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本分
【評論區(qū)有我對薛家的看法,歡迎大家討論!】
“十三弟,既然咱們要對上金陵一省官員,那該如何應(yīng)對?”
感慨之後,全然沒有辦法的朱景源,有些不好意思問出了這個問題。
這就是從小含著金湯匙,被身邊賢達之人洗腦的後果啊……朱景洪暗自感慨。
“四哥,如今應(yīng)天府內(nèi)民意洶然,你可知道?”
“知道一些,是因爲(wèi)這件案子,官府盤剝過甚,百姓苦不堪言……故而義憤填膺!”朱景源一副悲天憫人的模樣。
或許他做了皇帝,死後也會得個“仁”的諡號……看著朱景源發(fā)自內(nèi)心的悲憫,朱景洪暗自思忖。
撇開亂七八糟的想法,朱景洪說道:“百姓苦不堪言,正是爲(wèi)民做主的時候啊!”
“所以四哥……你還怕什麼呢?”
薛蟠捲起的民意,在朱景洪看來是可以利用的,而且是很好的一面大旗。
所以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因勢利導(dǎo),讓百姓鬧出更大的動靜,借勢便可對抗金陵地方官了。
“這……”
見朱景源還沒明白,朱景洪只能接著說道:“四哥,爲(wèi)民做主,天經(jīng)地義……你做什麼都是對的!”
沉思一陣,朱景源極爲(wèi)鄭重道:“可使用非常手段,只怕朝野上下,會非議不止!”
這話很正確也很關(guān)鍵,說到底官員纔有話語權(quán),若朝野上下一起聲討他這太子,失了人心他這位置就真完蛋了。
好歹當(dāng)了這些年太子,這點兒見識朱景源還是有的。
“我們打著爲(wèi)民請命的旗子,傳到哪裡都是不怕的,實在不行……四哥到時把過錯推我身上!”
見朱景源要說話,朱景洪又接著說道:“四哥……無論朝野上下議論如何,只要把倭寇的事給平了,父皇就不會對伱有意見!”
換句話說,只要是讓皇帝滿意了,其他人說再多都是屁話。
更何況,事情沒有朱景源想象中那樣極端,他這太子在朝野還有很多擁躉。
朱景洪表情嚴(yán)肅道:“現(xiàn)在我們要做的,就是也派人在民間傳遞消息,牢牢把握輿論主導(dǎo)權(quán)!”
“嗯!”
朱景源似懂非懂,爲(wèi)了不讓自己看起來像個傻子,他沒有再多問下去。
…………
再說何顧謹(jǐn)回了按察司,鄭顯林已在衙門裡等著他,一開口就是問情況如何。
“你不是忙得很,怎麼有閒心專程過來問這些?”
“總能擠點兒時間!”鄭顯林乾笑了兩聲。
“你快說說,十三爺怎麼說?”
坐回椅子上,何顧謹(jǐn)表情嚴(yán)肅道:“十三爺說……”
等了幾秒鐘,見何顧謹(jǐn)面露難色,鄭顯林忍不住追問:“說什麼?”
“唉……十三爺讓咱想辦法,不管用什麼手段,都要把案子給判了!”
見鄭顯林正在思索,何顧謹(jǐn)直接挑明說道:“就是嚴(yán)刑逼供,屈打成招這些……”
感嘆朱景洪不擇手段之時,鄭顯林嘆道:“這是還嫌咱做的不夠多??!”
“既然走上這條路,還能有什麼辦法,做吧……”
目光掃向鄭顯林,何顧謹(jǐn)沉聲道:“真要這麼幹,消息肯定蓋不住,到時候唾沫跟洪水一般涌來,老鄭你可要幫我!”
“你要我說多少遍,咱倆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你怎麼就是信不過我!”
說到最後,鄭顯林已經(jīng)有些生氣,起身後目光灼灼盯著何顧謹(jǐn)。
“那最好不過了!”
二人又商量了一陣,然後便各行其是去了。
何顧謹(jǐn)落實得很快,只是威逼利誘了一番,從應(yīng)天府抓來的人就招了。
但問題是,囚犯的招供證明力度不夠,他還需要更有力的證據(jù)。
於是他又下令,去往應(yīng)天府衙抓來,打算一舉將案子定爲(wèi)鐵案。
到了現(xiàn)在這一步,什麼規(guī)矩體統(tǒng)已經(jīng)顧不得了,辦好差事保住烏紗帽纔是要緊的。
…………
隨著按察司差役到來,應(yīng)天府衙被鬧了個雞飛狗跳。
牽涉其中的吏役,足足有十幾號人帶走,讓衙門口看熱鬧的百姓過足了眼癮。
毫無疑問,這將成爲(wèi)他們回家後的談資,又可以在親鄰面前顯擺了。
坐在府衙內(nèi)的賈雨村,此刻心裡卻不平靜,甚至有些坐臥不安。
他剛補缺還未滿一個月,治下就出了這樣的案子,情況必然會捅到朝廷裡去。
激起風(fēng)浪,他這烏紗帽說不定就被吹落了。
想到這些,賈雨村更是焦躁不安,思索一番後當(dāng)即提筆,要將金陵的情況告知榮國府,希望他們在朝中多加斡旋。
匆匆寫好書信,封裝好後賈雨村喚來親隨,讓其立刻啓程趕赴神都。
做完了這些事,賈雨村又收拾了一番,打算去見見自己的大恩人。
讓人備好轎子,賈雨村便往巡鹽御史衙門趕了去。
金陵一省御史有十幾個,唯巡鹽御史有單獨衙門辦公,其餘都歸在巡按都御史衙門。
應(yīng)天府城內(nèi)衙門很多,基本都聚集在靠北位置。
府衙和巡鹽御史衙門相隔不遠,乘轎不過二十幾分鍾就到了。
今日林如海身體抱恙,除非必要一般不見外客,得知賈雨村來訪則破了例。
賈雨村在會客廳等幾分鐘,更衣完畢的林如海才現(xiàn)身,二人一番客套見禮後,方纔分賓主各自落座。
“林兄,近日城裡發(fā)生的事,你可有所耳聞?”賈雨村輕聲發(fā)問,顯得格外小心。
林如海深受皇帝信任,已加官至正四品,是金陵地面數(shù)得上的人物,賈雨村豈能不恭敬對待。
咳嗽兩聲,林如海端起茶杯,說道:“聽過一些,多事之秋啊!”
探過身子,賈雨村詢問道:“林兄對此,有何見解?”
“唉……國事艱難,金陵上下本該勠力同心,眼下卻鬧出了這樣的事,只怕會姑辜負聖上期許!”
見林如海提到皇帝,賈雨村豈敢不鄭重相待,於是他接著問道:“還請林兄爲(wèi)我解惑!”
並未召集答話,只見林如海慢悠悠放下茶杯,而後捋著鬍鬚說道:“如今國事艱難,朝廷裡裡外外都要用銀子,聖上希望金陵之事自解……”
“可如今情形那是辦事的樣子,一旦金陵之事糜爛……你說誰會遭殃?”
賈雨村皺眉答道:“只怕太子……”
林如海反問道:“太子是聖上嫡長子,可金陵的官員是誰?”
自朱元璋以後,大明皇帝都有殺臣下的習(xí)俗,功績越高的就越明顯。
朱鹹銘自比唐太宗,自然視官員如牛馬,用時便擢無用時便黜,必要時殺一撥也毫不手軟。
太子是皇帝的兒子,官員卻不是,金陵事敗太子很慘,但其中搗鬼的官員只會更慘。
“所以林兄的意思是,我們要幫太子辦成差事?”賈雨村凝神問道。
“爲(wèi)臣以忠,乃是本分!”看向賈雨村,林如海目光如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