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1章 進宮面聖

五日後,長陽城張燈結綵,十里紅妝鋪遍,皇榜賀詞張貼在每個城鎮。天下無人不知當今二殿下趙灝與長陽都尉之女蘇悅喜結連理,小巷茶坊間說書人繪聲繪色地講述那日發生的事,說二殿下與蘇悅兩心相悅。當今皇上與皇太后見蘇悅乖巧懂事十分喜歡,爲此大赦天下。

趙灝與蘇悅成婚那日,李錦然與母親孫氏在梅苑一起繡著鴛鴦戲水。孫氏微微一嘆,卻什麼也沒有說。多日未見的二夫人前來看望,故作關心地說了些安慰她的話。她也一笑而過。

吳氏聽過李錦然與趙灝的事,見李錦然無論誰來看望只微笑不語,心裡憐惜,賞了些珍貴珠寶、又特意找廚子做了李錦然喜歡吃的甜點。她仍是不言不語。

二夫人周氏樂見此事,心情越發得好了起來,見承歡爲李錦然茶飯不思而擔憂,在旁故作惋惜地說明了來由。

承歡得知李錦然整日整夜地繡鴛鴦,是爲了趙灝大婚的緣故,當下怒火衝上心頭,到梅苑將李錦然繡好的鴛鴦戲水圖,憤恨地扔在地上踩了幾腳,目帶挑釁地看向她道:“我怎說你一直勸我不要喜歡二殿下,原來藏著這心思。我怎會瞎了眼,將你當作親姐姐!”承歡說著還不解氣,又將李錦然屋裡的東西能摔的都摔得粉碎,最後坐在地上號啕大哭起來。

有那麼一刻看見承歡傷心欲絕的樣子,李錦然很想將她扶起來,卻只是微微地動了動便又沉默。承歡哭得累了,從地上爬起來蕭索寂寞地離去。李錦然又繼續將地上的鴛鴦撿起來,拍拍上面的塵土,如稀世珍寶一樣藏了起來。

孫氏站在門邊目睹李錦然癡情的模樣,擦了擦眼淚無聲地離開了。

李錦然爲趙灝黯然神傷不知不覺被人傳了出去,人人聽之皆唏噓不已。茶坊很快又有了新段子,那李府大小姐對二殿下癡情不渝,自二殿下娶了蘇小姐後,鎖在深閨不出門,****夜夜買醉,只願長夢不復醒。甚至唱戲人編了唱曲,在臺上咿咿呀呀地唱著,長陽城愛極了這纏綿悱惻蕩氣迴腸的故事,一時間《醉鴛鴦》世人皆知。

長陽城傳神地演繹著李錦然與趙灝的唏噓情事時,太子趙漳與李錚帶著士兵凱旋。一路上各式各樣的傳言進了二人的耳裡,兩人皆是面色陰沉。士兵浩浩蕩蕩地穿過保安街向皇宮走去時,趙澈隻身一人亦於同一時間到了長陽,卻未回府邸,直奔李府梅苑。

得知李錚帶兵回城,二夫人周氏帶著張蔚然與李承歡二人早早地在李府門口等候。李錦然猜到二夫人的心思,欲讓母親孫氏精心打扮一番也到門口迎接。孫氏卻輕輕地搖了搖頭,仍舊坐在梅苑裡刺繡。母親不去,倘若她再不去,二夫人更要借題發揮。思及此,她起身去大門處迎接李錚回府。

щшш ▲тtκan ▲c o

如今她趕走了蘭芝與納蘭信,紫鵑又投奔了二夫人,爲她做事的丫鬟倒是一個都沒有了。她往大門走去時,見二夫人身邊站著張蔚然與李承歡,身後跟著數十個丫鬟,聲勢浩大,仿似宣告著李府是誰的天下。

二夫人忽然轉過身看見了她,見她形影單薄,想到紫鵑對她的背叛,蘭芝與阿信的偷竊,笑意直達眼底。她看向身後的紫鵑,故作一嘆:“錦然這孩子也是可憐,你可願再回到她的身邊去?”

紫鵑雙手捏著衣角,十分緊張地說道:“可是紫鵑這些日子做得不夠好?”

二夫人看了眼膽戰心驚的紫鵑,這紫鵑手腳利落,又會看人心思,本以爲她從牢裡出來,紫鵑已回到李錦然的身邊。卻聽承歡跟她提及欲把紫鵑還給李錦然時,紫鵑聽後欲以死明志。她喜歡死心塌地的丫鬟,賞賜了她比任何奴婢都要多的財物,果然這丫鬟你叫她往東她絕不向西。

紫鵑見二夫人良久未作表態,嚇得又往地上跪去,連連磕著頭。李錦然冷笑著看紫鵑低三下四的模樣,張蔚然眉頭皺了皺,正欲開口便見李錚的馬車從正北面駛了過來。

“還不起來,老爺打了勝仗,莫要讓她見到你這哭喪的臉心煩。”二夫人也瞧見了李錚的馬車,轉而說道。

紫鵑連忙從地上爬了起來,膽怯地看了李錦然一眼。李錦然嘲諷地笑了笑,微微後退了幾步。她只是來看李錚一眼就好。往年李錚打了勝仗回來,只願意見二夫人周氏與她的孩子,何曾想過母親孫氏與錦繡。

馬車一停穩周氏便迎了上去,李錚從馬車上走下來,任二夫人挽著他的胳膊朝李府走去。李承歡因李錦然對她的欺騙而傷心不已,並未像從前那般嬌聲嬌氣地討李錚歡心,默默地走在李錚後面。

李錚下了馬車,心思都放在站在角落裡的李錦然身上,因此並未發現李承歡的異樣。李錦然低著頭不知在想什麼。李錚不由想到她與趙灝之間的關係,眼睛越發的陰沉,走到李錦然身邊時,忽然冷聲地說道:“二殿下沒有娶你,可是傷透了心?”

李錦然擡起頭看向李錚,有些難過:“你眼裡沒有母親,沒有錦繡,沒有我。”她的眼眶有些紅,看見周氏與李承歡站在他身邊,張蔚然站在他身後,忽然覺得很諷刺。明明應該站在他身邊位置的是母親與她和錦繡啊,眼淚險些掉下來。原來見到他們相親相愛的一幕,她還是會感到難過。

李錦然傷心欲絕的話不僅沒讓李錚心生憐惜,反而更加煩躁。若不是趙灝突然娶了蘇悅,太子趙漳與他不得不急著回長陽,必會將西涼殺的片甲不留。一旦將西涼納入大慶的版圖,太子之位會更加鞏固牢靠。待贏得大勝回長陽時,趙漳就會向皇上稟明與蘇悅成婚之事。怎料得他們在沙場拼得你死我活之際,趙灝卻突然橫插一腳。他對趙灝現在恨到極致,可他的女兒卻癡癡念念地想著他。看著李錦然眼淚隨時要掉下來的樣子,他越發得生氣。這麼多年來他都是如此對待她們母女的,從未見她有多脆弱。如今爲了個趙灝,她便哭得梨花帶雨……他擡手朝李錦然的臉上打過去。

原本一派祥和的氛圍被李錚這一巴掌給攪散了,丫鬟們都低著頭不敢出聲。周氏顯然也沒有意識到李錚纔回來就大動肝火,見李錦然捱了打,心裡很高興,卻疾步走到李錦然的身前裝作護著她的樣子。

李錦然摸著臉忽然笑了出來,原來這就是痛的滋味。這巴掌她明明可以躲開的,可爲什麼沒有躲開呢。她想,母親沒有出來迎他,就是心死了。她也要對他心死,以後就再也不會被傷著了。他與趙漳讓拓跋照失去了最親的人,如今又要殺了拓跋照。她曾因爲他是自己的父親,整日整夜地在他與拓跋照之間痛苦抉擇。可現在她不會再猶豫了,拓跋照曾是她在李府唯一的陽光,又治好了母親。而眼前這個叫作父親的人,卻只要他的豐功偉績,要他與周氏的家。

李錚皺了皺眉,未曾見過誰捱了打還笑的這麼開心。他多看李錦然一眼都覺得心煩,加快了步子回府。二夫人一行人也跟了進去,頃刻間門口只剩下她與看門的守衛。

李錦然看了一眼富麗堂皇的李府,忽然覺得渾身冰冷。此時已入秋,一陣風吹過帶落了幾片黃葉,不知怎的李錦然就想起落葉歸根那個詞。可她的根在李府,她卻過得一點都不快樂。她緩緩地蹲了下去,雙手抱膝低低地嗚咽。

“對不起,我又來晚了!”清澈如水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了過來,伴隨著一道急急的勒馬聲。

李錦然眼淚迷濛地擡起頭去看,見趙澈依舊一襲白錦繡長袍,縱身躍下馬,眉間隱隱地透著疼惜向她走來。她急忙從地上站了起來,明知道已來不及掩飾卻還是故作無事般笑了笑。

趙澈見之,輕輕地一嘆:“現在長陽滿城皆知你與二哥的事,在李府門口到底不好說話,可願意陪我走走?”

原本已漸漸平復下去的心因聽見他這話,眼淚洶涌而落。他什麼都知道,卻什麼都不說,她點了點頭。

趙澈看了眼守衛,開口道:“今日我來這事,不要對任何人說起。”

守衛忙不迭地點頭。

待趙澈與侍衛說完話,李錦然已向前走了幾丈遠。趙澈見她低垂著頭孤單可憐,牽著馬走快了幾步將她追上,從懷裡拿出在路上買的蜜餞遞給她。

李錦然打開包好的蜜餞,捏了一顆含在嘴裡。父親都不要她,他越對自己好越覺得委屈,默默地吃著蜜餞,眼淚卻止不住地流。

趙澈跟在她身後,實在不忍見她哭的如此傷心,故作惋惜地說道:“千里迢迢買來的蜜餞,原來這麼難吃啊。”

李錦然在前小聲嘀咕道:“你怎麼對我這麼好啊。”

趙澈神色越發溫柔,笑道:“因爲我喜歡你!”

李府朝前直走有大片桃樹林。二人穿過桃樹林時,李錦然悶悶地說道:“怎麼就到秋天呢,又沒看成桃花開。”

桃花一年一開,花期不短,李錦然卻說又沒看成,莫非是去年也沒看到嗎。趙澈只覺心中堵得慌,忽然將她緊緊地攬在懷中,輕聲說道:“明年三月,我帶你來看。”過了良久,李錦然依然沒有任何動靜,他意識到自己唐突了,欲放開懷中的她。她卻環抱住他的腰,將頭埋在他的胸膛裡。

“別放開我,再抱我一會兒!”李錦然輕輕地說道。

趙澈揉了揉她的發,將她又擁入懷中,滿是寵溺地說:“只要你說不放,我就一直不放。”李錦然擡手將眼裡又流出的淚抹去。趙澈見之嘆道:“怎麼又哭了呢。”

“只有在你的面前,只有你能讓我卸下所有的防備,我……”話未說完她顫抖著雙肩又哭了出來。她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需要被人安慰,需要一個肩膀。可趙澈每次出現,她都覺得從此後自己不再是一個人。她緊緊地環住他的腰,對他說道:“我與他們都是逢場作戲,做不得數的。”

趙澈柔聲說道:“我知道,我都知道。”

李錦然忽然想起什麼,從他的懷裡探出頭來,問道:“你身體好了嗎?”

趙澈突然面色蒼白,扶著桃樹發出一陣猛烈的咳嗽。李錦然急忙幫他在身後順氣,焦急地問道:“行醫有沒有跟你一起回來,身體沒好爲什麼要回來。你明知道現在待在廓山是最安全的,本就身子弱,要是再有個三長兩短我怎麼辦……”

這下不等李錦然將後面的話說下去,趙澈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將她再度擁入懷中,輕輕地吻上了她的脣,眼裡的笑意都要溢了出來。見李錦然睜大眼睛看著他,他的心裡只覺得歡喜極了。

李錦然看著他笑如春風的模樣,哪裡還有半點方纔大病的狀態。她一時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見趙澈笑得更甚。她有些急了,正欲開口問他到底是怎麼回事。只聽趙澈在她耳邊輕聲說道:“這招連你都騙的過,那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李錦然又驚又喜,連連問道:“即是沒這麼嚴重的病,爲何要裝病呢?”

趙澈不想在這個話題上再說下去,揉了揉她的臉,笑道:“傻丫頭,等我能說的那天一定告訴你。”

李錦然忽然笑不出來了,倘若趙澈不裝作一副病態,怕早就被趙漳與趙灝二人聯合暗害了。她想到對皇位並不熱衷的趙翰,爲了保命也曾奮起反抗過。可爲何趙澈卻只一味地退讓,不禁開口問道:“示弱不是長久之計,爲什麼不爭一次呢?”

“因爲你不喜歡啊。”趙澈看著她的眼睛無比認真地說道,“二哥對你的情義不比我少,可你沒有答應與他在一起,難道不是因爲他要奪下江山嗎?我知道你想要什麼,也知道你在怕什麼,我不會讓你再走你母親曾經走過的老路。我要給你一片與世無爭的淨土,讓你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李錦然靜靜地抱著他,聽見他的心跳一下一下地,竟然感到無比的安心。在父親那裡受的委屈,二夫人對她的陰謀算計,四夫人的死亡,蘭芝與阿信的離開,紫鵑的背叛,曾經讓她疼痛萬分的事,現在都不再那麼難過了。他要給她淨土,無論多久她都等。

“等天下平定,世態安穩,我與你一起去廓山可好?”李錦然低著頭,略微羞澀地說道。

趙澈沒有回她,卻將她更用力地攬在懷中。

梅苑裡,孫氏焦急地站在門口等著李錦然。左等右等不見回來,擔心她受了委屈,正要往李府的大門走去,便看見李錚與周氏伉儷情深地並肩朝她這邊走來。她忽然憶起十幾年前她身體有恙,周氏也如這般站在李錚的面前對她故作關心。那時她還不懂,竟以爲她待自己好是因爲她們是朋友。可她以心相待的朋友,卻嫁給了自己的夫君,讓她的孩子從小到大吃盡了苦頭。

孫氏就這麼一直看著她們越走越近,竟然挪不開步子。倒是李錚見她能站在梅苑的門口,露出了詫異之色,開口道:“既然好了就多走走,總在梅苑待著對身體也不好。”

“錦然呢?”孫氏略過李錚的關心,看向他道,“爲什麼她沒有回來?”

李錚面不改色地說道:“她不懂事,我打了她,不知到哪裡去了還沒回來。”

“她是你的女兒,你就不怕她想不開,出了什麼事怎麼辦?”聽見李錦然捱打,她的心驟然變得疼痛不已。她捂住心口喘著氣道,“你們這些年,就是這樣待她的?”

“錦然不會想不開的,你不要操那麼多的心,好好養病。”李錚來見她,以爲能看見當年溫婉賢惠的孫氏,而此刻她咄咄逼人的口吻令他心生不悅,不由眉頭深皺了幾分。

二夫人走到孫氏跟前,替她順著氣說道:“錦然這孩子有分寸,姐姐放心便是。”

難道李錦然有分寸就該捱打嗎,這是什麼道理。孫氏被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只不停地咳嗽。李錦然遠遠地就聽見一陣咳嗽聲,急忙跑回梅苑。見到李錚冷眼看著母親咳嗽不止,二夫人故作關心地拍著母親的後背,她騰的一下火上心頭,失了理智地衝到二夫人跟前將她一把推開。她扶著母親在石桌邊坐下,進屋倒了杯茶水給她,才又看向二夫人與李錚,冷笑道:“人既然已經看過,就請回吧。”

“你看看錦然這是什麼態度!”李錚氣急擡手就要再打李錦然。孫氏將李錦然護在身後,不冷不熱地說道:“妹妹也說錦然是個懂分寸的孩子,她這般說話定是受了誰的委屈。以前我不保護她是因爲我不知道,可以後只要我還活著,我就不會再讓她受今天的這個氣。”

“你病好後怎就這般不可理喻?”李錚放下揚在空中的手,頗爲失望地說道。

“可我能站在這裡,是錦然找人將我治好的。如今我的女兒捱了打受了委屈,做母親的說幾句話,你就覺得不可理喻,若今天的人換作承歡呢?”孫氏再不看李錚一眼,“錦然,送你父親與二孃出梅苑。”

李錚氣得面紅耳赤,偏偏老夫人偏袒著孫氏。他冷哼了幾聲,與周氏一道出了門。

孫氏看著李錦然半邊紅腫的臉,眼裡疼惜不已。李錦然嘿嘿地傻笑:“母親,其實一點兒都不疼。”

孫氏將她的頭按在自己的肩上,心裡已作好了決定,輕聲說道:“錦然,明日與我一起進宮可好?”

“見誰呀?”李錦然好奇地問道。

“皇太后。”孫氏道。

李錦然只覺心中十分溫暖,她聽聞早些年皇太后還在當皇后時,對母親十分喜歡,後來因爲母親生了病,爲此還惋惜了好一陣。如今母親說要帶她去見皇太后,怕不止敘舊這麼簡單。她輕輕地點了點頭,若母親肯幫她一把,二夫人離死期的日子就更近了。

翌日清晨,孫氏將一件繡著海棠的淡粉色長錦衣拿來讓李錦然穿上。李錦然接過衣衫時心裡苦澀良久,這些天孫氏在梅苑繡的原來是這件衣衫。她將長錦衣穿好後,撫摸著衣袖上的一滴血跡,忽然想起孫氏見到趙灝出神時的模樣,晃神間孫氏已將她推到了銅鏡前。

孫氏親自爲她梳妝挽發,拿硃砂在她脣間輕輕一點,笑道:“見了皇太后不要拘謹,她喜歡活潑的孩子。”

待妝點完畢,二人才出了李府。一路上孫氏又向李錦然說了很多關於皇太后的喜好,李錦然一一地在心裡記下。走了一個多時辰,馬車漸漸地停了下來。

皇宮守衛森嚴,擔心皇宮不容易進,李錦然特意將趙澈的玉佩帶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卻見孫氏從衣袖中拿出一封手信遞給了守衛。只見守衛見了手信後立刻跪了下去,雙手將信舉過頭頂呈給孫氏。

孫氏將信小心收好,帶著李錦然入了皇宮。李錦然心裡疑惑不少,海棠居已被納蘭信燒得精光,從海棠居拿來的東西皆被李錦然尋了一處安全的地方藏好。在清點海棠居搬出來的東西時,她未曾見過有這樣一封能自由出入皇宮的信啊。她疑惑地看向孫氏。

孫氏見她對信的內容好奇不已,將信又遞給李錦然看了看。李錦然才恍然大悟,當年皇太后與孫氏十分投緣,遂時常將孫氏召進宮中陪伴。守皇宮城門的守衛輪流守門,時不時地就要對她進行盤查,她爲此向皇太后抱怨過。皇太后提筆寫信一封,特令孫氏能隨意進出皇宮,信上有皇太后的印章,也就難怪侍衛會下跪了。李錦然心下了然將信還給了孫氏,心裡卻爲孫氏的遭遇暗歎不平。依照皇太后對孫氏的喜愛,再加之當年有孫家的幫襯,理當不會過得這樣艱難纔對。她側過頭看了眼孫氏溫柔的眉眼,微微地嘆了嘆。在這個鉤心鬥角的世上,人善被人欺,越是不計較,反而失去的越多。

孫氏領著李錦然走過一道又一道人工精雕細琢的白玉橋,穿過奼紫嫣紅的萬花林,在一座牌匾上用金漆刻著華清宮的宮殿前停了下來。孫氏站在門口神情悵然,似是回憶起陳年舊事,李錦然輕輕地拉了下她的衣袖。孫氏站在她的面前,將她鬢髮間有些歪斜的蝴蝶簪重新插好,語重心長地說道:“錦然,母親的命本就不長,如今能開口說話已是老天給的恩賜。你且記住今天母親跟你說的話,無論路有多難,都要好好地活下去。”

李錦然擁著孫氏向華清宮走去,笑著安慰她:“母親,你命長著呢,錦然要帶著你跟妹妹一起遊山玩水,踏遍大好山河。”

孫氏還想再說什麼,卻見她眼裡流露出對未來嚮往不已的神態,終究沒有再說話。

守宮門的奴婢將二人引到霓裳門後,向站在門口一側的老嬤嬤低著頭說了幾句。便見老嬤嬤忽然朝孫氏這邊看過來,似是再三確定後,急急忙忙地朝門內跑了進去。不一會兒,老嬤嬤笑容滿面地將二人請了進去。

霓裳門內地板光可鑑人,李錦然低垂著頭與孫氏一起拜了下去:“參見太后娘娘。”

“起來,都起來,讓哀家好好看看。”皇太后的看向地上所跪二人,語氣隱隱透著些喜悅。

孫氏擡起頭來迎上皇太后的目光。皇太后眼裡流出疼惜,起身從榻上走了下來,扶起孫氏:“好了就好,有空常來坐坐。”

皇太后又看了眼跪在地上仍未起來的李錦然,見她穿著繡有海棠的淡粉長錦衣,不禁想起當年孫氏曾穿著一模一樣的衣衫陪她飲茶論詩。阿湘與世無爭、淡泊的性子她甚是喜歡。如今她卻叫女兒穿成當年的模樣來引自己的主意,怕過得也是不如意的。

“擡起頭讓哀家看看。”皇太后拄著雕鳳手杖站在李錦然的面前嘆道。

李錦然將頭擡了起來,簪子因青絲晃動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皇太后聽這聲音覺得耳熟,朝李錦然看過去,才發現她頭上所戴的蝴蝶簪竟是自己送給皇孫趙澈之物。她疑惑地問道:“你可是李錦然?”

李錦然輕輕地點了點頭,皇太后能認出她,必是因爲趙澈送她的這支簪子。她將它戴上原本只是存了分僥倖,如今皇太后連名帶姓地將她認出來,叫她心裡暖了幾分:“臣女不請自來,請太后娘娘不要怪罪。”然後又盈盈一拜。

看著李錦然的臉,皇太后恍惚了片刻,將她也扶了起來,讓宮女賜坐奉茶。皇宮不比李府,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李錦然從未來過皇宮,許多規矩都不懂,故而小心謹慎。孫氏與皇太后相聊甚歡,李錦然只在一旁笑著附和。

提及當年事,皇太后忽然悵然傷感:“阿湘,老天終究待你不薄啊。你雖病了多年,可卻還有兩個女兒在身邊。若是當年枟兒沒有喝醉跌入湖中,月華就不會癡傻成癲,更不會親手殺了剛滿月的遠兒,可憐他還那麼小……”皇太后說到此老淚縱橫,老嬤嬤亦是跟著落淚。

陳年往事李錦然隱隱知道一些,皇太后口中的趙枟正是前太子,月華爲他的太子妃。曾聞二人琴瑟和諧、鸞鳳和鳴,生有一子乳名爲遠兒,連正名還未來得及取,便突生變故。當年的皇太后甚是哀傷,在禪院誦經接連數月,再出來時青絲變白髮。

縱然皇太后位高權重,卻終究是失了兒孫的母親。當今皇上待她再好,到底不是親生的。李錦然看著泣不成聲的皇太后,忽然覺得沒有來時那麼害怕了。她大著膽子走向皇太后,跪在她的身前將頭貼在她的腿上,柔聲說道:“聽聞前太子殿下十分孝順,無論多繁忙,總不忘與皇太后一同用膳。太子妃無意間得知皇太后愛喝蓮葉羹,便偷偷地學著做,多次在御膳房爲皇太后做蓮葉羹……”

皇太后心中悲痛不已,想起短命的趙枟與月華,視線早已模糊起來,卻感到有一雙手替她擦去了眼淚。待她看清時,見李錦然一雙清明的眼睛帶著笑看著她說道:“太后娘娘,前太子殿下生前捨不得讓您受委屈,仙逝後更不捨得讓您不開心。您在這兒悲傷痛苦,殿下在天上看見了,心裡定不會好受。”

李錦然面對著皇太后又跪了下去,說道:“臣女未曾來過宮中,倘若有失禮之處……”

“傻孩子,地上涼,怎說跪就跪了,真真兒跟阿湘當年一樣。哀家免你不跪,快起來。”但凡在宮中的嬪妃皇子,未曾有人如李錦然這般說話,字字句句都讓她感到溫暖。她對孫氏又道:“這些年來,說到哀家心口的,除了阿湘就是你家這丫頭啊。”

李錦然知皇太后是在誇她,靦腆地笑道:“若太后娘娘不嫌棄,錦然以後常來陪您解悶。”

皇太后甚是高興,眼睛看向李錦然的腹部。李錦然忽然想到趙澈說她有了他孩子的話,臉刷地一下變得通紅。皇太后只當她女兒家害羞也不戳破,看李錦然的眼神越發慈愛。

三人又聊了甚久,李錦然言談舉止大方得體,知皇太后對詩詞歌賦甚爲喜愛,又與皇太后對詩填詞,不動聲色地輸給她。孫氏在一旁偶接幾句,眉眼皆是笑意。這讓皇太后恍若回到舊時光,不知不覺竟過去了兩個時辰。

皇太后知孫氏來意何爲,卻見她遲遲沒有開口,知道她到底不是個能求人的性子,便派老嬤嬤去請皇上來華清宮一敘。孫氏身體微微一顫,李錦然回頭去看她,卻見她又恢復了平常模樣。若她沒有記錯,母親這是第二次因爲皇上而失神了。李錦然有些好奇,卻不敢問出口。

皇上未過多久便來了,孫氏與李錦然起身便要行跪拜之禮。就聽皇上爽朗大笑:“快平身,能讓母后開懷的人少之又少,朕自慚形穢,還望……”

皇上還未說完忽然止住,看著李錦然道:“你可是阿湘的女兒?”

李錦然笑道:“臣女正是。”

皇上看向李錦然身邊的婦人,半晌問道:“你是阿湘?”

孫氏未答他,卻溫婉地說道:“算來咱們已十五年沒有見了呢。十五年前我們還曾邀約對酌,如今我醒來後還想再見見故人。這些年來皇上過得可好?”

重遇昔日故友,皇上顯得十分高興,龍袍在身卻毫無威嚴之氣。他親自斟酒一杯遞給孫氏道:“知你生著病,朕多次讓李錚尋醫爲你治病。如今見你病好,朕從心裡高興!”

孫氏接過酒杯正要飲下,卻見李錦然從案桌邊朝皇上跪了下去。

“實不相瞞,母親尚未痊癒,大夫提醒錦然說母親不能飲酒。若皇上怪罪,請責罰臣女……”李錦然手心裡皆是汗。眼前的皇上乃前朝二皇子趙構,傳言心狠手辣。先皇在世時,其部下將領李山因違抗他的命令,而被他施以車裂。永固八年,朝中大臣直言進諫,所提之事惹他不快,不日便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打入大牢凌遲處死。她不敢再想,身體因害怕微微顫抖。

“該罰!”皇上的聲音聽不出喜怒,李錦然半晌不敢說話。

孫氏心中不忍,再次端起酒杯,卻被皇太后攔下。皇太后看了眼皇上,笑道:“皇上,錦然嚇得不輕,這孩子心眼兒實著呢。”

皇上哈哈大笑:“還不起來,朕不過是想著罰你喝杯酒,怎嚇成這樣?”

李錦然急忙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看向皇上道:“臣女該罰。”說完又自罰三杯向皇上賠罪。

因是與皇上一起用膳,李錦然不敢再如之前那般隨意,只聽著三人聊著往事,才明白原來母親孫氏竟與當今皇上和前太子都關係甚好。後來太子薨,當今皇上繼位,昔日情誼才漸漸遠去。

她在一旁靜靜地聽著,暗歎人生如戲也不過如此。曾以爲母親一生坎坷,聽了前太子之事後,卻覺得母親還能陪著自己真是幸福。

膳畢,皇太后看向皇上笑道:“錦然這孩子,哀家越看越歡喜。”

皇上也跟著笑道:“朕看著也喜歡,莫不如收她做義女,以後來宮裡陪母后,也省了那些繁文縟節,您看可好?”

皇太后道:“甚好!”

孫氏與李錦然回府後,身後跟著宣讀聖旨的太監。李府上上下下幾百口人跪拜接旨。太監宣讀完畢,將聖旨遞給李錦然。李錦然雙手接過高聲謝道:“謝主隆恩。”

一片跪拜在地上的人將太監的話聽得清清楚楚,曾經在府上毫無地位的大小姐,如今被皇上收爲義女,封爲長樂郡主。賞黃金千兩,還有一些連聽都沒聽過的珍貴珠寶。隨著太監宣旨,李府進進出出或端或擡的宮人有二三十人,將皇上的賞賜之物一一地放進了李府。數量繁多,讓跪拜之人迷花了眼。

待太監回去後,二夫人周氏拉過李錦然的手,笑得十分不自在地說道:“當初就看你這孩子是個富貴命,如今越瞧越覺得是了。”

李錚倒是沒有想到李錦然一夜之間能有如此地位,想到昨日氣急時打的那巴掌,走上前嘆道:“昨日爲父下手重了些,你可會記恨在心?”

李錦然心裡只覺諷刺無比,曾經她無權無勢,他除了能利用到她時將她當作女兒,何曾對她好過?她拿著一顆真心去討好他,希望他能爲此多看她一眼,可他卻一次次地叫她失望。她看著李錚臉上掛著的僵硬微笑,輕聲說道:“是錦然的不對,不該說那樣的話讓父親傷心。”李錦然低著頭,像個做錯事的孩子。

李錦然這般知書達理倒是讓李錚不曾料到,他與李錦然平日就不怎麼來往,昨天又打了她,一時間也不知要與李錦然說些什麼,只嘆了一聲,與二夫人一道朝紫陽閣走去。衆人見之,也自行散去。

李承歡站在原地看著李錦然,又看了眼滿頭銀髮的孫氏,笑道:“真以爲做了長樂郡主就可以長樂嗎,不過是個義女罷了。”

李承歡本就是個藏不住心思的人,李錦然知她還在因趙灝的事生氣,卻不能將實情告訴她,輕輕地嘆道:“承歡,大姐是不會害你的,有朝一日你就會明白大姐說過的話,二殿下確實不適合你!”

李承歡沒有再反駁她,只是揚了揚脣,步履翩然地離開了。李錦然看著她的背影,幾日不見她竟離自己這樣遠了。

第88章 挑撥離間(一)第246章 美人心計第51章 風光無限(五)第272章 風雨欲來第28章 流言蜚語(二)第43章 美人心計(三)第161章 焉知非福(二)第43章 美人心計(三)第229章 第230 前朝密變(二)第14章 客人探訪(一)第82章 大病過後(一)第112章 良苦用心(一)第30章 流言蜚語(三)第21章 將計就計(一)第125章 除之後快(一)第67章 甕中捉鱉(一)第160章 黑雲壓城(八)第26章 將計就計(六)第218章 翻天覆地(六)第13章 趙氏之死(六)第165章 焉知非福(五)第179章 清算舊賬(七)第187章 請君入甕(五)第263章 放線釣魚第237章 終章:塵埃落定(二)第152章 涌泉相報(十)第175章 清算舊賬(四)第169章 焉知非福(九)第80章 美人失足(四)第1章 楔子(一)第8章 趙氏之死(一)第247章 風光無限第117章 良苦用心(六)第238章 楔子第52章 風光無限(六)第202章 賞花大會(二)第104章 初露鋒芒(五)第119章 太子之勢(二)第134章 再出李府(二)第179章 清算舊賬(七)第209章 賞花大會(八)第174章 清算舊賬(三)第164章 焉知非福(四)第216章 翻天覆地(四)第257章 良苦用心第45章 美人心計(五)第194章 夜闖梅苑(四)第143章 涌泉相報(二)第139章 再出李府(六)第81章 美人失足(五)第131章 除之後快(八)第3章 初次試探(一)第124章 太子之勢(七)第119章 太子之勢(二)第130章 除之後快(七)第267章 借刀殺人第149章 涌泉相報(八)第186章 請君入甕(四)第250章 是敵是友第240章 初次試探第61章 引蛇出洞(二)第206章 賞花大會(五)第139章 再出李府(六)第217章 翻天覆地(五)第177章 木子玲送讀者福利啦,快看過來~~~第196章 夜闖梅苑(六)第248章 分辨敵友第102章 初露鋒芒(三)第200章 賞花大會(一)第80章 美人失足(四)第140章 再出李府(七)第64章 引蛇出洞(五)第128章 除之後快(五)第59章 知恩圖報(六)第190章 請君入甕(八)第100章 初露鋒芒(一)第225章 風雨欲來(二)第183章 請君入甕(一)第132章 除之後快(九)第102章 初露鋒芒(三)第240章 初次試探第235章 誰主沉浮(三)第37章 見招拆招(二)第60章 引蛇出洞(一)第83章 大病過後(二)第140章 再出李府(七)第169章 焉知非福(九)第233章 誰主沉浮(一)第124章 太子之勢(七)第126章 除之後快(二)第63章 引蛇出洞(四)第173章 清算舊賬(二)第58章 知恩圖報(五)第204章 賞花大會(三)第251章 美人失足第238章 楔子第206章 賞花大會(五)第183章 請君入甕(一)第169章 焉知非福(九)第102章 初露鋒芒(三)
第88章 挑撥離間(一)第246章 美人心計第51章 風光無限(五)第272章 風雨欲來第28章 流言蜚語(二)第43章 美人心計(三)第161章 焉知非福(二)第43章 美人心計(三)第229章 第230 前朝密變(二)第14章 客人探訪(一)第82章 大病過後(一)第112章 良苦用心(一)第30章 流言蜚語(三)第21章 將計就計(一)第125章 除之後快(一)第67章 甕中捉鱉(一)第160章 黑雲壓城(八)第26章 將計就計(六)第218章 翻天覆地(六)第13章 趙氏之死(六)第165章 焉知非福(五)第179章 清算舊賬(七)第187章 請君入甕(五)第263章 放線釣魚第237章 終章:塵埃落定(二)第152章 涌泉相報(十)第175章 清算舊賬(四)第169章 焉知非福(九)第80章 美人失足(四)第1章 楔子(一)第8章 趙氏之死(一)第247章 風光無限第117章 良苦用心(六)第238章 楔子第52章 風光無限(六)第202章 賞花大會(二)第104章 初露鋒芒(五)第119章 太子之勢(二)第134章 再出李府(二)第179章 清算舊賬(七)第209章 賞花大會(八)第174章 清算舊賬(三)第164章 焉知非福(四)第216章 翻天覆地(四)第257章 良苦用心第45章 美人心計(五)第194章 夜闖梅苑(四)第143章 涌泉相報(二)第139章 再出李府(六)第81章 美人失足(五)第131章 除之後快(八)第3章 初次試探(一)第124章 太子之勢(七)第119章 太子之勢(二)第130章 除之後快(七)第267章 借刀殺人第149章 涌泉相報(八)第186章 請君入甕(四)第250章 是敵是友第240章 初次試探第61章 引蛇出洞(二)第206章 賞花大會(五)第139章 再出李府(六)第217章 翻天覆地(五)第177章 木子玲送讀者福利啦,快看過來~~~第196章 夜闖梅苑(六)第248章 分辨敵友第102章 初露鋒芒(三)第200章 賞花大會(一)第80章 美人失足(四)第140章 再出李府(七)第64章 引蛇出洞(五)第128章 除之後快(五)第59章 知恩圖報(六)第190章 請君入甕(八)第100章 初露鋒芒(一)第225章 風雨欲來(二)第183章 請君入甕(一)第132章 除之後快(九)第102章 初露鋒芒(三)第240章 初次試探第235章 誰主沉浮(三)第37章 見招拆招(二)第60章 引蛇出洞(一)第83章 大病過後(二)第140章 再出李府(七)第169章 焉知非福(九)第233章 誰主沉浮(一)第124章 太子之勢(七)第126章 除之後快(二)第63章 引蛇出洞(四)第173章 清算舊賬(二)第58章 知恩圖報(五)第204章 賞花大會(三)第251章 美人失足第238章 楔子第206章 賞花大會(五)第183章 請君入甕(一)第169章 焉知非福(九)第102章 初露鋒芒(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仆寺旗| 兰考县| 台北县| 澄迈县| 潮安县| 托克托县| 罗甸县| 云霄县| 高密市| 民乐县| 新巴尔虎左旗| 武山县| 新疆| 海原县| 鄂州市| 邹平县| 荣昌县| 禹州市| 密山市| 祁连县| 德兴市| 都安| 息烽县| 公安县| 高碑店市| 康平县| 垦利县| 咸阳市| 门源| 兴安盟| 黄山市| 新安县| 革吉县| 兴海县| 新巴尔虎左旗| 云龙县| 赣榆县| 北京市| 壤塘县| 读书| 利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