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7章 儒者四心

“熙熙攘攘,人材濟濟,這一屆的文科舉真是盛況空前啊!”

文殿的頂樓上,三名穿著青衣的主考官並肩而立。其中一名五柳長鬚,氣質儒雅的主考官望著城樓下魚貫而入的文試“學子”感概道。

“是啊,‘史師’插手,連獎勵都遠超往屆。就是不知道這一次的中榜者能否讓‘史師’滿意。

另一名主考官附和道,聲音一落,文殿頂樓立即沉默了不少。

“史師”,姓“史”,大家尊稱“史師”,是出身平川的文道名宿,在大漢皇朝的帝都做了二十多載的“文師”,如今六十有八,教過無數的皇子皇女。

大漢皇朝以爲武爲尊,“文師”的地位雖然遠不如武將,但是憑藉這份執教經歷,“史師”依然擁有不凡的影響力。

這一次“史師”告老還鄉,回到出身的平川鄉,就是想要在晚年尋覓一個衣鉢繼承者。

這件事情連朝廷都關照過,也算是朝廷對這位服侍帝室,教導皇室子女二十多年的“文師”的尊敬。

不過“史師”爲人苛刻,而且眼光極高,招收弟子更是寧缺勿濫,一般人輕易入不了他的法眼。許多皇朝心腹之地的勳貴子弟都入不了他的法眼,更別說是平川縣這個小地方了。

“難啊!如今武道顯聖,文道沒落,大部人都專心武道去了,剩下的人即便勤於讀書,也是衝著功名去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哪裡還有幾個真正的讀書人。”

一名臉色微黑,氣質剛毅的方臉主考官道,前半句還在談論史師收徒的事,後半句就帶著不少對文道沒落的痛惜。

從文殿頂樓俯瞰下去,前來應試的“學子”雖然熙熙攘攘,但大部分神情或者緊張,或者呆板,哪裡多少靈氣。

幾名主考官也是面有慼慼然,一副深有同感的樣子。傳說中的文道盛世,讀書人念頭正直,個個天頂透出靈光。

每一屆的文殿考試的時候,天下的億萬書生彙集如雲,讀書凝聚的浩然正氣,自然彙集形成凝如實質的浩氣長河,可以令枯木逢春,老樹生長,百花齊花,處處生機勃發,春意盎然。

到如今,同樣是文道考試,學子匯聚,卻哪裡有這般景像?

“這種事情不可強求。我聽說史師在皇朝帝都執教,到是蒐集到了不少文聖時代的線索。史師學問精深,德高望重,他如今年事已高,不知道還能活多久。只希望這屆的文童生能夠入得了他的法眼,否則的話,史師的一身所學就要成爲絕響了,這對於我們文道絕對是一大損失!”

五柳長鬚,氣質儒雅的主考官道。

“是啊!希望如此……”

衆人嘆息。

…………

“文殿”三樓的角落,楊紀拿出墨條,在老舊的硯臺上慢慢的研磨。周圍一片悉悉索索的聲音,相比於其他緊張的學子,楊紀要神平氣和的多。

“鐺!”

一聲鐘磬之後,考試正式開始。一名名皁吏將考試的試卷挨個發了下去。

楊紀翻了一下,發現果然是分爲三個部分,分別是“典藉”、“經義”和“策論”。第一部分是“典藉”,非常簡單,考察文道典藉的熟讀、記憶情況。

這一關基本可以淘汰一半的人,剩下的都是記憶力過人的人,基本沒有多大難度。

第二部分是“經義”,這是考察聖人文字的理解情況。雖然隔了一個時代,語言有些不同,但是聖人文字精深卻不晦澀,只要用心,都能理解聖人文字。

第一關考剩下的一半人在這一關又會淘汰掉一半,剩下來的纔算是真正的“讀書人”。

至於最後一關,纔是真正的關鍵!

經過前面兩前,留下的都是有靈性的人。要想從成千上萬的“學子”脫穎而出,就必須擁有折服成千上萬“學子”的智慧和才幹!

最後高中的三名“文童生”,策論的文章會公開展示,這裡是一點都做不得假的!

“童生試”是所有“學子”接觸的第一次考試,很多人此前沒有任何的經驗,因此因爲緊張而影響了水平發揮的不在少數。

朝廷本意是選出有才能的“學子”,對於答題速度倒並不苛求,所以“童生試”的時間比“秀才試”的時間都還要長,足有一天半的時間,答題時間非常充分。

不過,真正優秀的“學子”大部分還是在第一天就交了卷子。

楊紀深吸了一口氣,然後翻開了卷子。

第一部分的考題是《禮記》,這是出自《五典》,有道“士無衣冠,與**何異”,這就是“禮”。

“題目倒不是很難。不過,《禮記》向來不是科考的主流,如今選擇這個做題目倒是有些奇異了。”

楊紀心中暗暗詫異。

《三經》《五典》的內容,楊紀早已熟記,自然不是問題。立即提筆書寫起來。

第一部分的考試雖然看起來只有能熟記硬背就可以,但是楊紀卻知道,實質並不是這樣。這裡面還有一個隱形的考試分就是卷面的整潔和文字。

楊紀以前在晉安城,沒少聽那些落榜“學子”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落是遺憾的議論此事。

文科舉的主考官對於文字筆法極其看重,這是私底下早就知道。所以楊紀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苦練文字。

沙沙~

考場上一片沙沙的書寫聲,混夾著一些低低的囈語聲,和過於緊張而低泣的聲音。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熟記《三經》《五典》上的內容。

有的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死記硬背,強行記下了大量的經義文章,結果一看考題,根本不是自己記憶的那些,瞬間就崩潰了;也有人發現自己明明記憶很熟的文章,寫到後面突然寫不出來了,頓時冷汗涔涔,衣衫都溼了。

這就是文科舉,不管你平時付出多少的努力,大浪淘沙,只留下最後的三個人,才能榮登金榜。而其他大部分都註定是要淘汰的。

楊紀同情的擡頭看了一眼,很快就沉下心來,沉浸在科考之中。

第二部分是“經義”。共有五段文字,全部都是截取《三經》《五典》上的內容。

“君子之道五百,一言以蔽之,曰:‘儒者四心’。”問,什麼是“儒者四心”?

楊紀蘸了蘸墨,微吟不語。這句話其實不是《三經》《五典》上的內容,而是另一個人說的話。

《三經》《五典》上有很多關於君子做人道理話,有人試圖將它歸納總結成一句話,這就是“儒者四心”。

歷史上任何試圖重新詮釋《三經》《五典》的人大部分都被斥爲異類,不被接受。但是這句話卻在讀書人中廣爲流傳,甚至連朝廷主流也同樣認可,因爲說出這句話的人的身份非同小可,乃是一位聲名赫赫的“文聖”。

任何一位“文聖”說出來的話,即便是不是《三經》《五典》上的內容,也一樣被視爲金科玉律,是讀書人的聖典。

關於“儒者四心”,這位文聖並沒有說出來。但是儒者四心的內容已經充斥在《三經》《五典》的每一頁,讓洋洋灑灑數百言詮釋著。

這其實是很考驗每一個人對《三經》《五典》的考察和理解情況的。因爲不同的人,“儒者四心”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寫出來的自然也是不同的內容。

楊紀微一沉吟,隨即寫下一行字:

“儒者四心,即惻隱之心,是非之心,羞恥之心,……以及辭讓之心!”

這並不是胡亂書寫,而是楊紀讀書多年,對於《三經》《五典》的理解。

“人必有惻隱之心,方纔知義。否則見老幼不扶,見弱小不助,與**何義?”

“人必有是非之心,方纔知忠。……”

“人必有差恥之心,方纔知信。……”

“人必有辭讓之心,方纔知禮。……”

楊紀寫下了四行字,這四行字聯繫起來,正好是儒家推崇的“禮義忠信”。也是楊紀對於《三經》《五典》的另一個理解。

試卷共五頁,還有其他四個題目。楊紀把所有的題目答完,不知不覺已經是傍晚了。文殿三層早有許多的皁吏點上了大燭,裡面一片燈火輝煌。

楊紀一擡頭,就看到桌上放了一些烙餅,饅頭之類的飯食,都很簡單。這是朝廷準備的。

送食的皁吏輕手輕腳,楊紀居然都沒有注意。

楊紀微微一笑,然後收回了目光。他暫時還不餓,藉著這通明的燭火,楊紀把題目重新審了一遍。

“有意思,第一部分考是的禮,第二部分雖然考了五個題目,各不相同,但內容都是禮義忠信。這次的文科考到底想要做什麼?”

楊紀若有所思。

文科舉的題目並不是很秘密,每次考完之後,都會被各地的學子公佈出來。楊紀也曾經留心過。

往屆的文科考雖然也是分三部分,但內容卻是很隨意,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給楊紀一種很強烈暗示感。

“不知道最後一題考的是什麼!”

楊紀壓下念頭,然後翻開了最後一頁。

這是文科舉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第342章 分組之戰第74章 地龍酒樓第25章 一擊必殺第544章 蒼墟城的鎮守第79章 呂凌出現第487章 金色鯉魚第191章 尾隨跟蹤第623章 絕域蠻神禁制第10章 揣摩劍意第161章 波瀾畫卷!第313章 海族美人(三)第65章 猿山第375章 黑水崖“無常盤”(二)第54章 平川城第375章 黑水崖“無常盤”(二)第249章 茍芒殿第361章 獲勝!第319章 洲府勢力第97章 武科舉的獎勵第292章 前有狼,後有虎第145章 武科舉,魁首之爭(四)第323章 王弦的辭訊第581章 先鋒軍第25章 龍武公主第107章 北海巨人族第592章 坡度攻城機第501章 天外天第11章 驚動守門人第13章 長慶樓(三)第18章 長慶樓(八)第105章 羣英殿第144章 意外發現,蒼龍鬚!第329章 朝陽郡府第250章 又入虎口第31章 天陰教第303章 重頭戲的科舉文試(六)第145章 深海龍鯨第247章 王泰的消息第32章 師父第468章 武解元,最強王者!(二)第253章 木傀儡(一)第247章 王泰的消息第244章 邪神降臨(二)第526章 師尊助陣第281章 求同存異第585章 持久戰第141章 大戰(七)第409章 太淵親王出手!第368章 阿鼻的傳說第334章 補給“心臟”第167章 大阿修羅戰將的心臟第425章 最後的挑戰(二)第14章 長慶樓(四)第63章 靈猿現身第226章 九曲通脈丹第306章 楊紀的反擊第144章 大戰(十)第169章 無字書第345章 農桑古洞(六)第129章 俘虜第75章 “小原求救”第453章 司馬戰射陽(五)第504章 更大的危險第440章 最後的挑戰(十七)第150章 史師出面第452章 司馬戰射陽(四)第370章 無形劍氣第117章 絕妙方法第558章 森林迷宮第8章 太淵洲府(三)第620章 屠城之日第48章 逃出生天第36章 變生肘腋第166章 小阿鼻功第152章 三夫人第185章 海底驚變第330章 升任農桑司丞第490章 鬼龍橋第218章 冥界異變第453章 司馬戰射陽(五)第113章 偷襲第180章 召喚炎魔(二)第109章 聖地絕學第477章 攤牌(二)第62章 拍賣閣第442章 最後的挑戰(十九)第212章 激戰鬼王第46章 擊殺第81章 黑棋白子大撕殺第47章 見面!第170章 真正的《大儒之書》第545章 混亂的蒼墟城第108章 五 鬼搬運大法第537章 邪靈雕像第603章 神靈的部落第460章 王者之戰(五)第95章 六寨主第245章 邪神降臨(三)第90章 神秘“手掌”
第342章 分組之戰第74章 地龍酒樓第25章 一擊必殺第544章 蒼墟城的鎮守第79章 呂凌出現第487章 金色鯉魚第191章 尾隨跟蹤第623章 絕域蠻神禁制第10章 揣摩劍意第161章 波瀾畫卷!第313章 海族美人(三)第65章 猿山第375章 黑水崖“無常盤”(二)第54章 平川城第375章 黑水崖“無常盤”(二)第249章 茍芒殿第361章 獲勝!第319章 洲府勢力第97章 武科舉的獎勵第292章 前有狼,後有虎第145章 武科舉,魁首之爭(四)第323章 王弦的辭訊第581章 先鋒軍第25章 龍武公主第107章 北海巨人族第592章 坡度攻城機第501章 天外天第11章 驚動守門人第13章 長慶樓(三)第18章 長慶樓(八)第105章 羣英殿第144章 意外發現,蒼龍鬚!第329章 朝陽郡府第250章 又入虎口第31章 天陰教第303章 重頭戲的科舉文試(六)第145章 深海龍鯨第247章 王泰的消息第32章 師父第468章 武解元,最強王者!(二)第253章 木傀儡(一)第247章 王泰的消息第244章 邪神降臨(二)第526章 師尊助陣第281章 求同存異第585章 持久戰第141章 大戰(七)第409章 太淵親王出手!第368章 阿鼻的傳說第334章 補給“心臟”第167章 大阿修羅戰將的心臟第425章 最後的挑戰(二)第14章 長慶樓(四)第63章 靈猿現身第226章 九曲通脈丹第306章 楊紀的反擊第144章 大戰(十)第169章 無字書第345章 農桑古洞(六)第129章 俘虜第75章 “小原求救”第453章 司馬戰射陽(五)第504章 更大的危險第440章 最後的挑戰(十七)第150章 史師出面第452章 司馬戰射陽(四)第370章 無形劍氣第117章 絕妙方法第558章 森林迷宮第8章 太淵洲府(三)第620章 屠城之日第48章 逃出生天第36章 變生肘腋第166章 小阿鼻功第152章 三夫人第185章 海底驚變第330章 升任農桑司丞第490章 鬼龍橋第218章 冥界異變第453章 司馬戰射陽(五)第113章 偷襲第180章 召喚炎魔(二)第109章 聖地絕學第477章 攤牌(二)第62章 拍賣閣第442章 最後的挑戰(十九)第212章 激戰鬼王第46章 擊殺第81章 黑棋白子大撕殺第47章 見面!第170章 真正的《大儒之書》第545章 混亂的蒼墟城第108章 五 鬼搬運大法第537章 邪靈雕像第603章 神靈的部落第460章 王者之戰(五)第95章 六寨主第245章 邪神降臨(三)第90章 神秘“手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安县| 金乡县| 聂拉木县| 襄垣县| 依兰县| 司法| 大方县| 寿光市| 沽源县| 江达县| 台州市| 西乡县| 射阳县| 洛川县| 临安市| 雷波县| 囊谦县| 漳州市| 永定县| 延津县| 黄平县| 车致| 射阳县| 磐石市| 临湘市| 凤冈县| 双流县| 长白| 慈溪市| 富阳市| 锡林郭勒盟| 汉源县| 镇雄县| 抚宁县| 香河县| 林芝县| 清涧县| 札达县| 高淳县| 枣强县| 兴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