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閻王的事情很快結(jié)束了,雖然轟動一時,但是和大家都沒關(guān)係,只是茶餘飯後的話題。聽說吳閻王到死都沒有交代糧食去哪裡了,公社也沒有派人過來審問,天天都死人,誰還管的了那麼多。
這一點小浪花很快淹沒在饑荒之中,這種人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大家管不了那麼多,只關(guān)心的自己的肚子。
少苦打算回城啦,最近和自己爺爺鬧得不開心,少苦挺鬱悶的,現(xiàn)在想想,何苦給自己找個爺呢。
少苦早知道這樣就不回來過年,幹什麼要兩家來往呢,盡是糟心事情。
少苦覺得他們一家冤枉他的奶奶,看到一個老人,寧願餓死,也要把糧食給自己後人吃,而且還是自己的親奶奶,多感動啊。
哎,感動之後全是破事,兩家關(guān)係剛親近點,非要就變成一家人了,非要一起吃飯,還想住一起?整天說一家人。
不一起吃飯就是不孝順,哎,什麼邏輯啊。
爺爺要來幫自己做主,要一碗水端平,所謂的一碗水端平,就是要殺富濟貧,自己家有糧食也錯了?非要把自己家糧食給堂兄弟吃纔算公平?少苦實在不明白,難道傳說中老頑固就是這樣的嗎?
三爺聽到少苦的抱怨,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就勸說道:“回去吧,以後有事再回來。周家的人都沾你的光啦。就是那些本家爺爺都感謝你啊。哎,可是你爺爺?老人嘛,總想兒子和睦,孫子孝順,兒子之間相互拉一把。”
三爺嘆氣的說道:“我也這麼想的,所以一直壓著不分家,分家了人心就散了,你爺爺?shù)南敕]錯,可是你雖然是他孫子,但是畢竟不是一家人,哎,家家有本難唸的經(jīng)啊?”
少苦看到三爺這麼感慨,明白了,原來所有老人都是這麼想的,可能也是自欺欺人吧,所以壓著不分家,就是想擰成一股繩,問題你把兒子擰成一股繩還能理解,畢竟是親兄弟嗎?人家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
可是你把孫子之間也擰成一股繩,這個少苦就想不通,孫子和孫子之間都是堂兄弟,講的難聽點,都不是一家人了,親兄弟還明算賬,那堂兄弟還能是一家人嗎?
三爺和少苦正在聊天呢,只見間三爺家進來一箇中年人,穿著幹部裝,帶著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都是十幾歲的孩子,女孩大點。
三爺看到來人很激動,立刻站起來,非常興奮的說道:“哎呦,李書記,你這麼來了?”
那個李書記神情焦脆的樣子,苦著臉沒有說話,慢慢的走過來,三爺急忙請人坐下,少苦幫忙倒水。
李書記坐下來,一直在嘆氣,三爺也不敢說話,默默的陪著。
李書記過了好久,沙啞的聲音問道:“少安呢?怎麼沒看到?”
三爺聽到問少安,解釋道:“去田裡了,哎,今年的麥子難啊?”
李書記聽到三爺這麼說,想到田裡的麥子,也嘆了一口氣,慢慢說道:“三叔,這次遇到事情了,要請你幫忙啦?”
三爺聽到這麼說,激動站起來,連忙客氣的說道:“李書記有事情就開口,不要客氣。你可是救過我家好幾口性命的人,只有周青山能做到,絕不含糊。”
解放前,光頭黨到處抓人,三爺和幾個兒子都被抓走了當(dāng)壯丁,在縣城遇到李書記,李設(shè)計和三爺算是認識,看到三爺一家人都被抓了,心中不忍啊。
於是李書記花點錢買通了關(guān)係,把三爺一家救了下來,三爺一家都記得李書記的恩情呢。這次李書記上門,就是天塌的事情三爺一家也要擔(dān)著。
李書記默默的喝了一杯水,少苦很自覺的把水加滿,李書記慢慢回憶說道:“這次我們李家橋遭災(zāi)了,現(xiàn)在整個大隊都找不到一粒糧食了,有的老人已經(jīng)餓死了。”
三爺看到李書記那麼堅強的人,現(xiàn)在精氣神全沒了,都說哀愁莫大於心死,可能就是書記這種情況吧,,隨時都可能熄火,急忙開口說道:“我們家還有點糧食,等會讓安子送幾十斤到你家去?”
李書記聽到三爺這麼說,臉上有點欣慰,這是時候可以給你糧食的人,絕對是重大的恩情啊,要記得一輩子的。
可是李書記臉上還是很痛苦,搖了搖頭說道:“不用了,那點糧食有什麼用,我家有吃的,其他社員家裡還是沒吃的?你說說我們拼死鬧革命爲(wèi)什麼?還不是爲(wèi)了鄉(xiāng)親們有口飯吃,現(xiàn)在大家都快餓死了?你說說我還能那麼自私嗎?”
三爺聽到李書記這麼說急忙勸說:“哎,李書記,今年的全國受災(zāi)了,怎麼能怪你呢,全國都這樣,有什麼辦法呢?”
李書記聽到三爺這麼說,激動叫到:“受災(zāi),我看是人禍,農(nóng)民種了幾千年的地,還不知道怎麼種地,要你來指導(dǎo)種地。現(xiàn)在好了,現(xiàn)在搞得農(nóng)民沒有糧食吃,都要餓死了,可是那些人呢,有糧食還不分給農(nóng)民吃,那是農(nóng)民自己種的糧食,怎麼到頭來農(nóng)民還不能吃自己種的糧食呢?我想不通啊?”
三爺聽到李書記這麼激動,急忙安慰道:“噓噓,李書記小聲點,哪裡還有糧食啊,都沒有糧食啦?”
李書記漲紅著臉激動的說:“我們大隊有糧食,十幾萬斤呢。可是上面說那是儲備糧,雖然是我們大隊上繳的糧食,但是現(xiàn)在不是我們大隊的糧食,是國家的糧食,放在我們大隊而已,所以我們不能分,就算是借也不行。”
三爺聽到這裡,明白了,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情況,糧食是大隊產(chǎn)的,但是你們不能吃,更不能私自分,私自分糧嚴重要槍斃。
三爺也不知道怎麼安慰李書記,只好說道:“那是國家的糧食,我們只能再想其他辦法啦,國家的糧食不能動啊。”
李書記聽了三爺?shù)脑挘廊缓芗樱謭远ǖ恼f道:“農(nóng)民都要餓死了,還不能吃自己種的糧食,天下哪有這個道理。分,一定要分,不分糧食,大隊幾千人都要餓死,我寧可槍斃,也要分糧食。”
三爺聽到李書記這麼說,害怕的跳起來了,激動的說道:“李書記,這個不能衝動,一定要好好商量啊?”
李書記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憤怒的說:“不用再商量了,社員們都打算去搶了,實在是餓的沒辦法了。我這次來不是和你商量的,是請你幫忙的?”
三爺聽到這麼說,立刻保證說道:“李書記,只要我老周做到,絕不含糊,但是糧食不能分啊,真的不能分啊。”
李書記痛苦的搖了搖頭說道:“糧食不分,社員就去搶,搶糧食都得死;不分糧食,社員都要餓死,還是一個死;我分糧食,社員就能活下去,所有的罪我一個人頂,槍斃我一個人,你說說是死我一個人,還是死一片人呢?”
三爺聽到李書記這麼說,驚愕好久沒說話,死一個還是死一片?
少苦也被震驚不敢說話,少苦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爲(wèi)民做主的好書記,饑荒以來,少苦看到的更多的是人性黑暗面,突然黑暗之中閃現(xiàn)了一絲光明,這一絲,照亮了少苦的心靈:這個世界還是有好人的。
死一個還是死一片的問題。
李書記看到三爺沒說話,繼續(xù)悲哀的說道:“我也活夠了,鬼子的刺刀沒有要我的命,光頭黨的炮彈也沒有要我的命,比起那麼犧牲戰(zhàn)友,我也賺大了,我就擔(dān)心我的女兒和兒子,他們還小,我擔(dān)心有人找他們算賬,想放你這裡避避風(fēng)頭?”
兩個孩子都在默默流眼淚嗯,顯然已經(jīng)知道他們自己的命運啦,
三爺看著兩個孩子,不甘心的繼續(xù)勸說:“李書記,你不爲(wèi)你自己考慮,也不爲(wèi)兩個孩子考慮啊?你的兒子和女兒還那麼小?”
李書記慈愛的看著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悲情的說道:“我的有孩子,社員家裡也有孩子。不分糧食都是死,分了糧食他們都能活,你說說我怎麼選擇?我知道你們周家的條件不錯,我把的女兒送過來給你們家孫子做童養(yǎng)媳,你看到以往的情面,善待他們,幫我把兒子養(yǎng)大,算我求你了。”
三爺聽到激動的蹦起來,急忙說道:“不敢不敢啊,李書記,你可是救過我和我兒子命的恩人,你放心,你要真的出事了,我周青山對著周家祖宗發(fā)誓,你的兒子和女兒就是我的親孫子和親孫女,除非我一家人死光了,否者我保證把他們養(yǎng)大。”
李書記聽到三爺這麼說,臉上有點安慰神情,轉(zhuǎn)身對著他的兒女說:“寧寧,婷婷,過來給爺爺磕頭,以後你就是他們家的人的?”
兩個孩子都看著他父親,默默沒說話,不停流眼淚。
李書記疼惜這兩個孩子,看的心都碎了,老婆死的早,就留下兩個孩子,現(xiàn)在自己已經(jīng)走投無路了,自己也不捨得兩個孩子。
李書記站起來,摸了摸兩個的頭,突然抱著兩個孩子大痛哭到:“孩子啊,爸爸也捨得不你們啊?可是爸爸沒有辦法啊,爸爸不死,村裡的人都的死啊。是我對不起他們啊,要不是我昧著良心虛報那麼多產(chǎn)量,大家都能分到不少糧食啊。他們都不用捱餓啊。是我造的孽啊,自己拿命償還啊。你們要好好的活下午,一定要記得做一個正直的人,不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啊。嗚嗚..”
李書記抱著他的兒女在痛哭呢。兩個孩子也是哇哇的大哭。
李書記看到今年李家橋的社員都要餓死了,一直都在責(zé)怪自己。今年春收,公社要各個大隊報產(chǎn)量,明明知道別人報的產(chǎn)量都是虛的,可是爲(wèi)了自己的面子,自己昧著良心虛報了。
吹牛是交糧的,於是社員的口糧少了,本來以爲(wèi)秋糧可以少報點,給大家多留點口糧,可是半日干旱,田裡都絕收啦,社員沒有糧食吃了,今年過年的時候有人餓死了,李書記覺得都是自己的罪過。
後來李家橋的社員發(fā)現(xiàn)糧庫裡面居然還有糧食,很多人都快餓死了,只要有糧食哪裡還管那麼多,吃飽再說,吃飽了就是槍斃也是飽死鬼。
李書記攔著他們了,和幾個生產(chǎn)隊隊長商量半天,還是沒辦法。
搶糧食,肯定是死罪。
不分糧食,肯定的餓死。
想了好久,只有分糧食才能活,幾個隊長帶頭分,分了糧食幾個隊長去頂罪,那樣可以救下李家橋的社員。
李書記覺得他自己對不起李家橋的社員,是他造成李家橋的慘況,他打算贖罪,和幾個隊長爭執(zhí)了好久,他帶頭分糧,所有的罪過他一個人抗。
槍斃還是坐牢他一個人擔(dān),死幾個人也是死,死一個人也是死,李家橋死的人夠多了,能活幾個算幾個吧,萬一出了事情,讓幾個隊長照顧好的兒子和女兒,他也走的安心。
幾個隊長拿著自己的家人發(fā)毒誓,除非他們死光了,否者一定照顧李書記的兒子和女兒。
三爺最後答應(yīng)了李書記的要求,一定會照顧他的兒女。李書記把兒子和女兒留在周家,義無反顧的走了,然後再也沒有消息了。
後來少苦知道,李書記沒有被槍斃。李書記帶著李家橋的社員分了縣裡的糧食,李書記一個人把所有一切責(zé)任全抗,糧食分到社員手裡了,肯定收不回來,只能追究李書記的責(zé)任。
對於私自分糧事件,縣裡的領(lǐng)導(dǎo)開會研究,一個觀點不用說,帶頭分糧,直接槍斃;還有一個觀點是不同意,那是他們大隊自己產(chǎn)的糧食,不是別的大隊放那裡的。社員吃自己的糧食有罪嗎?最多算是借,以後再補上就是。
兩個觀點爭執(zhí)了好久,後來覺得這個口子不能開,要殺一儆百,李書記判刑20年。
那一年李家橋的社員再也沒有餓死的,很多人都記得李書記的恩情,他們發(fā)現(xiàn)上面沒有追究李書記家人的意思,於是打算把李書記的兒女接回李家橋。
李家橋大隊十幾個生產(chǎn)隊隊長親自出動,和李家十幾個長輩一起來周家村接人。
十幾個生產(chǎn)隊隊長對著老天發(fā)誓:只要李家橋人還活著,李書記子女他們就照顧到底。
李家十幾個長輩也賭咒:只要李家的人沒有死光,李家子女不需要別人養(yǎng)活。
從來以後,李書記的兒女在李家橋大隊一直做最輕鬆的話,享受滿工分待遇,所有人都沒有意見。
文革的時候,紅衛(wèi)兵聽說有壞分子子女在李家橋,打算把李書記的子女帶到縣城去批鬥,結(jié)果被李家橋幾百號人打了出來,一直打到縣城。從此紅衛(wèi)兵不敢踏入李家橋一步,李家橋成了紅衛(wèi)兵的禁地。
七八年的時候,李書記被平反,十幾個隊長帶頭,帶著李家橋幾百號人,敲鑼打鼓親自去農(nóng)場把李書記接了回來。
作者 過河泥人 說:有錯別字請讀者提醒啊,我實在找不出來了,請大家?guī)兔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