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零一章 老聃化胡爲佛,仲尼絕筆春秋

隨著法家創立,人道璀璨的文明增添重要一筆,自此,貫穿整個人道長河,影響整個人族文明的學說現世。

其意義之大,流傳之久,甚至超越了周易,超越了諸子百家任何學說,是人族三皇五帝之後,罕見的大功德之事,人道氣運再次勃發,醞釀的無上造化更進一步,和姬玄淼之間產生了一種極神秘的聯繫。

老聃和孔丘也有些怔楞,老聃是沒想到被姬玄淼搶了先,得了百家第一的機會。

而孔丘則壓根不知道立一學說還能得無邊功德,這不由讓他正式創立儒家的心思更堅定了些。

而另外一些尋求機緣的大能同樣如此,不過創立一家學說並不簡單,這是僅次於立大教的行爲,不但要有一套嚴密的理論體系,還要符合自己的道,更要契合人道發展,對人族產生的作用越大,得到的功德和氣運越多。

姬玄淼創立學說之後,被周天子請到王宮中請教法家之道,聽後雖心嚮往之,但魄力不足,無變法之雄心和膽識,只能扼腕長嘆。

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老聃道:“糠屑進入眼睛,也會顛倒天地四方,蚊始之類的小蟲叮咬皮膚,也會令人一夜不能入睡。仁義給人的毒害令人糊塗,對人的禍亂沒有能比仁義更爲厲害的。”

“你要想讓天下不喪失質樸,就該自然而然地行動,一切順應自然規律,又何必去宣揚仁義,好像是敲著鼓去追趕逃亡的人一樣?”

“白色的天鵝不用每天沐浴而毛色自然潔白,黑色的烏鴉不必每天用黑色染而毛色自然烏黑,烏鴉的黑和天鵝的白都是出自本然,沒有誰好誰壞之說。人世的一切都是自然發展,你又何必非要套上仁義的枷鎖,去強行規範孰對孰錯?這只是你理解的對錯,不是普世共通的對錯。”

孔子道:“天地間本無對錯之說,但事物發展自有其規律,有好有壞。我之道,便是上體天心,以仁道合於天道,將好壞分爲對錯,譬如陰陽,白多則黑少。吾以此引導人道發展,使萬事萬物偏向好的一面,而規避壞的一面。”

老聃嘆道:“嗟乎,丘已得道矣!”

孔子從老聃處歸來,三天不說話,姬玄淼問道:“你見到老聃,覺得其人如何?”

孔子道:“未見其人時,我覺得他應該像龍一樣,合在一起便成爲一個整體,分散開來又成爲華美的文采,乘駕雲氣而養息於陰陽之間。但等我見了他,才知道龍遠不能形容他之萬一,他是道之化身,天地奧秘的終極體現,我所見過的人中,沒有誰能比他更合乎自然。”

姬玄淼道:“這是孔兄孤陋寡聞也,三界之大,聖賢之輩不知凡幾,就說孔兄,來日成就比之老聃也不差,屆時再回首今日,方曉道無止盡,曾經的自己,乃井底之蛙也!”

孔子默然半晌,嘿然道:“姬兄所言甚是,此刻的我,再看在魯國的我,同樣恍如隔世。來日方長,君子自強不息,當終日乾乾,以求大道。”

“好,孔兄此言大善!”姬玄淼道:“不知接下來,孔兄有何打算?”

孔子道:“我當繼續周遊列國,完善我之儒學,希望早日能和姬兄一樣,成一家之言。”

姬玄淼道:“我欲傳道講學,宣揚法家思想,還是和孔兄一起吧,你我儒法並用,說不定更有奇效!”

於是二人辭別老聃,轉而踏上前往衛國之途,孔子道:“老聃前輩已經學究天人,收藏室中書籍無不倒背如流,爲何還要在此地呢?若是傳道天下,豈不是人間幸事?”

姬玄淼笑笑,淡淡道:“老聃正在整理玄門理論,成就道家學說,使神秘高邈晦澀的教派學說走向民間,成爲一種淺顯易懂,卻又道理高深的普世哲學。”

“這就和孔兄的《周易》,我之《玄子》一般,雖沒有修煉秘法,但所含道理無所不包,盡是天地事物運轉的規律,神仙凡人都可看得,都能領悟。”

“這是由上而下,由裡到外,統合整個玄門理論和氣運,成爲影響力更加廣泛的道家統一教派。”

“此一舉動,使玄門理念紮根於民間,不再侷限於信徒之中,人人皆能領悟。小到可做人生指路明燈,大可做治國安民之策,無處不在,無所不包,氣運亦綿綿不絕。再結合更上一層的修煉成仙之法,玄門氣運穩固,此後或有起落,但永無衰落之時。”

孔丘若有所思,他雖不語怪力亂神,但並不否認他們的存在,只是覺得君子直道而行,不必爲此大驚小怪而已。

“這樣一來,此後玄門三教亦可統稱做道教,這無形間又合‘道’之一字,先天沾染幾分氣數。作爲洪荒第一個建立的教派,玄門的確有這個資格。”

就在二人談論老聃的時候,他也在整理自己的五千言。這是要合於人道,在人族紮根的東西,以人族的身份來進行,冥冥中自然不會有隔閡,使得道家理念真正的和人族文明融合,彼此吸收。

就算有朝一日道家學說衰落,但別的學說吸收了其理念,也算是另一種存在方式了,自然會分潤氣運,若反過來打擊,說不得就會形成佛魔之間的關係。

時間倏忽而過百年,老聃以道家思想寫成了《道德經》,轉世人族的使命即將完成,於是辭了官職,騎牛往西而去。

大赤天中老子有感,對坐在面前聽道的多寶道人道:“時機已經到了,佛家派了藥師佛下界爭奪人族造化,此時並無心思發展大乘佛法。關於大乘之法,我已經爲你講解清楚,屆時你立大乘佛教,做一方教祖,豈不比現在的階下囚要好?”

多寶道人面無表情的道:“師伯放心,弟子已經有所明悟。只是我若立大乘佛教,佛門聖人出手殺我,該當如何?”

老子淡淡道:“他們若出手打殺你,貧道就讓老聃打殺了藥師佛,讓他徹底身死道消,既失去搶奪人族造化的機會,連青華大帝的野望也幻滅掉。”

多寶道人嘴角閃過一絲冷笑,這個師伯果然心狠手辣,面上慈眉善目,如鄰家老爺爺,但做起事情來,卻果斷異常,剛滅掉截教不久,又開始佈局坑害佛教了。

只是這對自己有利,既然註定要轉世入佛教,反抗不了的話,就要積極接受,開始謀求最大的好處。

佛教中截教弟子甚多,自己過去,振臂一呼,立刻就能自成一派,它日時機一到,未必沒有機會帶他們重歸截教。

原先多寶道人擔心自己轉世時,被佛教聖人打殺,但既然有藥師佛做人質,那就沒問題了。

藥師佛可是接引的親傳弟子,本身是準聖之尊,這次下凡沒準得到人族造化,一飛沖天了。就算失敗,佛教正在爲他謀求東極青華大帝之位,這對佛教意義同樣重大,根本容不得破壞。

“你放心就是,只要你成功立了大乘佛教,佛教大量氣運匯聚過來,他們再打殺你,那就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只會拉攏你。”

老子對一切局勢自然有著謀劃,讓多寶道人分裂佛教,最好變成現在的闡截一般,這樣就不成威脅了。

就算達不到這樣最理想情況,但如果多寶被打死了,佛教損失慘重,如果多寶被拉攏了,大乘小乘很難一條心,內鬥肯定少不了,無形中也削弱了佛門的力量。

老子一揮袖,多寶道人飛入人間,落在老聃身後,一起走到函谷關外。關令尹喜因夜觀天象,看到紫氣東來三萬裡,知道聖人將至,早就等候在側。

老聃取出一枚金剛鐲,化作一道幽深隧道,多寶道人被吸入其中,肉身元神一陣變化,化成一枚舍利子,消失不見。

老聃正要離開,那尹喜卻下跪求法。老聃笑意莫名,當下收其爲徒,在函谷關立道家學派,傳授道德經,賜號尹喜文始真人道號,此後其人建立樓觀道,一度影響王朝興衰。

天將功德,老聃以金剛鐲和《手抄道德經》收之,成就兩件功德靈寶,騎牛離開,不久之後,在一小村落之中,找到一個方面大耳的少年,正在栽種一些植物。

老聃一眼便看出,這些都是治病草藥,當下隨便指點幾句,被這少年驚爲天人,立刻求著時時請教。老聃遂順理成章的留在這裡,和這少年朝夕相處。

就在老子帶多寶化佛之時,孔子周遊列國完畢,也回到魯國故居。

他這些年雖然積極奔走,不過政治理念一直未得到伸張,甚至在宋國被驅趕,在陳國、蔡國一帶被軍隊圍困,十分狼狽。

孔子眼看天下動盪,生民離亂,對於春秋以來造成這一切的諸侯國十分憤恨,決定寫一本史書來記載大事,微言大義,褒貶功過,以警醒後人,使亂臣賊子懼。

歷時數年,史書乃成,取名《春秋》,孔子頓筆於地,不再著書。

他此時已經完成了許多儒家經典,其學問體系也已經建立完畢,於是帶領包括七十二賢人在內三千門徒,在曲阜立下儒家學說。

第四八一章 斬妖聯盟第十四章 紫光夫人第九十七章 死志第四十八章 心火煅劍第二七五章 青天的使命第二二二章 玄霄無情,玄女有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佛首第一百五十六章 神農證道,三清吃癟第三零九章 二次輪迴(求訂閱,求推薦)第一百四十四章 戰局反轉第五五九章 完整的造化神器第五一二章 佛門女帝第二一五章 昊天迴歸,瑤姬下凡第四一三章 他叫卡俄斯?第四九零章 證道之說(二合一章節)第三七零章 魔祖兇威(求訂閱)第四十一章 羣星噬主第四二三章 兩件至寶第五六八章 無極圖第二四八章 冥河種魔第二七二章 虛無君捕蟬,東王公做雀第三零七章 三十四天與三世佛第六十六章 妖勝巫敗第四八五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八章 祖巫復生第六十七章 勝負之論第二五七章 諦聽第三一一章 兵出函谷,征戰天下第五六七章 大道五十,混元四十九第五七三章 魔神突現,帝一入陣第五七七章 勝負有道第四八八章 創世之道,造化之本第三二六章第二零二章 西方困境第五十二章 金蟬氏第二二零章 真王相召第二零三章 最後一道鴻蒙紫氣第三九一章 隔斷洪荒的太羅寶傘第二五五章 申公豹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破的心第二六四章 蓮華如來至第四十三章 道主第二五五章 申公豹第五十七章 海外歸一第三九四章 燭龍隱秘,天帝把柄第四四七章 絕殺一斧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微紀年第四三八章 上陣親兄弟第四一七章 魔音染三界第八章 大劫終了(一)第五四八章 作死第五一一章 魔神投誠,意外消息第二十三章 一講道第六十五章 周天星辰破第三九六章 聯姻第二七八章 魔尊的誘惑,元始的抉擇第三二六章第五零八章 敗退,落幕(二合一章節)第三零零章 君王法術勢,諸子第一家第兩百字章 淨土劫第四零九章 內亂第二零八章 佛門出,青蓮折第二十六章 海神禺虢第一百九十一章 斥退第二二四章 將功贖罪第三四一章 混沌之廣,宇宙之多,吾不知也第三一五章 御龍之法,屠龍之術第二四九章 改變的命運第五二一章 死亡女神和長青劍第五六三章 羅睺破境第二八四章 天威煌煌,一劍斬魔第三八四章章 以己道代大道第五五四章 兇寶吞皇第四一三章 他叫卡俄斯?第四七四章 白馬馱經,佛法南傳第二七八章 魔尊的誘惑,元始的抉擇第五二五章 三清動,戰神敗第三六七章 天之尊,地之尊第三三五章 昊天之謀,鴻鈞之心第五三一章 古佛寂滅第五四八章 作死第三五七章 遠方的消息,北洲的祭壇第二九一章 穿越者雷林,巫師的盡頭第四七五章 百萬年興衰第五十三章 請立天庭第一百二十七章 轉世奪位第五十二章 金蟬氏第二五三章 弄巧成拙第四零四章 赤帝子斬白帝子第三六二章 說情,要債第二零九章 佛玄並列第五八九章 無極之上(終章)第四二五章 通天浮屠第一百三十四章 星斗陣再現第八十五章 斬屍第四五零章 女聖降,魖族出第五四二章 既生皇,何生王第八十章 平分天地第五七一章 混沌太一轉世之身第九十五章 大能接連隕落
第四八一章 斬妖聯盟第十四章 紫光夫人第九十七章 死志第四十八章 心火煅劍第二七五章 青天的使命第二二二章 玄霄無情,玄女有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佛首第一百五十六章 神農證道,三清吃癟第三零九章 二次輪迴(求訂閱,求推薦)第一百四十四章 戰局反轉第五五九章 完整的造化神器第五一二章 佛門女帝第二一五章 昊天迴歸,瑤姬下凡第四一三章 他叫卡俄斯?第四九零章 證道之說(二合一章節)第三七零章 魔祖兇威(求訂閱)第四十一章 羣星噬主第四二三章 兩件至寶第五六八章 無極圖第二四八章 冥河種魔第二七二章 虛無君捕蟬,東王公做雀第三零七章 三十四天與三世佛第六十六章 妖勝巫敗第四八五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八章 祖巫復生第六十七章 勝負之論第二五七章 諦聽第三一一章 兵出函谷,征戰天下第五六七章 大道五十,混元四十九第五七三章 魔神突現,帝一入陣第五七七章 勝負有道第四八八章 創世之道,造化之本第三二六章第二零二章 西方困境第五十二章 金蟬氏第二二零章 真王相召第二零三章 最後一道鴻蒙紫氣第三九一章 隔斷洪荒的太羅寶傘第二五五章 申公豹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破的心第二六四章 蓮華如來至第四十三章 道主第二五五章 申公豹第五十七章 海外歸一第三九四章 燭龍隱秘,天帝把柄第四四七章 絕殺一斧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微紀年第四三八章 上陣親兄弟第四一七章 魔音染三界第八章 大劫終了(一)第五四八章 作死第五一一章 魔神投誠,意外消息第二十三章 一講道第六十五章 周天星辰破第三九六章 聯姻第二七八章 魔尊的誘惑,元始的抉擇第三二六章第五零八章 敗退,落幕(二合一章節)第三零零章 君王法術勢,諸子第一家第兩百字章 淨土劫第四零九章 內亂第二零八章 佛門出,青蓮折第二十六章 海神禺虢第一百九十一章 斥退第二二四章 將功贖罪第三四一章 混沌之廣,宇宙之多,吾不知也第三一五章 御龍之法,屠龍之術第二四九章 改變的命運第五二一章 死亡女神和長青劍第五六三章 羅睺破境第二八四章 天威煌煌,一劍斬魔第三八四章章 以己道代大道第五五四章 兇寶吞皇第四一三章 他叫卡俄斯?第四七四章 白馬馱經,佛法南傳第二七八章 魔尊的誘惑,元始的抉擇第五二五章 三清動,戰神敗第三六七章 天之尊,地之尊第三三五章 昊天之謀,鴻鈞之心第五三一章 古佛寂滅第五四八章 作死第三五七章 遠方的消息,北洲的祭壇第二九一章 穿越者雷林,巫師的盡頭第四七五章 百萬年興衰第五十三章 請立天庭第一百二十七章 轉世奪位第五十二章 金蟬氏第二五三章 弄巧成拙第四零四章 赤帝子斬白帝子第三六二章 說情,要債第二零九章 佛玄並列第五八九章 無極之上(終章)第四二五章 通天浮屠第一百三十四章 星斗陣再現第八十五章 斬屍第四五零章 女聖降,魖族出第五四二章 既生皇,何生王第八十章 平分天地第五七一章 混沌太一轉世之身第九十五章 大能接連隕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乌拉特前旗| 万荣县| 鄢陵县| 富裕县| 沁源县| 南溪县| 高青县| 三穗县| 英山县| 两当县| 于都县| 安西县| 泉州市| 丹巴县| 保康县| 吐鲁番市| 北宁市| 泸溪县| 满城县| 含山县| 天全县| 安溪县| 双鸭山市| 永春县| 崇信县| 南漳县| 紫阳县| 鹰潭市| 衢州市| 泰兴市| 福鼎市| 葫芦岛市| 夏河县| 徐闻县| 平谷区| 南部县| 平原县| 阿拉善左旗| 裕民县|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