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曆十一月,按照出版界往年的慣例,是下半年最後一個淡季,因爲上一個月有國慶黃金週,而下一個月有聖誕節,同時還緊挨著元旦,所以這個月的圖書銷售量,與其它月份相比是非常慘淡的。
天朝作協創建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天朝文學能夠繁榮昌盛,所以每年全國作協大比拼的市場比賽環節,就選擇從這從這個月1號開始,然後一直持續到下個月的15號,總共45天的時間。
雖然是省與省作協的比拼,省作協的成員都有義務參與,但文學創作畢竟不是吃飯那麼簡單,不可能要求每一個成員,都參與到比賽環節當中去的。
而且有的成員,已經在上個月出版了作品,或者打算把作品留到聖誕或元旦節再出版,所以從往年的情況來看,無論成員多或少的省份,大概就只有大約五分之一,最多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蔘加。
當然了,雖然單個省份參加的人數雖然不多,但全國各省份作協的成員加起來,他們所創作並出版上市的圖書,還是能拉動這個銷售淡季的市場的。
可能有的人會說了,既然這個時候是淡季,那作品上市銷售的情況,肯定是不太理想的吧?
那這樣,豈不是減少了作家個人的收入了?
難道那些作家們,不能推諉敷衍過去嗎?
你能這樣想,人家作協的領導們當然也能想得到,所以他們會給予積極參加比拼的作家們一些實質性獎勵,比如降低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前面說過了,只要是加入省作協的作家,他們作品出版收入的個人所得稅,可以以30%爲上限。
而只要參加到大比拼,市場比賽環節當中的,不管當事人所在的省作協,最後有沒有拿到名次,他們個人所得稅稅率,在明天大比拼開始之前,還能再下降5個百分點,也就是以25%爲上限。
別看5%聽上去雖然不多,但是對於那些暢銷書作家們來說,每年就能爲他們省下不少的錢。
也就是說,雖然國慶、聖誕、元旦三大節日圖書銷量火爆,使得作家能賺到更多的錢,但是市場比賽環節這段時間,賺到的錢再加上這5%省出來的錢,哪個多哪個少可就不好說了。
而且作協裡面,每年所舉辦的某些評選活動,可不單只是看作家所取得的成績的,還得看他們參加市場比賽環節的次數,有沒有達到最基本的要求。
甚至有些作家,爲了能順利選上,他們還會專門緊盯這些,能爲評選加分的活動,因爲參加活動的次數越多,越能在評選時得到優先考慮的機會。
可別小看了那些評選活動的榮譽,或許對於一般人來說,這不能當飯吃不能當錢花的東西,要不要也無所謂,但絕大部分的作家可就不這樣想了。
但凡搞文學創作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甚至本人,能夠流芳千古、名揚萬世的,所以只要是與文學有關的獎項,他們必然是能爭取
就爭取的。
就好比諾獎一樣,在上輩子的天朝,已經成爲了多少作家心中的夙願,他們不少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爲,拿到這一獎項的第一個天朝人,這樣等他們百年之後,別人在他的個人介紹上就可以這樣寫道:
某某生於多少年、卒於多少年,他的一生是光輝而偉大的,因爲他不但創作了《某某》、《某某》等影響深遠的作品,他還以一部《某某》,成爲天朝第一個獲得諾獎的作家……
當然了,即使不能成爲拿到諾獎的第一個天朝人,但能成爲拿到這個獎項的作家,他們也是能夠睥睨諸多同行的,畢竟這個獎項含金量太高了,讓人根本無法忽視。
即使某些人會酸溜溜地說:不就是一個破諾獎嗎,有什麼了不起的,人家多少作家家雖然沒拿到這個獎,可作品的影響力不但不遜於你,甚至比你還要牛比。
但是自古就有一句話叫做,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能夠有機會拿到這個,普遍被認可爲文學界最高獎項的作家,他們怎麼可能會拒絕呢,只是因爲拿不到又不甘心,不想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罷了。
……
我們再回過頭來說,今年大比拼市場比賽環節的事情。
雖然說,只要參與到這個環節當中的作家,不管他們作品銷量到底如何,該拿的獎勵還是能拿到的。
但是如果成績太差的話,即使沒有誰會說什麼,自己也會感到臉上無光不是?
所以有打算參與到這個環節的作家,一般會早早做好準備,畢竟構思創作一部新作品,總是需要一些時間的,不然心急火燎搞出來的東西,豈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
而且能在這個環節上獲得名次,作家同樣能有實質性獎勵,這個獎勵雖然不是現金或物品,也不是個人所得稅的減免,但在一定程度上,卻是比這些還要珍貴的。
至於這個獎勵到底是什麼,我們後面再說,現在來說一說李名,我們小說的男主角,爲參加這個環節而做了那些準備。
自從九月份,陳思敏出了意外事故後,李名就很少在公衆場合前露面了,甚至是個人微博也很少更新。
看到李名如此“頹廢”,那些黑子們自然是興奮不已的,三天兩頭跑到李名的微博上叫囂,說你李名不是少年天才嗎,不是非常善於炒作推銷自己嗎,現在你怎麼不蹦躂了。
對於那些嘲笑他的留言,李名是不做任何理會的,他覺得自己進入娛樂圈之後,別的似乎沒多大進步,但“無視”這一藝人必修功課,他覺得自己已經練到大成了。
很多藝人在踏入娛樂圈多年以後,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總會表示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自己在意外界的風言風語,自己早就精神崩潰,退出娛樂圈了。
李名對黑子們的所作所爲是默不作聲,這可把他的粉絲們急壞了,大家總是時不
時過來安慰他,甚至委託代表當面找到李名,看看他是不是過得還好。
面對這些關心,李名當然是記在心裡面的,而且他也讓頭號向大家轉述,不用擔心他李名,他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擊倒的,現在之所以低調,不過是爲了積蓄能量反擊罷了。
上個月,也就是十月,幻想遊戲第一款作品《仙劍奇俠傳》,如約而至之後,取得的成績是非常可喜的。
整個十月,天朝遊戲行業只有一個聲音,那就是圍著這款遊戲做各種討論,有討論它爲什麼取得那麼好成績的,有討論它有什麼值得學習借鑑的,還有就是討論它什麼時候出續作的等等。
此外,其它圈子的人也跑過來湊熱鬧。
比如影視圈的導演、編劇,紛紛琢磨自己,能不能拿到它的影視改編權,如果能到的話,又要怎麼樣改編纔會比較好,才能比遊戲本身更打動觀衆。
還有就是文化圈的人士,他們雖然不懂遊戲,但還是紛紛撰文評論這款遊戲,裡面所蘊含的天朝傳統文化,有哪些是以往大家不重視,但卻是不可忽視的。
他們一個個出言獻策,說衙門相關部門在往後的工作當中,能不能像遊戲這種新穎的方式借鑑,以更好的傳播推廣傳統文化,畢竟要與時俱進的不
那些文化圈的人士,他們之所以那麼積極,不見得真的如他們說宣稱的那樣,是因爲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鼓動,說不定只是爲了刷一刷存在感罷了。
就想那些經常活躍在,各大新聞評論上的磚家叫獸一樣,看樣子似乎是能高談闊論,但真要他們去落實,他們說提出的方案建議時,他們一個個又要拒絕了。
而且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些磚家叫獸的話,不管相信的民衆多不多,但總有企業會請他們,去爲自己的商品或營銷站臺,好像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就顯得自己的企業不夠檔次。
對於這些人,不管別人是怎麼看待的,但李名卻是不太在意的,即使他們借了自己的光,但只要他們不來詆譭批評自己,自己也是隨便他們去蹦躂的。
但是對於那些打影視改編權的人,李名就只能和他們說抱歉了,因爲《仙劍奇俠傳》這個系列遊戲的價值,可不同於之前,打包賣給南湖衛視的那三部小說。
上輩子,由遊戲改編成的仙劍1和仙劍3,這兩部電視劇,一經推出之後,不但收視率爆棚,而且還捧紅了一干主演。
有這麼巨大價值的寶貝,李名怎麼可能會爲那點蠅頭小利,而將它拱手相讓於他人呢,他的腦子可沒有壞掉。
雖然現在是爲了參加比拼,而專門去創作一部新的作品,但李名考慮的還是,自己拿出來的作品,是不是還有延伸的價值,就像《仙劍奇俠傳》一樣。
當然了,李名也沒指望任何一部新的作品,都能進行多種改編,但影視、遊戲、動漫等形式,總得需要有一樣吧。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