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09章 臣請辭官

楊巍辭官之後,禮部尚書沈鯉在走完了立儲的程序之後,也是上表告老還鄉,萬曆皇帝照準。

鄭貴妃之子朱常詢爲太子,身爲皇長子的朱常洛被封爲福王,封地定在了河南洛陽,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許多人慨嘆惋惜,認爲這是不合規矩,他本來有太子的命運,現在卻只能作藩王了。

相對於外面這麼多人的慨嘆,王恭妃卻是歡喜無限,她本來就因爲自己孩子捲入漩渦之中擔驚受怕,現在卻有了做藩王富貴一生的福分,這實在大喜事。

而且在乾清宮那邊傳來消息,福王朱常洛就藩之後,可以考慮讓王恭妃過去住,雖說嬪妃不得出宮,不過慈聖太后李氏已經去了武清侯府,這邊也就沒那麼多講究了。

王恭妃本來對宮中的爭寵之事沒有任何參與的yù望,能讓她和自己的兒子相伴,這是他最大的希望了。

對於朱常詢爲太子一事,京師已經是鴉雀無聲,京畿之地也是鴉雀無聲,但在外省,但在江南,卻還是有不少雜音。

致仕還鄉的官晏們瞭解到京師立儲之事的細節之後,都是噤聲,瞭解官場和政壇的人都是不寒而集

大明天子從來都是隻能在文官面前受委屈,而不能在這邊討到便宜,胡作非爲如武宗皇帝,也不過是重用宦官,重建武人勳貴而已。

唯一算是例子的,就是嘉靖皇帝,大禮議一案,動用錦衣衛用廷杖羣毆文臣百官,徹底打掉了他的臉面,所以終嘉靖一朝,文官們一直是被天子牢牢壓制。

但到了嘉靖後期,徐階當政,一直到萬曆登基後的前十年,以內閣六部爲首的文臣集團,徹底主導了朝政,在王通這個人名出現在大家視野之中後,文臣主導的局面漸漸被翻轉,然後就是天津衛的大繁榮,歸化城那場震古爍今的大勝,還有種種的波折翻轉。

這些都屬於大家驚訝,但還能坐視旁觀,因爲和自己沒有太大的關係,可這一次,卻讓每個人的都是震驚了。

萬曆皇帝在大朝會的時候,調集重兵包圍,又在天津衛調兵到京師左近,皇帝想要做什麼,皇帝分明是想要京師百官徹底的滅掉。

天子怎麼能如此做,天子怎麼有這樣大的膽子,更關鍵的是,天子居然有這個實力這麼做,每個和官場相關的人都是震駭,恐懼,然後閉口不言。

求名可以,堅持正道也可以,但不能傷了自家的性命,不能損害了自家的利益,現在天子這麼赤luǒluǒ的動手,還是閉嘴吧!

相對於這些明哲保身的官場和前官場衆人,地方上那些沒做過官的讀書人,還有所謂的老儒,都是對此意見頗大。

有人給京師寫信,有人託人上疏,不過他們的意見無關痛癢,他們的爭論也不過是義理之爭而已,他們有家有業,天子喜歡大兒子還是二兒子和他們沒什麼切身的關係,況且他們自己喜歡小兒子也是常事。

………

七月二十二那天,宮內有人給司禮監送來了消息,前司禮監秉筆太監張宏絕食而死,這個消息讓司禮監掌印兼東廠提督太監張誠難受了許久。

禁軍和京營進行了換血,一干虎威武館出身的軍將並沒有被提拔到太高的官位上,散官的位置都給的很高,也有各種各樣的好處,實際缺份都是千總、守備之類的位置,這樣的位置有個好處,能實際上控制兵馬,可以在第一時間內調動兵馬,這些千總和守備,京營的監軍太監和兵部尚書沒有權力動他們的官職。

身爲參將的陳思寶這次得到好處是最多的,他成爲勇士營的營官,御馬監在京師的五大營中,勇士營的兵力最強,地位最高,陳思寶來擔任這個營官,算是正式進入大明武人的最高層。

內官和軍將們的變動大多在人意料之中,衆人最關心的是定北侯、錦衣衛都指揮使王通該有什麼安排。

王通位高權重,儘管在這之前,他被天子猜忌,自我放逐到歸化城去,可這次他暗自潛回京師,協助萬曆皇帝解決了立儲的風波,居於首功。

萬曆皇帝在這次的風波之中,被太后一系和朝臣們幾乎bī入絕境,王通不顧從前的猜忌和這件事即將招致的罵名,主動來到這邊,他該得到怎麼樣的封賞。他已經是這樣的地位,如果要封賞,還要怎麼封賞,再給王通什麼樣的權勢,才能酬答他的功勞,但是如果再給封賞的話,王通的權勢會不會影響到旁人,會不會讓人猜忌。

快要到八月的時候,從宮中傳出了消息,這次準備讓王通都督京營,這個風聲一出,京師輿論立集是有些譁然。

所謂的“譁然”已經不是從前的羣情激奮,而是暗地裡的交流交談,王通的權勢膨脹這已經是在大家的預料之中,關鍵是會膨脹到什麼樣子,王通手中有錦衣衛,如果再有京營,等於京師五分之三的軍事力量都掌握在他一人的手中,這可不是臣下之道。

但如今這個局面,誰也不敢再說什麼了,當今皇帝自己如何高興,就由他去做罷了。””……

王通雖然去了歸化城,但他仍然是錦衣衛都指揮使,回到京師,照倒都是要參與朝會,隨侍天子左右。

不過剛剛回到京師,京師震dàng局勢不穩,需要王通坐鎮錦衣衛居中調度,所以直到八月初三這一天,王通才出現在朝會上。

日常的朝會,內閣諸人,六部尚書,都察院都御使以及相干各衙門的人都要與會,比起半個月前,已經是一代新人換舊人。

吏部尚書和禮部尚書已經有侍郎替代,其餘各部尚書並沒有楊巍,和沈鯉那樣的強勢,他們更看重的是自己現在的權位,不敢奢求什麼進取,也不敢去做什麼火中取栗的險事。

王通昂然出現在朝會上的時候,六部尚書除卻冷眼相待之外,也沒什麼舉動,每日朝會,照倒是皇帝最晚到。

這些大明中樞諸公在往日裡少不得要談天說地,甚至是聊聊風月之事,不過經過大朝會那次的風波之後,有了侍郎在哪裡怒斥尚書,滿朝彼此攻許,爭先恐後的撇清自己之後,一時間大家也有些尷尬,或者說彼此之間的關係從以前的彬彬有禮,變成了赤luǒluǒ的利害關係,想要恢復如常,還要很長的時間。

而且舉行朝會的奉天門偏殿空間並不大,就算是小聲說話,也很可能被其他人聽到,特別是王通在這邊的時候,衆人心中更是多了許多提防。

王通第一日上朝,內閣次輔王錫爵卻主動上前說了幾句,王錫爵倒是上前笑看見禮,開口說道:

“如今定北侯是我朝的定海神針,前段luàn紛紛的局面,定北侯一回來,就變得天下皆靜,真是國家棟梁啊!”

這話中的譏刺王通也能聽得出來,不過文人做派總是要在嘴皮子上找找便宜的,王通也不在乎,只是不冷不熱的回禮說道:

“如今太平盛世,莫名的京師就變得如此紛luàn,難道是有什麼妖孽?”

王錫爵咳嗽了一聲,清了清嗓子說道:

“王大人,王某有些話說出來可能得罪,我們做臣子的,就要有做臣子的本份,權勢顯赫是天子的恩寵,這個沒什麼可說的,可是做臣子的權勢太重,即便是聖上的恩寵,做臣子的也要有自知之明,萬不可爲一時的煊赫得意,壞了君臣的情意,辜負了聖上的恩寵。”

王通沉yín了一會,淡然說道:

“天意獨裁,聖上要做什麼是聖上的事情,我們做臣子的怎麼能妄自揣度呢?”

聽到王通的滴水不漏的回答,王錫爵搖了搖頭,臉上已經沒了什麼笑意,只是嘆了口氣,卻有些鄭重的說道:

“王大人,有些權勢是恩寵,有些權勢卻是取死之道啊,王大人如今的地位身家,也有家人部下,萬不可爲了一人一時的快意,鬧到不耳收拾的局面啊!”

說完這句,王錫爵點點頭,就要轉身回到自己的隊列中去,他剛剛動作,卻聽到王通在身後說道:

“多謝王閣老提醒,王某有自知之明,也知道自己該如何做!”

王錫爵回頭看,卻看到王通拱手作揖,做了個承情的動作,王錫爵有些驚訝,這王通並不是和傳言那般對文臣冷眼相對,還是知道人情事故。

聽到外面一聲通報,萬曆皇帝走入了殿堂之中,宦官唱禮,一干人都是恭敬跪拜,衆人擡頭的時候都注意到萬曆皇帝對王通點了點頭,算是招呼,這還是君臣嗎,什麼時候臣下叩拜,君上居然還要答禮了。

“……有本陳奏……”

如今這個局勢,臣子們只是做各自的本職,沒什麼要上奏的,大家都是沉默以對,剛沉默了一會,王通躬身拜下,開口說道:

“陛下,臣請辭官

第139章 居安思危升官發財第909章 臣請辭官第1130章 如火如荼第1095章 李家首戰勝第679章 收服第881章 酒醉第295章 三水王武器走私第1125章 延阻和進攻第114章 烈女報恩爲避禍第1031章 求大人做主第508章 狼羣追虎損己利人第453章 王通實在可惜第737章 臨戰行軍法 王通不聽勸第1047章 隨他死去第383章 得罪不起防患未然第330章 平淡世間 無聊天子第934章 枯燥無比的攻防第5章 無奈閒差第381章 窩藏大罪自豪於心第838章 亂糟糟第404章 殺雞儆猴 高舉輕落第1109章 陣如疊浪第684章 本官是來救你們的第285章 朕自籌一百萬兩第590章 送上門的罪證第640章 雖不捨第674章 城內行軍法第1074章 謹慎萬全 李家爭功第466章 燈下黑 見海王第140章 君有命臣不受第776章 衆商集歸化第781章 老兵退役 歸化生根第560章 治安嚴厲 鎮海下水第622章 雖相讓 時不同第909章 臣請辭官第949章 街頭羣毆正月社戲第562章 天津海上事第539章 海上依然有大害第1040章 浮躁的時代第840章 這是大明的江南嗎第25章 無心插柳第1091章 家大還是國大第106章 三光之策第831章 徐家議欽差第98章 有憂有喜第807章 萬曆十二年五月中第302章 書生或百無一用第1129章 明軍三萬 倭寇十一萬第787章 或爲親情或爲權謀第525章 帝心有愧天津如常第817章 他笑隨他笑第102章 當街亂拜求青天第430章 木牆如礁石 敵兵如海浪第1121章 海戰第1089章 點將聚兵第1049章 快要結束的戰鬥第148章 要不是小爺第773章 明辨 挑撥 留客第38章 生意大火第338章 殺人償命就是公道第224章 打 放手打第783章 除鼓譟別無他用第148章 要不是小爺第127章 插曲第910章 前車之鑑乎第84章 自家的武館第653章 走不走一個樣第695章 立竿見影 城外相見第578章 有忙有亂 各有所第576章 坐看賊亂 朕心甚憂第950章 差距是全方面的第100章 不得明查 正人自污第582章 恩威只爲此乎第159章 老將講武 童言無忌第88章 拉攏分化 帝王心術第493章 不得閒第735章 虜騎剿馬賊第770章 炮轟汗王宮第886章 清流暗動 自認智高第405章 永站此邊 好久不見第780章 答疑 藏兵於民第1094章 定策 戰起第375章 急轉直下第414章 財帛動人遠憂海疆第727章 商人逐利 買賣囤積第495章 董千戶抓丁第1125章 延阻和進攻第1068章 太平無事的十九年第815章 旨意 不懂第19章 惡客登門第801章 權謀第124章 新學員 欺生第1102章 餘糧沒有第34章 總旗差事第825章 早知道 迴天津第757章 互有進退 薊鎮下風第406章 關外大木第312章 跪下不殺給我滾第340章 辦家塾新商行第77章 身不由己入漩渦
第139章 居安思危升官發財第909章 臣請辭官第1130章 如火如荼第1095章 李家首戰勝第679章 收服第881章 酒醉第295章 三水王武器走私第1125章 延阻和進攻第114章 烈女報恩爲避禍第1031章 求大人做主第508章 狼羣追虎損己利人第453章 王通實在可惜第737章 臨戰行軍法 王通不聽勸第1047章 隨他死去第383章 得罪不起防患未然第330章 平淡世間 無聊天子第934章 枯燥無比的攻防第5章 無奈閒差第381章 窩藏大罪自豪於心第838章 亂糟糟第404章 殺雞儆猴 高舉輕落第1109章 陣如疊浪第684章 本官是來救你們的第285章 朕自籌一百萬兩第590章 送上門的罪證第640章 雖不捨第674章 城內行軍法第1074章 謹慎萬全 李家爭功第466章 燈下黑 見海王第140章 君有命臣不受第776章 衆商集歸化第781章 老兵退役 歸化生根第560章 治安嚴厲 鎮海下水第622章 雖相讓 時不同第909章 臣請辭官第949章 街頭羣毆正月社戲第562章 天津海上事第539章 海上依然有大害第1040章 浮躁的時代第840章 這是大明的江南嗎第25章 無心插柳第1091章 家大還是國大第106章 三光之策第831章 徐家議欽差第98章 有憂有喜第807章 萬曆十二年五月中第302章 書生或百無一用第1129章 明軍三萬 倭寇十一萬第787章 或爲親情或爲權謀第525章 帝心有愧天津如常第817章 他笑隨他笑第102章 當街亂拜求青天第430章 木牆如礁石 敵兵如海浪第1121章 海戰第1089章 點將聚兵第1049章 快要結束的戰鬥第148章 要不是小爺第773章 明辨 挑撥 留客第38章 生意大火第338章 殺人償命就是公道第224章 打 放手打第783章 除鼓譟別無他用第148章 要不是小爺第127章 插曲第910章 前車之鑑乎第84章 自家的武館第653章 走不走一個樣第695章 立竿見影 城外相見第578章 有忙有亂 各有所第576章 坐看賊亂 朕心甚憂第950章 差距是全方面的第100章 不得明查 正人自污第582章 恩威只爲此乎第159章 老將講武 童言無忌第88章 拉攏分化 帝王心術第493章 不得閒第735章 虜騎剿馬賊第770章 炮轟汗王宮第886章 清流暗動 自認智高第405章 永站此邊 好久不見第780章 答疑 藏兵於民第1094章 定策 戰起第375章 急轉直下第414章 財帛動人遠憂海疆第727章 商人逐利 買賣囤積第495章 董千戶抓丁第1125章 延阻和進攻第1068章 太平無事的十九年第815章 旨意 不懂第19章 惡客登門第801章 權謀第124章 新學員 欺生第1102章 餘糧沒有第34章 總旗差事第825章 早知道 迴天津第757章 互有進退 薊鎮下風第406章 關外大木第312章 跪下不殺給我滾第340章 辦家塾新商行第77章 身不由己入漩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齐齐哈尔市| 彰化县| 河津市| 拉孜县| 滕州市| 涞水县| 平原县| 花莲县| 乐清市| 岑溪市| 深水埗区| 南安市| 灵宝市| 营山县| 乌兰县| 阳曲县| 怀安县| 五寨县| 昔阳县| 攀枝花市| 巴彦淖尔市| 宜都市| 龙山县| 虞城县| 利津县| 临海市| 集安市| 板桥市| 方城县| 金秀| 洛南县| 津市市| 北辰区| 英德市| 贵州省| 榕江县| 平原县| 会昌县| 兰溪市|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