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蒂斯?”
雖說不明白之前所說的什麼五個太陽紀文明,但劉中二還是清楚面具男嘴裡的亞特蘭蒂斯的,畢竟這種東西,光小說裡就不知道寫了多少了,更不用說是影視劇裡了。
而在面具男說完之後劉中二也是咦了一聲,緩緩開口道:
“那不是神話傳說嗎?”
確實......相對於劉中二或者整個九零後來說,亞特蘭蒂斯,那就是一個傳說。
而一邊的面具男聞言卻是笑了笑。
“說它是傳說也行,但它卻和那些只能口口相傳的傳說不同,而是真實有遺蹟和文字記載的,就拿近的來說吧,柏拉圖應該聽說過吧,古希臘的哲學家,其描述的亞特蘭蒂斯是一個美麗、技術先進的島嶼,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70年。他在書中寫道:亞特蘭蒂斯不僅有華麗的宮殿和神廟,而且有祭祀用的巨大神壇。柏拉圖描述,亞特蘭蒂斯人擁有巨大的財富,最初誠實善良,具有超凡脫俗的智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流逝,亞特蘭蒂斯人野心開始膨脹,他們開始派出軍隊,開始征服周邊的國家。而無休止的極盡奢華和道德淪喪,終於激怒衆神,於是,衆神之王宙斯一夜之間將地震和洪水降臨在大西島上,亞特蘭蒂斯最終被大海吞沒,消失在深不可測的大海之中。當然,以上涉及到了神話,有一定的不可信度。但在《對話錄》裡,柏拉圖的話卻是讓人找不得藉口反駁,記錄的是其表弟柯里西亞斯敘述的亞特蘭蒂斯故事。大意就是在地中海西方遙遠的大西洋上,有一個高度文明的巨大大陸。大陸出產黃金白銀,所有宮殿都由黃金牆根及白銀牆壁的圍牆圍繞。宮內牆壁鑲滿黃金,金碧輝煌。有設備完善的港埠及船隻,尚有能載人飛翔的物體。其勢力並不侷限於歐洲,還遠及非洲大陸。有幅壁畫發現於阿克羅提裡城,此城於3500年前因聖多里尼火山爆發而埋沒,1967年自火山灰中挖掘出來,似乎描述正前往北非貿易的船隊。在一次大地震之後,沉落海底,其文明隨之消失。而這裡的文明,就是亞特蘭蒂斯文明!”
“那和龍宮有什麼關係?”
劉中二顯然是被面具男所講的密辛吸引進去了,忍不住下意識地開口問道。
“有關係,而且有很大的關係!畢竟那個龍宮......”
面具男說到此處頓了頓。
“這樣說吧,那個龍宮,是由亞特蘭蒂斯的人,和東方的神仙一起建造的,可以說是龍宮,也可以說是仙宮!”
“神仙?”
聽到神仙這個詞,劉中二的眼睛立馬就亮了。
怪不得能和當家的扯上關係,原來是和神仙有關係啊,只要有神仙在的地方,那一定有做夢都想著成仙的當家的的身影。至於那個亞特蘭蒂斯,挺多算個外國人,自己不熟,也不必多關心,不過......
想到這裡,劉中二擡起了頭。
“亞特蘭蒂斯人和中國的神仙,兩方人馬似乎扯不上關係吧?”
劉中二對著面具男問出了自己的疑惑,而面具男的語氣中也是充滿了不確信。
“我也不知道,不過從得來的情報來看,亞特蘭蒂斯人確實是和中國的神仙有牽扯,至少從記載中亞特蘭蒂斯人說他們自己稱自己爲仙人!”
“這世界上的神仙多到海里去了!”
劉中二也不笨,幾乎是瞬間就找準了話裡的關鍵點。
“單單一個仙人,並不能確定就是中國的吧?”
“那如果再加上海外仙山呢?”
面具男下一句話,就讓劉中二噎住了......
“海外仙山......你是說,蓬萊?”
雖說不了解那個什麼亞特蘭蒂斯文明,但對於中國的神話劉中二卻是十分清楚。
海外仙山,那正是秦始皇苦苦找尋長生不老藥的地方。
傳說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萊、瀛州、方丈,爲神仙居住的地方,其上物色皆白,黃金白銀爲宮闕,珠軒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吃了能長生不老。《山海經·海內北經》中就有“蓬萊山在海中”之句;《列子·湯問》亦有“渤海之東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的記載。記載中另外兩座山被傳說中的龍伯國巨人釣去了守護神龜,因此沉沒於海中,“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
“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也發生在這裡,相傳呂洞賓、鐵柺李、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萊閣醉酒後,展示各自的寶器,凌波踏浪、渡海而去,“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傳說便由此流傳。甚至更有一種說法說蓬萊仙島就是指現在的臺灣。另外因爲日本的地理分佈,也有以蓬萊三島作爲對日本的稱呼。而在當今的中國,蓬萊更是一個極負盛名的旅遊景點。據悉早在春秋時代,蓬萊就爲萊子國的屬地,漢爲東萊郡,唐置蓬萊鎮,後又升爲登州府,而這裡真正以蓬萊命名,則始於漢武帝,唐人杜佑的《通典》上說:“漢武帝於此望海中蓬萊,因築城以爲名”。原來秦漢時代,方士衆多,他們說渤海之東有一百川彙集之處,海水最深,中有三神山,名日“蓬萊”、“方丈”、“瀛洲”,是仙人所居之處,並有長生不老之藥,漢武帝爲了尋求這個仙境,曾多次駕臨山東半島,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但是,海中的仙山“蓬萊”卻始終渺無蹤影,於是只好把丹崖山喚作蓬萊,蓬萊便由此而得名。傳說中的仙山蓬萊不過是個虛無縹緲的幻境,但人間蓬萊仙閣,卻是一個最富魅力,一直吸引著廣大遊客的地方。
蓬萊閣座落在蓬萊城以北臨海陡起的丹崖山上,它始建於宋朝嘉佑年間,當時郡守朱處約見這裡山勢陡峭,風景幽美,便建閣其上,取名蓬萊,供人遊覽。明朝萬曆十七年,巡撫李戴,又在附近增設了一批建築物,總稱蓬萊閣。清朝嘉慶二十四年,知府楊本昌和總兵劉清和,在原有基礎上又進行了擴建,蓬萊閣才具有現在的規模,新中國成立後,又經幾度修繕,使古老的蓬萊閣仍然保持了原有的風韻。
當然......以上只是劉中二個人心中對於蓬萊的理解,和麪具男所說的蓬萊,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