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3章 大反攻

第143章 大反攻

“姓名……”

“周宗”

“籍貫……”

“山西振武衛……”

“我查查……嗯,去歲欠響四個半月,今歲的欠響四個月,算上這個月,一共是九兩五錢,加上開拔銀五兩,一共是十四兩五錢, 拿好了。”

天啓元年五月十四日,伴隨著燕山大營發餉開始,數萬說著官話的山西三鎮兵馬開始提領軍餉。

他們從軍營內出營,內外由手持騎銃的天策衛監督,誰也不敢鬧事。

在南門口,朱由檢坐在城門口一旁的椅子上,面前則是三位拘束的將領。

年過四旬的大同總兵楊肇基、年過四旬的宣府總兵張繼先, 年過五旬的太原總兵魯欽……

而面對他的問題,朱由檢則是站了起來,轉身看向了自己身後掛著的遼東地圖道:

朱由檢要是沒有記錯,他歷史上主要還是在西南平定奢安之亂,雖然不是什麼領兵過萬的將才,但領兵三千的先鋒還是能做的。

————————

原本他應該以太原鎮副總兵的職位, 前來京城擔任神樞營副將的, 結果因爲朱由檢的鬧事, 勳貴那邊魯欽沒走通門路,所以投靠了齊黨。

這次七衛七營前往遼東,主要還是震懾朝鮮,另外在鳳凰城和寬甸、鎮江堡修築石堡、關隘,順帶練兵,最後留下七營輔兵鎮守遼東罷了。

春季遊獵、這玩意是朱由檢這段時間打發時間的興趣愛好,另外在野外安靜的環境,也能談些事情。

“也就是說、原本應該來的十二個營,眼下只到了九個營、兩萬七千人,空額一萬人?”朱由檢輕嗤,隨後卻道:

“罷了、都過去了,我也懶得追究了。”

如果按照滿桂和當地漢民所說的速度,那麼想來河套和東北其他地方也差不多,甚至北邊還要更久的時間。

“李府尹,不是下官不想調,只是義州的情況實在不樂觀,府庫之中只有糧六千餘石、銅銀不足三千兩了……”

事情穩定了下來、同時戚元功和戚元輔也分別抵達了鳳凰城和寬甸。

當他們快要抵達岸邊的時候,跑早操的正兵們就發現了他們:“你們是什麼人?!”

“明歲一年,大概就能將十萬畝河曲變爲耕地,隨後燒地一年,大概後年就能得到十萬畝良田。”

張繼先這人有些先鋒將才,但沒有靠山,能撿到宣府總兵的位置, 主要是薩爾滸一戰把九邊打的斷層了。

“正是下官、請問上朝將軍是要北伐建虜嗎?需要下國出力嗎?”

“嗯?”朱由檢勒馬停下,而陸文昭也解釋道:

新義州城頭上、一名朝鮮大臣眺望著鴨綠江北部的明軍,笑著對旁邊的官員道:

“崔判官,看到了吧、上朝要收拾建虜了,我們作爲受過上朝恩惠的朝鮮人,現在應該盡一份力啊!”

所以、其中的可操作性很大,關鍵要看朱由檢怎麼做。

“那就支取三百兩,買些牛羊,由我渡江送過去。”聽到這話,李府尹皺眉開口,而判官無奈,只能調銀子買了些牛羊。

窮極一生的功績、還不如一個十一歲的少年,這多少有些打臉了。

“殿下您的意思是……”曹化淳眼前一亮,沒想到一回來就能看到這樣的好戲。

“還好,他活了下來。”

“不敢……不敢……”聞言的三人汗顏,沒想到朱由檢真的會包庇自己三人。

順天府和永平兩地的養濟院,其人數可是有好幾萬。

對此、早就埋伏在寬甸和鳳凰城的北鎮撫司錦衣衛通報了孫應元,但他並沒有管這羣女真人。

朱由檢舉起一杯茶,交代了一聲。

想到連續十幾年的小冰河大旱,朱由檢心中也急切了不少。

城中女真人有三成,漢人六成,朝鮮流民一成,這樣的人口,一旦發生後金南下,估計城中的女真人會立馬反撲。

五年、他又還能有幾個五年的時間呢?

“這麼說、需要五年的時間?”朱由檢聞言,當即皺了皺眉。

“只是這……”崔判官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畢竟眼下朝鮮王上對後金和明朝的態度,已經引起了很多朝鮮官員的不滿。

一想到天啓七年,小冰河大旱就要開始爆發,朱由檢也覺得時間上開始有些不足了。

在戰爭下、也有一部分女真人不願意打仗,只想著老老實實耕種,漢人也是一樣。

不多時、孫應元也策馬帶著人從鎮江堡中趕來了江灘,而李莞見到一身總兵甲冑的孫應元,便作揖道:

“下國義州府尹李莞,參見上朝將軍。”

“他詢問過哪些投靠巴約部的漢民,他們說三年開墾的時候,一畝地能收穫八九十斤蜀黍(高粱),第四年就能收穫一百一二十斤,到第五年就有一百四十多斤了。”

“嗯……”聽到滿桂的動向,朱由檢微微頷首,之後便交代道:

“告訴滿桂不用著急,先擴充巴約部的土城爲大寧中衛,再建立土城,把順天和永平兩地的養濟院百姓接過去。”

此一軍,雖無戚家軍之名, 但不失戚家軍之勇, 地方百姓還稱讚其部隊爲楊家軍, 而後日夜兼程,衣不卸甲, 突出重圍,直抵京城。

戰爭不過是上層階級發動的,卻讓他們底層階級去送死……

“這樣啊……”李莞有些失望,但很快便道:

“這樣的話、下官回朝鮮後,可以向我王上奏疏,調撥錢糧支援上朝。”

只是他的勸阻被這官員聽到後,卻皺眉道:“我們朝鮮深受皇明上朝的恩惠,壬辰之亂、上朝出錢糧兵馬,將倭寇趕到釜山,現在難道我們要從賊嗎?”

“這地方也太貧瘠了,估計是養不了多少人馬……”

因此、孫應元雖然心底看不起朝鮮兵馬,但畢竟人家是來送禮的,自己不來接待也不太好。

於是第二天一早,那李府尹就帶著十頭牛和六百多隻羊,乘船渡江前往了對岸。

事成之後,孫應元還要帶七衛軍返回北直隸,而鳳凰城、寬甸、鎮江堡三地就需要有人來統領這七營輔兵了。

因此,在遠離了燕山所後,朱由檢便開口詢問道:

到時候他們還在那裡撒潑,想著吃養濟院的米可就難了,不幹活就餓死。

“這些沙州和河曲港汊縱橫,堆積旺盛,河牀不斷擡高,汛期常導致排水不暢或河堤決潰,釀成洪澇災害。”

鷹揚、武驤、騰驤三衛,帶著三個營的輔兵前往鳳凰城等待,其他的四衛三營則是由孫應元帶領,準備前往寬甸,最後一營輔兵則是留下、和一千遼兵一同鎮守鎮江堡。

這麼看來、也就不難理解他們爲什麼會有些不自在了。

不過眼下秦邦翰和秦邦屏還在瀋陽被圍困,估計是短時間無法脫困了。

“命天津總兵孫應元、戚元功、戚元輔三人各領兵一衛北上赫圖阿拉,剩餘四衛七營繼續釐清鳳凰三城田畝。”

眼下這裡的平原耕地已經開墾完畢,其餘幾個堡也是如此,這就代表這地方根本不用開墾了。

不少人一路哭、一路走,隨後在抵達了目的地後,從當地輔兵營手中得到了當地的地契和田地。

【五月二十三,阿敏領兵六千圍攻柳條寨,戌時三刻、柳條寨被攻破,守備曹文詔領潰敗,領十餘人逃往王大人屯,未至,王大人屯被破,無奈轉而南下,投往遼陽。】

當陸文昭回答朱由檢的時候,一千六七百里外的鎮江堡外,數萬將士喊殺操演,震動了鴨綠江對岸的朝鮮邊將。

畢竟在朝鮮之役中,朝鮮人的表現可以說丟人丟到了家,除了朝鮮的遼東兵稍微看得過去,也就只有李舜臣等幾部能勉強入眼了。

朱由檢慶幸一聲,沒有想到阿敏會帶六千兵馬圍攻五百餘人的柳條寨。

期間休息時、兩方都在擔心的詢問對方的田地是否肥沃,糧食畝產多少,當地的生活習慣等等。

如瀋陽城一樣,很快就有人把消息送往了赫圖阿拉和瀋陽。

“唯一的問題就是,由於大寧三衛有有遼河、大淩河、小淩河、柳河、沙河等河流,並且水流緩慢,所以大寧三衛有不少河曲和沙洲。”

由於大軍雲集,不過兩三千人的女真、朝鮮人沒有敢作亂,老老實實收拾東西,十天後跟隨輔兵營南下。

也就在當天夜裡,七衛軍就給所有女真人和朝鮮人下了令,十日後遷移的消息。

說白了、他本來就是誘敵,造成圍魏救趙的假象,自然不可能將消息杜絕。

等人消失,他轉頭看向了牛羊道:“牛留下,羊就讓大庖廚處理一下,再使些銀子,再買個幾百只,好好吃一頓,犒勞犒勞。”

不過他說的話,也就是客套話罷了。

“河道中沙洲衆多,河牀不斷淤積,河水宣泄不暢,這些都是滿總兵對大寧三衛的嫌棄之語。”

在短暫的休整了半個月後,孫應元差不多瞭解了遼南東部的情況,隨後便開始了分兵。

“是!!!”

“末將領命!”聽到孫應元都這麼說,四衛指揮使紛紛作揖應下。

楊肇基鎮壓白蓮教,抗擊河套蒙古的旗牌臺吉,收復蘭州,更是在己巳之變中,帶領平日訓練有素的三千家丁和民勇,浩浩蕩蕩的直奔京華。

在亓詩教的助攻下,他被孫如遊等人提拔爲了太原鎮總兵。

朱由檢還是很擔心,畢竟這是四百年前的世界,四百年前的東北,哪怕面對東北三大平原中,最容易開發的遼河平原,但他還是信心不足。

朱由檢看向了旁邊兵部送來了軍報。

想到這裡、朱由檢開口道:“你等一下持我的手書,去糧倉調二十萬石糧前往大寧三衛。”

但面對他的擔心,陸文昭卻笑道:“殿下不用擔心,滿桂已經帶來好消息了。”

因此、朱由檢仔細想了想,貌似山西三鎮對於這三將,並沒有太多的利益瓜葛。

忽的、魯欽開口了,而他一開口,楊肇基也只有全說出來了:

“大同四營,只來了三營,空額一營。”

總的來說、楊肇基是一員儒將,而太原鎮的魯欽也不錯。

當民夫。

“不認識、好像是朝鮮之役裡面的一個朝鮮將領,官職應該不大。”

“支援滿總兵的是廣寧副總兵朱萬良和姜弼、他們帶三千家丁前往支援,眼下在大寧三衛休整。”

“滿桂麾下的人去大寧南部看了看,臨近遼河左側的廣袤丘陵和平原都可以開墾。”

朱由檢告訴孫應元的是,讓戚元功、戚元輔,以及秦邦翰或者秦邦屏三人統帥三地的輔兵。

在南下的路上,他們也遇到了被遷移北上的漢民。

只是柳條寨和王大人屯被攻破,這也就代表太子河以北、除了瀋陽之外,再沒有一座大明的城池了。

“如果可以,那就再好不過了。”聽到這話,孫應元鬆了一口氣。

【鳳凰城未算,發田……】

聞言,陸文昭在馬背上回應道:“鹽場已經開始收尾了,還需要一些時間就能製鹽。”

“這廝真的是……”聽到這話、朱由檢也笑了出來,並問道:“他有沒有說能開墾多少田地?”

見狀,朱由檢也就不再追究什麼,在陸文昭和錦衣衛的拱衛下,策馬準備去遊獵。

所以、在他開口後,事情就有了突破口,朱由檢也把目光放到了楊肇基和魯欽身上。

“將軍、恐怕這樣會被御史所彈劾。”驍騎衛指揮使開口,不過孫應元卻道:

“御史不知兵事,難道你們也不知?有齊王和萬歲在,你們怕什麼?!”

“府尹、如果由義州出錢糧,恐怕會引起王上的不適……”聽到大臣的話,崔判官連忙勸阻。

有的人不滿意前人種的糧食,破口大罵,有的人則是看到了前人種的好糧,高興的笑了起來。

“發餉之後,前往了遼東,可得盡心盡力,好好聽熊經略的話啊。”朱由檢又交代了一句。

幾名指揮使相互攀談,隨後邊點頭應下了這一想法。

“反正是藩國的官員,先接待他,然後通知總兵。”

“李舜臣?是誰?”

他們擔任總兵官並沒有多久,還沒有培養自己的嫡系,就被朝廷一旨援遼令調走了。

“已經抵達鎮江三日了……”

但問題就是、這地方的人口問題。

不過說到這裡、陸文昭笑著搖頭道:

“但這廝之後又說、只要水利修建得當,再將一些河曲和沙州修理一番,或許在幾萬人的開墾下,將一部分河曲開墾爲良田並不是難事。”

“那下臣就不逗留了,祝上朝將領馬到功成!”李莞不敢停留太長時間,不然容易被人彈劾。

孫應元見狀、打馬便返回了寬甸堡。

這模樣讓李如鬆和宋應昌看不下去了,因此讓戚金、吳惟忠等人以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操練朝鮮兵馬,最後才讓朝鮮兵馬有了一點作用……

李莞一臉期待,不過孫應元想起了劉綎的下場,當即搖頭咳嗽道:

“我朝兵力充裕,建虜不過皮蘚之患罷了,何須讓屬國出人?”

很快、在他們的指揮下、李莞一行百來號人,以及牛羊都被接待下船。

經過近半個月的遷移,寬甸的漢人數量達到了十成,而鎮江當地的女真和朝鮮人終究是成了少數。

想到這裡、朱由檢把目光又放到了孫應元的信上,隨後將信合上,對一旁剛剛從南場回來的曹化淳道:

“你走一趟,告訴皇兄,滿桂可以動了!”

他這一開口、張繼先就頂不住壓力先開口道:“宣府此次援遼兵馬爲四個營,一萬兩千人,空額三千……”

五天的時間過去,孫應元成功抵達了寬甸,但與此同時、寬甸六堡的女真人也知道了數萬明軍抵達寬甸的消息。

因此只有先要來戚元功和戚元輔領兵,一邊練兵,一邊威脅北邊的赫圖阿拉,而他則是先帶著所有輔兵操練,順帶在寬甸一帶設置關隘。

“你就是李舜臣的侄子?你叔叔倒是當時打得不錯,我聽戚金總兵的人說過。”孫應元翻身下馬,扶起了作揖的李莞。

“命各衛軍和輔兵營駐紮寬甸六堡,今夜通知,十日後遷移朝鮮、女真人南下鎮江,將鎮江一千戶漢民遷移寬甸,再將所有田畝統計,隨後均等發給寬甸的漢民。”

“今年必須解決山西三鎮的事情……”

“承恩那邊怎麼樣了?滿桂呢?”

“末將領命……”三人作揖回禮。

好在曹文詔突圍成功,不然他要損失一員先鋒大將了。

如果他說錯話,恐怕也會被眼前人給告訴其他不滿的大臣,那麼今後就升遷無望。

“命遼東經略熊廷弼統兵兩萬支援瀋陽!”

“說了!”陸文昭道:“他說若是人力和耕牛足夠,今歲戰事結束後,便能初步將十萬畝河曲初步整理。”

聽到有羊肉吃,七衛軍和七營輔兵紛紛激動的大喊了起來。

【寬甸六堡,共有漢民三千九百三十二戶,口二萬四百零二人,平田六萬四千三百二十三畝六分,坡田七千四百二十三畝。】

寬甸一山林坡地上,孫應元皺著眉眺望寬甸的地形,這才發現,寬甸這塊壩子,東西不足八里,南北不足六裡。

在明軍沒有入朝前,朝鮮兵馬“如狼似虎”,用數萬陣亡和幾十萬百姓換取了日軍四千傷亡,可謂厲害。

這份信按照自家齊王的意思,他向戚金索要了戚元功和戚元輔兩人。

兩人被朱由檢一看, 著實有些不自在。

“殺!殺!殺……”

與此同時、孫應元也給遼陽城寫去了一封信。

五月二十九日,返回京城的朱由檢成功拿到了寬甸和鎮江、鳳凰城三地的黃冊和情報,以及孫應元的手書。

這樣也好,目前大戰在即,動了遼東的衛所田確實不是什麼好事,只是……

畢竟眼下朱由檢的名氣太大了,一衛喝退喀喇沁三萬鐵騎,一衛擊垮土蠻巴約部,而這樣的衛軍,他還有十三個。

勖勤宮內的朱由檢皺眉看完了孫應元的手書,其中鎮江只統計了百姓,卻沒有統計耕地,想來是孫應元不想在這個時候觸碰遼人神經。

眼下、他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他要偷襲赫圖阿拉。

很快、在操練結束後,七衛七營便難得開了葷。

“現在說空額多少,便如遼東賀世賢等人一樣,既往不咎……”

“這些糧食估計能讓那羣養濟院的人多開墾萬畝耕地了,就是不知道除了巴約部土城,還有宰賽的營地,大寧三衛還有沒有可以開墾的地方。”

這三人, 說來也陰差陽錯, 除了宣府總兵張繼先外,其餘兩人還算不錯。

“太原三營,只來了兩營,空額一營。”

“孫應元,應該抵達鎮江了吧?”朱由檢忽的開口,而陸文昭聞言,便回道:

“我是義州府尹李莞,統制使李舜臣之侄,今日前來是以下國之禮,爲上朝盡力的!”李莞站在船頭高聲大喊,而七衛軍的正兵們卻你看看我、我看看伱。

孫應元也不想做戲,因此作揖回禮,隨後便目送李莞帶人渡江回到了朝鮮。

不過……

“滿總兵那邊,休息一段時間後,便接待了熊經略派去的人馬。”

想到這裡、孫應元對旁邊的指揮使道:

朱由檢沒有趁著勢大就詢問他們山西三鎮的兵力,而是舉起茶杯道:

“此行、孤按照人頭髮餉,發開拔銀,三位總兵可有意見?”

【鎮江堡,共有漢民二千四百六十三戶,口一萬二千四百六十二人,朝鮮五百五十二戶,口兩千五百三十人,女真六百八十九戶,口三千二百十三人。】

“行了、既然都談攏了,那麼就叫領完餉銀的人去領取軍糧吧。”朱由檢起身,楊肇基三人也紛紛起身。

“滿總兵眼下,正在等待永平府的九千新卒和順天、永平兩府的養濟院百姓前往。”

剛好朱由檢可以趁這個機會,將其中的健全孩童接入燕山所內,將手腳健全的傢伙送到大寧三衛去。

“也行。”

“命遼陽總兵戚金提領四營兵馬支援瀋陽!”

“命大寧總兵滿桂,領羽林衛、統轄遼兵奇襲清河關!”

朱由檢不再收斂,目光如出鞘的寶劍般銳利:

“這一戰、要把他們打疼!”

(本章完)

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76章 浙黨勢大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353章 分憂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98章 黨爭再起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37章 浙兵戚金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40章 海運之爭第564章 西征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48章 狂攬人才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617章 暗手明瞭
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76章 浙黨勢大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353章 分憂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98章 黨爭再起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37章 浙兵戚金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40章 海運之爭第564章 西征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48章 狂攬人才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617章 暗手明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义区| 日喀则市| 青岛市| 遵义市| 康马县| 吉安市| 高邑县| 阿克| 龙井市| 修文县| 长春市| 义马市| 永寿县| 白朗县| 辛集市| 佳木斯市| 大悟县| 平定县| 青阳县| 岱山县| 井陉县| 桂阳县| 汾西县| 沙坪坝区| 改则县| 武平县| 苍梧县| 隆子县| 丹棱县| 平乡县| 富川| 克什克腾旗| 偏关县| 香格里拉县| 牟定县| 缙云县| 肃南| 囊谦县| 镇坪县| 凉山|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