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86章 一事動 萬事動

說曹操曹操就到,說太后,李太后就派人過來,這讓御書〖房〗中的二人安靜了下,張誠看向萬曆皇帝,萬曆皇帝搖了搖頭,淡然笑道:“朕去母后的慈寧宮,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前日也去過。

在三陽教的宮變之後,權力結構的最高處就從李太后那邊安靜的換成了萬曆皇帝,但萬曆對李太后專權和把持朝政儘管心存憤恨,但母子情義卻始終是不曾違背,現在朝中百官對萬曆皇帝多有攻汗,言官也是指責他漸漸沉溺酒色玩樂,可衆人對一點卻始終沒什麼疑問,那就是萬曆皇帝是個至孝之人。

萬曆去慈寧宮請安問候的次數依舊不少,母子二人也經常在一起用膳,不過雙方很少談政事國事了。

這女官紅玉也走過來相請的,說是武清侯府上昨日進獻的野雞,用宮外振興樓的法子做醬瓜野雞丁,十分的鮮甜可口,請皇上過去嚐嚐。

武清侯進獻時令吃食,自然不會給了太后不給皇帝,這麼說,無非是找個相請的由頭罷了。

若在對談之前,李太后派人來叫,無非就是當孃的叫兒子過去吃飯,可現在萬曆皇帝的心思卻有點複雜,想的多了,不過還是安排人準備。…………

進了慈寧宮,萬曆皇帝自己也知道該去何處,他儘管腿腳不太利索,不過走路很快,讓帶路的小宮女小跑起來才能走在前面。

走進用膳的客廳,萬曆皇帝入門後先是拜了下去,按照規矩給皇太后問安行禮,上首的李太后說道:“皇兒總是這麼多禮,以後不要這樣,快起來坐吧!”

萬曆皇帝謝過之後這才起身,剛站直身子”卻皺了下眉頭,他看到了在李太后身後一個身影,萬曆沉聲說道:“王氏,你怎麼在這裡,朕沒有記得傳過!”“你這孩子,明明已經封了王氏做恭妃,稱呼上就要拿出個體統來,還是王氏,王氏的叫著,好像民家一般。

李太后的笑著說了一句,萬曆皇帝卻沒有接話,直接開口問道:“母后,今日喚王氏來有什麼事情嗎?”

“還能有什麼事情,哀家要和自己的兒子和兒媳一起吃晚飯,難道還要有什麼理由不成。”

儘管季太后笑養打趣,萬曆皇帝的神色卻不太好,頓了頓”萬曆皇帝揚聲說道:“王氏,朕和母后用膳,有許多私密話要說,就連皇后都要退避”這邊不用你伺候,你回自己那邊去吧!”

這恭妃王氏進了屋子之後,就一直是低頭恭順無比的站在那裡,倒是真應了她那個“恭”字,聽到萬曆皇帝的說話,她微微擡頭,可就是做了個動作”馬上又是低下頭去,低聲的答應了句,按照禮節告退。

看著王恭妃退出,李太后的神色陰了下,不過馬上都是恢復如常”萬曆皇帝環顧左右吩咐道:“按照往日的規矩,你們都退下去吧,留錦繡伺候就是!”

在慈寧宮,這樣的命令只有慈聖太后李氏才能發,但隨著萬曆皇帝的強勢,大家也都習慣了這樣的安排。

萬曆皇帝也看到了李太后臉色的變化,讓恭妃退下臉色變陰,然後只留錦繡退下,太后的臉色又是變了下。

對這樣的反應”萬曆皇帝只作未見,萬曆九年的時集”在慈寧宮和王恭妃有了一夕之歡,本就是個意外,誰也沒有想到這女子就會這麼懷孕,本來按照萬曆自己的意思,這個懷孕的女子就這麼掩蓋下去就是了,不必張揚。

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下令不得聲張,但李太后還是在第一時間得到了這個消息,說是皇上都二十歲了,現在還沒有子嗣,王氏有孕,這是列祖列宗都高興的,爲何不予理會,李太后儘管不問政事,在這方面說話的份量卻是很大,萬曆皇帝也只能封了王氏爲妃。

然後,王恭妃生了個兒子,皇長子的份量不言自明,萬曆皇帝心中也是高興,對恭妃也就多親近了些。

相比於木訥無言的王皇后,聰慧活潑的鄭貴妃,溫婉柔順的王恭妃的確另有一番風情,開始的時候萬曆皇帝感覺頗爲不錯,但到了後來,卻感覺到不太對,王氏自己的確不會爲家人求什麼封賞,卻經常替李太后傳話,替李太后來求萬曆皇帝做些事。

萬曆如今最忌諱的就是太后對政事的插手,他大權在握,身邊的人也多,耳目更不必說,很快就知道了,這王恭妃對李太后是言聽計從,儘管被封了妃子,可還是從前慈寧宮伺候宮女的姿態。怪不得太后這麼著急就要替王恭妃正名,就要給王恭妃的兒子定名分地位,原來還是想向朝政伸手,不管〖真〗實情況如何,萬曆皇帝的第一反應就是如此,然後在慈寧宮中的所見所聞,愈發加深了他的這個認識。

從那時候起,他開始疏遠王恭妃,說起來,鄭貴妃懷孕四個月了,所以儘管也有朝中官員上疏請求封皇長子,但萬曆皇帝一概不理睬,就等著鄭貴妃的孩子生下再行確定。

如今的天子不是幾年前的那個,慈寧宮上上下下都是明白的很,接下來李太后也沒有說什麼別的,只是吩咐上菜。

醬瓜丁和野雞丁炒出來的菜,因爲用了上好的醬,醬裡還按照天津衛的法子加了蝦粉,所以極爲入味鮮美,萬曆皇帝吃的香甜,也就加了碗飯。

看到萬曆吃的高興,李太后也是面露笑容,轉頭對女官錦繡吩咐說道:“錦繡,這醬瓜野雞丁吃著香甜,過後嘴裡卻有些腥味,你吩咐下面上一碗薑茶來。”

錦繡連忙答應,退下去安排,這邊一離開,廳中只剩下了萬曆和李太后母子二人,李太后抿了。茶,和聲說道:“皇上,如今宮內宮外都是傳的沸沸揚揚,說是王通率領大軍闖入北疆,深入敵境,如今消息斷絕?”

“回母后的話,傳言不可信,至今大同巡撫和宣大總督以及那邊的錦衣衛都沒有公文送達,都是些妄人亂說罷了。”

這頓飯的確是很對萬曆皇帝的胃口,不過聽到李太后問出這個問題,萬曆皇帝放下了碗,裡面還剩下半碗飯,萬曆皇帝已經胃口全無。

李太后緩緩點頭,笑著說道:“不過是叫嚷罷了,皇上也不必放在心上,有武清侯掌著京營,宮內抓著禁軍,他們就算鼓譟就能鼓譟出什麼,不理會就走了。”

“母后說的是,說話的不過都是些言官,他們後面的人也知道如今沒什麼真憑實據,所以就是妄言而已。”

萬曆皇帝附和一句,莫名的他感覺自己有點反胃,剛纔吃的那麼香甜,現在卻覺得很難吃。

李太后點點頭,吃了塊糕餅,用茶送下之後,又開口說道:“皇上,哀家覺得扛心總無大錯,天津衛那裡如今是稅賦重地,宮中四分之一的使用都由那邊供給,而且京師各家在那裡都有自己的產業,武清侯家,襄誠伯家,都是投了不少的銀錢……”

萬曆皇帝臉上沒有了笑容,在那裡端起茶杯,面色淡然的聽著,李太后繼續說道:“雖說現在沒有什麼明確的消息過來,但傳言如此,皇上這邊也要做個最壞的打算,防備個萬一,京師各處抓得緊,皇上不用擔心,可天津衛那邊如今是要害之處,還是提前做個準備好。”

“依母后的意思,應該如何做準備呢?”

萬曆皇帝放下茶碗問道,李太后也注意到了萬曆的神色,不過還是說道:“如今在天津衛管事的,不過是一個錦衣衛千戶,這千戶從前不過是個校尉出身,一個出身低微的武職,那麼大攤子如何能管得過來,天津衛的兵備道和同知也是個沒本事的,幫不上忙整日添亂,哀家覺得,應該在天津衛重設一道員,除卻兵備職司之外,兼管地方上的民政、賦稅還有海運之事。”

兵備道往往也是掛著都察院的銜頭辦差,但往往是負責兵備,按照李太后這個說法,實際上等於給天津衛專設一個巡撫,當然,如今天津衛此處的價值,也值得專門設置巡撫了。

萬曆皇帝沉思了片刻,從座位上站起,沉聲說道:“母后,如今北疆戰事尚未有結果,京師與大同塞外,快馬加鞭,最少也要十日的路程,沒有消息傳來也不足爲怪,皇兒以爲如今應對,就是鎮之以靜,現在做什麼很容易讓宮外的人誤會,人心惶惶反而不美,何況,若是王通得勝歸來,看到這般安排,天下人也是看到,這豈不是寒了臣子們的心,皇兒覺得不妥,請母后三思。”

聽到萬曆皇帝這麼說,李太后的神色陰了下來,過了半響才低聲說道:“既然皇上有了打算,那哀家就不多說了。

這時錦繡已經端了薑茶過來,萬曆皇帝接過,屋中安靜了下來,過了會,李太后又是開口說道:“常洛這孩子今年兩歲了吧?”

第216章 稀缺從衆 來信嚇人第1059章 見駕第687章 御前生感慨第896章 失耳目 暗流涌第247章 超前的團隊建設第659章 出位需罵人第31章 多問多答第415章 似有善意大利禁軍第839章 誤會 伶俐人第96章 誰前倨後恭第48章 不爲兄弟願爲奴第996章 誰爲勇者第129章 怒氣滿盈 百密一疏第977章 這一仗我想打第675章 反應各有不同第335章 做事即是忠心第818章 抽打第9章 不後悔第355章 淡去 潛流 微波第857章 證據何用第825章 早知道 迴天津第411章 借貸生財京津倒流第4章 下重注 搏出身第82章 第一天第481章 想不幹 勿謂言之不預第441章 安樂富貴 不見勇將第260章 安靜的街道第20章 針鋒相對第94章 餘波不平第785章 信不信 認不認第466章 燈下黑 見海王第109章 恩怨分明好兒郎第847章 秦淮河上第536章 烈日當空 吳家叔侄第1000章 論爲何窮兵黷武第98章 有憂有喜第1128章 開始第688章 已成一系第916章 做作原爲求救第21章 樂得誤會第661章 誰給誰下馬威第1116章 臨戰微調第482章 送一程 知大概第749章 斬使待戰第98章 有憂有喜第569章 漸近第835章 報信第1114章 鼓聲響起第667章 新官上任第386章 海上敵來 火燒廣船第164章 平安牌子保平安第239章 國事家事第652章 赴京無所懼第19章 惡客登門第449章 汾州餘家第318章 怒斥發善心第907章 清算 脫身第13章 規矩第1105章 此處退 彼處錯第158章 李偉俞大猷第482章 送一程 知大概第292章 王通的天津衛第149章 揚眉吐氣收錢歸第833章 過濟寧第262章 時候未到第738章 大軍動 各有言第622章 雖相讓 時不同第642章 頃刻皆成空第780章 答疑 藏兵於民第1102章 餘糧沒有第336章 難得糊塗不容易第1053章 金銀之事第306章 看得開不給活第361章 公道患難皆見人心第355章 淡去 潛流 微波第845章 張連生第312章 跪下不殺給我滾第616章 王都堂第422章 利國利軍 辛苦何妨第596章 屋外風雨屋內急第30章 客是主僕二人第307章 把頭潘明第740章 薊兵意外糧草相托第1045章 燃燒的港口第555章 宮內不寧 秉公對否第183章 未必如所料第520章 御前問答 滅口瞞報第561章 定計定策 大言互欺第1091章 家大還是國大第961章 君前言弊第107章 要堵漏 不認錯第866章 王通在臨清州第323章 士不如閹河邊留人第1033章 也是立威第887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685章 軍法司 巡捕司 整訓司第206章 夜談 遙助 名帖第582章 恩威只爲此乎第636章 非心腹至親不能做第939章 何處來
第216章 稀缺從衆 來信嚇人第1059章 見駕第687章 御前生感慨第896章 失耳目 暗流涌第247章 超前的團隊建設第659章 出位需罵人第31章 多問多答第415章 似有善意大利禁軍第839章 誤會 伶俐人第96章 誰前倨後恭第48章 不爲兄弟願爲奴第996章 誰爲勇者第129章 怒氣滿盈 百密一疏第977章 這一仗我想打第675章 反應各有不同第335章 做事即是忠心第818章 抽打第9章 不後悔第355章 淡去 潛流 微波第857章 證據何用第825章 早知道 迴天津第411章 借貸生財京津倒流第4章 下重注 搏出身第82章 第一天第481章 想不幹 勿謂言之不預第441章 安樂富貴 不見勇將第260章 安靜的街道第20章 針鋒相對第94章 餘波不平第785章 信不信 認不認第466章 燈下黑 見海王第109章 恩怨分明好兒郎第847章 秦淮河上第536章 烈日當空 吳家叔侄第1000章 論爲何窮兵黷武第98章 有憂有喜第1128章 開始第688章 已成一系第916章 做作原爲求救第21章 樂得誤會第661章 誰給誰下馬威第1116章 臨戰微調第482章 送一程 知大概第749章 斬使待戰第98章 有憂有喜第569章 漸近第835章 報信第1114章 鼓聲響起第667章 新官上任第386章 海上敵來 火燒廣船第164章 平安牌子保平安第239章 國事家事第652章 赴京無所懼第19章 惡客登門第449章 汾州餘家第318章 怒斥發善心第907章 清算 脫身第13章 規矩第1105章 此處退 彼處錯第158章 李偉俞大猷第482章 送一程 知大概第292章 王通的天津衛第149章 揚眉吐氣收錢歸第833章 過濟寧第262章 時候未到第738章 大軍動 各有言第622章 雖相讓 時不同第642章 頃刻皆成空第780章 答疑 藏兵於民第1102章 餘糧沒有第336章 難得糊塗不容易第1053章 金銀之事第306章 看得開不給活第361章 公道患難皆見人心第355章 淡去 潛流 微波第845章 張連生第312章 跪下不殺給我滾第616章 王都堂第422章 利國利軍 辛苦何妨第596章 屋外風雨屋內急第30章 客是主僕二人第307章 把頭潘明第740章 薊兵意外糧草相托第1045章 燃燒的港口第555章 宮內不寧 秉公對否第183章 未必如所料第520章 御前問答 滅口瞞報第561章 定計定策 大言互欺第1091章 家大還是國大第961章 君前言弊第107章 要堵漏 不認錯第866章 王通在臨清州第323章 士不如閹河邊留人第1033章 也是立威第887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685章 軍法司 巡捕司 整訓司第206章 夜談 遙助 名帖第582章 恩威只爲此乎第636章 非心腹至親不能做第939章 何處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旗| 腾冲县| 峨边| 柳河县| 泾阳县| 沂水县| 东城区| 淳化县| 陈巴尔虎旗| 扎兰屯市| 贵阳市| 凤山市| 清徐县| 平昌县| 威信县| 萨嘎县| 西乌珠穆沁旗| 武穴市| 玉溪市| 会同县| 自贡市| 沙雅县| 西宁市| 股票| 柳河县| 黔东| 永和县| 河西区| 富源县| 宝应县| 通州区| 普洱| 日喀则市| 沐川县| 巨野县| 麦盖提县| 乡城县| 汤原县| 浑源县| 丹巴县|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