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一十六章:禮義廉

張靜一的奏報,又以此激起了朝中的動盪。

很明顯,這一次張靜一的奏報更加明確,並且認爲海上敵人的規模,必然巨大。

絕不只是人們中想象中的海寇這樣簡單。

這是一支精良的軍隊,武裝到了牙齒。

一時之間,朝中倒是開始起了爭議。

次日的廷議,議的就是此事。

天啓皇帝沒有到場。

主持廷議的乃是黃立極。

黃立極倒是痛快,今日議的就是錦衣衛的奏報。

奏報內閣和六部已經傳閱過了,所以直接進入正題。

先是黃立極道:“近十萬軍馬,浩浩蕩蕩,殺奔而來,若果如此,那麼這佛郎機之賊,便爲倭寇百倍,諸公……此時心裡只怕都在嘀咕,覺得是否有誇大其詞之嫌,可一旦這奏報成真,這沿岸軍馬百姓,勢必生靈塗炭,我等爲臣,理當上報國家,下安黎民。正因如此,所以今日不論其他,只問賊寇來襲之事,朝廷該立即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章程,作應對之策。”

說著,黃立極坐下。

孫承宗性子比較急:“黃公所言甚是,此事非同小可。當初倭寇襲邊,我沿岸百姓便損失慘重,自山東、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諸省,俱爲我大明豐腴之地,更是國家賦稅所在,一旦有失,則便是我等尸位素餐了。”

他說罷,衆臣已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有人道:“那麼孫公有何策?”

孫承宗想了想:“老夫的辦法倒是很簡單,朝廷理應派欽差至沿岸數省,設督師,總攬水陸軍馬,如此,方纔好協調水師和陸軍。只有職權統一了,纔可便宜行事。”

這其實倒也是大明的常例了。

最初的時候,哪一個地方出了事,朝廷往往派總兵去都督該省的軍事,不過很快,大家就發現,單憑總兵是沒有辦法解決大問題的,因爲總兵只是一個武官,調動不了任何一個文臣,單純的負責軍事,也調不動本地的官員進行配合。

於是到了後來,朝廷便欽差了人員,成爲巡撫,以巡撫的名義,負責該省的民政和軍政。

這倒是協調好了,可問題再到後來,又出了問題。

因爲巡撫只能管一省的事,可倭寇出現之後,大家發現,你浙江巡撫指揮調度得當,浙江成了難啃的骨頭,結果人家立即跑去了福建或者是南直隸,而浙江巡撫的兵馬,一見倭寇逃至了臨省,卻也只能望洋興嘆,不敢越雷池一步。

畢竟,他們沒有這個職權,一旦過界,就可能要背上擅調兵馬的忤逆之罪。

嘉靖年間的時候,爲了便宜行事,於是朝廷索性,便派出欽差,任爲總督,而這總督,往往管理二至三省的軍事,在他的轄下,但凡是倭寇蔓延的地方,都可以管,這便爲解決倭寇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現在,一旦奏報成真,一旦對方從海上襲擊,就完全不可能是兩省至三省的問題了,可以說,沿岸的六七省,都隨時可能成爲敵人的攻擊目標。

爲了方便調度,節制所有的資源和兵馬,就必須得有一個督師親自去坐鎮,纔有資格轄制這七八省的軍務了。

對此,大家倒是沒有什麼意見。

於是,刑部尚書張養浩站了出來:“那麼孫公看來,誰可承擔此大任。”

張養浩當初是吏部天官,差點捲入謀反一案,好在他跑的比較快,果然把隊友統統賣了,只是吏部尚書之位,卻是沒了,只好屈尊做了刑部尚書。

好在這位刑部尚書,居然還算滿意,畢竟,幸福感是比出來的,看著張嚴之這些人,抄家的抄家,滅族的滅族,反觀自己,依舊還任尚書高位,不得不說,這已是祖宗積德了。

孫承宗想了想:“或許老夫可以成行。”

孫承宗當初就做過遼東督師,掌握九邊,軍事的經驗是有的,而且既是督師,要讓各省的巡撫們服氣,一般的人還真未必駕馭的住,孫承宗這種帝師,當初的清流領袖之一,以及當初的遼東督師再加上內閣大學士的身份,履歷可謂完美,若他出馬,誰敢不服氣?

不過……

有人沉吟著站了出來,卻是右都御史王文君,王文君搖頭,道:“孫公年紀老邁,只怕無法經受顛沛流離之苦,何況內閣掌握機要,關係更爲重大,孫公還是坐鎮中樞,居中調度爲好。”

許多人暗暗點頭。

孫承宗年紀太大了,要轄制這麼多省的軍務,這個年近七十的老者,如何能承受?

孫承宗聽罷倒也沒有繼續堅持。

其實他內心也很矛盾,一方面,其他人他確實不放心,可若是自己去,他也知道自己的精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害怕真去了,反而貽誤軍機。

短暫的沉默之後,孫承宗想了想,道:“倭寇當初給江南諸省帶來的危害,如今尚且歷歷在目,可謂是觸目驚心,無數的軍民百姓,顛沛流離,更有不知男女被擄走,迄今不生死未知,所劫走的錢貨,更是無以數計,倭寇猖獗期間,江南數省,可謂家家帶血,戶戶含淚,苦不堪言。”

他頓了頓,禁不住感慨道:“正因如此,此番又有海賊來襲,且聲勢更爲浩大,海防之重要,還有這督師之位,便成了關鍵所在,它所關乎的,乃是萬萬黎民百姓的生死,因此,斷不可小視,諸公嫌老夫年老,倒也是情理之中,老夫確實老了,如今老眼昏花,坐臥尚需人攙扶,而今國難之際,老邁之身,竟不能報聖恩萬一,更無法顧全百姓,實是慚愧,可若不能擇出督師人選,老夫則寢食難安,那麼老夫不妨再舉薦一人,遼東郡王張靜一……籌辦軍校,如今這東林軍,已爲我大明勁旅,軍中的許多武官,多受他教誨,且他有郡王身,既受國恩隆重,且又有人望,使張靜一爲督師,轄山東、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軍務……何如?”

孫承宗說罷,爲了掩飾自己的激動,緩緩的坐在了殿中的錦墩上,一旁的宦官給他斟茶上來,他低頭呷了一口茶。

而後假裝鎮定的,等羣臣們七嘴八舌的低聲議論。

其實很明顯,孫承宗之所以要在這上頭大做文章,是因爲他知道……讓張靜一做督師,是有很大阻力的,羣臣很難達成共識。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他才大發肺腑之詞,將這海賊的危害,還有百姓的疾苦,聲情並茂的說了出來。

果然……許多大臣一面低聲議論,一面搖頭。

甚至有人苦笑起來。

那方纔的右都御史王文君嘆了口氣,道:“孫公……萬萬不可。”

右都御史,與左都御史一樣,同爲都察院主官,位列正二品,不只是品級高,與尚書並列,最重要的往往人望還很高,可謂清流中的清流,根正苗紅。

王文君語重心長道:“下官自知孫公此番乃是好意,只是左都督張靜一,終爲武臣,武臣駕馭數省,國朝從未有過如此的先例,自洪武太祖以降,再至成祖,我大明勳臣和武臣無數,哪一個不是有不世之功呢?卻從未有過,以武臣臨地方,駕馭數省軍政之事,以文馭武,是社稷的根本,倘若開了這個先例,孫公可想過後果嗎?”

孫承宗早有準備,又呷了口茶:“事急從權,當務之急,乃是鞏固海防。”

“不然。”王文君搖頭:“非是下官,要與孫公在此逞口舌之快,只是越是國家危難的時候,越該謹小慎微,如若不然……將來遲早大禍降下,埋下禍根。下官絕沒有腹誹左都督的意思,只是……今日可以讓左都督以武臣的身份,駕馭數省,那麼他日子孫亦可,此事……不可開先河,先河一開,則禮崩樂壞,恐非國家和蒼生之福。”

孫承宗道:“現在我們議的乃是國家大事,武臣亦爲臣,自古忠良不限文武!嶽武穆難道不是武臣嗎?可秦檜莫非是武臣嗎?”

王文君不爲所動:“不效孔聖,便不知仁義,不讀四書,則難知忠孝。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也!”

他頓了一頓,又慨然道:“下官以爲……督師人選,還是自文臣之中擇選,方纔服衆。如若不然……莫說是下官人等,縱是各省巡撫及布政使司,以及下設知府、知縣,該如何看待呢?”

“要統御數省,總要讓數省官吏心悅誠服吧,若是此督師,不能服衆,又如何讓人甘心效命?孫公,武臣的跋扈,你不是不知,今日越是國事艱難,便越要謹記歷代興亡的教訓,如若不然,你我皆爲罪人,萬死難恕!”

許多人暗暗的點頭。

又有人道:“這並非是對左都督有成見,只是國家大事,不可不慎!”

………………

感謝騎豬虎爺打賞的盟主,愛你。

第七百二十七章:天降神兵第一百二十章:恩準第四百一十九章:格殺勿論第四百二十章:別具一格的賞賜第二百三十三章:攻心爲上第四百八十三章:天誅地滅第六百九十二章:萬事休矣第三百四十四章:這是真的皇帝第四百五十一章:大賺一筆第四百六十六章:毀天滅地第五百二十七章:原來是他第一百八十九章:入城第六百五十八章:新鮮血液第四百七十四章:大決戰第三百七十五章:弒君第六百一十八章:我即王法第六百九十九章:一家人要整整齊齊第四百二十九章:收網第九十三章:救治第五百零七章:感激涕零第六百四十一章:降維打擊第二百一十一章:天賜良機第四百九十二章:圖窮匕見第六百二十五章:萬象更新第五百三十六章:隱天子第四十八章:簡在帝心第六百七十三章:大禍臨頭第一百四十七章:皇子第三百二十六章:天文數字第六百八十一章:最後一戰第五十八章:老鼠吃象第四百八十六章:回京第六百五十四章:暴利中的暴利第六百五十二章:暴漲第六十三章:入宮第四百一十八章:全完了第二百六十三章:上陣父子兵第五百九十三章:富甲天下第五百四十七章:名王入京第五百七十六章:萬炮齊發第五百四十九章:信王覲見第三百三十七章:聖君第四百六十七章:死無葬身之地第四百一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二十九章:譏貪小利者第五百二十九章:暴力天子第六十九章:人才啊第五百八十八章:萬死第一百七十五章:簡在帝心第四百八十四章:破賊第五百二十七章:原來是他第三百七十三章:一決雌雄第五百三十二章:殺之第五百三十七章:敢在朕面前張狂第七百一十九章:海防之策第六百五十六章:喜從天降第九十一章:靈丹妙藥第四百五十章:威風凜凜遼國公第七百四十三章:正鋒相對第七章:威風凜凜錦衣衛第四百零三章:整死你第三百三十二章:滾出去第五百九十二章:一網打盡第六百四十四章:攻守之勢異也第六百一十九章:上天難欺第五百零七章:感激涕零第五百七十九章:雞犬不留第五百五十五章:整死他第五百七十二章:大勝第七百七十六章:天下大勢第三百一十四章:這纔是真兇第四百六十二章:入瀋陽宮第二百三十七章:歐洲來的消息第二百八十五章:登基第六百九十二章:萬事休矣第五十六章:大喜第四百零七章:震驚的真相第五百四十六章:大喜第二百六十五章:效法太祖高皇帝第七百六十三章:初衷第四百六十四章:加官進爵第五百六十七章:震動朝野第七百二十七章:天降神兵第五百九十三章:富甲天下第五百四十六章:大喜第七百六十八章:爸爸去哪兒了第一百五十七章:皇家血脈第六百五十七章:千古罪人第六百五十七章:千古罪人第六百七十八章:在此一役第七百二十二章:決勝千里第八章:奏報第二百五十章:利益薰心第九十五章:功不可沒第六百七十章:重案第三百六十章:打的就是你第八十七章:禮多人不怪第二百七十章:動用大殺器第二百三十九章:賜地第一百一十三章:人心在我
第七百二十七章:天降神兵第一百二十章:恩準第四百一十九章:格殺勿論第四百二十章:別具一格的賞賜第二百三十三章:攻心爲上第四百八十三章:天誅地滅第六百九十二章:萬事休矣第三百四十四章:這是真的皇帝第四百五十一章:大賺一筆第四百六十六章:毀天滅地第五百二十七章:原來是他第一百八十九章:入城第六百五十八章:新鮮血液第四百七十四章:大決戰第三百七十五章:弒君第六百一十八章:我即王法第六百九十九章:一家人要整整齊齊第四百二十九章:收網第九十三章:救治第五百零七章:感激涕零第六百四十一章:降維打擊第二百一十一章:天賜良機第四百九十二章:圖窮匕見第六百二十五章:萬象更新第五百三十六章:隱天子第四十八章:簡在帝心第六百七十三章:大禍臨頭第一百四十七章:皇子第三百二十六章:天文數字第六百八十一章:最後一戰第五十八章:老鼠吃象第四百八十六章:回京第六百五十四章:暴利中的暴利第六百五十二章:暴漲第六十三章:入宮第四百一十八章:全完了第二百六十三章:上陣父子兵第五百九十三章:富甲天下第五百四十七章:名王入京第五百七十六章:萬炮齊發第五百四十九章:信王覲見第三百三十七章:聖君第四百六十七章:死無葬身之地第四百一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二十九章:譏貪小利者第五百二十九章:暴力天子第六十九章:人才啊第五百八十八章:萬死第一百七十五章:簡在帝心第四百八十四章:破賊第五百二十七章:原來是他第三百七十三章:一決雌雄第五百三十二章:殺之第五百三十七章:敢在朕面前張狂第七百一十九章:海防之策第六百五十六章:喜從天降第九十一章:靈丹妙藥第四百五十章:威風凜凜遼國公第七百四十三章:正鋒相對第七章:威風凜凜錦衣衛第四百零三章:整死你第三百三十二章:滾出去第五百九十二章:一網打盡第六百四十四章:攻守之勢異也第六百一十九章:上天難欺第五百零七章:感激涕零第五百七十九章:雞犬不留第五百五十五章:整死他第五百七十二章:大勝第七百七十六章:天下大勢第三百一十四章:這纔是真兇第四百六十二章:入瀋陽宮第二百三十七章:歐洲來的消息第二百八十五章:登基第六百九十二章:萬事休矣第五十六章:大喜第四百零七章:震驚的真相第五百四十六章:大喜第二百六十五章:效法太祖高皇帝第七百六十三章:初衷第四百六十四章:加官進爵第五百六十七章:震動朝野第七百二十七章:天降神兵第五百九十三章:富甲天下第五百四十六章:大喜第七百六十八章:爸爸去哪兒了第一百五十七章:皇家血脈第六百五十七章:千古罪人第六百五十七章:千古罪人第六百七十八章:在此一役第七百二十二章:決勝千里第八章:奏報第二百五十章:利益薰心第九十五章:功不可沒第六百七十章:重案第三百六十章:打的就是你第八十七章:禮多人不怪第二百七十章:動用大殺器第二百三十九章:賜地第一百一十三章:人心在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喜德县| 新巴尔虎右旗| 托克逊县| 兴山县| 四会市| 辽宁省| 贵南县| 会同县| 区。| 吴江市| 东安县| 翁源县| 云林县| 乌兰察布市| 甘德县| 和硕县| 乌恰县| 嘉义市| 琼结县| 湟中县| 大兴区| 金湖县| 齐齐哈尔市| 浦东新区| 平陆县| 崇文区| 若羌县| 文昌市| 张北县| 岳普湖县| 泸溪县| 林芝县| 宿州市| 开江县| 阿尔山市| 改则县| 衡水市| 二连浩特市| 阿图什市| 乐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