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3章 臨河卻聞定國策

第363章 臨河卻聞定國策

且說公孫珣與盧植父子擦肩而過,不能一見之後,便轉回界休,然後將心思放在進軍河東、討伐白波匪這件事情上面。

然而,藉著春耕時間,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精力與時間對河東進行偵察和探索後, 面對著這個天下名郡,公孫珣和其麾下智謀之士,卻竟有些束手無策的感覺。

“回稟君侯,除了分兵走上黨包抄後路這一粗淺方略外,我等並無其他策略。”界休城內官寺中,婁圭說出這話以後竟然有些羞赧之意。

畢竟, 人家戲忠之前突然靈光一閃, 抓住了河內的權力空窗期,一招驅虎吞狼, 輕易便取一郡,還收了五千騎兵,這難免讓婁圭還有田豐都有些相形見絀。甚至此時唯一可行的計策,也就是婁圭所言的出上黨包抄後路,其實不還是藉著人家戲忠的‘戰績’而爲的嗎?

“確實難辦!”公孫珣倒是沒有在意婁圭的表情,實際上,其人看著幾案上密密麻麻的軍情彙報和大量的私人、官方書信,也是眉頭微皺。“依著這些情報,所謂十萬河東白波匪,其實並非只是區區黃巾餘孽……倒更像是整個河東上下打著黃巾旗號的自保自治之舉,每城每邑,每鄉每亭都不曾少!”

衆人紛紛頷首。

“之前我還疑惑。”公孫珣愈發搖頭道。“既然白波匪聚衆十萬,那爲何太守王邑和河東世族還能在涑水南面的安邑周邊(後世運城地區)茍且,區區一條涑水真能擋住十萬之衆?畢竟若論戰力, 董卓軍所部皆是關西精銳,尚且一敗塗地……今日看來, 倒像是雙方本就是一家,白波匪自據汾水,其餘不想做賊的便在安邑,相互心照不宣而已!”

“一家之言倒也未必。”田豐忽然蹙眉道。“天底下的事情哪有這麼多陰謀詭論,倒有十之八九是大勢使然。依我看,白波匪起於西河流民,由郭太這個黃巾餘孽領著舉事應該是真的……然後無外乎是當時先帝亂政,西面涼州大亂又需河東勞役,百姓、豪強皆畏死,這才無奈跟從。至於說此時局面,應該是河東望族本就多在涑水南面聚居,而汾水兩岸卻多豪強莊園的緣故,強說他們勾結,未免苛刻。”

公孫珣不由失笑:“元皓說的不錯,是我苛刻了些,但無論如何,如今都不能指望安邑那邊有幫助了。”

但是另一邊,不親自打一仗,之前根本想不到的是,汾水兩岸太過平坦了,而且地面堅實,更兼春日草長鶯飛,實在是太利於大規模騎兵作戰了!

倒是婁圭忽然在馬上拱手出言詢問:“南陽婁圭,請問伯覦先生,你爲何篤定郭太會避戰,又爲何要我軍留在楊縣這裡,莫非停在此處,反而會逼迫郭太主動決戰嗎?”

而遠遠看到一位三十多歲身材高大、衣著嚴整、高冠直裾的中年人昂首步行而來,其人雖然風塵僕僕,卻依舊名門氣度不減……不過,王象等人雖然本能想下馬相迎,但眼見著公孫珣坐在馬上,停在傘蓋之下一動不動,卻也紛紛無奈,不敢擅動!

別人不曉得,婁圭、韓當這些親近之人如何不知道,自家君侯那傲上而憫下的性子又上來了,儼然是對什麼‘各種第一’表面無言,心中暗諷。

公孫珣一時沉思。

除此之外,稍微值得一提的是,公孫珣還以雁門、太原、上黨之功,表了戲忠一個前軍師中郎將,高順一個橫野校尉……這倒反而早在所有人預料之中了。

“一個是範氏出身,首領喚做範先;一個是我同族衛氏出身,首領喚做衛固,乃是我衛氏其中一支管家的族弟!”衛覬面色不變。“若非不想讓這二人知道,我何至於孤身一人冒險來此?此間豪強大戶多認得我是不錯,可兵荒馬亂,我就不怕嗎?”

“不錯。”公孫珣點頭言道,卻是乾脆起身下令。“既然春耕已過,上黨也已經入袋,便不要拖延,全軍沿汾水進發,出永安(今山西霍縣),下楊縣(洪洞),以臨襄陵(臨汾)……尋機決戰!我就不信,一座座城打下去,這郭太忍得住?!”

中軍處的氣氛一時微妙,不過,公孫珣倒是笑了起來,他已經認定此人不是間諜,倒有可能是個什麼都不懂的書呆子:“你且說一說,我如今連戰連勝,如何要在此停下?你不知道我是要去討董的嗎?停在這裡何時能過河東臨洛陽?”

“是何族何人?”公孫珣緊追不捨。

公孫珣不由失笑:“但安邑能久存,卻著實讓人心生疑慮,賈氏貧苦,柳氏通脫,可難道就沒有奢亂的世族嗎?你說河東豪強名爲亂匪,實爲割據,那難道河東世族就沒有名爲官屬,實爲割據的亂賊嗎?伯覦先生,不是我苛刻,而是世族一旦割據,比那些沒有野心的豪強更爲麻煩!”

當然了公孫珣也是立即回過神來……河東姓衛,必然是河東衛氏(與衛青無關,乃是傳承千年的姬姓諸侯國後人),家世自然是河東第一;而其餘的各種第一,什麼德行學問且不說,書法和文章在王象還有其他鄰郡士人跟前,卻絕對是做不了假的,所以這兩個第一恐怕也沒有任何問題。

“我非是諂媚之人,但見到衛將軍過春耕方動兵馬,卻也明白衛將軍絕非浪得虛名之輩,兼有安撫之心。更不要說,此時董卓強暴無度,正需能壓制他的英傑!”衛覬擡頭嚴肅答道。“這時候我不來尋將軍,難道要指望郡中這些亂匪去平亂嗎?”

而大軍既然有了休整、有了賞賜、有了提拔,而且還有了充足軍備,又是順流而下,那氣勢自然毋庸置疑。

“安邑本就不在計劃中。”婁圭一聲嘆氣。“唯獨汾水兩岸,官吏、豪強、百姓俱反……於白波匪而言,反倒像是保家衛國一般,著實難辦!”

“至於汾南那些豪強大戶,這些人其實沒有什麼野心,只不過他們動輒聚集數千戶徒附、民戶,坐擁成百上千的賓客,實力使然。再加上時逢動亂,所以便一個個的起兵盤踞城邑、鄉亭,名爲作亂,實爲割據,茍且安樂罷了。唯獨河東民風強悍,他們又多善戰,不可不制……若將軍能一戰而震懾河東,不妨趁著戰事將這些人收入軍中,擇其中知恥良才爲將,借軍法除其中昏聵無德之輩,然後兼併其衆!總之,不能讓他們繼續留在河東,否則一旦動亂,彼輩食髓知味,遲早再反!”

田豐一時默然。

數日後,二月初五,眼見著太原春耕粗略完成,衛將軍公孫珣不再猶豫,即刻發全軍沿汾水順流而下,直取河東……汾水兩岸乃是晉地最富饒所在,一片坦途,沿途盔甲耀眼,旗幟分明,進軍態勢疾速之餘卻又一覽無遺。

“既如此,不能招降嗎?”旁邊沮宗忍不下插了句嘴。

衛覬搖頭不止:“天下未亂,我潛心於典章書法,難道不行嗎?而如今天下動亂,身爲士人,撥亂反正不是理所當然嗎?”

“正是此意。”衛覬拱手行禮,懇切言道。“衛將軍……我並不懂兵法,只不過久居此處,微微懂得河東情勢而已。將軍何不暫駐此處?若我所言對了,趁勢決戰,以除後患,若我所言差了,稍待幾日,並不礙大局!”

“衛將軍,我大概猜到,無非是河東世族偏安安邑一隅,與白波賊相安無事,你心生耿介,這纔對我有所疑慮,對河東諸族有所疑慮……但你說,窮的去姐夫家換褲子的河東賈氏和每次都把褲子讓出來的柳氏,這種宗族真的會徒有虛名嗎?”

這還不算,公孫珣又表遠在幽州的名士,相交多年的魏攸爲廣陽太守,並將原廣陽太守杜畿引入軍中……儼然是看中其人爲京兆出身,要借重他爲河東或者關中事。

對於剛剛入手的上黨,公孫珣則以成名數十載的河北名士、前車騎將軍長史樂隱爲上黨太守,並以故吏牽招爲壺關都尉……這個任命,乃是擔心牽招聲望不足,所以用樂隱這個牽子經的恩師當招牌而已,否則以牽招在公孫珣麾下的資歷,又文武兼備,既然履任地方,何至於只是個都尉?

至於此時返回的田疇、成廉二人,反倒乾脆了不少。

當然了,軍中其餘將佐、屬吏,乃至於普通士卒,早在之前奪取太原獲取大量財富、物資後,便已經有軍功計算,並加以提拔,以及相當分量的賞賜了,此番就沒有多餘可說……畢竟千里勞師遠征在外,底層軍心是最不能馬虎的,公孫珣如何會犯這個錯?

實際上,楊縣一戰後,一喜一憂,但總體而言,幽州軍上層較之前反而少了三分憂慮,多了三分放鬆:

中軍衆人見狀也趕緊紛紛下馬。

“那請問伯覦先生。”公孫珣待對方說到此處,忍不住催促了一聲。“安邑那邊,河東世族該如何處置?”

官寺堂上,諸多謀士武將紛紛無言。

“河東衛覬,見過衛將軍!”不過,此人居然不在意公孫珣的姿態,直接在馬下躬身一禮,然後卻又開門見山。“敢問衛將軍,可是要繼續沿汾水而下,去攻襄陵?”

“那上黨留多少兵?”婁圭復又問道。

“將軍。”衛覬懇切答道。“正是因爲指望著將軍戡除國亂,所以才更怕將軍在河東有所閃失,以防一朝……”

“但再往北,呂梁山中,因爲之前關中大亂,也多有關中、涼州、幷州逃亡百姓,在彼處茍安求生。”衛覬繼續言道。“當日郭太以黃巾餘孽起兵,便是先在北面山中彙集饑民,一路南下,先裹挾汾水北岸的良家子,到汾水邊上的白波谷正式起事,然後又過河攻城略地,引得無數豪強大戶紛紛相從。而此時,在各地阻攔衛將軍的,其實是各地豪強大戶擅自爲之,至於郭太和汾北出身的白波匪,此時卻有所佈置,屢屢後退避讓……”

公孫珣立即有些醒悟了過來。

公孫珣面色微動。

“說的極好。”公孫珣手握繮繩,在馬上望著北面汾水微微頷首。“確實是我一時大意了……只是伯覦先生,這本不關你的事情,你不在安邑坐觀成敗,反而冒著戰亂孤身來此,又是圖的什麼呢?據我幕屬剛剛所言,你少年成名,家世、名望號稱河東第一,卻一直都未出仕,如今爲何反而孤身犯險,來此處專門助我?”

“上黨方向如何安排?”田豐當即追問。“用何人引多少兵從上黨繞後?”

“還是未免苛刻……”田豐一時蹙眉。“畢竟是正經的匈奴單于與右賢王,四百年匈奴劉氏正統。”

“然後下襄陵,若又是三五千當面,將軍又該如何?”

其中田疇今年才二十二,還是太年輕,不好放出去,自然是重新歸入義從,唯獨其人此番勞苦功高,不可不賞,所以專門加了千石司馬的職銜。

然而,此番軍中許多從太原啓用的幕僚、義從,如令狐氏宗子令狐華,如太原王柔之子王機,竟然紛紛頷首。

“因人而異。”衛覬沉聲而答。“河東世族,是有德才兼備之人的……如賈氏有一個束髮少年,名爲賈逵的,如今在安邑爲郡吏,我就以爲此人才能勝我十倍!”

然後,又以原漁陽太守常林爲太原太守,並表前雁門太守郭縕爲漁陽太守……這個也早在計劃之中。

話音剛落,卻是軍中文書王象迫不及待拱手相對:“君侯!我在河內久聞此人大名,據我所知,此人乃是河東家世第一,德行第一,學問第一,書法第一,文章第一,故四面皆知,此人爲河東名士第一!”

“八千有餘!”

“此時何談招降?”田豐依舊不以爲然道。“白波匪固然像是河東豪強、百姓打著反旗自保,可既然席捲了大半個河東、擊破了牛輔,還一度侵入上黨,誰敢說他們的首領沒有起野心?所以,招降必然能招,但絕非此時,此時彼輩氣焰正盛!而且郭太還是黃巾餘孽……如何會與咱們將軍善罷甘休?”

“這麼想見我,便讓二人去義從中做個伍長好了,讓文則來小心監視!”公孫珣一邊冷笑一邊兀自往外走去。“其部五千騎兵一分爲五,每部千人,兩部給成廉領著,兩部給魏越,二人同以別部司馬的身份爲義公副將;最後一部給宇文黑獺!”

不過,衛覬就在馬下昂首相對,絲毫不怒:“回稟將軍,覬此行不是來爲賊人做說客的,但確實是來勸將軍不要再進軍的,而且還想請將軍就在此處多駐紮幾日!”

“見過左軍師中郎將。”衛覬禮數不失,卻是反問一句。“敢問中郎將,你知道河東的局勢嗎?”

“確實有兩家這樣的世族,也確實出了兩個敗類亂匪。”衛覬面色不變。“如今安邑城中,兵馬俱爲兩人所約束,無外乎是王太守履任兩年,算是他們的恩主,所以沒有逼迫上官而已,但安邑局勢卻都是二人把持!將軍若是平了白波匪,南下安邑,我以爲也應該將他們二人收編,或者乾脆處置!”

但就在大軍繼續南下,於楊縣西南高粱亭再戰再勝,破敵三千,準備趁勢南下襄陵的時候,卻忽然有人不顧兵荒馬亂,等戰事方平,便孤身而來,當道謁見。

“好教將軍清楚。”衛覬不慌不忙,繼續正色作答。“我之前在安邑,隔河可見董賊已然開始遷都……洛陽周邊百姓爲甲士所執,沿途哭嚎,隔河可聞……而且有傳言,董賊下了死令,三月中旬之前,必要遷都完成,而河東廣闊,將軍怕是無論如何都來不及阻攔了,所以,只有長安,何論洛陽?”

“在下直言好了。”衛覬看到對方醒悟,也是趕緊解釋。“將軍順汾水而下,前面還有平陽、絳邑、臨汾、冀城、皮氏等諸多白波匪所佔城池……若是郭太依舊避戰,扔下城池不管,只領五六萬人到北面呂梁山中躲避,將軍該如何應對?河東近二十縣,地廣人稠,屆時將軍若放過他們不管,倉促直入關中,難道不怕後勤被斷?若是沿途佈防,這麼多城,該留多少兵?將軍唯一的策略,便是要將河東徹底掃清,方能放心無虞,大膽過黃河與董賊決戰!”

公孫珣不由訕訕,倒是尷尬下馬,然後朝著對方微微拱手以對:“是我多疑,誤將國士做空談之士……敢問伯覦先生,既然河東兩河三地,情勢不同,那到底何以平河東?”

“話雖如此,天下動亂,羣雄並起,爲何以我爲撥亂反正之人?”公孫珣居高臨下,似笑非笑。“我可不是什麼禮賢下士之人。”

這是天大的利好消息!

畢竟,河東騎士固然天下聞名,但若論戰馬的數量、騎兵的規模,還有騎兵的精銳程度,河東一郡如何能與公孫珣這支部隊相提並論?!

繼續向前,攻城略地,並尋機決戰,已然成爲軍中高層共識!

“牽招和成廉不是帶著兩千河內兵到了上黨嗎?就讓牽招引兩千兵看住壺關、南羊頭山便可。”公孫珣已然離開座位往外走去,聞言依舊中氣十足,吩咐利索。“反正若河東勝,他自然可以徐徐募郡兵以治安。”

首先,雖然早有預料,但可能是因爲有大量豪強和良家子參與的緣故,白波匪的兵員素質比想象中的還要出色,堪稱精悍和敢戰……公孫珣甚至在俘虜中見到了昔日身爲三河騎士的舊部!

“王公頗得郡中上下擁護。”衛覬坦然答道。“而且禮賢下士,唯獨不會用兵,而且也沒兵……這個時候,能指望他什麼嗎?”

“大致如此,卻有紕漏。”衛覬指著北面汾水從容言道。“其實河東被涑水和汾水一分爲三……世族名門,多聚居於涑水南黃河北,以古都安邑爲根基,這點諸位沒說錯;而豪強、良家子居於汾水兩側也沒說錯,不過卻是豪強居於汾水南涑水北,而良家子多居於汾水北面……”

“不就是世族聚於涑水南面,保我家君侯師兄王太守在安邑不失,而豪強、良家子居於汾水兩岸,所以聚衆爲匪嗎?”戲忠插嘴言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公孫珣忽然直接打斷了對方。“你是說郭太本就指揮不動那些汾南的豪強……若是我一路南下,勢若雷霆,他反而有理由避戰,並趁勢拋棄那些豪強;但若我停在此處,四處派遣騎兵襲擾,如刀懸於頂,這些汾南豪強反而可以有時間串聯起來,一起逼迫郭太前來決戰。”

“一兵一卒也不用!”公孫珣昂然作答。“此戰關鍵在於當面決戰,我軍兵少,若分兵反而減損戰力;而於白波匪言,鄰郡上黨落入我手他們如何能不知道?所以便是不分兵繞後,他們也會小心提防。”

周圍人相顧失語,而公孫珣聞言卻是仰頭大笑,笑完之後,他再度追問:“衛君,親親相隱啊……你這個名士倒是天下難得一見!”

“我請問衛將軍。”衛覬依舊不懼。“你這三戰皆勝,一共降服、擊破了多少白波賊?”

“投降之人,還想如何?”公孫珣早已經走出官寺,只是聲音尚能聽聞罷了。“若非美稷王庭尚在,將來還需借重他們的影響,這二人我早就吊死在城外了……中國內亂,區區幾個匈奴人居然也想分一杯羹?真以爲自己姓劉?!”

“衛覬衛伯覦?”公孫珣立在中軍傘蓋之下,好奇回首詢問。“我似乎聽過此人姓名……又有些記不清楚了,你們有誰知道嗎?”

“汾水以北,皆無辜百姓,爲求一口飯吃而已。”衛覬絲毫不拿喬作勢,反而只是一拱手便全盤托出,甚至有些迫不及待。“若能擒殺郭太,將軍就不要再過追究,反而應該安撫他們,讓他們歸家耕作。”

此言一出,王象等人不由面色惶急……因爲公孫珣這話惡意太明顯了!

既然如此,那不管如何,也是要見一見的,何況對方此時應該遠在安邑家中才對,兵荒馬亂,輕身而來,必有要事!

一念至此,公孫珣便乾脆打斷了王象對衛覬的介紹……什麼少年成名,號稱神童,十幾年不出仕之類的……直接邀請對方來見。

公孫珣和周圍不少軍官、屬吏一樣,目瞪口呆。

公孫珣此時看向衛覬已經有了欣賞的味道了!

不過……

軍中衆人面面相覷,各自慌亂,便是公孫珣也面色陰沉不定起來:“即便是趕不及阻攔遷都,我也該速速進軍纔對!你口稱董賊,難道不該助我速速過河東嗎?”

“不錯。”公孫珣乾脆答道。“此事便是不懂軍事的人恐怕也能一眼望知……如何,你莫非是爲郭太來做說客,勸我不要進軍的嗎?”

公孫珣不由失笑:“一個束髮少年,便是有些才能,可堪造就,又如何比得上伯覦先生你呢?只因爲他姓賈嗎?”

“如此說來,以討董從速論,如今只有當面一戰了?”沮宗試探性求證道。

二月初七日,幽州軍輕易奪取了河東東北門戶永安,出乎意料,此處居然沒有多少防備,只不過殺傷數百,便從容擊破;

二月十一,幽州軍進發楊縣,這一次他們在楊縣北面遭遇到了一支四五千規模部隊的抵抗,戰況激烈,但卻依舊輕易獲勝。

而一直等到大軍出征,公孫珣纔在行軍中遍發信使,公佈了大量的人事任命:

當先一個,自然是表他公孫珣族弟公孫越爲寧朔將軍,坐鎮太原郡治晉陽,並遙領了一個空頭的九原太守職銜。

“我都說了,全軍連戰連勝,哪來的閃失?”公孫珣似乎頗爲憤怒。

而成廉邊郡武夫,所謂爪牙所在,則與他昔日同鄉魏越一樣,領兩千兵,名爲別部司馬輔佐韓當,實爲騎兵副將,直屬公孫珣。

公孫珣一時無語。

“我師兄王邑如何,他不是你郡君嗎?”

“於夫羅和呼廚泉尚在城外懇求謁見君侯。”一直沒吭聲的鎮軍中郎將王修忽然提醒。“該如何處置?”

公孫珣心中一動,倒是愈發認真了起來。

“更因爲其人很早便看出來天下要亂,少年時讀書之餘一直引著鄉中夥伴演練軍事,並得授家學兵法。”衛覬看著公孫珣若有所思道。“而且爲人通脫……他雖然是世族出身,卻家中貧困,做吏之前,窮的只有一條褲子,他姐夫柳氏族中富裕,他便穿著破褲子去拜訪,然後留宿,第二日一早便穿著姐夫的褲子離開……”

“我自然知道親親相隱。”一直面色如常的衛覬此時忽然變色。“但我在家中多年,一邊研習典章律法,一邊坐觀時事,如何不曉得,這天下就是因爲沒有了規矩、法度,才一步步落到如今份上!天下崩壞,皆是人心先壞!只有持法度爲天下事,纔可以定亂安民!衛固越矩在先,我雖只是一白身,又如何能因私廢法?!”

公孫珣恍然讚歎,倒是忍不住上前握住了此人雙手:“我以爲衛君此行只是來獻安河東之策,卻不想居然是來獻安天下之計!幕中正缺一人制定典章,不知道伯覦願不願意屈就?”

“本爲此來,如何不願?”這位另一個時空中曹魏兩代數十年的尚書,面色立即恢復如常,昂然相對。

——————我是無愧於心的分割線——————

“太祖伐董臨河東,衛覬侯於高粱亭,時戰事方平,覬高冠入戰場往謁,太祖見覬來,高踞馬上,哂之。覬近,長揖而拜,曰:‘將軍欲討董乎?若欲,當止於此,若不欲,當速攻白波波匪南下。’太祖愕然:‘此何言也?’覬乃曰:‘白波匪號稱十萬,善戰無匹,然其首郭太不能制各部,將軍百戰精銳,若速攻,太必棄諸部北避呂梁山中,以爲後患;將軍若駐於此,緩之,則諸部得喘息之機,將迫太決戰也,可一戰而勝。此所謂,欲速則不達,行緩可速至。’太祖悚然下馬,拱手謝之,復拜爲軍司馬,以掌戎律。”——《新燕書》.卷七十五.列傳第二十五

PS:感謝書友起立菇的倉鼠……好吧,歧離谷的藏書,又一位雙萌大佬!

(本章完)

第367章 堯舜桀紂皆腐骨第106章 郎署第456章 獨往人間不獨還(繼續感謝白銀大萌江第66章 插曲這次是正經請假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第76章 撤屯(中)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285章 萬事俱可忘第119章 崩壞(上)第19章 大案第60章 出奇第45章 莫須有第121章 崩壞(下)第475章 用忠豈用力?第341章 關東起羣雄(下)第32章 道明理徹(二妞生日快樂)第307章第496章 三杯拔劍刺虎穴第41章 邀請第402章 更覺歸可喜(7k勉強2合1)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419章 誠知匹夫勇(跪謝若冰大佬的白銀盟附錄1:《喏,相公》——本初林登萬第141章 慷慨(下)(萬字還債)第275章 門前立故友(上)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329章第181章 日出東南隅第72章 宦遊(5.3k二合一)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82章 雞湯(下)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182章 陌上正相思(鹹魚大佬的白銀盟!)第209章 喜怒形於色(續)第116章 驚動第232章 虛言復東阿第373章 禾生隴畝無東西第261章第359章 但教方寸無諸惡第12章 請賞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500章 一朝斬龍落田埂(繼續大章還債)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490章 枕膝堪入眠(中)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96章 處置(上)(8k補前兩天的字數)第424章 請降須受縛附錄3:漢燕演義標題集——燎原火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第139章 劫持(下)第529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267章 秋風起兮白雲飛第88章 巡視(8k)第101章 大事(中)第398章 莫將生死較疏親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110章 宮前第304章 聊持寶劍動星文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338章 丈夫功業本相依第121章 崩壞(下)第133章 爭言第416章 單騎偏能復十城第528章 銅雀遊客恨來遲第88章 巡視(8k)第320章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520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第286章 公山陽貨本同謀第462章 吾疑漢室曾漏網第37章 汝南買士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還債)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218章 歲在甲子第335章 直指邊城虎翼飛第479章 秦嬴謾作東遊計第8章 破營第78章 撤屯(終)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143章 不取第98章 處置(下)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10章 家暴第238章 思南忽思北附錄10:公孫離和她的“家”——冬樹寒枝第443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第125章 無生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31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516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第345章 單于在山西(上)第76章 撤屯(中)
第367章 堯舜桀紂皆腐骨第106章 郎署第456章 獨往人間不獨還(繼續感謝白銀大萌江第66章 插曲這次是正經請假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第76章 撤屯(中)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285章 萬事俱可忘第119章 崩壞(上)第19章 大案第60章 出奇第45章 莫須有第121章 崩壞(下)第475章 用忠豈用力?第341章 關東起羣雄(下)第32章 道明理徹(二妞生日快樂)第307章第496章 三杯拔劍刺虎穴第41章 邀請第402章 更覺歸可喜(7k勉強2合1)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419章 誠知匹夫勇(跪謝若冰大佬的白銀盟附錄1:《喏,相公》——本初林登萬第141章 慷慨(下)(萬字還債)第275章 門前立故友(上)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329章第181章 日出東南隅第72章 宦遊(5.3k二合一)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82章 雞湯(下)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182章 陌上正相思(鹹魚大佬的白銀盟!)第209章 喜怒形於色(續)第116章 驚動第232章 虛言復東阿第373章 禾生隴畝無東西第261章第359章 但教方寸無諸惡第12章 請賞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500章 一朝斬龍落田埂(繼續大章還債)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490章 枕膝堪入眠(中)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96章 處置(上)(8k補前兩天的字數)第424章 請降須受縛附錄3:漢燕演義標題集——燎原火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第139章 劫持(下)第529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267章 秋風起兮白雲飛第88章 巡視(8k)第101章 大事(中)第398章 莫將生死較疏親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110章 宮前第304章 聊持寶劍動星文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338章 丈夫功業本相依第121章 崩壞(下)第133章 爭言第416章 單騎偏能復十城第528章 銅雀遊客恨來遲第88章 巡視(8k)第320章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520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第286章 公山陽貨本同謀第462章 吾疑漢室曾漏網第37章 汝南買士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還債)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218章 歲在甲子第335章 直指邊城虎翼飛第479章 秦嬴謾作東遊計第8章 破營第78章 撤屯(終)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143章 不取第98章 處置(下)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10章 家暴第238章 思南忽思北附錄10:公孫離和她的“家”——冬樹寒枝第443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第125章 無生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31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516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第345章 單于在山西(上)第76章 撤屯(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南县| 瑞昌市| 祁门县| 皋兰县| 元朗区| 南郑县| 调兵山市| 从化市| 永新县| 孟连| 孟州市| 句容市| 九江市| 湖北省| 泗阳县| 诏安县| 桃园市| 霞浦县| 长治市| 武胜县| 榕江县| 张掖市| 兰坪| 滕州市| 乐亭县| 将乐县| 西乌珠穆沁旗| 四子王旗| 六安市| 武穴市| 恩施市| 沙湾县| 娄烦县| 内乡县| 磐石市| 卢湾区| 宁阳县| 湛江市| 铜梁县| 天等县| 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