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

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

“下官明白……”

見朱由檢這麼說,陸文昭也鬆了一口氣。

只要朱由檢爲他撐腰,駱思恭那方面的威脅就幾乎沒有了,而他只需要帶好南鎮撫司的六百人,再慢慢擴大就行。

他能看出、自家殿下需要的不止六百人那麼簡單。

“萬歲宣五殿下進殿~~~”

突然、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了幹清門門口,魏進忠吊著嗓子對朱由檢宣口諭。

見朱由檢看向他、這傢伙還露出了諂媚的笑容。

“我先進去,記住我說的?!?

朱由檢倒是沉得住氣,絲毫不在意自己好皇兄對客氏的關心。

他交代了一句陸文昭,就走向了幹清宮門,宮門兩旁的淨軍對著他作輯,他並不在意而是瞥了一眼魏進忠,朗聲道:

此刻的他,正在對著一個架在凳子上的木頭刨木頭,昂貴的幹清宮地磚上,鋪滿了廉價木頭的碎屑。

天啓元年十二月的時候,內閣首輔葉向高曾經給朱由校上疏說:

歷史對朱由校的評價作者杜車別一、輿論一直給他的灌輸印象就是,朱由校大概是一個只會做木匠的皇帝,還是個文盲,喜好的除了做木匠,就是吃喝玩樂。

“嗯、多注意李康妃和鄭貴妃?!敝煊蓹z應了一聲,便不再問其他的問題,而他們也走到了幹清宮門口。

不曾想朱由校轉身的時候,手裡居然一手拿著刨子,一手拿著一本奏疏。

畢竟就明朝晚期的政治局面,上朝就是看一羣人吵架,吵到最後還想不出一個解決事情的辦法。

倒不如直接在深宮處理朝政,覺得事情可以就下旨,被內閣駁回就換一批聽話的內閣。

之後朱由校退居深宮也沒有荒廢朝政,只是懶得上朝了。

從這裡就能看出、朱由校心靈手巧,善於機械設計,精於建築傢俱的製造,具有這方面的天才是事實,但說朱由校爲了做木匠就不理朝政,這不過是輾轉傳聞之後,對事實的歪曲。

他只記得住一些大事,個人的小事是很難記住的。

從真正嚴肅的史料來判斷,朱由校文化水平是高的,頭腦也是聰敏的,他對軍事、對用人的許多意見往往比他的臣下更高明。

“弟弟來了?快來,幫哥哥我看看這奏疏?!?

朱由檢更是沒想到、自己的好皇兄還能一手刨木頭,一手處理奏疏。

“奴婢知道,多謝五殿下提醒?!闭f著、魏進忠諂媚的爲朱由檢引路,並不敵視他。

因此、哪怕朱由檢對明末歷史有些熟悉,但作爲一個需要工作的人,他不可能天天抱著《明實錄》、《明史》來翻看。

“皇兄?”

朱由校對著朱由檢露出笑容,順帶招呼了起他,揮著手裡的奏疏對他催促。

不過當他看見朱由校在內廷休息也會批閱奏疏的時候,會經常傳諭,說明朱由校即便在宮內都是非常留神關心國事政務。

“當其斤斫刀削,解服磐礴,非素暱近者不得窺視,或有緊切本章,體乾等奏文書,一邊經管鄙事,一邊傾耳注聽。”

朱由檢整理了一下心情,對於這個被稱爲木匠皇帝的朱由校喊了一聲。

朱由校或許在意客氏的感受,但如果魏進忠敢在朱由檢面前擺架子,朱由檢完全可以讓陸文昭把這傢伙當場打死。

“皇兄既然給了你機會,就要好好使用,內廷的一些事情,你和王掌印好好看著辦,別讓一些對皇兄不好的事情再出現?!?

見朱由校問他意見,他也上前看了一眼。

“百官奏請畢,玉音即曰:‘爾們用心行去,我知道了。”

大部分人印象裡朱由校因爲做木匠而不理朝政的說法得自於清人王士禛的《池北偶談》:

“有老宮監言:‘明熹宗在宮中,好手製小樓閣,斧斤不去手,雕鏤精絕。魏忠賢每伺帝制作酣時,輒以諸部院章奏進,帝輒麾之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閹權日重,而帝卒不之悟?!?

“東宮太監,是你調過來的?”

不過這沒有必要,他要留著魏進忠,他之後要做的事情,總需要有人背黑鍋,魏進忠顯然是個不錯的人選。

實際上朱由檢也是被後世一些網絡輿論給帶偏了。

朱由檢走在前面,心不在焉的問了一句,走在他後半個身位,有些卑躬屈膝的魏忠賢也獻媚道:

“是奴婢調來的,客巴巴說內廷不太安全,奴婢就調來了。”

也就是葉向高也承認天啓很勤奮,經常上朝,也經常聽講,可他又擔心朱由校會像萬曆和嘉靖一樣退處深宮,荒廢時間。

就這樣、他在魏進忠的引路下,重新踏上了幹清宮的宮道,不過這次幹清宮的所有太監,都換成了東宮的太監。

說到底、他現在不過是靠著客氏的一條老狗罷了。

不過讓他尷尬的是,站在宮門口的他,看到的卻是一個背對著自己,穿著單薄袖衫打底的朱由校。

然而王士禛的《池北偶談》記載的源頭又當是出自明太監劉若愚在崇禎年間寫成的《酌中志》一書。

《酌中志》的原文是:“先帝好馳馬,好看武戲,又極好作水戲,用大木桶、大銅缸之類……”

然而《明熹宗實錄》中的朱由校卻並不是那樣,實錄中記載朱由校御文華殿講讀的記載比比皆是,對軍國大事親自發表議論更是史不絕書。

“我皇上聰明天縱,朝講時臨,真可謂勤政好學之主矣。但今之嘗朝,既是套數具文,無關於政事。而日講開陳,時刻有限,亦恐不能洞悉於義理之精微,古今政治之得失。”

【戶部奏遼東新餉自萬曆四十六年閏四月起至泰昌元年九月止共發過一千五十一萬五千七百二十三兩有奇,尚積欠遼東餉銀一百二十八萬七千四百兩,其餘各邊一百六十五萬兩,請帝發內帑犒賞九邊沿途十一鎮兵馬。】

這奏疏很是新奇,當然、朱由檢指的不是其中的內容,而是其中的文體,居然是繁體摻雜著簡體文字。

“沒想到明代就有把簡體文字寫在公文上的操作了,不過這簡體文字和後世的簡體文字還有一點區別……”

感嘆了一聲簡體文字和繁體文字共用的奏疏後,朱由檢就關注起了其中的內容。

(本章完)

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40章 海運之爭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163章 齊王黨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96章 扶弟魔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11章 噩夢開局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14章 戚家軍 白桿軍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
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40章 海運之爭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163章 齊王黨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96章 扶弟魔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11章 噩夢開局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14章 戚家軍 白桿軍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氏县| 嘉义县| 丰原市| 南昌市| 商洛市| 新余市| 特克斯县| 布拖县| 祥云县| 咸丰县| 嵊州市| 衡东县| 丰都县| 阿瓦提县| 临颍县| 琼海市| 张掖市| 从化市| 莱阳市| 大冶市| 启东市| 久治县| 瓮安县| 新乡市| 北安市| 化隆| 淮滨县| 额敏县| 清河县| 定边县| 罗城| 南平市| 南充市| 靖边县| 永胜县| 兴义市| 陈巴尔虎旗| 建始县| 溧阳市| 梅州市|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