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

李千里主動挑起這樣一個話題,心中也是不乏忐忑,但又實在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眼下看似雍王對他禮遇有加,但他自知彼此身位相差懸殊,雖然談不上雲泥之判,但如果他不是還有一層皇命在身的話,也不是所有宗家年長者入京都會受到雍王的親自接待。

畢竟神都革命已經是一年多前的事情,改周歸唐後,不乏李氏宗親欣喜若狂,除了歸朝分勢之外,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歸鄉祭祖。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多有李唐宗室在長安出出入入,也沒見雍王真正禮待誰人。

說事務繁忙也好,說雍王倨傲也好,總之眼下的雍王是有這樣目中無人的底氣。

李千里此前際遇本就不同於其他李氏宗親,歸朝後過得頗不如意,如今獲得一個面對面與雍王接觸交流的機會,自然是按捺不住,想要將心中盤桓已久的算計稍作傾吐。

此時雍王神情不見有什麼明顯的喜怒變化,他也只是試探著說道:“宗家子孫,生來富貴享用不盡。但殿下與我,雖然有此尊貴命格,卻也多受世道迫害,如今所享,不可說全憑祖蔭……”

李潼聞言後點點頭,講到這個話題,他們這李家兩大舔狗敗類是不乏共同感受的。不過很顯然李千里所言重點並不是這一番同志情誼,至於其人要講什麼,李潼也略有猜測,只是等著李千里繼續說下去。

“在國而言,用士唯功以論。在情而言,亦有親疏之別。所以雍王殿下分陝垂治,權重關西,此乃衆望所歸,無論朝野又或宗家,俱無意義。”

講到這裡,李千里停頓了有十幾息,但見雍王只是淺笑,沒有什麼更明確的態度流露,於是便又繼續說道:“但如今宗家情勢,的確不夠清晰分明。倫序親疏、乃至於資望取捨,頗有錯置混淆,不合聖明之治……”

話講到這裡,李千里又停了下來,一雙眼睛頗有期待的凝望著雍王,等待雍王給自己一個迴應。

見自己若不開口,李千里是不敢再繼續說下去,於是李潼笑了笑,才嘆息道:“朝情內外,我尚可斗膽試言一二。但宗家是非,則就遠非小子能夠放言闊論。歸朝以前,隴西公聲跡幽隱,少爲世道所知,歸朝驟攫於高位,的確是有些不能服衆。”

聽到雍王這麼說,李千里忍不住長長的鬆了一口氣,並又連忙說道:“豈止不能服衆,簡直衆怨沸騰!立朝百官,宰相豈是尋常時位?宗家事務繁密,又豈是俗流能作仲裁!”

他們彼此所言的隴西公,便是如今朝中宰相李思訓。李思訓以殿中監而拜相,併兼領宗正之事,可以說是如今李唐宗室中在朝最爲顯赫的人物之一。

李潼跟李思訓倒是沒有什麼過節,或者說壓根就沒有什麼交集和了解。除了知道其人書畫技藝不俗之外,還知道李思訓是盛唐奸相李林甫的伯父,然後就沒有什麼瞭解了。

當然無論瞭解與否,以行臺目下與朝廷的關係,任何一位宰相都是行臺潛在或者直接的敵人。李思訓資歷淺薄,在棄職隱遁之前,唯一可查的資歷就是曾經官居江都縣令。憑這樣的資歷歸朝拜相,真的是有點說不過去,根腳實在是太薄弱了。

雖然其人也有一層唐宗室的身份,但其所出身郇王房本身與正經的李唐皇室就已經很疏遠。作爲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是李唐宗室的始祖,其嗣子李昞便是高祖李淵的父親。

郇王李禕則就是李虎的第六子,從這裡就分了叉。只看李千里他大侄子李禕在起名的時候根本就不避郇王諱,便可見親疏。

李千里直指其人血緣疏遠、根本不算他們本家人,也自有其底氣。李千里作爲吳王李恪的嫡長子,與當今皇帝是一個親爺爺的堂兄弟。在武週一朝重點打殺太宗、高宗子孫的情況下,李千里一家可謂是與帝室一脈關係最爲親密的宗親了。

至於出身郇王房的李思訓,那根本就是連清洗都排不上號的外門親戚,可如今無論在朝中還是在宗家,都有如此崇高地位,李千里對此自然大大的不忿。

特別是在其人際遇如此被冷落的情況下,再看紅得發紫的李思訓,心態真是崩了一地,就差直接指責當今皇帝用人不當了。

現在雍王表態對李思訓也不怎麼感冒,李千里自然也是欣喜有加,但還有一點不足那就是雍王所言只是就朝事以論,但卻不說宗家是非,這讓李千里構思已久的一些話不好直接說出口。

李千里想要改變自身處境那是必然的,否則武週一朝也不會舔得那麼用力。往年因此受惠,如今則受困於此。

有那樣惡劣的前跡,李千里也不指望他能取代李思訓而拜相,成爲李唐宗室在朝中代表。畢竟李思訓只是根子薄弱,他則底子又潮又髒,朝廷包括皇帝本人對他的接受度必然不會太高。

可就算不能拜相,但身爲宗家耆老這一血脈身份卻不是假的。現在皇帝越過他而以李思訓爲宗正卿,處理各種宗家事宜,這簡直就是當他是死的!

李千里心中對此自然是恨得牙癢癢,所以入京之後順從雍王,討要秋賦的公事提都不提,只述情誼,就是希望獲得雍王的善意與支持,希望能夠保證他在宗家的地位。

但雍王明確表態對宗家是非不感興趣,李千里雖然節操不高,但一時間也實在拉不下臉來作控訴請託。

在沉吟一番後,李千里才又驀地長嘆一聲,繼而說道:“近時讀書,觀前人記事,有遠志小草之論,有感於時,可謂深刻。人事依稀有類,滿朝讀書人,唯不識此章啊!”

李潼聽到這話頓時一樂,所謂遠志小草,乃晉人郝隆以物喻人、譏諷謝安,山居爲遠志、出則爲小草。當然謝安身爲風流宰相,其所主持的淝水之戰對東晉朝廷有續命之功,這樣的評價自然是中傷。

不過李千里提起這話,顯然是意有所指,說的就是當今皇帝李旦。其人幽居多年,在武週一朝更是諸多唐家老臣誓死力保的皇嗣,寄託了許多人的期望。可出宮掌權以來,多昏政亂命,倒是頗爲符合遠志小草的評價。

這話講得就深刻得多了,李潼更加不會輕易表態。他對他四叔談不上有什麼不滿,無非各受時勢裹挾,不得不針鋒相對,私人情感方面,甚至還有些同情他四叔,纔不配位、舉步維艱。

況且就算對皇帝有什麼不滿,他也不會跟李千里這閒人討論,只是感慨他們李家善茬真是不多,李千里話講到這一步,可想而知必是滿腹搞事情的陰謀算計。

李千里等了片刻,見並沒有引發雍王共鳴,還以爲自己講得仍是有些隱晦,索性便一咬牙繼續說道:“宗家情勢有亂,豈止一樁啊!天家無私,諸情諸事都能牽動社稷安危。如今朝情混亂,論者不乏鍼砭,尤其與陝西道政治清明相論比較,更是讓人喟嘆有加!”

“這麼說,言重了。草野磨牙之論,且聽且疑。朝廷政治,還是可圈可點的。”

李潼就算有什麼陰謀,也不會跟李千里相論過深,聽這傢伙吐槽一番還算一樂,但若再講下去,可能就要有失尺度了。

“殿下內施仁政,外破強寇,凡所創建,有眼可睹,有耳可聞!論者竊議,殿下如今所以仍在次席,大器未能全作施展,無非困於老舊人士舊情固執而已。若非此困,唐業已經可稱得人矣!”

李千里話講到這一步,自然不甘心就此打住,索性起身繼續做慷慨陳詞:“遠志小草,如今已經彰然有判!生民更渴於治,此亦人心所指。殿下如今或爲諸情所困,不得不頓足關西,但這種種約束,也並非無計可解。須知如今宗家,尚有一器待用。廬陵幽在,只需待時而引。往年殿下壯功遭逐,若再……”

李潼見李千里並不適可而止,反而更作強言,勸他迎回三叔李顯,眉頭便皺了起來,並不說話,只將佩劍擱在了案上,望向李千里的眼神也變得冷冽起來。

李千里見狀,心中頓時一驚,忙不迭深拜在地,但口中仍作強辯:“廬陵於朝內,一片陌生,若得殿下招引歸朝,凡所計意,俱出殿下,此誠可爲墊足登高之器!殿下方今守於祖業,朝廷欲制難制,一旦廬陵歸京,更成分庭之勢……”

“此言散於春風,不傷宗家和氣!鬱林王既爲宗家耆老,還是應該常作匡正之計。言外的深意,我不以罪孽視之。寶劍常自磨,所殺何止千萬,但唯能容納在我情中者,此中血肉不忍試此鋒芒。”

李潼垂眼望著匍匐在地的李千里,抽劍輕彈沉聲說道。

李千里見雍王反應大悖於他的預期,心中已經是惶恐至極,可在聽到這番話後,不免又生出一二僥倖之想。看來自己這番進言,終究還是被雍王聽進了心裡,只是因爲彼此交誼仍淺,雍王纔不對他作正面迴應。

“狂言妄進,確失分寸!幸在殿下大量包涵,王教深刻,必謹記於懷,凡有言行事蹟,絕不敢遠在殿下情義之外!”

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417 搶位政事堂0159 皇孫李寶雨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320 高句麗遺民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241 秀姿動人0050 太平公主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016 大唐潑婦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308 吾皇萬萬歲0209 枝上桃李子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368 薛郎鐵頭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371 爲王先驅0456 誰沐代王恩威0268 薰蕕不同器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027 南衙北衙0004 醫博士沈南璆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222 吐谷渾王族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168 大兇出洛,人共殺之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029 李氏爲上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261 不欺少年窮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261 不欺少年窮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113 荒園生妖異0051 《逍遙王》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054 鎖喉之臣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093 被甲登殿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588 殿下豐姿,繪影護身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168 大兇出洛,人共殺之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038 水漲船高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
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417 搶位政事堂0159 皇孫李寶雨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320 高句麗遺民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241 秀姿動人0050 太平公主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016 大唐潑婦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308 吾皇萬萬歲0209 枝上桃李子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368 薛郎鐵頭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371 爲王先驅0456 誰沐代王恩威0268 薰蕕不同器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027 南衙北衙0004 醫博士沈南璆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222 吐谷渾王族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168 大兇出洛,人共殺之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029 李氏爲上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261 不欺少年窮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261 不欺少年窮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113 荒園生妖異0051 《逍遙王》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054 鎖喉之臣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093 被甲登殿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588 殿下豐姿,繪影護身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168 大兇出洛,人共殺之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038 水漲船高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余姚市| 东平县| 西贡区| 乌拉特后旗| 凌云县| 亳州市| 陈巴尔虎旗| 灵丘县| 乐东| 手机| 长沙市| 潢川县| 宁都县| 上杭县| 铜川市| 全南县| 皋兰县| 罗定市| 定远县| 岚皋县| 芜湖市| 故城县| 张家口市| 沾益县| 南康市| 大洼县| 瑞昌市| 将乐县| 垫江县| 酒泉市| 基隆市| 南宫市| 柏乡县| 陇西县| 荣昌县| 曲阳县| 库伦旗| 正定县| 滦南县|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