第二次於三年內交清,第三次於四年內交清,第四次於五年內交清,第五次於六年內交清,第六次於七年內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約批準互換之後起算。又第一次賠款交清後,未經交完之款應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無論何時將應賠之款或全數或幾分先期交清,均聽中國之便。如從條約批準互換之日起三年之內能全數清還,除將已付利息或兩年半或不及兩年半於應付本銀扣還外,餘仍全數免息。

第二,倭國每年派出五百萬勞工,無償爲華夏國修建鐵路,爲期十年,作爲倭國賠付華夏國3億兩白銀的勞務輸出,倭國不收取任何的附加費用。如果勞工在中途逃亡、病死、不服從管教而死、因勞作不慎跌死、摔死及各種死傷,華夏國均不服任何責任,倭國必須補齊因死傷而造成的勞工人數的差額,確保在華勞工五百萬人的數目。

第三,如果倭國一時拿不出所還2億數目的銀兩,華夏國允許倭國用大米以市價抵債,倭國必須承擔跨海運費。

摺疊第四款:

本約批準互換之後限二年之內,華夏國準許倭國讓與地方人民願遷居讓與地方之外者,任便變賣所有產業,退去界外。但限滿之後尚未遷徙者,酌宜視爲華夏國臣民。又,平戶島應於本約批準互換後,兩國立即各派大員至平戶島限於本約批準後兩個月內交接清楚。

摺疊第五款:

華倭兩國所有約章,因此次失和自屬廢絕。倭國約俟本約批準互換之後,速派全權大臣與華夏國所派全權大臣會同訂立通商行船條約及陸路通商章程;其兩國新訂約章,應以倭國與泰西各國見行約章爲本。又,本約批準互換之日起,新訂約章未經實行之前,所有華夏官吏臣民及商業、工藝、行船船隻、陸路通商等,與倭國最爲優待之國禮遇護視一律無異。倭國約將下開讓與各款,從兩國全權大臣畫押蓋印日起,六個月後方可照辦。

第一、見今倭國已開通商口岸以外,應準添設下開各處,立爲通商口岸,以便華夏臣民往來僑寓、從事商業工藝製作。所有添設口岸,均照向開通商海口章程一體辦理;應得優例及利益等,亦當一律享受:

橫濱、靜港、濱鬆、名古屋、神戶、高知和西條七處通商口岸,倭國負責華夏國在該七出口岸駐軍所需之軍費。華夏國派遣領事官於前開各口駐紮。

第二、華夏國臣民在倭國境內購買經工貨件若自生之物、或將進口商貨運往內地之時欲暫行存棧,除勿庸輸納稅鈔、派徵一切諸費外,得暫租棧房存貨。

第四、華夏國臣民在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華夏國臣民在倭國製造一切貨物,其於內地運送稅、稅鈔課雜派以及倭國境內沾及寄存棧房之益,即照華夏國臣民運入倭國之貨物一體辦理,至應享優例豁除,亦莫不相同。嗣後如有因以上加讓之事應增章程條規,即載入本款所稱之行船通商條約內。

摺疊第六款:

本約批準互換之後,華倭兩國應將是時所有俘虜盡數交還。倭國約將由華夏國所還俘虜並不加以虐待若或置於罪戾;倭國約將認爲軍事間諜或被嫌逮繫之華夏臣民,即行釋放。並約此次交仗之所有關涉華夏軍隊之倭國臣民,概予寬貸;且飭有司,不得擅爲逮繫。

摺疊第七款:

本約批準互換日起,應按兵息戰。

摺疊第八款:

自本約奉華夏國皇帝陛下及倭國皇帝陛下批準之後,定於公元一千六百五十六年五月八日,即倭國寬文五年五月初八日在神戶互換。

爲此,兩國全權大臣署名蓋印,以昭信守。

華夏國欽差頭等全權大臣華夏國軍政院總參謀長駐倭副總司令江國榮大將(押印)。

倭國全權辦理大臣德川幕府大老酒井忠勝(押印)。

公元一千六百五十六年四月十七日,即倭國寬文五年四月十七日訂於下之關。

……

高峻山看完全文,心中舒了一口氣。用這種方式暫時解決島國的問題,應該說是比較理想的了。有五百萬的勞工來華建鐵路,而且不需要彈壓,這將大大地降低島國勞工的反抗性,勞工的勞動積極性也會有很大的提高,這有利於華夏八條鐵路線全線通車的進程。

一旦八條鐵路線全線通車之後,華夏國的運輸能力將會空前的提高,特別是京城至仰光、京城至曼城(曼城就是後世的曼谷)、京城至金蘭灣、京城至西昌、京城至波斯灣,這些邊遠的城市,有了鐵路線的連接,其地緣的問題就不再是個問題了,這些城市將會跟華夏有著更加密切的關聯。

對島國而言,已經完成了蠶食他的戰略目的,經後如果有可能的話,再吃掉四國島,進一步地削弱島國的實力,最後再來實行“吃瓜”計劃,一舉將島國的國家機器摧毀。

第四百零五章 爲英國訓練海軍第八十六章 一個蠢蛋傻逼殺手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喝了蒙汗藥,睡兩天就沒事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息縣老奶奶的兒子第三八六章 關鍵時刻全靠忽悠第五百七十一章 中將俘虜第三百六十二章 毀城大作戰第十九章 夜戰桃花塢(上)第一百零七章 炮兵千戶第二百七十九章 危險來襲第五百八十六章 城市有了公共汽車第六十九章 出師不利第一百一十一章 點將入川第五百七十五章 聯合軍演第四百八十八章 來到卡斯科奎姆河第二百七十六章 鄭和級巨型戰列艦第三百四十章 大辦民兵師第三百九十五章 開始發行紙幣第二百八十章 視察戰列艦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南明的最後一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抵達仰光第四百四十六章 在西昌發現了大型煤礦第四百一十六章 美洲軍團啓航了第六十六章 桐柏練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來到“曼谷”第五百八十四章 打牌第二百九十章 移民進駐新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武昌之行第四百六十六章 在孫財主家避雨第二百五十三章 春暖花開愁煞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帝也上班第三百八十八章 重回仰光第九十八章 谷城雙雄會第三百七十四章 五百萬勞工第一百零二章 吃進去的給我吐出來第四百四十四章 農田開墾隊第二百二十六章 召見瑞典使團第三百零六章 華夏國的第一位總督第三百一十七章 成功登岸第二百一十三章 發現了石油第四百六十六章 在孫財主家避雨第四百五十七章 南非,我來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四不收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國舅爺一起坐火車第六十一章 車裂之刑第二百二十七章 少生游擊隊第一百八十八章 成立商會第三百五十五章 幕府亂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父子對話(1)第二百七十三章 設立東籲省第三十四章 曹文詔兵敗湫頭鎮(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微服私訪第五百八十六章 城市有了公共汽車第六十一章 車裂之刑第四百九十四章 墨秋風鬧情緒第三百六十五章 俄羅達拉里公爵第五百五十五章 視察蒙古第四百六十一章 半夜來敲門第一百二十八章 成立火槍營第二百八十三章 停泊泉州第一章 緊急跳傘第五百一十一章 島國的靡靡之香第二百六十一章 進駐韶州第一百零一章 曹操來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華夏日報》第二百八十章 視察戰列艦第五百六十八章 四不收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膽設想的貨幣方案第五百二十八章 女大使走馬上任第五百三十一章 去華夏旅遊(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國舅爺一起坐火車第十八章 英勇無敵曹文詔第二百一十六章 移民政策第五百四十四章 還有一個好消息第八十五章 議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第八十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四百三十四章 向地質工作者致敬!第三百零三章 三條規矩第三百零八章 沒有吃成的“晚宴”第五百三十三章 老段司機第一百零五章 大略方針第一百六十六章 入宮第五百七十章 初戰地中海第三百九十二章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第四百二十七章 西昌的夏宮第三百二十五章 在仰光逛街第三百八十二章 坐上了大輪船第五百二十五章 《泰晤士報》(感謝呼籲能的月票)第四百一十七章 出航遇到雨霧天第二百五十三章 春暖花開愁煞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正在興建的漢口港第二百三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三百一十六章 改進火炮第一百零六章 又發了一筆橫財第九十七章 打了一張感情牌第四百九十五章 給印第安人發獎金(一)第十四章 把都河保衛戰第三百零七章 真臘國的一餐晚宴第四十二章 發財不是夢
第四百零五章 爲英國訓練海軍第八十六章 一個蠢蛋傻逼殺手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喝了蒙汗藥,睡兩天就沒事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息縣老奶奶的兒子第三八六章 關鍵時刻全靠忽悠第五百七十一章 中將俘虜第三百六十二章 毀城大作戰第十九章 夜戰桃花塢(上)第一百零七章 炮兵千戶第二百七十九章 危險來襲第五百八十六章 城市有了公共汽車第六十九章 出師不利第一百一十一章 點將入川第五百七十五章 聯合軍演第四百八十八章 來到卡斯科奎姆河第二百七十六章 鄭和級巨型戰列艦第三百四十章 大辦民兵師第三百九十五章 開始發行紙幣第二百八十章 視察戰列艦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南明的最後一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抵達仰光第四百四十六章 在西昌發現了大型煤礦第四百一十六章 美洲軍團啓航了第六十六章 桐柏練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來到“曼谷”第五百八十四章 打牌第二百九十章 移民進駐新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武昌之行第四百六十六章 在孫財主家避雨第二百五十三章 春暖花開愁煞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帝也上班第三百八十八章 重回仰光第九十八章 谷城雙雄會第三百七十四章 五百萬勞工第一百零二章 吃進去的給我吐出來第四百四十四章 農田開墾隊第二百二十六章 召見瑞典使團第三百零六章 華夏國的第一位總督第三百一十七章 成功登岸第二百一十三章 發現了石油第四百六十六章 在孫財主家避雨第四百五十七章 南非,我來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四不收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國舅爺一起坐火車第六十一章 車裂之刑第二百二十七章 少生游擊隊第一百八十八章 成立商會第三百五十五章 幕府亂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父子對話(1)第二百七十三章 設立東籲省第三十四章 曹文詔兵敗湫頭鎮(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微服私訪第五百八十六章 城市有了公共汽車第六十一章 車裂之刑第四百九十四章 墨秋風鬧情緒第三百六十五章 俄羅達拉里公爵第五百五十五章 視察蒙古第四百六十一章 半夜來敲門第一百二十八章 成立火槍營第二百八十三章 停泊泉州第一章 緊急跳傘第五百一十一章 島國的靡靡之香第二百六十一章 進駐韶州第一百零一章 曹操來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華夏日報》第二百八十章 視察戰列艦第五百六十八章 四不收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膽設想的貨幣方案第五百二十八章 女大使走馬上任第五百三十一章 去華夏旅遊(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國舅爺一起坐火車第十八章 英勇無敵曹文詔第二百一十六章 移民政策第五百四十四章 還有一個好消息第八十五章 議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第八十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四百三十四章 向地質工作者致敬!第三百零三章 三條規矩第三百零八章 沒有吃成的“晚宴”第五百三十三章 老段司機第一百零五章 大略方針第一百六十六章 入宮第五百七十章 初戰地中海第三百九十二章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第四百二十七章 西昌的夏宮第三百二十五章 在仰光逛街第三百八十二章 坐上了大輪船第五百二十五章 《泰晤士報》(感謝呼籲能的月票)第四百一十七章 出航遇到雨霧天第二百五十三章 春暖花開愁煞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正在興建的漢口港第二百三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三百一十六章 改進火炮第一百零六章 又發了一筆橫財第九十七章 打了一張感情牌第四百九十五章 給印第安人發獎金(一)第十四章 把都河保衛戰第三百零七章 真臘國的一餐晚宴第四十二章 發財不是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虎林市| 阿鲁科尔沁旗| 吴旗县| 高邮市| 团风县| 林周县| 常德市| 湘阴县| 曲阜市| 牟定县| 三穗县| 天门市| 射阳县| 阿巴嘎旗| 右玉县| 阿鲁科尔沁旗| 漠河县| 图木舒克市| 兴城市| 兴山县| 章丘市| 铁岭县| 南乐县| 襄汾县| 隆安县| 南宫市| 仙桃市| 米脂县| 华安县| 嘉黎县| 潞城市| 柘城县| 邮箱| 长岛县| 天水市| 汉源县| 思茅市| 伊通| 阳山县| 崇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