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郡中之前號稱擁有六萬大軍,可是,事實並非如此,由於沒有戰亂,軍中老弱病殘者甚多,有些軍營甚至虛報人數,騙取軍餉。至於禁衛軍也好不到哪裡去,還好,他們是禁衛軍,在天子腳下,不敢瞞報兵數,但老弱之流還是佔了一小部分。總之,差不多十萬兵馬,真正具備作戰能力的最多不過七萬人。雖說叛軍總共三十萬大軍必然也是徒有其空名,但是相比之下,他們還是佔了絕對的優勢。針對如此懸殊的情況,李天痕前身作爲一軍統領,自是瞭解其中利害。
衆臣皆露出不安之色,周馨兒本是一個女子,又長期生活在皇宮之中,對這行軍打仗之道自是不太瞭解,並不真正感受到有什麼威脅,只是問道:“依李丞相所言,如今我大周是處處面臨險境了?”
大周在潁川郡中復國之後,因形勢險峻,迫在眉睫,衆多將領已經分往各處大營去主持各項軍事事宜,大將軍沈正朝更是長期留守在穎川郡南部的益縣、江縣及龍州縣一帶的南大營。而之前潁川作爲一個邊郡,乃大周扼守西北邊的要地,潁川王周玄又是長期呆在東林城皇宮之中,以致於郡中凡事皆是以潁川太守沈正朝等武官決策爲主,前期光復大周諸多事宜也是主要由這些將領操勞,現在他們都分往各處軍營了,所以,朝中衆臣絕大都是文官,這幫人對這軍事之事自是不太知曉,聽到李丞相如此不利己方的言論,自是不安。李天痕如今雖爲文官,身上卻流淌著將軍的血液,對衆人如此惶惶不安,不屑理會。
李天痕朗聲回到:“皇上,並非如此,我大周雖然將士不多,但是,這潁川郡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乃是絕佳之防守地形,整個潁川郡之中又遍佈羣山,實是易守難攻。我等大可以此天險爲依靠,抵抗叛軍!”
周馨兒調皮一笑,說道:“就知道李丞相你會有辦法解決,具體說來聽聽。”
李天痕道:“回皇上,如今正臨初春,乃發展農業,種植糧食作物的好時機。臣以爲,皇上應下令將營中老弱士兵參與農耕勞作,自耕自產,屯田儲糧。另外,廣修水利,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爲農作物的生長提供水源,另外一方面,可以在戰時不必爲水源不足困擾,一舉兩得。同時,修築城防,在潁川郡十幾個縣之中,均設置城關,派兵駐守。可如今時間緊急,便先以潁川郡
中臨向趙國的郡縣,包過益縣、江縣及龍州縣爲重,修建城牆,打造關隘,重兵把守,並廣修各種守城器械,做好各項守城事宜。”
衆朝臣聽到李天痕的一番有板有眼的策劃,心中稍稍得以安靜下來。周馨兒事實上聽得不甚明白,但還是對衆臣說道:“諸位卿家有何意見?”
只見走出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虎目熊眼,粗眉長鬚,兩邊太陽穴微微隆起,步伐穩健,一看便知是練武之人。此人正是大周兵部尚書馬青雲,原爲潁川太守沈正朝部下,是潁川郡中除沈正朝之外的一號人物。大周原來的官職制度中,官職與軍銜並不分開,所以太守既掌管郡中之事,又手握兵權。沈正朝任太守期間,因諸事繁忙,所以,軍營諸事多是由馬青雲來處理。現在沈正朝升爲大周大將軍了,掌控整個大周的兵權,直接負責管理軍營各項事宜。所以,沈正朝走之後,便推薦自己的得力部下馬青雲入朝爲官,任兵部尚書。
馬青雲以往在軍營之中主持將士訓練之時,皆是身先士卒,嚴於律己,事事當先,所以,雖然如今已經年近五十,但他還是精神抖擻,並無半點衰老之象。
聽到皇上的詢問,他走到大殿正中,說道:“回皇上,微臣以爲,丞相所說,皆是微臣所想。微臣甚是贊成李丞相的禦敵之策。只不過,微臣在此基礎之上,另有提議,可保準萬無一失,不知當講不當講?”
馬青雲之前身爲潁川武將,常年居住在營帳之中,性格自是豪爽而又帶有些許暴躁。如今,進入朝中爲官之後,竟然強迫自己改掉性急的毛病,變得稍稍有些畏首畏尾的,或許是人到中年之後,對很多事情都看得比較深刻、複雜了吧。以往如若是在軍營之中,他只怕會直接說出來了。
周馨兒修爲尚淺,自是不知其中變化所在,聽到他這麼說,興奮地說道:“姑且與朕道來。”
李天痕深知其中紋理,對馬青雲身爲一個帶過兵的武將,竟然變得這麼婆婆媽媽的,心中頗是不屑,在這朝廷之中,卻也不好說什麼。
馬青雲說道:“謝皇上。微臣以爲,潁川地形得天獨厚,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其他三面可依靠連綿羣山之險,無須重兵防禦,諒敵軍也不會從這三面進攻。趙國叛軍如若想進攻潁川,最好最有利的辦法便是從南面進攻,所以,我等只需在益縣、江縣及龍州縣三縣的各處,依靠地形之利
,修建城牆城關,並派出潁川郡大量精兵強將把守。同時,再從其他大營調出大軍集合到南營,加強南營的力量,旨在加強正面戰場的防守力度。如此穎川城方可安枕無憂啊!”
衆臣深以爲然,紛紛點頭。唯有李天痕說道:“馬尚書,如此一來確實可以加強潁川城的防守力量,大大緩解正面戰場之憂。只是,潁川郡如此之大,如若草率從各大營調兵往南營,如此時間緊急之下,只怕到時我軍糧草補給會紊亂,各營之間的協調合作也會出現問題,此乃兵家大忌啊。”
馬青雲道:“不然,李丞相,凡事須得往長遠了看。如今除了南營駐紮在潁川郡南部之外,其他幾處大營均是分佈在其他地方。而像東營、西營以及北營這三營皆是處於腹地,大戰一起,難道讓這三營將士無所事事,觀戰不成?”
李天痕濃眉一豎,喝道:“馬尚書,李某並不是這個意思,南營確實需要支援,增派人手,只是如此支援之法實乃兵家大忌啊。更何況我大周剛剛復國,各項事宜均未開展順利妥當,如此一來,豈不是增添亂子嗎?現在,趙賊還未曾攻來,我等便如此未雨綢繆,大動軍營,簡直是敵不亂我我自亂之舉?”
馬青雲回到:“難道丞相是想等敵軍打過來了再做準備嗎?只怕到時我等早已屍骨無存,何談抵禦?”馬青雲雖然只是個兵部尚書,官職低於李天痕丞相之位,但是,他歷來在這潁川郡之中掌管大軍,也是火大,說道激情之處,自是懶得顧及了。
周馨兒見兩人爭吵了起來,急忙說道:“兩位愛卿所言各有道理。諸位卿家,你們有何其他看法?”說著,看向其他大臣,欲尋求解決之道。
衆臣本來對這趙國皆是稍有恐懼,聽聞馬青雲所言之事,似是對於防守更有好處,當下紛紛迴應,贊成馬青雲的說法。
周馨兒見絕大數人都這麼說,便說道:“既然如此,便按照馬卿家所奏,即刻安排。”周馨兒此時心中甚是不快,暗道:“哼!這該死的盧礦秋,怎麼這麼久了都回來一趟。如果他在的話,他肯定是有辦法的。”
李天痕見皇上已經下令,雖覺不妥,但也不好說什麼了,只得悶悶地與衆人退朝。
聖旨一下,益縣、江縣以及龍州縣各處紛紛修建起城牆,設立關卡,鑄造守城器械,同時,大量囤積糧草等等,逐漸開展各項事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