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5章 - 情比銅堅

“太昊的事務就由風餘負責,大家還有什麼要說明的嗎?”我環顧議事殿內的近70名長老,通過了兩天來對諸部大小事務的重要部分統一磋商,已經將春耕、兵役法、薪資發放、稅收、教育法、新年的匠作區製造業發展等重大事項作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佈置。

內務不安定,如何能放心在外征戰!

不過在我看來,這種會議上,我出現的必要性正在逐步降低,各部都已經在磋商中產生了大量的制度和方法,所需要的不過是得到我的首肯而已。這一點風餘完全可以代表我做到,但風餘卻總有些依賴我,希望太昊所有重要的事項都在我的指導下決定,方能保證不會出現大的差錯。

“唔——還有一個事情”刑部的長老任圭站起來,向我躬了躬身,提出了另一個新鮮的問題“按我任族舊俗,族長應該可以有兩位妻子,且在與他族交換配偶時,由族長先選,但只能選一次,如果以後其中一個妻子死掉或換掉,就得和其他族人一樣,由前來交換的女子自己選擇。但如今太昊城內,諸族間青年都可自行配合,不再有交易之說,日前我族中長老認爲,任族族長還缺一妻,不知道應該通過什麼方式解決,請族長定奪。”

這個也有點麻煩,按說目前太昊城內的婚姻狀況還是比較符合我的期望,畢竟長年在一起的族人不容易產生太多新鮮感,絕大多數婚配都在跨部族的情況下完成。

但原來我就知道,原始部族中族長擁有擇偶優先權,有兩個妻子並不是太特殊的權力。少數的族人家裡也有兩名妻子,只是一妻二夫的情況少一些,我所知道的只有一例。

但政由我出的時候,只是頒佈了“不得近親婚配”的政令,卻沒有對其他的方面進行約束,如今進入了“立法”時期。看來是制訂一部《婚姻法》的時候了。

我向禮部和刑部的長老們提出了婚姻法的幾條大框架,要求他們參考,在此基礎上制訂太昊的首部《婚姻法》。

首先還是提倡一夫一妻,但不反對一夫兩妻或一妻兩夫,卻以此爲上限,不得出現一夫三妻或一妻三夫的情況。

二是設立婚姻的確認程序,我把這命名爲“結婚”。凡達到婚齡(在太昊城,這個最低年齡是16歲,以前可是14、15歲就結婚)的太昊青年,經禮部審覈,里長證明,即可在禮部申請結婚。結婚需要經過申請登記、鑄結婚證、舉行婚禮等三個步驟,其中第二個步驟要特殊一點——因爲還沒有照像術,也不能製作其他證書,所以只能由匠作區的主管土魯給他們鑄“青銅證書”:即在兩塊青銅上鑄上雙方的名字。夫妻兩人各一塊,後來得到這個東西的族人多半選擇了佩在身上。這股風潮如此盛行,以至於好多結婚多年的老夫老妻都要求重新鑄一塊“結婚證書”。

當然,可想而知,婚禮是要在宗廟主殿進行的——這一點我採用了後世教堂的職能。風塵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就很快掌握了一名“太昊神父”的基本職業能力,對我提供的繁瑣婚禮程序瞭如指掌。甚至不用帶上小冊子也能應付自如。主殿在近半年的時間內一天得舉行好幾場婚禮,有時遇到禮部有事,晚上也在補辦婚禮。

三是婚姻的註銷。結婚要在禮部備案,禮部要通過查驗戶籍予以審覈,但離婚也得通過禮部,從已經登記的結婚檔案上註明變更情況,同時爲了避免輕率地離婚,我還是要求雙方必須提前一個月申請。這一個月內由本族長老勸和,但不得強制。一個月以後仍堅持要離的。得在太昊宗廟付一筆“離婚費”,由工部負責收回“結婚證書”,予以融化,從而徹底地取消這次婚姻。

太昊目前的體制下,基本上不會有太多的私人財產,所以財產分割的問題留待下一步再完善,而子女和老人的供養也基本上不用雙方操心,反正都有部族在公共財產裡支出,所以這方面暫時還不用通過立法得到過多地確認。

婚姻法的基本框架還是得到絕大多數族人的支持,但任族的族長對於新法卻有一些想法,按新法,一律不允許強制婚姻的存在,所以不會有人專門爲他解決小老婆的問題,只是給了他另娶一位的自由,但得由他去泡小妹妹了,長老們幫不上忙。

作爲婚姻法的補充,也爲了太昊的發展,我提出對多生孩子的家庭應該予以一定的補助,長老們一致通過,按每多生一個孩子,在太昊學校畢業之前,每個月發10枚銅幣給予補貼,這一方案在族人中掀起了新的風波。據說看完了頒佈的新法,立即就有拖著老婆回家的急性子。

婚姻法的事情告一段落,也就是在數天內搭起一個框架,在後面的實施情況出來之前,我就已經離開太昊了。

600名騎兵是我所率領過的最大的軍事力量,看著在身邊經過的長長的隊伍,我都有點熱血沸騰,儘管以前曾經帶過上千人的隊伍,但那畢竟不是屬於我一個人指揮的,只是通過我來協調而已,但眼下這支騎兵隊伍,卻能讓我如臂使指,自由使用,這種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支裝備完善的達到600人規模的騎馬部隊。每名騎兵都配了全副馬具、護甲,一支長矛、一張弓、四根弦、30支箭、一個帳篷、一把小鍬、50斤以上的乾糧。600餘騎分爲五個連,還有專門的三個炊事班,一個工具維修班,以及數名軍醫。

眼下這樣一支裝備空前的隊伍就在我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地向北方開進,一路還不斷地開展拉練,訓練小組對抗,分進合擊,遠距離行軍等課目,讓這支經過了近三個月強化訓練的“嫩騎兵”隊伍的戰鬥力再次得到了提高。

到了大河邊一看——我們還是來遲了,春汛已經到來,直接涉水過河已經不可能。

無奈,只能取道函谷關,經過姜氏的勢力範圍,再北向過姜水——實際上在後世應該叫渭水——最後到達斟戈城。

木駝和姜由在4月27日到達斟戈城,我們終於召開了第一次大規模針對鬼族作戰的軍事會議。

第146章 - 銅錠東來第1章 我是村長第194章 - 有狐之敵第137章 - 牛背遷族第306章 - 初見端倪第134章 - 無血任務第326章 - 國事訪問第312章 - 黎族新路第173章 - 稅法新規第324章 - 怠工事件第352章 - 族長風範第29章 秋收大典第4章 壯大生產第59章 爲何而戰第377章 - 濮人戰俘第85章 - 終被算計第37章 文化衛生第304章 - 賓客盈門第270章 - 南戎村落第78章 - 族長之爭第365章 - 隗王使團第193章 - 部族歧視第14章 騎兵初成第一三十六章 炎族新主第258章 - 浪漫傳說第76章 兄弟之族第174章 - 新村建設第120章 - 銅頭鐵額第70章 農業擴張第273章 - 轉而他求第329章 - 左右爲難第369章 - 族長退位第184章 - 錢通萬貨第7章 基礎建設第85章 - 終被算計第52章 貿易外交第138章 - 太昊議政第53章 生意興隆第34章 大元宗廟第229章 - 就叫運城二百二十二危如累卵第332章 - 大夏特色第106章 - 開天銅斧第18章 請君入甕第291章 - 籌建歐且第381章 - 又見銅頭第118章 - 攻守易勢第76章 兄弟之族第169章 - 南征不利第162章 - 立法會議第190章 - 大方規劃第243章 - 百獸辟易第186章 - 賓朋滿座第58章 以牙還牙第125章 - 大河真相第97章 - 羊毛代棉第275章 - 雨中建城第357章 - 吐絲蟲子第207章 - 驪山新城第292章 精耕細作第90章 - 萊夷遷族第149章 - 黎族分裂第115章 - 竟然姓蚩第106章 - 開天銅斧第313章 - 未來族長第17章 逼到牆角第42章 城防大戰第4章 壯大生產第309章 - 生財有道第252章 - 夜襲破城第4章 壯大生產第162章 - 立法會議第255章 - 戰果不妙第21章 村長造字第63章 改革曆法第132章 - 烽煙將起第219章 - 初聞隗王第259章 大楚豐收第187章 - 鹽業獨立第321章 - 太昊風波第128章 - 兩族山口第317章 - 農業革命第371章 絲綢面料第355章 - 風氏原則第29章 秋收大典第154章 - 有熊建城第235章 - 贏氏勝出第265章 - 戎人渡江第230章 - 嬴伯辭世第78章 - 族長之爭第250章 - 再嘗美味第258章 - 浪漫傳說第327章 - 函谷鎖鑰第86章 - 元年春耕第367章 - 隗王之子第375章 - 閒居大楚第383章 - 攘外安內第361章 - 百年大計第66章 大元新書
第146章 - 銅錠東來第1章 我是村長第194章 - 有狐之敵第137章 - 牛背遷族第306章 - 初見端倪第134章 - 無血任務第326章 - 國事訪問第312章 - 黎族新路第173章 - 稅法新規第324章 - 怠工事件第352章 - 族長風範第29章 秋收大典第4章 壯大生產第59章 爲何而戰第377章 - 濮人戰俘第85章 - 終被算計第37章 文化衛生第304章 - 賓客盈門第270章 - 南戎村落第78章 - 族長之爭第365章 - 隗王使團第193章 - 部族歧視第14章 騎兵初成第一三十六章 炎族新主第258章 - 浪漫傳說第76章 兄弟之族第174章 - 新村建設第120章 - 銅頭鐵額第70章 農業擴張第273章 - 轉而他求第329章 - 左右爲難第369章 - 族長退位第184章 - 錢通萬貨第7章 基礎建設第85章 - 終被算計第52章 貿易外交第138章 - 太昊議政第53章 生意興隆第34章 大元宗廟第229章 - 就叫運城二百二十二危如累卵第332章 - 大夏特色第106章 - 開天銅斧第18章 請君入甕第291章 - 籌建歐且第381章 - 又見銅頭第118章 - 攻守易勢第76章 兄弟之族第169章 - 南征不利第162章 - 立法會議第190章 - 大方規劃第243章 - 百獸辟易第186章 - 賓朋滿座第58章 以牙還牙第125章 - 大河真相第97章 - 羊毛代棉第275章 - 雨中建城第357章 - 吐絲蟲子第207章 - 驪山新城第292章 精耕細作第90章 - 萊夷遷族第149章 - 黎族分裂第115章 - 竟然姓蚩第106章 - 開天銅斧第313章 - 未來族長第17章 逼到牆角第42章 城防大戰第4章 壯大生產第309章 - 生財有道第252章 - 夜襲破城第4章 壯大生產第162章 - 立法會議第255章 - 戰果不妙第21章 村長造字第63章 改革曆法第132章 - 烽煙將起第219章 - 初聞隗王第259章 大楚豐收第187章 - 鹽業獨立第321章 - 太昊風波第128章 - 兩族山口第317章 - 農業革命第371章 絲綢面料第355章 - 風氏原則第29章 秋收大典第154章 - 有熊建城第235章 - 贏氏勝出第265章 - 戎人渡江第230章 - 嬴伯辭世第78章 - 族長之爭第250章 - 再嘗美味第258章 - 浪漫傳說第327章 - 函谷鎖鑰第86章 - 元年春耕第367章 - 隗王之子第375章 - 閒居大楚第383章 - 攘外安內第361章 - 百年大計第66章 大元新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北宁市| 望谟县| 大渡口区| 靖州| 富阳市| 延津县| 高密市| 丰顺县| 苍溪县| 略阳县| 临洮县| 娱乐| 南城县| 高安市| 和政县| 长白| 阿勒泰市| 布尔津县| 哈密市| 本溪| 锦屏县| 五华县| 营口市| 子洲县| 新建县| 丽水市| 临城县| 忻州市| 栾城县| 平度市| 定边县| 汤原县| 云龙县| 旬邑县| 天长市| 宜州市| 泗洪县| 敖汉旗| 高密市|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