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11章 公私雙分 一地雞毛

聽到王通詢問,馬三標愣了愣開口反問道:

“大人,蒙古的和漢人一起算嗎?”

王通點點頭,虎威軍的馬隊中蒙人不少,騎兵要會騎馬,漢人農耕爲主,接觸的大牲口恐怕只會是耕牛,在永平府和順天府東邊,都有不少從草原上跑過來的零散牧民,馬隊招募,他們來報名自然容易被選上。

漢人中,特別是王通兵源基礎的軍戶餘丁之中,極少能騎上馬的,能騎馬的人家,最低也是個百戶的出身,這樣的人自己就有去處,很少有人會來投軍。

而且會騎馬的漢人,也有不少是從草原上跑回來的,密雲後衛和薊鎮所面對的蒙古部落是朵顏三衛,這個是和大明有同盟和議的部落,儘管也和邊鎮有摩擦,在年景不好的時候也入關來劫掠。

關係時好時壞,也有不少漢人生活在朵顏三衛那邊,好的時候去那裡討生活,不好的時候則是跑回來。這些漢人也是懂得馬術,也有不少成爲騎兵。

虎威軍這兩類人不少,還有的,就是原來步卒中身手矯健,或者能吃苦訓練的,從頭學習馬術,這也是來源之一。

這幾類人構成了虎威軍騎兵的主體,聽到王通發問,馬三標儘管已經將馬隊交卸,可對這個心中還是清楚有數。

“蒙人主要是赤黑那邊,一共是一百七十餘人,從草原上來的漢人有二百一十五人,蒙人那邊有的去莊子上養馬管著馬廄,所以經常有變動,所以沒有準數。”

聽到馬三標回答,王通沉吟了下,看了看馬三標身後的門,張世強跟著王通久了,例明白王通的意思,連忙起身去把門關上。

到底要問什麼,在自家宅院裡居然這麼小心謹慎,衆人都是好奇,王通又沉吟了一會,開口問道:

“若讓他們去草原上,這些人放心嗎?”

“還以爲大人你要問什麼,屬下正提著心呢,原來是問這個,大人不必擔心,越是草原上來的,越是對咱們虎威軍,對大明死心塌地,赤黑,德楞他們,家裡都是被大部落殺了乾淨,女人孩童牲畜被擄掠回去,他們好不容易跑了出來,想要報仇卻沒有法子,大人領著他們去草原上殺了幾次,各個都是興高采烈,那些漢人也是一樣,從咱們大明過去,要是那邊日子好,他們又怎麼會回來,跑回來的,那個心裡沒恨,他們去了草原上,肯定是眼睛紅了想殺人,大人放心就是。”

王通點點頭,邊上的張世強插嘴說道:

“馬隊那邊是精銳,人又不多,而且人比步隊那邊雜,所以屬下這邊加派人手盯了盯,這麼多年下來,反倒是馬隊的事情少,這些人整日裡和馬作伴,吃飽穿暖,都很知足。”

王通又是點頭,開口沉聲說道:

“這樣最好,今日間我說的事情,不要記錄,不要外傳,各自記在心裡。”

看到王通神色慎重,而且壓低了聲音,屋中幾個人都走向拼湊過來,準備聽王通講述。

…………

吏部尚書嚴清、戶部尚書王遴都是張四維的一黨,張四維在家守孝,他們自然就以嚴清爲核心聚在了一起。

雖然是結黨,可大家身爲朝中大臣,國事也是重要,萬曆皇帝私下召對,暢言什麼一戰定乾坤,徹底滅掉北疆大害的說法,讓嚴清等人都頗爲頭疼,如今萬曆皇帝親政,在朝中也是殺伐決斷,如果萬曆皇帝堅持,又有王通的支持,想要抗旨抗命都很麻煩,幾次宅中聚會,都是商議怎麼勸萬曆皇帝收回成命。

但他們卻是沒想到,萬曆皇帝僅僅提了那麼一次,就再也沒有提起,看來兵部尚書張學顏那一番懇切直言,的確起了效果。

這件事讓衆人鬆了口氣,不過接下來魏允貞的那道奏疏就讓人焦頭爛額了,奏疏中儘管沒有提及名號,最顯眼的又都是張居正、申時行、張四維等麼,可內閣六部大佬家的子弟,走這樣捷徑的人當真不少。

吏部尚書嚴清和王通相鬥,在朝中是張四維一黨的魁首,不過他之所以能替代聲名狼藉的樑夢龍,就是因爲他爲人還算方正,儘管是執掌吏部這等最要害的位置,可卻不爲自己謀什麼私利,安插學生門徒之類的也做的很收斂,不過可憐天下父母心,嚴清的兩個兒子在會試和殿試中也是受了這樣那樣的照顧。

嚴清這樣的人尚且如此,更別提楊巍、王遴、潘季馴一干人,山西道御史魏允貞的奏疏一上,利益切身相關的清流甚至是各部的郎官,各個衙門的年青官員都在鼓譟,嚴清等人善用輿論政爭,自然也知道輿論的傷人之處。

清流們一鬧起來,他們也都是慌了,既然萬曆皇帝不再提起什麼,他們也顧不得什麼國戰利弊,都是去應付安撫。

不知道許了多少好處,不知道給了多少位置,但權貴子弟侵佔仕途,卻關係著士林的前途,這等事情可不是輕易能壓得下去。

但焦頭爛額之後,百歷皇帝在宮中卻突然下旨,將魏允貞貶斥出京,京師中喧囂的輿論一下子安靜了些。

“這次魏允貞那狂徒亂吠,卻招致這等懲治,當真是大快人心!!”

“莫要高興的那麼早,你我都是從這時節過來的,這等事若是擱在當年的你我身上,你能忍氣吞聲,還不是一樣要鬧,魏允貞這混帳出頭被打而已,可將這個勢頭一起,接下來恐怕就麻煩了……”

“各位不知道注意沒有,此次雖然喧譁,卻沒有往日間那麼齊聲,若跟往日那般,恐怕咱們中就有人要告老還鄉了。”

這般局面,嚴清等人,甚至是申時行那邊都要慎重對待,不敢有絲毫的輕忽,這樣的議論總在某家宅邸中發生。

清流言官的輿論往往都是由朝中某大佬或者幾位大佬煽動施行,有針對,有指向,這一次卻沒有什麼目的,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紛亂無章。魏允貞這個敢於出頭的被貶斥出京,其他人有的膽怯,有的更要大鬧,不過,大佬們卻也看出了端倪。

之所以這一次的清流言官鬧的不成氣候,原因很簡單,因爲沒有人組織,沒有人串聯,沒有核心,自然也就折騰不起來,掀不起太大的風浪。

如今各處的大佬們已經可以從容調度,分化瓦解,有驚無險的過這一關已經沒什麼問題了,京師言官之中,何人組織,何人串聯,自然是戶部的李三才和顧憲成,這次這兩人都是謹慎之極,低調不言。

“京師言論洶洶,道甫爲何卻閉門不見外客,每日離開值房就是回家啊!?”

“大人做事自有大人的道理,學生們又何必多言。”

“魏允貞可被視爲如今清望之首啊,以往這名號都是加在道甫身上,道甫你就沒什麼念想?”

“學生言事,乃是爲了利國利民,並不是爲了自己謀什麼清望,這等虛名,不要也罷!”

問李三才這句話的人,自然不知道王通曾經派人上門警告,說如果不想家中傾家蕩產的話,就老實點少出聲,魏允貞上疏之舉,李三才還真不好判斷,到底是不走出於王通的授意,張四維一黨對王通敵視異常,會不會是王通藉此反擊呢,誰也說不準。

但他的舉動卻被認爲是識得大體,知曉進退的明智之舉,李三才平日裡在清流中就極有影響力,這樣的人物,又這般知趣,一定要提拔的。

萬曆十一年六月末,戶部傳出風聲,雲南清吏司郎中要有他任,員外郎李三才很有可能補上這個缺份,又有傳聞,戶部主事顧憲成深得賞識,被認爲精明能幹,將進入吏部文選司做主事。

戶部雲南清吏司負責漕運,是戶部最有實權的差事,而六部首推吏部,吏部最好的司則是文選司,李三才和顧憲成突然間行情就熱了起來,清流之輩,不少人看著李三才和顧憲成兩人眼熱,也有人知道些風聲,說這二人就是因爲閉口不言,不跟著大家鼓譟,所以纔有了這樣的提拔。

有的人後悔,有的人眼熱,大家也琢磨過味來,原來不出聲也有好處,不少人也就偃旗息鼓,京師又是安靜了不少。

萬曆十一年七月初,從南直隸松江府有奏疏送到京師,嘉靖後期和隆慶前期的首輔徐階,鬥倒了嚴嵩,又被高拱鬥倒的徐階,死在自家牀頭,終年八十先

徐階自嘉靖後期當政,朝中盡是他的朋黨,就連張居正也是他提攜的後輩,朝廷地方大小官員都和他有這樣那樣的關係,他這一死,立刻就成了衆人關注的焦點,權貴子弟侵佔科舉仕途之路,魏允貞的那道奏疏,熱度卻漸漸的淡下來了,讀書人們現在忙碌的都是寫文悼念徐閣老,看看會不會被徐閣老的什麼門生故吏的看中。

不怎麼被人注意的是,錦衣衛都指揮使衙門又有人送匾額,送酒肉了……

第54章 過年了第718章 草原上的商隊第389章 軍功得賞因何而來第176章 塵埃落定並非安第923章 見清流第1016章 這是一塊好地啊第26章 莫名其妙第305章 體面大辦怨氣滿腹第538章 戛然而止海上不平第233章 織網第269章 君臣談津門爲何問王通第852章 臨行得重禮第601章 混沌第986章 獵殺第311章 借亂殺人列馬出牆第582章 恩威只爲此乎第542章 如臨大敵 虛驚一場第177章 做個千戶如何第473章 多管齊下關他門第164章 平安牌子保平安第609章 血夜第814章 少年閒談第490章 生意人船匠來第498章 見舊人 立錢莊第190章 東廠保平安第37章 富貴榮華第851章 談笑罷千戶第136章 僧人斬斷是非根第743章 大軍自行 敵在身側第1096章 兵臨城下第567章 甕中捉鱉 王通殺賊第409章 故人來訪 熙熙攘攘第44章 非長久之計第1038章 你還敢回去嗎第331章 孫海引君遊西苑第533章 未必不知 清白百姓第40章 有難有解第104章 汪洋大海第53章 好身手第434章 心浮氣躁 不死不休第91章 明珠夜投按劍驚第1045章 燃燒的港口第231章 這邊申斥那邊招兵第959章 宣府總兵李如鬆第510章 有險不守列陣攻第918章 權臣亦能臣第574章 人多眼雜燈下黑第495章 董千戶抓丁第43章 人在華山無歸路第962章 歲月總無情第335章 做事即是忠心第503章 火攻不亂矛陣如山第80章 萬曆五年的百戶門前 . .第667章 新官上任第1338章 冀王第67章 贓物?宮裡的?第826章 我的第3章 田百戶 急智第155章 鬧劇喜劇 招財進寶第910章 前車之鑑乎第955章 佈局第671章 錦衣憊懶 笑顏以對第312章 跪下不殺給我滾第491章 雄心壯志第255章 前奏第807章 萬曆十二年五月中第793章 糾結第308章 猶豫第484章 斷腕 大政 制衡第688章 已成一系第566章 語焉不詳驚天子第223章 操練偶遇第1085 出自公心第631章 身在局中不知計第435章 虎威大勝卻不歸第1046章 此是故技第6章 怪僕 沉悶差事第75章 大翻盤第583章 刑求萬全 馬棟上任第1087章 御書房慈寧宮第169章 冷眼旁觀 直言相諫第831章 徐家議欽差第360章 何苦來第993章 孤山堡第235章 牛刀殺小雞第618章 捨不得第183章 未必如所料第241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92章 你忍我不能忍第391章 羣臣笑聽不懂第49章 籌辦第163章 秦館的禍事第163章 秦館的禍事第10章 牢騷第980章 敵情 剿匪第1086章 風漸疾第310章 一環套一環第819章 悔不該第27章 小揭盅第23章 跛腳的小胖子
第54章 過年了第718章 草原上的商隊第389章 軍功得賞因何而來第176章 塵埃落定並非安第923章 見清流第1016章 這是一塊好地啊第26章 莫名其妙第305章 體面大辦怨氣滿腹第538章 戛然而止海上不平第233章 織網第269章 君臣談津門爲何問王通第852章 臨行得重禮第601章 混沌第986章 獵殺第311章 借亂殺人列馬出牆第582章 恩威只爲此乎第542章 如臨大敵 虛驚一場第177章 做個千戶如何第473章 多管齊下關他門第164章 平安牌子保平安第609章 血夜第814章 少年閒談第490章 生意人船匠來第498章 見舊人 立錢莊第190章 東廠保平安第37章 富貴榮華第851章 談笑罷千戶第136章 僧人斬斷是非根第743章 大軍自行 敵在身側第1096章 兵臨城下第567章 甕中捉鱉 王通殺賊第409章 故人來訪 熙熙攘攘第44章 非長久之計第1038章 你還敢回去嗎第331章 孫海引君遊西苑第533章 未必不知 清白百姓第40章 有難有解第104章 汪洋大海第53章 好身手第434章 心浮氣躁 不死不休第91章 明珠夜投按劍驚第1045章 燃燒的港口第231章 這邊申斥那邊招兵第959章 宣府總兵李如鬆第510章 有險不守列陣攻第918章 權臣亦能臣第574章 人多眼雜燈下黑第495章 董千戶抓丁第43章 人在華山無歸路第962章 歲月總無情第335章 做事即是忠心第503章 火攻不亂矛陣如山第80章 萬曆五年的百戶門前 . .第667章 新官上任第1338章 冀王第67章 贓物?宮裡的?第826章 我的第3章 田百戶 急智第155章 鬧劇喜劇 招財進寶第910章 前車之鑑乎第955章 佈局第671章 錦衣憊懶 笑顏以對第312章 跪下不殺給我滾第491章 雄心壯志第255章 前奏第807章 萬曆十二年五月中第793章 糾結第308章 猶豫第484章 斷腕 大政 制衡第688章 已成一系第566章 語焉不詳驚天子第223章 操練偶遇第1085 出自公心第631章 身在局中不知計第435章 虎威大勝卻不歸第1046章 此是故技第6章 怪僕 沉悶差事第75章 大翻盤第583章 刑求萬全 馬棟上任第1087章 御書房慈寧宮第169章 冷眼旁觀 直言相諫第831章 徐家議欽差第360章 何苦來第993章 孤山堡第235章 牛刀殺小雞第618章 捨不得第183章 未必如所料第241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92章 你忍我不能忍第391章 羣臣笑聽不懂第49章 籌辦第163章 秦館的禍事第163章 秦館的禍事第10章 牢騷第980章 敵情 剿匪第1086章 風漸疾第310章 一環套一環第819章 悔不該第27章 小揭盅第23章 跛腳的小胖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犍为县| 大方县| 平罗县| 淮滨县| 东源县| 长武县| 汉寿县| 沈丘县| 互助| 德安县| 唐河县| 新闻| 清新县| 察雅县| 鹤庆县| 盐边县| 来凤县| 巴东县| 徐汇区| 峡江县| 浦江县| 万宁市| 通榆县| 鄂伦春自治旗| 关岭| 铁岭县| 滨州市| 宁都县| 金昌市| 霍山县| 瓦房店市| 万源市| 友谊县| 尤溪县| 永寿县| 石阡县| 博乐市| 江都市| 咸丰县| 饶平县| 永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