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一十七章:豎子不足與謀

王文君不依不饒。

在人選方面,對於像王文君這樣的大臣而言,這是底線。

某種程度而言,他們甚至願意接納新政。

因爲新政對於他們而言,是有好處的。

慢慢嚐到了新政的好處之後,他們是積極的新政推動者。

可是支持新政,是因爲自己能分一杯羹。

可若是讓武臣來擔負封疆大吏,甚至節制無數巡撫、布政使、知府、知縣,後果就變得可怕了。

這就意味著,將來內閣大學士、尚書,都可讓武臣來擔任。

那麼,對於王文君這些科舉入仕的大臣而言,就真的連最後一道保障也已失去。

一旦失去,新政推行……還會和自己有關係嗎?

自己又如何能確保在新政之中,獲得好處?或者說,吃下最大的那一塊大餅?

一切的問題,都源於本身的利益。

當然,偶爾也會有如孫承宗這般,出賣自己利益的。

至少在許多文臣看來,孫承宗此舉,和叛徒沒有任何的分別。

因爲在人心目之中,孫承宗支持新政,不過是選吃飯和選喝粥的區別,至少是大家坐下一起來吃,孫公喜歡吃飯,咱們還能說什麼,雖然可能大家口味不一樣,但是孫公乃是內閣大學士,胳膊扭不過大腿,因而大家捏著鼻子,跟著孫公一起吃就是了。

可孫承宗推舉張靜一,卻又變成了另外一個格局了。

現在已不是吃米飯還是喝稀粥的問題了,而是要將原本坐在桌上的人,直接轟下去。

連一碗飯都不給吃?

這就完全無法容忍了。

很多時候,別看只是一個小小的任免,或者是一個十分簡單的祭祀問題,可延伸出來的,卻是整個大明體制的擔憂,涉及到的乃是千千萬萬人的飯碗問題。

王文君慷慨激昂地道:“孫公,事不可爲,此議就此作罷吧。”

孫承宗自然知道王文君一番言辭的深意。

王文君希望他主動退步。

其實孫承宗又何嘗不知道,此事關係重大,涉及到的阻力更是無法想象。

可……但凡文臣們給力一些,有幾分本事,譬如多出一些像胡宗憲、于謙這樣的人,他也絕不至於……動這個腦筋。

實際上呢?滿朝文臣……有幾個懂軍事的?又有幾個,敢拍著胸脯說自己可保沿岸數省生民的性命?

這是國家大事,表面上是在議海防,可實際上呢?卻是在議萬萬百姓們的生死榮辱,在決定他們的未來。

孫承宗老了,有的人越老越是固執,而有的人,越老……恰又越無所顧忌。他所想的……是不希望在自己臨死之前,身居內閣高位,底下卻鬧出無數百姓顛沛流離,無數生民無依嚎哭。

於是孫承宗道:“今日任免,牽涉甚大,我等當以國家和蒼生爲重。”

王文君反駁道:“正因爲高以國家和社稷爲重,所以不可開此先例。”

“誰可勝左都督?”

“可勝任者,千百人也,歷來儒臣掌兵,立大功業者不計其數。”

“立大功業者,而今安在?”

“當今廟堂諸公,都可勝任!”

“是誰?”

王文君咬咬牙道:“下官飽讀詩書,可也。”

“你?”孫承宗冷笑,這笑裡的意味很是明顯了。

王文君知道孫承宗認爲他不行,便昂首道:“孫公當初,也不經世事,以博學而聞名,此後出鎮遼東,都督遼東軍事,那我又有何不可?”

王文君顯得有幾分羞憤。

你孫承宗可以,我爲何就不可以?

而且我一個文臣,名列二品,又是清貴的右都御史,出去外頭爲督師,其實就已算是輕賤了自己,你孫公這是什麼意思?

孫承宗臉色陰沉,而後沉聲道:“呵……既如此……諸公以爲如何呢?”

他看向朝中諸臣。

羣臣見狀,彼此交換起眼色來,有人道:“王公若肯屈尊,實乃國家之幸。”

“我爲兵部侍郎,與王公也曾討論過馬政,王公條理清晰,對馬政瞭如指掌,乃是知兵之人,有他出鎮,必定能工本鞏固海防。”

“王公可也。”

一時之間,衆人七嘴八舌,竟都是希望王文君去的。

反正總要有一個人去,張靜一這樣的武臣是絕不可去的,那麼選來選去,王文君確實合適,他是右都御史,也有足夠的資格。

倒是戶部尚書李起元突的道:“不可,王文君畢竟沒有實際督撫一方,一旦出任,而賊勢洶洶,難免亂了陣腳,此次征伐,還需多倚仗的東林軍,王公如何能令他們心悅誠服?下官倒是以爲,張靜一合適,此人有大勇,且謀略過人,有他出鎮,沿岸數省,都可高枕無憂。”

李起元話音剛落,便立馬有人道:“李公此言差矣……正因爲左都督對東林軍影響力巨大,纔不可令他出鎮,以文治武,乃國家安定之源,一旦破壞,今日是佛郎機之賊,明日便要禍起蕭牆了。”

“祖宗之法,自有其道理,我大明國祚兩百五十年,國運綿長,正是因爲吸取了唐朝強藩的教訓,方有今日……且王公學識過人,必可成功,何須左都督?”

孫承宗冷哼,隨即就站了起來,卻是看向黃立極:“黃公意下如何?”

黃立極皺眉,他閉上眼,心頭已經有著計較。其實他清楚,任用王文君,出了問題,就是天大的事,他這個內閣首輔大學士,難辭其咎。

可若是任用張靜一……勢必會讓自己置身於風口浪尖,只怕自己也要和孫承宗一般,被人視爲眼中釘了。

於是黃立極道:“老夫看,既然現在兩難抉擇,不妨這就記錄廷議止奏事,送往宮中,懇請陛下聖裁。”

孫承宗瞪了黃立極一眼,他心裡知道,黃立極的老毛病又犯了,怕擔事。

孫承宗一時惱怒,便嘆息道:“豎子不足爲謀!”

這一番話,真將這殿中的人,統統都得罪光了。

可見此時孫承宗的憤怒,到了何等地步。

羣臣亦紛紛怒而視之。

倒是捱了罵的黃立極,卻是唾面自乾。

他最大的缺點就是,想做一個老好人,卻被人放在了最不該放在的位置上。

可他也有優點,至少他心裡是知道,孫承宗纔是對的,因而哪怕孫承宗當殿怒罵,他也只當沒有聽見,並不怨恨。

於是他看向隨來的舍人,使了個眼色。

這舍人在一旁記錄,最後將記錄的文牘送到黃立極面前。

黃立極看過之後,指了指最後一句話道:“孫公這句豎子之論,就不必記錄了,送西苑吧。”

舍人臉一紅,忙是小雞啄米似的點頭。

……

廷議結束。

又躲過了一劫。

愉快的混過了一天。

黃立極默默的在心裡舒了口氣。

他見孫承宗氣咻咻的朝內閣方向疾走,黃立極叫他:“孫公,孫公……”

孫承宗當然沒理他,心情不好呢!

黃立極便拖著大腹便便的身子,氣喘吁吁的趕上去,揮汗如雨,頗有幾分斯文掃地的狼狽模樣,道:“孫公……何必動怒。”

孫承宗瞪著他,冷冷道:“國家大事,竟如兒戲,可笑。”

黃立極嘆道:“左都督任督師,實是再好不過的人選。”

孫承宗面帶怒色:“爲何黃公方纔不言?”

黃立極很是理所當然地道:“我若是當殿道出,則羣臣必定反彈,到了那時,羣情洶洶,孫公難道希望我請辭還鄉嗎?”

孫承宗很是鄙視地看著他:“原來國家大事,不及你的烏紗帽。”

黃立極苦笑道:“我非孫公,我資歷不深,又無清名,當初都是九千歲,纔將我擡入內閣,天下人都視我爲閹黨,如今若再說出這樣的話,那麼人人都要視我爲國賊了。”

孫承宗便道:“那麼黎民百姓呢?”

“問題就在此,我等將今日廷議的爭論,送至西苑,陛下聖裁,以陛下的見識,一定認爲左都督合適,他對左都督信任有加,最後定然將左都督定爲督師!如此,沿岸數省的百姓就可保全了。”

孫承宗哼了一聲道:“好你一個黃立極,你這是要將罵名送到陛下頭上。”

“此等罵名,我承擔不起,陛下……”黃立極尷尬地道:“陛下乃雄主,定可力排衆議。

說是說的好聽,其實另一層意思是,反正陛下素來沒什麼好名聲,那些文臣們早就看他不順眼了,不愁多添這麼一樁。

難道大家還能逼迫皇帝辭職嗎?

他們有沒有問過禁衛、勇士營,還有東林軍的刀銃答應不答應?

孫承宗卻板著臉道:“說來說去,不過是你不敢承擔惡名!”

黃立極此時倒是氣定神閒了,慢悠悠地道:“對,是老夫承擔不起。”

一臉坦然!

孫承宗道:“尸位素餐。”

黃立極抿抿嘴道:“是,就是尸位素餐,爲首輔者……就是兩邊受氣的小媳婦,公婆不喜,丈夫也嫌礙眼,可也只能委曲求全,左右挪騰,纔可全始全終,如若不然,這大局如何支撐?”

“你還笑!”

黃立極竟真的笑了:“又捱過了一日,怎可不喜?”

第五百九十六章:真相在此第四百七十三章:真相浮出水面第三百三十五章:陛下 全死了第四百三十七章:斬盡殺絕第四百九十一章:巔峰對決第四十五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六百三十章:生機勃勃的大明王朝第四百零四章:誰是亂黨第二百八十九章:臣弟見過皇兄第三百八十七章:一網打盡第五百八十六章:定點清除第六百一十一章:天子倖臣第五百一十二章:慘絕人寰第六百四十一章:降維打擊第四百六十五章:萬炮齊發第七百四十四章:金剛怒目第五百九十五章:請速殺之第四百七十二章:無君無父第八十三章:謀國之臣第七百五十四章:秋後算賬第二十章:遊船第一百七十三章:人才啊第二百六十六章:往死裡整第二百五十四章:世上最珍貴的禮物第五百五十章:國運興隆第一百五十七章:皇家血脈第七百六十七章:大捷第一百九十四章:賞賜第二百三十六章:封侯第一百七十二章:陛下問對人了第三百八十一章:指使罪臣的是他第五百二十七章:原來是他第七百四十三章:正鋒相對第五百二十二章:錦衣衛辦事第一百四十三章:真相大白第二百一十六章:打得你片甲不留第六百四十四章:攻守之勢異也第五百一十二章:慘絕人寰第四百九十三章:登基第一百二十一章:天下無糧第四百四十七章:大勝第七百六十七章:大捷第七百七十八章:如獲至寶第二百零六章:賜官第三百四十二章:罪臣萬死第九十三章:救治第五百三十二章:殺之第六百六十五章:皇天不負有心人第四百四十七章:吾皇萬歲第二百零七章:前無古人第六百二十八章:一本萬利第四百三十八章:摧枯拉朽第八十八章:皇榜第三百二十八章:真相如此殘酷第四百七十五章:格殺勿論第六百三十八章:天亡我也第二百三十七章:歐洲來的消息第四百七十二章:無君無父第四百二十九章:收網第三百零二章:皇太極開口了第三百九十一章:真相浮出水面第三百八十四章:滔天大案第六百四十三章:斬盡殺絕也無可厚非第五百三十一章:不堪一擊第四百四十八章:論功行賞第一百九十六章:恩準第九十八章:封爵第四百七十三章:真相浮出水面第五十章:要發財了第五百九十五章:請速殺之第一百零四章:臣有奏第五百七十六章:萬炮齊發第二百五十九章:喜上加喜第五百九十四章:驚天大案第六十七章:接旨第三百五十二章:你是什麼東西 也敢饒舌第一百四十八章:希望第四百二十四章:凌遲處死第四百三十四章:清君側第三百四十章:入城第一百二十章:恩準第六百七十一章:張卿自裁第一百一十一章:殺無赦第五百三十八章:功不可沒第六百七十四章:大受震撼第一百二十四章:暴漲第二百七十八章:殺無赦第六百一十九章:上天難欺第二百三十九章:賜地第二百八十章:格殺勿論第七百零五章:活出個人樣第三百四十五章:千刀萬剮第五百九十五章:請速殺之第七百一十七章:豎子不足與謀第五百八十一章:流寇入城第六百零一章:毀天滅地第二百二十九章:殺第七十二章:價值連城第十五章:左右橫跳第六百四十九章:廷議
第五百九十六章:真相在此第四百七十三章:真相浮出水面第三百三十五章:陛下 全死了第四百三十七章:斬盡殺絕第四百九十一章:巔峰對決第四十五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六百三十章:生機勃勃的大明王朝第四百零四章:誰是亂黨第二百八十九章:臣弟見過皇兄第三百八十七章:一網打盡第五百八十六章:定點清除第六百一十一章:天子倖臣第五百一十二章:慘絕人寰第六百四十一章:降維打擊第四百六十五章:萬炮齊發第七百四十四章:金剛怒目第五百九十五章:請速殺之第四百七十二章:無君無父第八十三章:謀國之臣第七百五十四章:秋後算賬第二十章:遊船第一百七十三章:人才啊第二百六十六章:往死裡整第二百五十四章:世上最珍貴的禮物第五百五十章:國運興隆第一百五十七章:皇家血脈第七百六十七章:大捷第一百九十四章:賞賜第二百三十六章:封侯第一百七十二章:陛下問對人了第三百八十一章:指使罪臣的是他第五百二十七章:原來是他第七百四十三章:正鋒相對第五百二十二章:錦衣衛辦事第一百四十三章:真相大白第二百一十六章:打得你片甲不留第六百四十四章:攻守之勢異也第五百一十二章:慘絕人寰第四百九十三章:登基第一百二十一章:天下無糧第四百四十七章:大勝第七百六十七章:大捷第七百七十八章:如獲至寶第二百零六章:賜官第三百四十二章:罪臣萬死第九十三章:救治第五百三十二章:殺之第六百六十五章:皇天不負有心人第四百四十七章:吾皇萬歲第二百零七章:前無古人第六百二十八章:一本萬利第四百三十八章:摧枯拉朽第八十八章:皇榜第三百二十八章:真相如此殘酷第四百七十五章:格殺勿論第六百三十八章:天亡我也第二百三十七章:歐洲來的消息第四百七十二章:無君無父第四百二十九章:收網第三百零二章:皇太極開口了第三百九十一章:真相浮出水面第三百八十四章:滔天大案第六百四十三章:斬盡殺絕也無可厚非第五百三十一章:不堪一擊第四百四十八章:論功行賞第一百九十六章:恩準第九十八章:封爵第四百七十三章:真相浮出水面第五十章:要發財了第五百九十五章:請速殺之第一百零四章:臣有奏第五百七十六章:萬炮齊發第二百五十九章:喜上加喜第五百九十四章:驚天大案第六十七章:接旨第三百五十二章:你是什麼東西 也敢饒舌第一百四十八章:希望第四百二十四章:凌遲處死第四百三十四章:清君側第三百四十章:入城第一百二十章:恩準第六百七十一章:張卿自裁第一百一十一章:殺無赦第五百三十八章:功不可沒第六百七十四章:大受震撼第一百二十四章:暴漲第二百七十八章:殺無赦第六百一十九章:上天難欺第二百三十九章:賜地第二百八十章:格殺勿論第七百零五章:活出個人樣第三百四十五章:千刀萬剮第五百九十五章:請速殺之第七百一十七章:豎子不足與謀第五百八十一章:流寇入城第六百零一章:毀天滅地第二百二十九章:殺第七十二章:價值連城第十五章:左右橫跳第六百四十九章:廷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周县| 莱州市| 宁南县| 丘北县| 福建省| 阿拉善右旗| 浠水县| 综艺| 越西县| 柳江县| 沭阳县| 加查县| 唐海县| 托克逊县| 固安县| 易门县| 大新县| 高唐县| 招远市| 如皋市| 安化县| 泽库县| 惠安县| 辉南县| 濉溪县| 宁安市| 苍溪县| 博客| 吉水县| 乐亭县| 如皋市| 宿州市| 中山市| 化州市| 石家庄市| 秀山| 蒲城县| 阿图什市| 湖北省| 西盟| 卢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