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3章 麥飯

第103章 麥飯

“古人稱晉地爲表裡山河,今日一見,山河相依,自成體系,果然不差!”

“大河向西,漁舟唱晚, 我也不意此地竟有如此盛景!”

深秋之際,晚霞怡人,雁門郡滷城南面的一條大河北側,也就是後世的山西繁峙縣境內的滹沱河畔,正有兩位郡中貴人勒馬於一處山坡上,側身觀景,心生感慨。而二人身後的坡下,雖然侍立著數十隨員、僕從,甚至還有七八個年輕士子,卻都一言不發,靜待坡上那兩人而已。

沒錯,首先說話的那個中年人,自然就是雁門太守、本郡府君郭縕了,而後來講話的年輕人,則正是擼倒過一任雁門太守,後來又火燒彈汗、名震北疆的公孫珣了。

話說,人家太守郭縕此番乃是以郡守的身份行縣到滷城的,而公孫珣卻是不折不扣的私人出行……呃,他是奉母命與妻子一起前往五臺山的大孚靈鷲寺禮佛的,或者說遊玩的。

要知道,公孫大娘難得出趟遠門,所以在雁門盤桓期間,什麼鹽池、煤坑, 什麼黃河、太行,什麼馬邑、武州, 能去的都去了, 但步入深秋,她終於還是有些無奈的動身返回了遼西。不過這位離開之前,曾專門要求公孫珣與自己新婚妻子一起前往五臺山找什麼大孚靈鷲寺,說是那地方求子很靈驗云云的。

經過白馬寺那一遭,公孫珣當然對和尚沒什麼感覺,剛剛成婚才二十一的他也對子嗣沒什麼感覺……只不過,畢竟是母命嘛!而且雁門最近局勢穩定,又值新婚燕爾,夫妻和諧,那陪老婆走一遭也沒什麼。

然後途徑滷城之時,既然相遇,那郭縕便主動邀請公孫珣參與他的行縣活動,而說是行縣,其實也就是在這城外的滹沱河畔,召集本縣的青年才俊陪他秋遊,順便做些考察,以方便進行一年一度的孝廉選拔而已。

雁門最近一直平安,如此經典的文教活動進行的當然也很順利……只不過,正準備返回滷城之際,這爲首的兩位貴人卻忽然來了興致,突然要上坡觀一觀滹沱河的晚景,這纔有了這麼一幕。

“文琪是在說笑嗎?”郭縕聽到對方話後不由捋須而笑。“且不說這河中哪裡有什麼漁舟,便是這滹沱河水,也終究還是要向東的。你也不想想,天底下哪有一路向西的河水?只不過是河對岸的五臺山地勢險峻,這滹沱河方纔被暫時迫向西而已,等入了我鄉中太原郡境內,它便改道爲東,經河北一路入海而去了……”

想當年,光武帝劉秀剛剛來到河北,身邊就十幾個人,而趁亂起勢的河北本地豪強還懸賞十萬戶要他的腦袋……不得已之下,劉秀只好發揮老劉家最擅長的跑路技能,一路從趙國往南逃。

“這我倒是知道。”一旁的公孫珣實在懶得與對方爭辯什麼向東向西,只是敷衍著連連點頭而已。“河北那邊的滹沱河可比這晉地的滹沱有名的多,我當日往返遼西與洛陽,也是多次路過的。”

畢竟嘛,相對於二人的官位來講,他和郭縕其實都顯得很年輕,仕途上的可能性都還是挺廣闊的。再加上雙方現在又沒了利益衝突,甚至反而合作的很好,那爲什麼不做一個‘患難之交’呢?這樣的話,日後相見也可以來一句‘滹沱河畔的故人’之類的,提高一下格調嘛。

等到了後來,光武帝只要一想起馮異,就天天跟人講,自己一輩子都忘不了滹沱河畔的‘公孫豆粥’與‘公孫麥飯’!

這裡多扯一句淡,馮異綽號‘大樹將軍’,是因爲他從不爭搶功勞,其他人戰後爭功時他就喜歡坐在一個大樹下面發呆……然而仔細想想,就憑這‘公孫麥飯’和‘公孫豆粥’,他哪裡還需要跟誰誰誰爭功勞啊?!

“是啊。”郭縕聞言不由感慨。“其實說到美景,我還是覺得我家鄉太原郡的滹沱河段最美,可是架不住人家河北的滹沱河段有著光武的神異,名載史冊……比不過的!”

郭縕聞言不禁握住繮繩大笑,笑的眼淚都出來了,引得坡下的衆多侍從不明所以。

公孫珣也是微微一笑,卻又不禁搖頭感慨:“這哪裡是一兩個人的功勞?府君你鞭撻上下,我治安左右,豪右願出錢糧,閭左甘心用力,又有文教收拾人心,商貿活絡經濟……如此這般各安其責,這纔是雁門能夠穩住局勢的真正原因。”

“天曉得!”公孫珣無可奈何。“朝中恩師之子,我師兄劉鬆之前與我來禮恭賀新婚,只是順便讓家人送了句口信,提了一句郎官……至於是侍郎還是中郎,也只能隨他去了。”

而其中,若是大略來講,又可以勉強分爲三個層次。

“說的不錯。”郭縕一邊點頭,一邊又扭頭看向了河水北岸的那條官路,彼處正有安利號的商隊從此處往東,儼然是準備連夜從此處去代郡,然後出太行山的飛狐徑去往河北。“一郡一國,若是上下能夠一心去做事,便是天大的困難也能熬過去……不過你我之間在此處說句心裡話,那檀石槐居然沒有趁虛而入,也著實是僥倖。”

話說,公孫珣與趙蕓自然住在了城中一處亭舍之中,而郭縕卻住在縣君所在的官寺中。所以,二人就在路口處拱手問候,便各自告辭回去休息了。

“不用。”公孫珣正色道。“你只要告訴我,咱們可曾帶了豆麥?”

話說,所謂的‘公孫麥飯’,其實是公孫珣拿滹沱河的一個歷史典故開了個玩笑而已,而這個典故正是跟剛剛郭縕所言的‘光武神異’有關。

二人再踏入亭中的房舍內,自然有僕從婢女點上了燭火,然後,作爲妻子的趙蕓居然也不提晚飯的事情,而是趕緊從自己那抱著貓的婢女懷中翻出來了一封書信:

“平城那裡快馬送來的!”

而且,公孫珣之前不是沒和自家老孃考慮並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想來想去也是沒轍,當時也就只能說盡量把人才全都放在身邊帶走,然後依靠著安利號在此地和衆多豪強的勾連,儘量維持對這支部隊的影響。

“郎君。”趙蕓既然已經爲人婦,自然就可以抱著貓拋頭露面出外來迎了。“此番去河邊秋遊可還有趣,不然爲何天都黑了纔回來?”

只不過,呂範接到訊息後卻從他的角度向自己的這位主公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不說公孫珣這次很可能迅速要入洛,只說以後宦海沉浮,難道每換一個地方就要對舊部置之不理了嗎?

公孫珣連連搖頭:“郭公莫忘了,我之前受徵召之後就是直接來雁門赴任的,已經算是權宜之計了。而如今立下功勞,朝廷想要繼續任用我,若不讓我去洛陽做一任郎官,又怎麼會放心呢?漢家制度在此,想要走正經仕途,終究要經過一任郎官的!”

而這麼一想的話,今日在那滹沱河畔,自己是不是沒能完全領會人家郭公的善意呢?

等逃到饒陽城北的無蔞亭的時候,真的是又凍又餓,困厄到了極點,眼看著啥啥都沒有了。這時候,雲臺廿八將之一,後來被稱之爲大樹將軍的馮異也不知道從哪裡變出來了幾把豆子,給光武帝一個人偷偷做了一碗豆粥,後者喝完後整個人都舒坦了……由於馮異字公孫,所以劉秀第二天就跟人講:“哎呀,你們不知道,昨天得了一碗‘公孫豆粥’,喝的我真舒坦!”

“晚飯可備齊了?”一念至此,公孫珣忽然收起信紙,朝著自己妻子笑言道。

公孫珣接過一看,見是呂範所書,初時還不以爲意,但等他打開來看了幾眼,卻又不禁長思不語。

不過,呂範的這封信卻給公孫珣提供了一個新穎的角度,一個其實很容易就能想得通,但反而因爲自己母子見識太廣想的太深而忽略掉的問題解決方式!

爲什麼不舉薦一名靠得住的心腹舊部,接管平城駐軍呢?天下萬事萬物以人爲本,若是這個心腹忠誠可靠又有能力,這隻軍隊不就保住了嗎?

最高的是議郎,六百石,一般可以通過這個職務直接跳到兩千石的層次,比如蔡邕現在就是這個職務;

最低的郎官自然是三署郎或者羽林、虎賁下屬的基層郎官,秩三百石,一般是剛剛舉了孝廉的人,或者是剛剛從上計吏中選拔出來的人,又或者是剛剛立了出色軍功的低級軍官出任……勉強再分一下,三署郎爲文,羽林郎爲武,董卓當年就是羽林郎。

“既如此我再做準備!”趙蕓愈發有些慌亂,她還是第一次以人妻的身份招待客人呢,尤其對方還是一位兩千石大員。

“這倒是實話。”郭縕微微嘆氣道。“國家板蕩,正該虎臣良牧用心之時。不過,方伯如此盡力,想來朝廷應該也會看在眼裡,他日得一美郡,也是指日可待了。”

既然如此的話,呂範的最後一個問題即便沒有寫出來,也呼之欲出了……爲什麼不試圖舉薦一位舊部心腹代替自己鎮守此處呢?!

講實話,從公孫珣這裡的私心思考,平城那個別部也是跟著他出生入死淬鍊出的精銳……他也真心捨不得直接撒手!

甚至說句驚悚點的話,真要是這時候一狠下心來,在平城割據……信不信來鎮壓你的人乃是堂堂大漢忠良,虎臣良牧董仲穎?

兩人相視一笑,倒是郭縕乾脆了一點:“說起來,既然北疆局勢漸漸穩定,朝廷也該到了論功行賞之際了,文琪可有什麼想法嗎?”

話說,漢代郎官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職務,裡面的道道非常複雜,而且各種官場的特例都能在此處找到,讓人根本沒法總結。但粗略而言,主要還是起著中央黨校外加幹部儲備池的作用。

而且你讓一羣有著官職,甚至在當地有著家小的人跟你去洛陽,暫時當個賓客,真的所有人都會樂意?

漢代官場傳統,故吏宛如門生,甚至有故吏爲自己舉主守孝!而反過來說,故吏也是舉主最可以依靠的力量!

所以呂範的意思很簡單,若是公孫珣走了,他呂範自然要跟著走,婁圭、韓當也一定會很輕鬆跟著走,甚至使把勁可以把整個平城那邊看中的軍官都帶走……但是,以後也能次次這麼辦嗎?

“你將往何處?”郭縕愈發懇切。“還能留在雁門嗎?說實話,若你能再留雁門兩三年,哪怕不是武職,做一個縣令都好……屆時你我二人通力合作,雁門必然大治!”

“想法當然很多。”公孫珣低聲笑道。“就是不曉得郭公具體指何事?”

公孫珣爲之默然,經此一回,他對於兵災二字著實有些感慨……真是檀石槐打來了,諸如之前的萬般手段卻也只能是個笑話了。但是話又說回來,對方沒來打,反而藉此大勝用心去鮮卑各部的實力平衡問題,反而愈發讓人覺得這位草原梟雄不可小覷了。

然後呢?然後只有劉秀一個人喝舒坦了是沒用的,十幾個人餓的不行,只能跑到繞陽城找糧食,結果被人發現了,差點一網打盡!不得已,一行人又如同野狗一般往南逃,而等來到滹沱河畔的時候,恰好又遇上了冬日間的凍雨,所有人又累又餓又冷……而就在光武帝跑到路邊的破房子裡光著膀子烤衣服時候,馮異馮公孫不知道從哪裡又搞到了一把野菜和一把麥子,就藉著這個火堆,又給光武帝又做了一碗‘公孫麥飯’!

後來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吃完這碗麥飯以後的劉秀估計是有力氣開掛了,反正後來就如郭縕所言的那樣,各種‘光武神異’了,什麼派人去看的時候還沒結冰,可走到滹沱河邊上的時候卻偏偏就已經結冰能過人了,然後過河到了信都城下,信都太守任光居然開城相迎,納頭便拜,舉郡而投……再然後就是兩年掃平河北的戲碼之類之類的了。

郭縕默然點頭,復又感慨:“只是不知道文琪去後,這雁門上下是否還能如這數月間各盡其責了?文琪勇烈,麾下士卒精銳,軍官也都各有所長……真是難得!”

“有趣什麼啊?”公孫珣一邊將貓抓起扔給一旁侍女,一邊與自己妻子執手邁入院中,卻是無語至極。“孝廉選拔在即,郭太守當面,這些滷城的年輕士子和吏員們個個躍躍欲試,有人賣弄才思,有人展示德行,還有人故意說大話引人注意……你說我一個過路的朝廷直屬軍官,也不好在這麼重要的時候說什麼多餘的話,便只好喝了一整天的悶酒,說了一整天的敷衍之語。也就是最後臨走前,才得空與郭太守一起登高看了長河落日的景色,算是偶有所得。”

“自然。”趙蕓趕緊答道。“郎君現在要用餐嗎?”

郭縕當然也不是傻子,笑完之後他也是當即頷首:“之前北疆崩壞,雁門廢頓,全靠文琪全力助我,方纔能夠安心行縣,做此教化盛事,也方纔有如此盛景可賞……對此,我是銘感於心的!”

那麼回到眼前,公孫珣現在與郭縕說這種話,雖然只是就著滹沱河這個地方拿大樹將軍的字和自己的姓開一句玩笑,但也未嘗沒有與郭縕盡釋前嫌,結交一二的味道……

趙蕓愈發不解:“豆子自然是有的,但是麥……郎君你忘了,咱們家的麥子都是事先磨成粉的,只有面,沒有麥。而且,招待一位兩千石,那裡能用麥飯?”

趙蕓不禁失笑:“也是辛苦郎君了。”

至於侍郎和中郎,則居於兩者之間,前者秩四百石,理論上是尚書檯的屬吏,而中郎是秩比六百石,理論上偏武職一點……正如郭縕所言,以公孫珣的資歷來說,十之八九是這兩個職務。

當然了,自己舉薦肯定不行,但是雁門太守郭縕的舉薦,卻是合情合理……朝廷斷然沒有什麼理由拒絕吧?

“暫時不用。”公孫珣微微搖頭道。“我忽然想起一事,準備去將郭太守請來一起用餐。”

言至此處,二人都徹底沉默,只是目視滹沱河上西方落日,看晚霞匆匆而盡,方纔打馬歸城。

“看來還是要入朝爲郎了。”郭縕無奈搖頭。“確實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過,文琪既然是立下大功入朝,必然不可能再如初選的孝廉一般擔任三署郎(三百石)了,就是不知道是侍郎還是中郎?”

原來,公孫範遣人從洛陽送給平城一個四平八穩的消息,乃是說朝中終於開始對夏育、臧旻、田晏三人論罪了……這倒也沒什麼,正如郭縕剛剛在城外所講的那樣,眼看著北疆穩定下來,那朝中自然要對這一戰進行各種討論,然後論罪、獎功,之類之類的吧!

只不過,以公孫珣此時此刻的地位,對人家根本就是無可奈何,事到如今,他也只能期待此人能如自己母親所言,會天不假年了!

既然想到檀石槐,公孫珣卻又忽然想起一人來:“其實細細說來,還得感激一人……若非是方伯董公趕往河西北督河套,南撫匈奴,不要說檀石槐打來,只是河西那邊的亂子波及過來,也夠我們辛苦應付的。”

不然呢,還能如何呢?漢家制度依舊在,是你想如何就如何的嗎?

公孫珣再度表達了贊同,然後不禁心中微微一動,復又扭頭看向了郭縕,而巧合的是,對方也恰好斜眼看了過來。

公孫珣聽到此言卻也不由失笑:“郭公這話倒是實在,不說別的,那地方的公孫豆粥與公孫麥飯可是首屈一指的……對了,府君要不要嘗一嘗,等晚間回到滷城,我親手與你做一碗麥飯,或許也可稱之爲‘公孫麥飯’吧?”

“亭中必然有。”公孫珣忽然笑道。“你去親自借一些如何?然後再親自去選一些野菜來……只要這些就行!彆著急做飯,不用你做,等我請郭公回來後後親自下竈,爲他做一碗豆粥、一碗麥飯!聊表心意!”

趙蕓忽然醒悟:“莫非是滹沱河畔的‘公孫麥飯’?”

公孫珣沒有答覆,而是微笑起身,親自去請那郭縕來用餐了。

——————我是大魔導師的分割線——————

“及王郎起,光武自薊東南馳,晨夜草舍,至饒陽無蔞亭。時天寒烈,衆皆飢疲,異上豆粥。明旦,光武謂諸將曰:‘昨得公孫豆粥,飢寒俱解。’及走,遇大風雨,光武引車入道傍空舍,異抱薪,鄧禹熱火,光武對火燎衣。異復進麥飯,因復度滹沱河至信都……後,光武詔曰:‘倉卒無蔞亭豆粥,滹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後漢書》.馮異列傳

(本章完)

第108章 中臺第72章 宦遊(5.3k二合一)第122章 亂箭第222章 擲首而還(7.7k)第387章 貴賤不相逾第149章 清楚第410章 世間底是英雄物第109章 道旁第174章 兵臨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345章 單于在山西(上)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82章 雞湯(下)第41章 邀請第129章 牌戲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88章 巡視(8k)第365章 夕陽西去水自流第313章 漢兵奮迅如霹靂第464章第86章 霜降第10章 家暴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53章 中流擊水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378章第10章 家暴第93章 過河第117章 相邀第186章 妄妄山中言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218章 歲在甲子第79章 遠迎第507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上)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23章 不疑(6.6k)第84章 檻車第388章 一棹每隨潮上下第462章 吾疑漢室曾漏網第463章 渭水一竿霜月白第1章 楔子第1章 楔子第414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102章 大事(下)第110章 宮前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風(大章還債)第239章 戰左復戰右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158章 定策(上)第5章 假傳軍令第485章 南箕北有鬥第158章 定策(上)第33章 卻陷紛爭(5.6k)第290章 故將直筆作春秋(下)第159章 定策(下)第119章 崩壞(上)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第288章 須信人心有真僞第91章 疾趨第97章 處置(中)第367章 堯舜桀紂皆腐骨第83章 拿下第157章 親厚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268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525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第164章 亮旗(還債了)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283章 不如持一觴第377章 人言寶刀投烈士第124章 待死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續)第8章 破營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47章 軟紙第246章 孫文臺所向無前第61章 中軍第351章 從今吹笛大軍起第241章 盜馬亦盜人第531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上)第100章 大事(上)第187章 羔羊臨釜鳴第67章 大人(上)第410章 世間底是英雄物第166章 漁夫第444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續)第319章 紛紛塞上行
第108章 中臺第72章 宦遊(5.3k二合一)第122章 亂箭第222章 擲首而還(7.7k)第387章 貴賤不相逾第149章 清楚第410章 世間底是英雄物第109章 道旁第174章 兵臨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345章 單于在山西(上)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82章 雞湯(下)第41章 邀請第129章 牌戲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88章 巡視(8k)第365章 夕陽西去水自流第313章 漢兵奮迅如霹靂第464章第86章 霜降第10章 家暴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53章 中流擊水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378章第10章 家暴第93章 過河第117章 相邀第186章 妄妄山中言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218章 歲在甲子第79章 遠迎第507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上)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23章 不疑(6.6k)第84章 檻車第388章 一棹每隨潮上下第462章 吾疑漢室曾漏網第463章 渭水一竿霜月白第1章 楔子第1章 楔子第414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102章 大事(下)第110章 宮前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風(大章還債)第239章 戰左復戰右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158章 定策(上)第5章 假傳軍令第485章 南箕北有鬥第158章 定策(上)第33章 卻陷紛爭(5.6k)第290章 故將直筆作春秋(下)第159章 定策(下)第119章 崩壞(上)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第288章 須信人心有真僞第91章 疾趨第97章 處置(中)第367章 堯舜桀紂皆腐骨第83章 拿下第157章 親厚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268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525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第164章 亮旗(還債了)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283章 不如持一觴第377章 人言寶刀投烈士第124章 待死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續)第8章 破營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47章 軟紙第246章 孫文臺所向無前第61章 中軍第351章 從今吹笛大軍起第241章 盜馬亦盜人第531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上)第100章 大事(上)第187章 羔羊臨釜鳴第67章 大人(上)第410章 世間底是英雄物第166章 漁夫第444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續)第319章 紛紛塞上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江市| 富顺县| 乐山市| 铁岭县| 克拉玛依市| 汝州市| 潍坊市| 萝北县| 灵丘县| 灌阳县| 莱芜市| 张北县| 高要市| 皋兰县| 卢氏县| 名山县| 平山县| 浮山县| 永春县| 寿宁县| 中宁县| 克山县| 德令哈市| 田东县| 武定县| 武夷山市| 岚皋县| 芦溪县| 探索| 慈利县| 庆安县| 华宁县| 玛多县| 闵行区| 壤塘县| 葵青区| 灵寿县| 喀喇沁旗| 仪征市| 寿光市| 灵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