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八,
這是個好日子,初八嘛,帶著“發”字的諧音。
可是,
今天可能也不是好日子,因爲今天的節氣是驚蜇,帶著個“驚”字。
不論是好日子還是壞日子,今天都是當朝首輔,時人稱爲“大丞相”、“老丞相”嚴嵩的八十大壽之日,壽筵正在嚴嵩府邸裡了隆重舉行。
當朝首輔八十大壽,哪還了得?自然是百官齊賀、京城轟動了。嚴府裡早已大門懸燈,二門結綵,紅氈鋪地,迎賓樂隊鑼鼓喧天,管絃絲竹高奏,隨處可見壽字彩旗飄揚,嚴府裡到處充斥著熱烈的喜慶氣氛。
嚴嵩大壽不得了,達官顯貴絡繹不絕送禮來,收禮的管家師爺忙得差點死翹翹,沒到半天功夫,賀壽彩禮便將嚴府幾個大庫房堆積得滿滿當當。直把報禮的管家喊得喉嚨嘶啞,記帳的師爺記得手筆發抖,擡接壽禮的家奴擡得手痠腳軟頸抽筋。
當然,來賀壽的官員中除了有嚴嵩父子的黨羽和數十個乾兒子外,也有些是本想不來,但懾於嚴氏父子的權勢,不得不來裝裝樣子的官員,還有些是爲了溜鬚拍馬而來,真心誠意前來賀壽的有多少人呢?那就不得而知了。正是同爲賀壽來,各懷心腹事呀。
管家、師爺、家奴們忙得死翹翹,府中大廚們也不閒著,施展出十八般武藝,煎、燜、炒、炸、熘、燉、燴、扒、烤、蒸、等各項技法精,將山珍海味、魚翅燕窩、熊掌海蔘,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陸上跑的,分別以各法烹製,製造出道道色香味型俱全的精美菜餚來。當然,賀壽宴席嘛,壽麪、壽桃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
將近下午申時,在一陣悠揚的管絃樂中,隨著一聲“壽星到”的高呼,老壽星嚴嵩在他兒子嚴世潘與孫子們的簇擁攙扶下,在催命毒手、青城四煞、燕山三怪的護衛下,出來接受賓客們的拜賀大禮。
拜壽完畢,盛大的宴會即行開席,一時間觥籌交錯,人們品賞著美味佳餚,推杯換盞間,互相敬酒吃菜,有的還劃令猜拳,吆五喝六之聲不絕,幾十桌宴席剎時似變爲無數戰場。
薄暮時分,府中燈籠高懸時,前來拜壽的賓客們大都已酒足飯飽,又趕到府中各處廣場去看戲聽曲,欣賞各種文藝表演。
其中,以嚴府中心最大的一個廣場最爲熱鬧,因爲這裡不但有其他精彩表演,還有龍獅賀壽的節目,因此來這觀看的賓客也最多,就連嚴嵩父子也在正東方向搭的蓆棚上高坐,觀看各種精彩演出。
這個廣場沒搭舞臺,因爲都是些踩高蹺、扭秧歌、打腰鼓、噴火、變臉、舞龍舞獅的表演,特別是舞龍舞獅需要很大的場地,所以舞臺就在大大的廣場中心。
而拜壽的官員賓客則在廣場南北兩側看臺觀看,南北兩側也搭有長長的蓆棚,拱衛著正東方向高高的壽星看臺。這些看臺都以紅色爲主,地鋪紅毯,棚頂覆以紅布,顯得喜慶而熱烈。
嚴嵩一身壽衣壽帽,雖八十歲的人了,高大的身子依然硬朗,滿面紅光中透出微微的醉意。這也難怪,人生七十古來稀嘛,現在都八十了,比古來稀還多活了十歲,已大大的有賺頭,能不高興嗎?能不多喝兩盅嗎?
嚴府內到處披紅掛綵,張貼著不少壽聯,大廣場正東看臺嚴嵩的背後,更是掛著一幅巨大的長壽圖畫,圖中有慈祥和藹、白鬚飄飄的南極仙翁,有展翅欲飛的仙鶴,有嗷嗷待哺的梅花鹿,還有翠竹蒼松和一輪紅紅的太陽,整個畫面顯得祥瑞安寧,人、鹿、鶴和平相處,其樂融融。
開場節目表演了些少女羣舞,和集體排練組成的人造“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字樣,博得衆賓掌聲陣陣,老賊嚴嵩坐在看臺上也頗頗點頭,似乎甚是滿意。
此時場中的表演正精彩,表演的節目是扭秧歌。扭秧歌的又分爲高矮兩組,高指的是踩在高蹺上,男持彩扇女舞綵綢,搭配著詼諧語言和逗趣動作,翩翩而舞。
矮的不是指人矮,而是這些人不踩高蹺,只是腰懸細鼓,手持棒槌咚咚敲。踩高蹺的和打腰鼓的扭著秧歌相互穿插,不時變動隊形。腰鼓隊員時而把高蹺隊員圍在中間,繞場疾走。時而又是高蹺隊員將腰鼓隊員圈在當中,各做各的動作。
高蹺隊員也真厲害,踩在七八尺高的木棍上居然還能做出翻滾、劈叉、跳躍的高難度動作,令人咋舌驚歎。
扭完秧歌,便是鑽火圈表演,十個穿著打扮似猴子的人,在場中心擺上五個熊熊燃燒的火圈,便開始跳鑽起來。這五個火圈一個疊著一個,底下的那個最大,越往上越小,最上面那個方圓不足兩尺,僅能容一人鑽過。
這十個鑽火圈的人身手矯健敏捷,他們或排成一排,一個接一個自下到上地向那五個火圈魚貫躍過,一點都不碰擦到火圈。有時又分兩組,一組五人,對面而立,站在火圈的兩邊,交互向中間的火圈躍過,卻又撞不著對方。
有兩個鑽圈藝人更絕,一個從火圈鑽過時口裡居然噴出一條條火舌來。另一個人口裡不噴火,但鑽過火圈就地一滾起來後,把臉一抹,馬上便換了一張面孔,有時是白臉的,有時是黑臉的,有時又是紅臉的。
未鑽火圈前,明明看著他是孫悟空的面容,鑽過火圈抹臉後,便又變成了沙僧的模樣;原先是一張人見人愛的美女的面孔,把臉一抹倒換了張嚇人的骷髏鬼臉,讓人心驚膽戰,惹得女賓客尖叫不絕。
驚險刺激的鑽火圈甫近尾聲,隨著一陣動人心魄的鞭炮炸響和鑼鼓催鳴,一龍一獅在火光硝煙中昂然舞來,人們精神頓時爲之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