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68章 萬靈訣(一)

任督二脈??以人體正下方雙腿間的會陰|穴爲(wèi)起點,從身體正面沿著正中央往上到脣下承漿穴,這條經(jīng)脈就是任脈;督脈則是由會陰|穴向後沿著脊椎往上走,到達頭頂再往前穿過兩眼之間,到達口腔上顎的齦交穴。任脈主血,督脈主氣,爲(wèi)人體經(jīng)絡(luò)主脈。任督二脈若通,則八脈通;八脈通,則百脈通,進而能改善體質(zhì),強筋健骨,促進循環(huán)。

任督兩脈原屬於奇經(jīng)八脈,因具有明確穴位,傳承血脈家族將其與十二正經(jīng)脈合稱十四正經(jīng)脈。任脈主血,爲(wèi)陰脈之海;督脈主氣,爲(wèi)陽脈之海。也就是說,任督兩脈分別對十二正經(jīng)脈中的手足六陰經(jīng)與六陽經(jīng)脈起著主導(dǎo)作用,當(dāng)十二正經(jīng)脈氣血充盈,就會流溢於任督兩脈;相反的,若任督兩脈氣機旺盛,同樣也會循環(huán)作用於十二正經(jīng)脈,所以在傳承中明確指出任督通則百脈皆通!

奇經(jīng)八脈是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jīng)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裡配合關(guān)係,其循行別道奇行,故稱奇經(jīng)。

奇經(jīng)八脈主要是.溝通十二經(jīng)脈之間的聯(lián)繫,並且.對十二經(jīng)氣血有蓄積滲灌等調(diào)節(jié)作用。

任脈,行於腹面正中線,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脈交會,能總?cè)我簧碇幗?jīng),故稱之爲(wèi):陰脈之海。任脈起於胞中,與女子妊娠有關(guān),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督脈,行於背部正中,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jīng)及陽維脈交會,能總督一身之陽經(jīng),故稱之爲(wèi):陽脈之海。督脈行於脊裡,上行入腦,並從脊裡分出屬腎,它與腦、脊髓、腎又有密切聯(lián)繫。

衝脈,上至於頭,下至於足,貫穿全身;成爲(wèi)氣血的要衝,能調(diào)節(jié)十二經(jīng)氣血故稱之爲(wèi):十二經(jīng)脈之海,又稱血海。

帶脈,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繞身一週,如腰帶,能約束縱行的諸脈。

陰蹺脈、陽蹺脈:蹺,有輕健蹺捷之意。有濡養(yǎng)眼目、司眼瞼開合和下肢運動的功能。

陰維脈、陽維脈:維,有維繫之意。陰維脈的功能是維絡(luò)諸陰;陽維脈的功能是維絡(luò)諸陽。

小週天,上古時期修仙術(shù)語,小週天是修仙宗門主要流派之一的內(nèi)丹術(shù)功法中的第一階段,內(nèi)丹術(shù)功法借喻內(nèi)氣在體內(nèi)沿任、督二脈循環(huán)一週,即內(nèi)氣從下丹田出發(fā),經(jīng)會陰,過肛門,沿脊椎督脈通尾閭、夾脊和玉枕三關(guān),到頭頂泥丸,再由兩耳頰分道而下,會至舌尖或至迎香,走鵲橋。與任脈接,沿胸腹正中下還丹田。因其範(fàn)圍相對較小,故稱小週天。又稱子午周天、取坎填離、水火既濟、玉液還丹等。

小週天就是指內(nèi)氣從下丹田開始,逆督脈而上,沿任脈而下,經(jīng)歷尾閭、夾脊、玉枕三關(guān),上、中、下三丹田和上下鵲橋,上鵲橋在印堂、鼻竅處,下鵲橋在會陰、穀道處作周流運轉(zhuǎn)。內(nèi)丹術(shù)中,特別重視任督兩脈,見聞錄之奇經(jīng)八脈中指出:任督兩脈,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離水火交|媾之鄉(xiāng)。

故小週天又稱子午周天,或取坎填離、坎離交|媾、水火既濟、心腎相交等。子時爲(wèi)陰氣已極陽氣始動之時,午時則陽氣至極轉(zhuǎn)衰,陰氣初萌。故子午代表天體的日月,人體的心腎,卦象中的坎離,方位中的南北,也可以用後天八卦圖表示。因爲(wèi)小週天要求後天返還先天,內(nèi)丹術(shù)理論中就用後天八卦圖進行指導(dǎo)。所以著眼點放在坎、離兩卦上。而坎離兩卦在後天八卦圖中,處於子、午、水、火、日、月等地位,因此有了以上多種名稱。

進行小週天功法的鍛鍊,內(nèi)氣感覺在督任脈上流走,開始於活子時。在活子時之機,下丹田氣動,產(chǎn)生小藥,又稱真種子。而後開始督任兩脈的流轉(zhuǎn),並正確地掌握進陽火、退陰符,沐浴等要求,周天有時也按六字氣訣把呵、噓、呼、呬、吹、嘻六字,順次各鼻吸口呼,默唸字音各六次,共計三十六次。

小週天運行軌跡:開窗闔戶,空氣新鮮,避免風(fēng)向,然後寬衣解帶,靜坐牀上或沙發(fā)上,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靜坐姿勢分雙盤、單盤、自然盤,任選一種。坐時要做到三折式,即臀部略向後,腹部稍鼓起,胸部微前俯,不故意做作,以舒適爲(wèi)度。雙手相握置於腹下。

然後微閉雙目,安然入靜,不思,不看,不聽,不動,舌抵上鄂,口中津滿隨即緩慢嚥下。初練者往往雜念紛紜,時滅時起,可採取隨息法消除之。呼吸要求由緩慢細柔逐漸達到深長,若有若無,一似龜息。呼氣時,意識隨氣息經(jīng)胸胃直達小腹,心窩略內(nèi)陷(即心窩下降法)。

這時,練功者有氣息下沉的感覺,即氣貫丹田。意識若不隨之而下,即無此感覺,也即有了雜念。所說隨息、心窩下降、氣貫丹田,全是意識暗示,現(xiàn)實的呼吸仍然是鼻吸鼻呼,僅在呼氣時意識暗示氣貫小腹,用此法沉氣既可避免產(chǎn)生雜念,又可避免久練後出現(xiàn)胃滿胸梗之弊,可謂一舉兩得。

如此練習(xí)三月,小腹必然產(chǎn)生熱氣,此時即可運氣,使通小週天。小週天有一定線路,即任督二脈,從後上經(jīng)前下,來回不止,循環(huán)不息。具體操作方法如下:用意識假想丹田有一股熱氣,由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臍下四寸中極穴。

經(jīng)會陰,過穀道(肛門)至尾閭,沿夾脊棘突中上行,達頭頂百會穴,再下顏面,過喉,由胸腹正中線入丹田中。略頓一頓,仍循前法,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不已,至練功畢時爲(wèi)止。小週天所說丹田,爲(wèi)臍下一寸五分之氣海穴。

大周天,上古時期修仙術(shù)語,大周天是修仙宗門主要流派之一的內(nèi)丹術(shù)功法中的第二階段,即練氣化神的過程。它是小週天階段基礎(chǔ)上進行的。內(nèi)丹術(shù)認爲(wèi):通過大周天,使神和氣密切結(jié)合,相抱不離,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稱它爲(wèi)大,是由於它的內(nèi)氣循行,除沿任督兩脈外,也在其他經(jīng)脈上流走。相對來說,範(fàn)圍大於小週天,故稱爲(wèi)大周天。根椐內(nèi)丹術(shù)理論,通過小週天階段,後天精氣得到充實,並逐步返還成先天精氣,故大周天就採用先天八卦圖進行指導(dǎo)。在先天八卦圖上,南北方位已是乾坤兩卦,但實際上,在內(nèi)丹術(shù)中總總是著眼在坎離兩卦上,而坎離兩卦,已處在卯酉的位置上,故大周天或稱乾坤交|媾,或稱卯酉周天。

大周天運行軌跡首先放鬆身體,入靜。先呼氣,舌舐下齶,氣沉丹田,小腹隨之鼓起,再將氣下沉到會陰,分作兩股沿大、小腿內(nèi)側(cè),直下足心涌泉穴。再吸氣,小腹隨之收縮,舌舐上齶,以意領(lǐng)氣,從足心出發(fā),沿小、大腿外側(cè)回到會陰|部,然後提肛,將氣沿督脈過三關(guān),上達頭頂,再順兩耳前側(cè)分下,會合於舌尖。此時恰與呼氣時的氣息相接,如此自頭頂?shù)陌贂ǎ磷愕椎挠咳ǎ芏鴱?fù)始,循環(huán)運行。

穴位是指神經(jīng)末稍密集或神經(jīng)幹線經(jīng)過的地方。穴位的學(xué)名是腧穴,別名包括:氣穴、氣府、節(jié)、會、骨空、脈氣所發(fā)、砭灸處、穴位。人體周身約有五十二個單穴,三百個雙穴、五十個經(jīng)外奇穴,共七百二十個穴位。

有一百零八個要害穴,其中有七十二個穴一般點擊不至於致命,其餘三十六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爲(wèi)三十六個致命穴,生死搏鬥中,做爲(wèi)殺手鐗使用。

人體三十六死穴按照頭面門、軀體部位、脊背門、腿足門四部分列出,它們分別是:

頭面門:百會、印堂、睛明(左右雙穴)、太陽(左右雙穴)、人中、耳門(左右雙穴)、啞門、神庭(左右雙穴)、人迎。

軀體部位:膻中、乳根、期門(左右雙穴)、神闕、中極、關(guān)元、氣海、章門、太淵(左右雙穴)、膺窗(左右雙穴)、乳中(左右雙穴)、鳩尾、巨闕、曲骨。

脊背門:肩井、大椎、命門、長強、肺俞(左右雙穴)、厥陰俞(左右雙穴)、腎俞(左右雙穴)、氣海俞(左右雙穴)、志室(左右雙穴)、海底。

腿足門:足三裡(左右雙穴)、三陰交(左右雙穴)、涌泉(左右雙穴)。

在血脈傳承中靈獸之上的血脈傳承中煉體之法,可以將三十六死穴得到提升歷練,大成後可以很好的隱藏三十六死穴,甚至是將奇經(jīng)八脈以及十二經(jīng)脈順序顛倒甚至是隱藏!

而萬靈訣就是這些煉體術(shù)法中的佼佼者,甚至在傳承中就算擁有靈獸血脈的白家都不曾得到萬靈訣得傳承,因爲(wèi)萬靈訣可不是什麼靈獸血脈傳承都會擁有的,甚至是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也只有以防禦爲(wèi)主的玄武神獸纔有萬靈訣得傳承,其它三大神獸根本無法碰觸萬靈訣得總綱,或許或多或少有一些萬靈訣得傳承但是和玄武神獸的總綱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第147章 靈印 一第151章 九曜星辰陣 一第453章 魂印三懸(一)第302章 九宮八卦陣之八門遁甲(一)第656章 三才之奇門(一)第211章 解封之陰陽五行 四第695章 絕域(三)第242章 妖靈古界的秘密 一第361章 風(fēng)靈之氣(三)第688章 心域(一)第47章 羈絆(一)第137章 出發(fā)前的準(zhǔn)備第271章 血靈池之萬物輪迴 一第556章 靈器七情六慾之六慾(一)第510章 永恆宿命(一)第453章 魂印三懸(一)第294章 年烏骨木之鄔骨族(五)第460章 無魂花(二)第501章 秘境資格(五)第240章 解封之黑靈吞滅 二第222章 解封之三族殘魂 二第590章 兄弟情(三)第587章 巫族血脈(四)第526章 赤磷蛇王(一)第508章 通天尺(二)第594章 雲(yún)之危(一)第507章 通天尺(一)第689章 心域(二)第300章 虛無火焰(一)第113章 五色靈光第286章 水火靈陣第331章 八門遁甲之路漫漫(三)第45章 暴風(fēng)雨前的平靜第599章 使命(二)第20章 凌雲(yún)第314章 靈氣異變第261章 陰陽之天地之門 二第676章 五行魂脈(四)第623章 魔靈封印(二)第574章 覺醒血脈之力(二)第339章 八門八生死(二)第190章 天翼界之謎 六第214章 解封之靈族聖靈 二第101章 攤牌之真相第293章 萬年烏骨木之鄔骨族(四)第158章 封魔族外傳第661章 幻滅(二)第349章 初入妖界(四)第430章 九幽冥地(二)第318章 赴約、異變、驚喜(二)第341章 八門八生死(四)第109章 無荒五靈第129章 十二魔神嗜血陣第577章 決斷(一)第389章 精之靈脈——風(fēng)靈脈(二)第249章 心魔 一第528章 赤磷蛇王(三)第103章 暗月星辰第248章 六道之門 三第395章 章靈脈之爭(三)第193章 解封之鬼醫(yī)篇(三)第534章 聖獸精血(二)第163章 菩提神樹第79章 請求第6章 八年後第109章 無荒五靈第228章 解封之永恆之塔 一第654章 鬼禁第322章 妖靈丹(三)第609章 傳承之力(四)第696章 天域(一)第62章 將計就計第678章 九轉(zhuǎn)迷蹤陣(二)第280章 陸童的羈絆(一)第41章 墨天輪第551章 古城之變(二)第209章 解封之陰陽五行 二第547章 吳羣第191章 解封 一第481章 萬物初生之境(一)第241章 解封之黑靈吞滅 三第538章 血魄靈珠(四)第590章 兄弟情(三)第265章 雷靈三聖 三第58章 異變第272章 血靈池之萬物輪迴 二第642章 無心幻雲(yún)(三)第360章 風(fēng)靈之氣(二)第597章 雲(yún)之危(四)第372章 溟靈十二妖(三)第224章 解封之鬼界與冥界 二第421章 六界之劫(一)第338章 八門八生死(一)第291章 萬年烏骨木之鄔骨族(二)第239章 解封之黑靈吞滅 一第233章 解封之破陣(二)第140章 幻境奇遇 一第602章 幻魔血脈(一)第322章 妖靈丹(三)第537章 血魄靈珠(三)
第147章 靈印 一第151章 九曜星辰陣 一第453章 魂印三懸(一)第302章 九宮八卦陣之八門遁甲(一)第656章 三才之奇門(一)第211章 解封之陰陽五行 四第695章 絕域(三)第242章 妖靈古界的秘密 一第361章 風(fēng)靈之氣(三)第688章 心域(一)第47章 羈絆(一)第137章 出發(fā)前的準(zhǔn)備第271章 血靈池之萬物輪迴 一第556章 靈器七情六慾之六慾(一)第510章 永恆宿命(一)第453章 魂印三懸(一)第294章 年烏骨木之鄔骨族(五)第460章 無魂花(二)第501章 秘境資格(五)第240章 解封之黑靈吞滅 二第222章 解封之三族殘魂 二第590章 兄弟情(三)第587章 巫族血脈(四)第526章 赤磷蛇王(一)第508章 通天尺(二)第594章 雲(yún)之危(一)第507章 通天尺(一)第689章 心域(二)第300章 虛無火焰(一)第113章 五色靈光第286章 水火靈陣第331章 八門遁甲之路漫漫(三)第45章 暴風(fēng)雨前的平靜第599章 使命(二)第20章 凌雲(yún)第314章 靈氣異變第261章 陰陽之天地之門 二第676章 五行魂脈(四)第623章 魔靈封印(二)第574章 覺醒血脈之力(二)第339章 八門八生死(二)第190章 天翼界之謎 六第214章 解封之靈族聖靈 二第101章 攤牌之真相第293章 萬年烏骨木之鄔骨族(四)第158章 封魔族外傳第661章 幻滅(二)第349章 初入妖界(四)第430章 九幽冥地(二)第318章 赴約、異變、驚喜(二)第341章 八門八生死(四)第109章 無荒五靈第129章 十二魔神嗜血陣第577章 決斷(一)第389章 精之靈脈——風(fēng)靈脈(二)第249章 心魔 一第528章 赤磷蛇王(三)第103章 暗月星辰第248章 六道之門 三第395章 章靈脈之爭(三)第193章 解封之鬼醫(yī)篇(三)第534章 聖獸精血(二)第163章 菩提神樹第79章 請求第6章 八年後第109章 無荒五靈第228章 解封之永恆之塔 一第654章 鬼禁第322章 妖靈丹(三)第609章 傳承之力(四)第696章 天域(一)第62章 將計就計第678章 九轉(zhuǎn)迷蹤陣(二)第280章 陸童的羈絆(一)第41章 墨天輪第551章 古城之變(二)第209章 解封之陰陽五行 二第547章 吳羣第191章 解封 一第481章 萬物初生之境(一)第241章 解封之黑靈吞滅 三第538章 血魄靈珠(四)第590章 兄弟情(三)第265章 雷靈三聖 三第58章 異變第272章 血靈池之萬物輪迴 二第642章 無心幻雲(yún)(三)第360章 風(fēng)靈之氣(二)第597章 雲(yún)之危(四)第372章 溟靈十二妖(三)第224章 解封之鬼界與冥界 二第421章 六界之劫(一)第338章 八門八生死(一)第291章 萬年烏骨木之鄔骨族(二)第239章 解封之黑靈吞滅 一第233章 解封之破陣(二)第140章 幻境奇遇 一第602章 幻魔血脈(一)第322章 妖靈丹(三)第537章 血魄靈珠(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颍上县| 垣曲县| 五指山市| 台中县| 高邑县| 虞城县| 德保县| 石河子市| 额尔古纳市| 河源市| 长寿区| 碌曲县| 天津市| 建瓯市| 崇信县| 志丹县| 曲水县| 道真| 西乌| 宁南县| 江北区| 临江市| 涟水县| 肥乡县| 武川县| 嵩明县| 都匀市| 崇左市| 江华| 兴化市| 灌南县| 平利县| 和田市| 繁昌县| 德化县| 铁力市| 建宁县| 盐亭县| 崇阳县| 潞西市| 大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