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衆人朝拜的聲音也迴響在大明宮內。
“平身?!?
“謝陛下?!?
李培的表情看著有些凝重,使得殿下的大臣們也都不敢說話。
“衆位愛卿今天來應該都知道所爲何事吧?”李培問著殿下的衆人。
衆人都吞吞吐吐沒敢回答。
李培也不說話,就這麼靜靜的等著有人回答。
李奕先開了口說道:“回父皇,兒臣知道?!?
李培見沒人開口也不在繼續追問下去:“好,既然大家都知道,那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嗎?我想聽聽大家最真實的想法。”
賈騰站在最前方的位置卻是什麼都沒說,頭低得都快找不著了。
李培就喜歡找這樣的開刀。
這丞相平常最是話多,怎麼到了這個時候反而不說話了呢。
“賈丞相?要不你就先來說說唄?”
賈騰心裡咯噔一聲頓感不妙,終於擡起了頭看了一眼李培。
“嗯……回皇上。臣以爲楚國這次的謀劃一定是針對大晉的,世人熟知楚國與我大晉早有糾紛,他們這次招兵買馬一定是另有所圖,臣認爲我們一定得早早預防?!?
賈騰如是說道。
賈騰這不是廢話文學嗎?說了跟沒說一樣。
李培還是得回:“既然賈相都這麼認爲了,那咱們是不是應該也提前預防一下呢?”
衆臣沒有說話,他們也知道這是在點魏武煥,久等魏武煥開口了。
魏武煥怎麼說也是一國的王爺,當初年輕的時候就戰功顯赫,現在國家有難,理所當然的大家還是會想到他。
魏武煥這人也是實誠,聽到這種話也會理所讓然的認爲是自己該做的事。
於是魏武煥開了口說道:“皇上,平定叛亂,臣定義不容辭?!?
魏軒一聽這話就不樂意了,於是開口說道:“皇上,臣父今年已經年紀很大了,經不起這樣折騰,況且年輕時候留下的病根到現在都還在折磨著他,我希望您可以考慮一下他的身體狀況,這次的叛亂就交給我吧?!?
魏武煥沒想到魏軒會這麼說,一時間也有些蒙。
“不,皇上。臣的身子骨還算硬朗,軒兒他太小了,又沒有經驗,讓他去定然是沒用的。白白損失兵將啊皇上。”
說來說去還是魏武煥捨不得兒子過去受罪。
魏軒也不甘示弱的繼續說著:“不,皇上,請您一定答應我。父王現在的身體讓他去我肯定是不放心的。您體諒體諒他唄?!?
李培見這兩父子父子情深的,他都快感動的落淚了。
但是到底選誰去真的是一件很難抉擇的事情。
這個時候李奕卻突然開了口:“父皇,兒臣覺得此事應交由兒臣來做。兒臣畢竟是大晉的皇太子,到時候整個大晉國需要在我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現在大晉有難,我也不能坐視不理。不然到時候大晉的百姓們該怎麼看我了?”
李奕說的也頗有道理。
征服一個國家的百姓最好的方法的確就是爲這個國家做些貢獻。
最好是這種平定戰亂的事,更能讓人們很快的接受一個新的繼承人。
但是要不怎麼說大家都有私心呢,就像魏武煥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上戰場一樣。
魏武煥只有一個兒子可是,這李培雖說有三個兒子,可另兩個他不爭氣啊。
他能有什麼辦法呢,萬一這次折了一個自己最看得上的太子,剩下兩個兒子可怎麼辦啊。
李培心裡犯著嘀咕。
“難得奕兒有這份心,但是朕覺得有鎮南王在此事應該不需要奕兒出馬。”
李培的話說的倒是好聽,不過就是不希望李奕去送死罷了。
魏軒也聽出來理賠的意思了,不過誰都沒有拆穿。
李奕接著說道:“兒臣以爲此事不妥,鎮南王畢竟年事已高。世子雖能勝任。但兒臣也想去橫插一腳,希望父王能成全。”
李培沉默了好一會兒。最終開口說道:“既然太子有這個意思,那朕也不阻攔了。魏世子太子就交給你了,到時候你可一定要保護他的安危啊。”
李培竟真的放心把李奕交由戰場,魏軒一時間有些驚訝。
或許是悠悠衆口難抵擋吧,不過讓太子去做一些事的確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李培現在是不同意也沒有辦法。
魏軒回答道:“是,臣一定保護好太子的安危。請皇上放心。”
魏武煥一聽這話就急了。
什麼意思?
皇上當真要派這個毛頭小子上戰場?可是魏軒今年也不過二十五六的年紀。
這麼小怎麼上戰場啊?
在父親的眼裡自己的兒子永遠都是這麼小,二十五六早該獨當一面了。
想當年魏武煥十五六都已經上戰場了。
“皇上,您當真要讓魏軒去戰場嗎?”魏武煥不死心的問道。
李培輕輕點了點頭:“既然世子都這麼說了,太子也同意了,那朕便沒有理由不同意。若真真的派你去了,到時候又顯得朕不近人情。朕可不想落人話柄?!?
李培像是開玩笑又像是認真的這麼說道。
魏武煥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能改變皇上的想法了,也只得嘆了口氣接受了這個現實。
魏軒此時看了一眼李奕,心裡正驚訝他會幫他說話,而且還要跟自己一起前去平定戰亂?怎麼想都覺得有些玄幻。
李李奕像是有感應似的,轉過頭也看了魏軒一眼。
兩人相視一笑,不過魏軒的笑意裡包含的是對李奕的感謝。
李奕的笑只是單純的表示友好。
衆位大臣也都全程緊閉雙嘴,不知道的還以爲站的都是一羣啞巴呢。
只有賈騰低著頭偷偷的笑了。
笑的有些奸佞。
這次平亂可是給了賈騰一個機會,一個魏軒不在京城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的機會。
只要她不在京城,自己做的事就不會有人發現,到時候魏軒就只是戰死沙場。
怎麼說也算光榮回來的,自己也算對得起他們一家了吧?
賈騰奸惡的想著,絲毫不顧及鎮南王的感受。
衆臣直呼:“皇上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