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12章 海瑞已老

都御史著實是位高權重,又有監察之權,又有統轄地方之權,左都御史總管都察院,右都御史兼管京營,外出的總督和巡撫、兵備道等等職務,都要在都察院掛銜,這個權勢當真是了不起。

按說海瑞復出之後是右都御史,也算位高,奈何大明官員分兩套班子,中樞系統京師有一套,南京也有一套。

南京的六部七卿除卻南京兵部尚書之外,其餘的就是標準的閒差了,在京師被人鬥倒,但還沒有到死絕的地步,往往會被髮配到南京閒著,又有一種,朝中位置滿了,先去南京做官,把品級上去,京師出缺補上,這又是捷徑,更多的是那種看著心煩,撤職去官又沒什麼必要的,都丟在南京放著。

海瑞這等人雖然天下聞名,可在官場上也是萬人嫌的角色,復出之後,京師無人願意他來,索性在南京給他掛了個虛職。

即便是這樣,海瑞還是上疏不停,天下人都在批張居正和馮保,他卻上疏說不能因人廢言,張居正所行善政還是要有保留,不過沒有人聽罷了。

在南京大家都是閒官,所以活的也要比京師瀟灑自在,秦淮風月天下知名,也不知道多少都是這些閒官捧起來的,平日裡大家上值點卯就是露個臉,然後各自逍遙,這情形大家都知道,做上官的看看也就過去了,甚至與下屬同樂。

海瑞卻看不慣,他上疏一一彈劾這些同僚,甚至還要對他們行法,鞭打動刑,這可真是讓人無可奈何。

偏生天下知名,放他在這個位置上也算給朝廷裝點門面,換人不可能,也就是捏著鼻子由他了。

這些事都是小事,朝廷諸公聽到了之後還會不痛不癢的誇讚幾句,說什麼“海剛峰果然是耿直”,可揪著松江徐家的事情不放,朝廷諸公卻是不會伸手來管了。

說是人走茶涼,萬曆十年,徐階就病死,可徐階是何等人,那是鬥倒了嚴嵩,確定了隆慶一代和萬曆皇帝至今政治格局的大佬。

高拱是他的同伴,張居正、張四維、申時行等人都是他的門生和後輩,天下間三品以上的重臣中,這樣的人更是衆多。

要是動了徐家,天知道會不會引發其他高官的敵視和攻擊,海瑞做應天巡撫時候,握有實權,尚且被致仕在家的徐階扳倒,現在不過是個虛職,誰還會理會。

南直隸江南各府自有特殊,因爲地方富庶,文化氣息濃厚,大明科舉取士,成績最好,表現最爲優異的往往都是出自江南各府,這些府州縣中的地主富農子弟就是科舉成績最好的那批人。

然後大明的官場選材制度,這批成績最好的士子將來稱爲六部尚書、侍郎、各地總督、巡撫、布政使,甚至是進入內閣的機會都要比其他地方多得多。

有明近二百年,日積月累,南直隸江南各府州縣,隨便何處都有朝中高官的親屬,有靠山了自然要置辦家業,江南各處的土地兼併也是天下之冠,各府州縣的土地朝著越來越少的人手中集中,這些人一邊經營田地,一邊把田地所得投入工商之中,財富滾雪球一般的放大。

有了更多的財富,就可以給子弟更好的讀書條件,也可以讓子弟在官場上更加順利,然後這般循環下去,地方豪門的勢力就會愈加龐大,站在他們臺前的那些官宦士子,仕途官場越是一片光明。

這樣的地方,雖然是魚米之鄉、富甲天下,但去這等地方做地方官卻是被官場上看作最爲難最倒黴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你坐轎走在街上,撞到了人,還沒等你發脾氣,這位爺倒先是不依不饒了,你一問這位爺沒有功名,心想怎麼在父母官面前這般猖狂,再仔細一打聽,好傢伙,這位爺的親戚正在京師裡做大官。

聽起來好像是評書的段子,實際上都是真實事情,就和京師的大興、宛平兩縣知縣,那是號稱三代做賊,遭了報應纔會得的官位,因爲轄地裡全是高官權貴,你一個七品縣令能做什麼,江南地方上難做官的道理和這個是一樣的。

地方上難做官,朝廷的人對這邊也是忌諱的很,江南不過幾府的地面,卻有天下間四成甚至更多的官員,地方上勢力盤根錯節,動一個往往會招來一黨,動一家往往會招來一府一縣,甚至朝中某派的攻擊。

朝中各個派系已經有按照地域劃分的苗頭,這其中以蘇鬆常三府出來的官員爲核心的派系最爲強大,活動的也最爲頻繁,平日裡在會館詩社等處相聚,互通聲氣,朝廷上互相聲援,已經成了勢力。

李三才和顧憲成兩個聲望最重的也在其中,儘管這李三才是通州人,但也和這一黨結好,互壯聲勢。

話說回來,松江府最大的地主就是徐家,徐階曾爲大明內閣首輔,徐璠做過工部侍郎,門生故舊無數,他們在家鄉的時候,也可以資助士子,甚至是幫他們在官場上關照,不知道多少人在仕途官場上得了徐家的助力,地方上不知道多少次一等的豪族高門要被徐家庇護,這麼多年下來,徐家的勢力到了一個什麼地步,可想而知。

這樣一個存在,如果觸碰了,引起朝野攻訐不算,萬一朝中大佬中有什麼人跟徐家親善,在背後上疏或者做點別的,那真是何苦來哉。

當年海瑞不就這麼被戴鳳翔參劾罷官,然後又被張居正壓了閒居十幾年,海瑞還揪著這件事不放,他是光棍不怕,可朝中諸人好不容易到了這個位置,誰也不願意爲這件小事,就被朝野攻訐,甚至是朝中的大佬背後使壞。

別說你海瑞了,就連張居正權勢最盛的時候,清丈田畝也沒有清丈到松江府,託庇田地,隱藏稅基的事情,天下間掉了多少腦袋,徐家紋絲不動,這就是底蘊和氣派。

沒人會陪著海瑞發瘋,海瑞年紀也大了,據說身體也有些不好,徐家的事情可能是他未了的心願,他執著的上疏,不過朝中諸公,也就當個笑話罷了,誰也不會當真。

六月間,王通的大勝塵埃落定,封賞和這次大勝引起的朝局變化都是確定,遼鎮李成樑那邊的勝利也已經確定,即便給李家的封賞豐厚,但局面不會有什麼大變動,眼下朝局頗爲平靜,大家也都是有些無聊。

鞭法漸漸被廢除,朝廷收上來的銀子又開始變少,關外有這樣的大勝,大明在九邊上的壓力也會小很多,戶部開始提議是不是軍費上可以少撥付些,但兵部卻堅決不讓,大家心中明白,少了軍費,兵部這邊多少人會少發財。

就是因爲平靜,所以海瑞的又一次上疏纔會被人笑嘻嘻的拿出來說,當成一件閒話來講。

內閣大學士許國笑了幾句,還是照例翻開了海瑞那本奏摺,總要批答幾句,給個答覆,對海瑞這樣的人來說,留中不發或者是沉默都不太合適,反正司禮監那邊也是按照常規給幾句話,內閣這邊照例就是。

打開摺子看了幾眼,本來提筆勾畫是頃刻完成的事情,許國提起的筆卻沒有落下,遲疑了會,起身走到了王錫爵和申時行二人的座位前,此時內閣中各部的尚書,還有周圍忙碌的內閣中書們都是注意到了。

屋中的輕鬆氣氛漸漸消退,申時行和王錫爵皺著眉頭看完,王錫爵低聲說道:

“閣老,陛下或許不知此事的糾結,還是要講明纔好,那個馬蜂窩理會他作甚,閣老明日召對的時候.......”

申時行擡了擡手,肅聲說道:

“張誠和張鯨他們又怎麼會不知道其中關節,就算他那邊不知道,難道治安司那邊不會查嗎?”

說完手蓋在奏摺上拍了兩下,揚聲開口說道:

“王尚書,煩請過來,有事相商。”

清丈田畝是戶部職司,戶部尚書王遴正是本管。

“萬歲爺,王通託奴婢來詢問,他何時下聘。”

張誠笑嘻嘻的問道,既然萬曆皇帝此前承諾過,說王通回來要過問他的婚事,君無戲言,要辦程序就要知會一聲,免得被怪罪。

萬曆皇帝正在那裡吃西洋點心喝茶,聽到這話,也是笑著問道:

“韓家的女兒嗎,詳細說說?”

“回萬歲爺的話,這女子名叫韓霞,是內監把總韓太平的侄孫女,這韓霞的兄長原來是錦衣衛的百戶,這次跟著王通去了歸化城,功勞不小,斬首也多,回來之後說有兩個安排,一個是在虎威軍中做個營官,要不然就是巡捕司副千戶。”

萬曆皇帝笑著點點頭,將手中的點心放下,擦了擦手,開口說道:

“王通和部下的妹妹結親,關係又近了一層,更加貼心啊”

張誠笑著剛要說話,但想想又是遲疑,儘管沒什麼意外,可本能覺得此時不該說話,正沉默時候,萬曆皇帝拍拍額頭,笑著又說道:

“朕記得有個叫張紅英的......”

第747章 一邊倒 不放過第344章 崇文門生人難進第658章 城門前方知第1104章 魔怔第603章 人終有一死第1054章 傾國之利第652章 赴京無所懼第839章 誤會 伶俐人第1065章 萬曆十九年的插曲第548章 船行海上 似是出遊第958章 時代的變化第871章 裙下藏飯第556章 內外有隙 且等不急第722章 王通所爲 衆官不明第514章 以利驅兵所見頗同第1107章 距漢城二十四里第368章 挑錯總是很容易第875章 一年已不同第536章 烈日當空 吳家叔侄第253章 夜探第352章 賞罰立軍威第346章 不顧榮華願回津第507章 雪原虜騎來第1048章 自找苦頭死戰苦戰第147章 滾出去!第841章 暗流誰人知第687章 御前生感慨第258章 虎狼入城第112章 溫柔鄉是死地 帝王家無常理第895章 愧對妻兒第266章 首輔回京第1114章 鼓聲響起第525章 帝心有愧天津如常第311章 借亂殺人列馬出牆第859章 以身相許第636章 非心腹至親不能做第198章 京師處處大風起第1089章 點將聚兵第45章 小孩子總是想要長高第533章 未必不知 清白百姓第738章 大軍動 各有言第747章 一邊倒 不放過第475章 大善之政他在京師第794章 朋友 君臣 天下 輕重第1057章 人才難得 一年過半第282章 漸進漸近第762章 彼爲羊 我爲狼第744章 始戰第833章 過濟寧第611章 天明第732章 藩王算個什麼第578章 有忙有亂 各有所第86章 欺生第1027章 嵊泗的海盜第187章 無不散 未必離第1083章 人選第758章 聽我號令 向前衝鋒第702章 仗勢欺人 登門辦案第495章 董千戶抓丁第94章 餘波不平第256章 待明日第212章 剋扣本常例第218章 老將登門 各色客來第363章 本官的人不能受委屈第625章 難道虎威軍在第185章 言談出新衙第255章 前奏第672章 土雞瓦狗一般第490章 生意人船匠來第637章 傾軋本爲常第343章 胡爲無人問助敵或如何第843章 名臣年老亦通達第471章 尋根究底 何換權錢第875章 一年已不同第821章 新婚夜 莫名夢第658章 城門前方知第754章 出陣而戰第844章 心仍在第356章 何談大義第451章 敵敵爲友 棟樑將折第247章 超前的團隊建設第886章 清流暗動 自認智高第143章 銀子無好壞 王通大撒網第349章 並不精彩的勝利第57章 忠於本職第525章 帝心有愧天津如常第372章 事了你不說我不說第349章 並不精彩的勝利第412章 有客自澳門來第321章 塵埃落得失誰知第1029章 大熱松江第397章 那時東風壓倒西風第134章 王通初陣第402章 仗勢欺人 我有大炮第385章 遊覽天津衛的僧人第580章 防患未然 親情難捨第380章 說海防 萬家店第261章 伏殺與殺第566章 語焉不詳驚天子第9章 不後悔
第747章 一邊倒 不放過第344章 崇文門生人難進第658章 城門前方知第1104章 魔怔第603章 人終有一死第1054章 傾國之利第652章 赴京無所懼第839章 誤會 伶俐人第1065章 萬曆十九年的插曲第548章 船行海上 似是出遊第958章 時代的變化第871章 裙下藏飯第556章 內外有隙 且等不急第722章 王通所爲 衆官不明第514章 以利驅兵所見頗同第1107章 距漢城二十四里第368章 挑錯總是很容易第875章 一年已不同第536章 烈日當空 吳家叔侄第253章 夜探第352章 賞罰立軍威第346章 不顧榮華願回津第507章 雪原虜騎來第1048章 自找苦頭死戰苦戰第147章 滾出去!第841章 暗流誰人知第687章 御前生感慨第258章 虎狼入城第112章 溫柔鄉是死地 帝王家無常理第895章 愧對妻兒第266章 首輔回京第1114章 鼓聲響起第525章 帝心有愧天津如常第311章 借亂殺人列馬出牆第859章 以身相許第636章 非心腹至親不能做第198章 京師處處大風起第1089章 點將聚兵第45章 小孩子總是想要長高第533章 未必不知 清白百姓第738章 大軍動 各有言第747章 一邊倒 不放過第475章 大善之政他在京師第794章 朋友 君臣 天下 輕重第1057章 人才難得 一年過半第282章 漸進漸近第762章 彼爲羊 我爲狼第744章 始戰第833章 過濟寧第611章 天明第732章 藩王算個什麼第578章 有忙有亂 各有所第86章 欺生第1027章 嵊泗的海盜第187章 無不散 未必離第1083章 人選第758章 聽我號令 向前衝鋒第702章 仗勢欺人 登門辦案第495章 董千戶抓丁第94章 餘波不平第256章 待明日第212章 剋扣本常例第218章 老將登門 各色客來第363章 本官的人不能受委屈第625章 難道虎威軍在第185章 言談出新衙第255章 前奏第672章 土雞瓦狗一般第490章 生意人船匠來第637章 傾軋本爲常第343章 胡爲無人問助敵或如何第843章 名臣年老亦通達第471章 尋根究底 何換權錢第875章 一年已不同第821章 新婚夜 莫名夢第658章 城門前方知第754章 出陣而戰第844章 心仍在第356章 何談大義第451章 敵敵爲友 棟樑將折第247章 超前的團隊建設第886章 清流暗動 自認智高第143章 銀子無好壞 王通大撒網第349章 並不精彩的勝利第57章 忠於本職第525章 帝心有愧天津如常第372章 事了你不說我不說第349章 並不精彩的勝利第412章 有客自澳門來第321章 塵埃落得失誰知第1029章 大熱松江第397章 那時東風壓倒西風第134章 王通初陣第402章 仗勢欺人 我有大炮第385章 遊覽天津衛的僧人第580章 防患未然 親情難捨第380章 說海防 萬家店第261章 伏殺與殺第566章 語焉不詳驚天子第9章 不後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阳县| 泰州市| 合山市| 丰宁| 吉林省| 东光县| 定日县| 曲周县| 司法| 巩留县| 石阡县| 漳平市| 奇台县| 化州市| 瓦房店市| 广汉市| 图片| 义马市| 焦作市| 墨玉县| 河源市| 凌海市| 孝昌县| 沐川县| 亳州市| 兴仁县| 大宁县| 阿拉善盟| 江津市| 久治县| 汾西县| 南涧| 廊坊市| 射洪县| 金昌市| 武定县| 堆龙德庆县| 贵南县| 古浪县| 陈巴尔虎旗| 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