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78章 英雄前傳

蕭若元在三日前,就知道了西燕大軍將有異動的消息。

這消息,不是朝廷間客所報,也不是安西都護府的斥候所探,而是昆州刺史沈則敬對他說的。

對於這個消息的可信性,蕭若元沒有一點懷疑,他知道沈則敬說的就是真的。

因爲伯父蕭厚仁之故,蕭若元和沈則敬保持了十分密切的聯繫,自然也知道了沈家的本事。

這麼重要的情報,沈則敬絕對不會是開玩笑。

在沈則敬任昆州刺史這兩年間,蕭若元和沈則敬來往甚密,他們對彼此的性情和行事,都十分認同。

在彭明義過世之後,蕭若元被調任爲安西都護,接管了趙鈺罡的掌管的安西兵馬。在沈則敬的建議下,蕭若元到任之後,就是在不斷地清除趙鈺罡留下的暗線,並且在安西府兵中立威立信。

如今快兩年了,趙鈺罡在安北府兵中留下的勢力,基本被清光了,趙鈺罡的影響也降至可無,取而代之的,乃是濃濃的蕭若元風格。

蕭若元,乃是西寧衛的副將軍。如今這安西都護府,實則上也承繼了彭明義的治軍風格,那就是勇猛向前、馬革裹屍。

因此,不管是練兵、出兵、掌令,還是軍功、懲罰、升遷,講究的,都是勇猛威嚴。

按照蕭若元的觀點,只要勇猛不怕死,才能在戰場上活下來,才能取的勝利。

只是,這樣勇猛的府兵,在沈則敬看來,還略有不足。勇猛是有餘了,兵策實是不足。

當年彭明義帶兵,也有這個缺點,不然他自身和二十名親衛就不會喪命了,就是計策狠毒比不上趙鈺罡。如果彭明有稍有防範。今天西寧衛怎麼會在趙鈺罡手中?

關於這個問題,蕭若元和沈則敬也有過一番討論。

“帶兵以正,掌兵以嚴。是以將令有所下,士兵莫有不從。這纔是主將帶兵之策。”

蕭若元對著沈則敬。是這樣說的。義兵不行詭計,不是嗎?既然是詭計,終非正道,最後怎麼會成功?

“這麼說沒有錯。但是兵策並不都是詭計。戰爭的勝利,靠的,往往不是兵士的勇猛,而是適用的策略。”

沈則敬是這樣回答的。克敵之計、制勝之策,所涉的都是兵法奧義。

在沈則敬看來,兵法奧義和爲官之道,其實有許多共通之處。尤其是在沈則敬經歷了京兆奪嫡、西寧謀勢之後,對於這一點感受更深。

不管是帶兵還是爲官,最終渴求的,都是治下平和安定。只要守住這個本溪,所有的計策都可以拿來用的。

只要有守正之心。就是仁義之兵,何有詭計之說?

沈則敬這個想法,也是受了岳父俞謹之的影響。

蕭若元聽了沈則敬的話語,不禁若有所思。此後他在帶兵過程中,除了勇猛之外,也尤爲注意用兵策略。

爲此,蕭若元還招募了一批文人。授予他們親衛的官職。此舉,意在用他們來爲安北府兵講授兵書、兵法,以加強安西府兵在兵策上的運用。

沈餘宏,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爲安西都護府的一員。

原先,他跟著沈則敬來昆州的時候。是作爲昆州刺史府的幕僚,誰知如今竟然成爲了安西都護府的官員,成爲了蕭若元的親信。

講授兵書兵策這些,沈餘憲表示完全沒有壓力。他的性子在沈寧的兄弟中,就是最靈通的。再加上掌管如流處這麼多年。奇思妙計?肯定不成問題!

所以沈餘宏在安北都護府的日子,過得是十分滋潤的。

只是,當他一而再地接到沈餘益的密信後,滋潤的日子就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西燕大軍有異動,這個不算是新消息。去年底,沈餘益就說過這個事情,可是如今從西燕連續來了幾封密信,沈餘宏就知道,事情緊急了。

這時,沈則遠也從互市中得知,西燕大商人,正在隱秘地撤離倚邦,看樣子,這些商人已經得到消息了。

綜合這些情報,沈餘宏不敢有任何耽擱,立刻告訴了蕭若元。蕭若元當即下令,安西府兵嚴陣以待,必要時刻,大永邊境戒嚴!

與此同時,蕭若元也給趙鈺罡和謝同甫去了書信,讓他們做好相應的準備。

蕭若元的書信才發出去兩天,趙鈺罡和謝同甫都還沒有回信,安西都護府的斥候,就傳信了:西燕大軍入侵!西燕大軍入侵!

隨即,斥候的彙報就更加詳細了:西燕有三十萬大軍,司馬昊御駕親征,大軍直撲莫窟山而來,目標正是文鎮、昆州!

聽到斥候的彙報,蕭若元的臉色瞬間就沉了下來,一個個緊急軍令,從蕭若元的營帳中發出。

立刻將此軍情上報京兆,八百里加急,務必以最快的速度送至京兆,讓景興帝和朝臣知道西燕入侵;

立刻傳書與趙鈺罡,讓西寧衛速來救援,同時還往嶺南衛送了急信,向袁煥求助;

大永邊境立即戒嚴,從文鎮到倚邦這一帶,任何人都不得進出。滯留在大永境內的西燕人要全部控制起來;

至於安西府兵,死守文鎮,等待西寧衛和嶺南衛援兵前來!

說起來,大永的兩都護府各有五萬兵馬,平日裡維持邊境安全都沒有問題,一旦有大軍突襲,這些府兵就成了炮灰。

他們最大的作用,就是在第一線阻擋外敵的入侵,等候各衛兵將的到來。

如今面對這樣龐大的外敵軍隊,蕭若元唯一的念頭就是:死守!無論如何都不能丟掉文鎮!不然西燕大軍長驅直入,昆州、南州、桂州等地必定不保。

幸好西寧衛駐地就在昆州,西寧衛趕到文鎮,只須一日的時間。十七萬大軍,加上各州的刺史府府兵,蕭若元有信心守住文鎮、守住昆州。

大永戒嚴的軍令下達之後,文鎮藥材交易市場,很快就從繁華熱鬧變得冷冷清清了。

此過程,有賴於文鎮藥市行會會長張經綸的幫忙。在接到蕭若元的命令之後,張家迅速聯合行會中的其餘七家,文鎮和昆州的藥市,採取相應的措施,藥材交易是取消了,但是藥市並沒有因此大亂。

尤其是三七等軍中所需藥材,絕大部分仍在文鎮藥市行會掌控之中,也在楊步勳、胡氏安和堂控制之內。

除了文鎮藥市行會在積極行動之外,昆州刺史沈則敬,也帶領昆州官員,做好戰時準備。

昆州境內的西燕人,全部都被看押起來,以防當中有細作;沒有戶籍、新到昆州的百姓,也受到了昆州刺史府的嚴厲查問,防止另有動亂;

昆州刺史府的六曹主簿,也根據各自的官職,做好糧食儲備、百姓疏散等工作。

儘管沈則敬帶領昆州官員,儘可能地穩定著昆州境內的秩序,但是戰爭的恐慌,依然不可抑止地在昆州蔓延。

百姓中開始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無比害怕西燕軍隊,他們開始收拾細軟,準備離開昆州,最好是逃得遠遠的;

另外一種則是相信安西府兵和西寧衛,認爲大永軍隊定能阻擋西燕的攻勢,他們寧願死在昆州,也不願離開家園。

與這些百姓情況相對的,昆州官員中,也有人開始畏懼想逃。

對於這些官員,沈則敬一點也不留情,直接將他們關押起來,根本就不讓他們有離開的機會。

貪生怕死乃是人之常情,但是昆州官員若是在這個時候出逃,必定會引起百姓的大慌亂,西燕軍隊還沒有到來,昆州就先內亂了。

所幸,有貪生怕死之徒,也有守護百姓之人。昆州刺史府內,沒有一個官員有出逃的想法。楊步雲等官員,緊緊守在沈則敬周圍,誓與他共同守護昆州!

沈則敬帶著這樣一批官員,穩定著昆州的秩序,就算有百姓逃離,昆州,卻沒有亂!

而此時在文鎮,斥候的彙報,每隔半個時辰就送來一次,一次比一次更加危急!

西燕大軍已經出了曼山……

西燕大軍已經踏入大永境內……

西燕大軍已經離莫窟山不遠了……

只要西燕翻過了莫窟山,就是文鎮了!

文鎮這裡,是大永最靠近西燕的地方,雖然稱之爲鎮,卻是一個城的構造。

護城河、堡壘、城牆等軍事護衛設施一應俱全,而且作爲大永的邊境城池,它比一般的城池更加牢靠。

僅是城牆,就比別的城要高出一丈,城牆上架設的守城弩,也有五架之多。

可見,大永爲了文鎮,也是下足了本錢的。

隨著西燕軍隊越來越近,蕭若元和安西府兵們的心情也越來越緊張。

“大人,西寧衛那邊有迴音了嗎?!怎麼還不見先鋒前來?這當中會不會有問題?”

沈餘宏忍不住擔憂。蕭若元的求救信已經發出四個時辰了,按理說看,就算西寧衛大軍沒有到,先鋒隊伍都應該到了,怎麼昆州一點消息都沒有?

“西寧衛不來,文鎮固然不保,西寧衛也是死路一條,怎麼會不來?”

沈餘宏的問題,蕭若元也想過。趙鈺罡這個人,蕭若元很清楚。雖然狠毒,卻不會不來!

不然,趙鈺罡這個西寧衛大將軍位置,怎麼做得下去?

ps:

一更。小姑娘生病,今天四更有難度,我儘量三更,會晚點。不好意思啊。

第244章 申科逝後第154章 計成第270章 放餌第146章 太子薨第271章 京兆定策第423章 燕都之主第161章 大理寺審訊番外一哀王不甘番外一哀王不甘第33章 第一次見他第536章 不逃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91章 合二爲一第兩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248章 兩難第43章 攏軍心第494章 殺謝第14章 花朝節第156章 背家譜第56章 再遇應南第385章 離朝第420章 京兆有動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498章 皇子出生第128章 家族的力量第314章 垂死第189章 鄭家教女第539 萬骨枯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528章 下一步第56章 再遇應南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26章 塵埃落定第557章 夫妻相見第328章 應召進宮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248章 兩難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285章 最好的時機第49章 真相漸明第44章 尚書右僕射第546章 死脅第558章 噩耗第408章 全殲第128章 家族的力量第535章 帝都亂第227 千里奔喪第153章 離間第417章 高唱第10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266 三代送嫁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125章 給容嬪送死人頭第450章 北疆真相第403章 後方百鬼第117章 紅袖死第153章 離間第383章 獻俘禮第105章 南北分榜(二)第368章 殘害第54章 水患始現第457章 離開和造勢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417章 高唱第428章 設毒計第514章 沈家起兵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17章 莊子避暑第320章 差一點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279章 謀兵第469章 禮樂征伐第113章 哭靈小產第367章 皇家宴第115章 死局變生局第304章 換命第93章 官場大調整第449章 沈家動第490章 嶺南衛到!第196章 帝王心術第兩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414章 檄文第441章 難得歡喜第94章 探花古文瀾第211章 露端倪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535章 帝都亂第280章 誰更聰明?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532章 兩亂三死第94章 探花古文瀾第104章 南北分榜第246章 變故第206章 還有一局第542 舊仇第89章 過年交底
第244章 申科逝後第154章 計成第270章 放餌第146章 太子薨第271章 京兆定策第423章 燕都之主第161章 大理寺審訊番外一哀王不甘番外一哀王不甘第33章 第一次見他第536章 不逃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91章 合二爲一第兩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248章 兩難第43章 攏軍心第494章 殺謝第14章 花朝節第156章 背家譜第56章 再遇應南第385章 離朝第420章 京兆有動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498章 皇子出生第128章 家族的力量第314章 垂死第189章 鄭家教女第539 萬骨枯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528章 下一步第56章 再遇應南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26章 塵埃落定第557章 夫妻相見第328章 應召進宮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248章 兩難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285章 最好的時機第49章 真相漸明第44章 尚書右僕射第546章 死脅第558章 噩耗第408章 全殲第128章 家族的力量第535章 帝都亂第227 千里奔喪第153章 離間第417章 高唱第10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266 三代送嫁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125章 給容嬪送死人頭第450章 北疆真相第403章 後方百鬼第117章 紅袖死第153章 離間第383章 獻俘禮第105章 南北分榜(二)第368章 殘害第54章 水患始現第457章 離開和造勢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417章 高唱第428章 設毒計第514章 沈家起兵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17章 莊子避暑第320章 差一點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279章 謀兵第469章 禮樂征伐第113章 哭靈小產第367章 皇家宴第115章 死局變生局第304章 換命第93章 官場大調整第449章 沈家動第490章 嶺南衛到!第196章 帝王心術第兩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414章 檄文第441章 難得歡喜第94章 探花古文瀾第211章 露端倪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535章 帝都亂第280章 誰更聰明?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532章 兩亂三死第94章 探花古文瀾第104章 南北分榜第246章 變故第206章 還有一局第542 舊仇第89章 過年交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门市| 德阳市| 左云县| 会理县| 兰州市| 万年县| 金溪县| 乐亭县| 上杭县| 方城县| 湄潭县| 肥城市| 永登县| 神农架林区| 衡南县| 莆田市| 银川市| 正宁县| 郎溪县| 乌鲁木齐市| 新宾| 息烽县| 县级市| 肃南| 古浪县| 如皋市| 乌恰县| 五台县| 五家渠市| 遂平县| 通辽市| 邵武市| 泸水县| 徐汇区| 台湾省| 宣恩县| 镇远县| 辽宁省| 镇平县| 新津县| 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