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四百三十七章 大變局

李佑擡頭看到歸德長公主,暗罵一句自己,真是養成遇事就瞎琢磨的毛病了,現成的答案就在她嘴裡,哪裡用得著先費腦子

“品級不會變,依舊是正五品

。你可以放心,你是功勳之臣,五品是酬功之賞,朝廷不會將你降爲六品或者七品。”歸德千歲給李佑吃了定心丸。

李佑聞言大喜,從地方轉爲京官,叫做行取,即使品級不變也相當於升官了。五品京官在官場上,約莫可等同爲四品地方官。這樣一來,就沒有捨不得品級的後顧之憂了。

隨即李佑就有了新的疑惑,京師應該沒有正五品的科道官職。

按照國朝官職設置,京師的科道官裡在五六品這個品級很稀缺,而且在五品這一級別更是空白的。

李佑猜測大約是因爲六部中的主力業務官員郎中、員外郎大量聚集在這個品級,所以要與科道官互相錯開。

歸德長公主當然明白李佑的疑惑,“若有需要,品級從來不是問題,無非是名號問題。都察院有二品左右都御史,有三品左右副都御史,有四品左右僉都御史。那麼再往下可以臨時新設一個右副僉都御史,或者同右僉都御史,亦或叫署右僉都御史,定爲五品,有什麼難的?”

李佑簡直要被突如其來的幸福衝昏了。科道官絕大多數都是七品,高品級的寥寥無幾,如果直接可以晉位五品科道,雖然品級不變,但流品上升了一個大大的臺階,爲再次升遷打下了堅實厚重的基礎。

或許還有人不明白,科道官對於李佑的意義在哪裡。

國朝官場中,升遷並非百姓想象的那樣只需請客送禮拉關係就可以搞定,是有一整套明規則和潛規則的,根據無非是出身、資歷、人脈、年資等等基礎硬性條件。

條件不足,一輩子只能在一個層次裡打轉,熬年頭、拉關係都沒用。

簡單的說,如果不處在戰亂和異常時期,李佑沒有科舉出身,正常情況下頂天就是八品雜官。但他憑藉運氣、廷推資歷和人脈,在文官系統中得到了今日的地位,但再往後,升到四品知府也就封頂了。

四品以上的文官,雖沒有明文規定,但一般都是進士清流出身,尤其是京官更嚴格。現今的蘇鬆分守道王老頭出身監生只不過是個特例而已,但就是王老頭也具有貢元功名,再不值錢那也是個“元”,和狀元、會元、解元一樣的“元”,這才能使得朝廷略略對他放寬了限制。

如果李佑能找到機會套上科道銜頭,披上清流身份,那相當於打破了品級禁錮,之後對他而言,除了大學士、尚書、翰林這些位置,基本就沒有什麼限制了。甚至論起上升渠道,比那些入不了清流官的三甲進士還要稍微好些。

但問題在於,濁流要想不經科舉跨入清流,實在太難了。自從正統朝文官制度逐漸成熟後,成功者屈指可數。

即使是妖風最盛的成化朝,天子不經正常流轉,強行大肆封賞傳奉官時,直接封到六部和寺卿的很多,但他也沒法直接封科道官。

想到難點,李佑從興奮中冷靜下來,忍不住問道:“這能行麼?”

歸德長公主模棱兩可的答道:“我只是說有這個機會,並沒有說一定能行。但你與尚書、督撫一樣擁有廷推官資歷,這個條件很出衆,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所以也不是沒有可能性。”

翻來覆去,還是沒有準話…李佑又在心裡分析了一下。

以千歲殿下的大氣個性,如果實在沒什麼機會,是不會在他面前空口白話賣人情的,只有小心眼多的人才會如此行事。

所以現在的情況應當是有一定把握,但又可能存在意外。既然有機會就好,有機會就好,李佑重新興奮起來。

歸德長公主提醒道:“時間過去不短了,你還不離開麼?再不走,宮門就要落鎖了。”

啊!李佑險些忘了這件事,一時間顧不得其它,拱拱手向長公主和林駙馬告辭,匆匆忙忙的疾步快行,向行宮大門衝去。

在宿衛親軍警惕的眼神中,李大人氣喘吁吁、險之又險的在落鎖前剎那間閃出宮門。立在宮門外面被晚風吹了幾口,才緩過氣來。

他的儀從已經從黃昏等到此時,連忙將大老爺接上轎子,起駕回同知分署。

坐在轎子中,李佑忽然清醒了。他在行宮與歸德千歲交談時,被突如其來的肥美誘餌所迷惑,導致自己神魂顛倒,沉醉而不能自拔。卻忘了打探最大的關鍵之點——朝廷爲什麼要設這個右副僉都御史?

此外,李佑又察覺到一處細節,歸德千歲說的是要設“右”副僉都御史,這個官名也是很值得玩味的。

都察院各級官銜,從二品都御史、三品副都御史到四品僉都御史,都是左右分設的。但左和右不是亂用,其中也有規矩。

以左爲尊,帶“左”字頭的可以視爲都察院堂上官,就像六部的那些坐堂尚書、侍郎,都察院的最高首領自然就是左都御史了。

“右”字頭各級都御史,則常常被用來作爲總督、巡撫這類外派差遣的名義官銜,象徵他的欽差身份,並標示他的本官品級,但並不真正在都察院上班。

譬如前鳳陽巡撫楊負楊大人,被尊稱爲撫臺,但他的實際官銜就是右都御史。只有在右都御史的名義下,纔有了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這些重要差遣。

如果要設右副僉都御史的話,只一個“右”字就可以透露出某些信息。不過方纔李大人只顧得激動,忽略了這點,沒有去追問。

回想起來後可以判斷出,右副僉都御史九成九也是個加銜,肯定還附帶有差遣。但這個至關重要的差遣內容,卻被歸德長公主漂沒了…

李佑想道,她八成是故意的罷,不然如此重要的情況豈能不說?

不過到底是個什麼差遣?因爲可能與自家前途有關,李大人心裡好奇的像是貓抓一般。

從千歲殿下問他願往京城還是留在揚州來看,此差遣多半是在京城的。又從“不見得好做”這句話看,此差遣是項很棘手的事情。

在京城很棘手的事情…李佑到此分析不下去了,因爲他沒有足夠的消息,他並不知道京城現在的狀況,所以也就無從得知有什麼棘手的事務。

天子大約要在揚州駐蹕四天,要尋空再找千歲殿下去問問詳情,即便問出來,大概也只能聽天由命罷。在京師設立一個正五品科道官相當矚目,李佑知道自己爭是爭不來的,只能看別人給不給他這個機會了。

歸德長公主和李大人在親切閒聊時,在行宮主殿中,景和天子也正一臉倦容的與大伴段知恩閒談。

主要話題便是今日御舟上的種種。段公公怕天子看不清其中門道,所以主動前來講解。

“李佑的總體想法,是集中全力,攻其一點不及其餘,這被攻的一點,就是李編修了。大概因爲在隨駕大臣中,只有李登高宦海經驗淺薄,不像其他人老於世故。實際上,他確實也被李佑三番兩次的抓住了把柄,自討其辱也不能全怪李佑。”

“李佑的手法約莫有三段,先是虛張聲勢,震住別人不敢輕易說話。隨即又有預謀的步步轉移,說上幾句便換一個話頭,絕對不留給別人思索駁斥的時間,做到始終將話頭把持在自己手裡。最後搬出爲師長爭鳴的大義完美收尾。”

天子沒順著段公公的思路想,卻提出問題道:“李佑爲了非翰林不入內閣而不服氣,令我記起唐代卻是非歷州縣不擬臺省,爲何我朝不效仿之?祖宗定下非翰林不入內閣,導致翰林院清望無以復加,只在詞林輾轉便可之上青雲,是不是太過?沒有親民經驗,宰相又何以治政?”

段知恩奏對道:“本朝治政有六部,皆爲九卿堂官,所以內閣最大功用不在於治政,而是調和。除三鼎甲之外,每科翰林院錄取的庶吉士多則二十,少則十來個,都是儲相之選。必是滿朝矚目,內外交加之下可謂壓力重重。”

“能在這中壓力中殺出來的,纔是真宰相,殺不出來的,如同李登高今日這般被打擊到不堪造就,那就只是廢品了。祖宗便是以這般裁汰方法,選出合用人物啊。”

景和天子很有心得的點點頭,又道:“今日觀李佑此人,真乃卓爾不羣也。”

段知恩笑道:“本職連知府都不到的地方官,卻拿著朝廷大事侃侃而論,其心可知哪。”

“無非是想升遷高位而已。”景和天子不以爲意道。

有個小內監手持文書,向天子奏道:“皇爺,京城來報!”

景和天子接過文書,看了後向段知恩道:“母后已經開始了。”

話說李佑回到同知分署時,卻見莊師爺居然沒有睡下,還在等待著。便問道:“有何要務?”

莊師爺將今日邸報遞給李佑,“廟堂上有大變局,大人務必該看看。”

李佑皺眉展開邸報,在燭光下看了幾眼,登時心神俱震,果真是大變局!邸報上主要內容只有兩點:

一是慈聖皇太后重立司禮監!

二是慈聖皇太后意欲將勳貴納入廷臣會議中,在現有九卿的基礎上,增加幾個勳卿!

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二百四十四章 風雲變幻第172章 院試內幕大揭秘四百九十四章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四百五十四章 再次進京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三百零五章 他比煙花還寂寞三百五十三章 大丈夫處世當直取功業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中的本原五百二十五章 比你層次高明多了五百五十五章 敗三百八十四章 何員外的詩文盛會四百五十章 百變的人第147章 你簡直走火入魔了…四百零六章 整飭鹽法事第185章 有了個女兒三百七十一章 紛至沓來的瑣事五百六十五章 勝利的聚會第189章 通州一夜六百二十六章 改版後的面目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第179章 八宗罪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第161章 我兒是李佑!四百六十章 祖制與變通三百五十章 此地古怪真多第189章 通州一夜三百一十五章 鹽商的對策第171章 李老爺修煉記五百五十五章 敗四百四十七章 可笑的威脅第22章 宴席間的褒與貶五百七十二章 誅心之言三百九十四章 高處不勝寒月票在哪裡三百一十三章 人治不如體制第200章 無聊與有聊第207章 白撿了五百兩第196章 奇妙的人際關係第192章 詭異的國子監二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過年日記五百零六章 比不過行事下限三百零九章 守備司謁見四百四十九章 一反常態裡的含義第38章 曲曲折折的糾結四百二十章 鬧得越大越開心加更六百三十五章 翁婿論報第208章 平靜的一天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二百一十八章 貨比貨二百一十七章 長公主的條件第207章 白撿了五百兩三百九十五章 那一聲李兄五百二十章 陸大使進吏部四百四十六章 國公世子二百四十一章 藝術家嫖妓能叫嫖麼二百三十三章 來求我就好說一百三十六章 年終歲尾的瑣事二百九十八章 撲朔迷離的前任二百二十一章 善有善報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五百三十一章 朝堂風聲二百四十九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五百一十六章 臥虎藏龍第82章 你窘我窘全都窘第103章 李名士先聲奪人五百八十八章 百聞不如一見四百零六章 整飭鹽法事三百四十一章 豪邁的金百萬五百九十七章 前度劉郎今又來四百九十三章 幕後的交易第70章 進入角色真快第126章 各有各的前途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第86章 真的寧欺白頭翁?第201章 這裡不是蘇州府三百章 還是做官好三百五十二章 祖陵運河民生四百七十四章 心切的錢太后五百二十章 陸大使進吏部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兒的揚州行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六百一十八章 各有不同四百二十七章 歷史又重演了四百八十五章 明天將會很精彩三百三十八章 千歲殿下的指示第30章 好重的一份禮物六百四十七章 陰謀變陽謀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第102章 詭異莫測女人心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二百八十章 三步曲第96章 我本低調人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75章 老知府的憋屈第198章 有緣人第3章 桃色話題人物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沒有節操
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二百四十四章 風雲變幻第172章 院試內幕大揭秘四百九十四章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四百五十四章 再次進京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三百零五章 他比煙花還寂寞三百五十三章 大丈夫處世當直取功業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中的本原五百二十五章 比你層次高明多了五百五十五章 敗三百八十四章 何員外的詩文盛會四百五十章 百變的人第147章 你簡直走火入魔了…四百零六章 整飭鹽法事第185章 有了個女兒三百七十一章 紛至沓來的瑣事五百六十五章 勝利的聚會第189章 通州一夜六百二十六章 改版後的面目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第179章 八宗罪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第161章 我兒是李佑!四百六十章 祖制與變通三百五十章 此地古怪真多第189章 通州一夜三百一十五章 鹽商的對策第171章 李老爺修煉記五百五十五章 敗四百四十七章 可笑的威脅第22章 宴席間的褒與貶五百七十二章 誅心之言三百九十四章 高處不勝寒月票在哪裡三百一十三章 人治不如體制第200章 無聊與有聊第207章 白撿了五百兩第196章 奇妙的人際關係第192章 詭異的國子監二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過年日記五百零六章 比不過行事下限三百零九章 守備司謁見四百四十九章 一反常態裡的含義第38章 曲曲折折的糾結四百二十章 鬧得越大越開心加更六百三十五章 翁婿論報第208章 平靜的一天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二百一十八章 貨比貨二百一十七章 長公主的條件第207章 白撿了五百兩三百九十五章 那一聲李兄五百二十章 陸大使進吏部四百四十六章 國公世子二百四十一章 藝術家嫖妓能叫嫖麼二百三十三章 來求我就好說一百三十六章 年終歲尾的瑣事二百九十八章 撲朔迷離的前任二百二十一章 善有善報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五百三十一章 朝堂風聲二百四十九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五百一十六章 臥虎藏龍第82章 你窘我窘全都窘第103章 李名士先聲奪人五百八十八章 百聞不如一見四百零六章 整飭鹽法事三百四十一章 豪邁的金百萬五百九十七章 前度劉郎今又來四百九十三章 幕後的交易第70章 進入角色真快第126章 各有各的前途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第86章 真的寧欺白頭翁?第201章 這裡不是蘇州府三百章 還是做官好三百五十二章 祖陵運河民生四百七十四章 心切的錢太后五百二十章 陸大使進吏部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兒的揚州行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六百一十八章 各有不同四百二十七章 歷史又重演了四百八十五章 明天將會很精彩三百三十八章 千歲殿下的指示第30章 好重的一份禮物六百四十七章 陰謀變陽謀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第102章 詭異莫測女人心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二百八十章 三步曲第96章 我本低調人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75章 老知府的憋屈第198章 有緣人第3章 桃色話題人物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沒有節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县| 台湾省| 洛宁县| 安宁市| 荃湾区| 黑山县| 新乐市| 襄樊市| 分宜县| 邳州市| 嵊泗县| 山阴县| 富裕县| 西城区| 孟村| 分宜县| 永济市| 界首市| 兴仁县| 石屏县| 南丰县| 台中县| 同江市| 得荣县| 铜川市| 黑水县| 光山县| 南投市| 乌恰县| 锡林郭勒盟| 门头沟区| 六盘水市| 金山区| 健康| 象山县| 桃源县| 平武县| 万载县| 阜阳市| 定远县| 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