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寢室的時候,電腦上面跳動的數據跳躍在自己的眼前,這次的分析非常的精細,看了下面的備註欄裡面也是詳解,白菲覺得胥揚非常的細心,上次自己央求他配置的“催生水”就是非常的有用,後來他幫助自己辦的幾件事情都是非常的周到。
但是介於胥揚身上才發生了“革職”這件事情,因此白菲還是非常勉強地忍住了自己的情緒,不想去打攪他,只是發了條短信去慰問了下,然後簡單地故作淡然地扯開了話題。
雖然很久沒有了剛開始戀愛階段的那種悸動的情緒,但是現在說出愛這個符號,更多的是一種習慣。
而白菲體會到自己對胥揚的愛還是在許綰綰的出現之後,正所謂“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自己擦邊於這句話,不過自己更多的是體會到若即若離時的焦急,因此當雙方不再熱戀時,假借“分開旅行”的契機便可以得知自己到底是否仍然信愛。
而確切地說,白菲看到的實驗報告上面的分析結果是:上次自己在牆壁上刮下來的粉末中,其中三種組成成分物質的混合物效應與熬熟雞湯時,雞湯裡面的物質發生反應生成紅色鮮亮的某種物質。
不過胥揚在報告欄裡面,填寫雞湯裡物質成分時 ,打上的是XX,光是憑這一點來看,白菲都覺得難度肯定是很大的,因爲胥揚專業性知識紮實,這樣一來的話,自己也是難以鑑別的,不過白菲還是想到自己去試一試。
去實驗樓的想法一萌生,白菲自己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因爲瞬間就想到與胥揚初次“不打不相識”時就是在實驗樓,當時還有保衛科夜巡的人上來察看。
想起了胥揚那個“水中花園”的精彩生日禮物。
這個記憶一蔓延上腦海,其餘的記憶就鬼哭狼嚎地奔涌上自己的心頭,一股腦兒地閃現在自己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但是胥揚每次跟自己像偶像劇裡面那般發生轟轟烈烈的場景時,也都是在晚上,想來著實是這樣的,看來是與夜晚結緣了。
而且,這次再訪實驗樓,白菲還想叫上胥揚,主動地去叫他。胥揚就是自己的救星或者是幸運星一樣,總是能夠讓自己波瀾壯闊的世界瞬間靜如止水,說實在,他確實擁有“力挽狂瀾”的力量,白菲定義這爲一種“爲人處世”的睿智。
以前都是他突然出現雜自己的身邊,不知不覺,突然你白菲想到,胥揚能夠時時刻刻地出現在自己的身邊,出其不意的姿態顯現,不是那麼多次的巧合吧,說明他在關注著自己,正如金胥彥在關注著自己一樣,瞬間心裡面暖流翻涌開了。
薛思雅回來的時候,依舊是平日裡那副精明骨幹的樣子,但是在看到只白菲在寢室後突然鬆下了擔子般的,鬆垮垮地斜歪著靠在沙發上上氣不接下氣地喘氣,故意顯得自己多麼的累
按照她的話來說,她戴的面具太沉了,每每總是把她壓得呼吸急促,每個人勾心鬥角,害的下層空間稀薄,她打算買雙12cm的高跟鞋,想去呼吸上層新鮮空氣。
白菲沒理她,只是在心裡面捉摸著她那麼聰明,總是幫著自己,以前自己對她還是諸多的隱瞞,但是她和胥揚一樣,都是及時地出現,給自己出謀劃策,那麼這次的話 ,自己再也不能瞞著她了,白菲想到自己不夠聰明,需要思雅的幫助。
一個翻身,移開電腦,白菲下牀來到薛思雅的身邊:“思雅,我有件重要的事情想告訴你!”白菲的眼神柔和,她也想學著楊雪梅老師那樣地故意輕描淡寫一點地詮釋自己的話語。
但是薛思雅竟然是訕笑一下,淡然且故作深沉地點點頭,同時口中冒出來一個“嗯”字,白菲知道她也會想承接著自己的腔調來搞怪,便在牀上撓她癢癢,薛思雅口中大罵白菲粗魯,力大無比……白菲也不管,只是一個勁地撓她,終於在情急之下,薛思雅只得認錯請罪了。
兩人癱倒在牀上,白菲提議去學校裡面逛逛,邊逛時邊說這件事情。
薛思雅點頭表示默許,畢竟在寢室裡面不**全,“隔牆有耳”的故事上演過一次,就不想讓它再次發生。
校園裡面非常的安靜,卻更有一種肅靜的感覺混淆其中,因爲白菲的故事來自一個肅靜的時代。
1977年,由於*****的衝擊而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尊重知識和人才的時代開啓,當然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開啓,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和現在倒是差不多,不過不相同的地方是,高考恢復的招生對象是:工人農民,上山西鄉和回鄉的青年,復原軍人,幹部和應屆畢業生
當時有個中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裡面就指出了會議精神,那就是錄取學生時,將優先保證重點院校,醫學院校,師範院校和農業院校,學生畢業後由國家統一分配。
而白菲的爸爸就是在87年去參加的考試,當時就被C師大,也就是白菲現在學校所錄取了。
而學校本來是重“師範教育”的,但是當時全國在搞學校之間的競爭,考覈的標準除了師資力量等軟性設置,還包括教學設備等硬性考覈。
C師大當時在位校長決定優生培育的方案,也就是說自己培養自己的人才,因爲當時的社會經濟不景氣,要去搞些建設之類的耗資巨大自然就不在話下,最主要的是還需要自己學校的教師們墊資進行。
校長也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在當時的化學院,數學院這兩大學院裡面挑選了無名優秀的學子趕赴同城的四川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當時還沒有現在“雙學位”的說法,因此叫“深習”。
兩個學校的校長都是當時社會上非常有地位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之間總是有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的感情,經過了**的打磨,知識分子之間的情感更是與日俱增,因此兩校的校長就“優才計劃”達成了共識,力求培養這五名學子成爲優秀的設計構建師。
其實當時的教育理念還沒有現在這般的僵化,畢竟外國的教育思想模式還在我國殘存了很多穩定的基礎,沒有照本宣科的“框架教學”模式,而是非常先進理念地帶學生深入大工地進行見習實習,因爲當時成都的房屋建築還很少,即便是在建修之中的,都非常的簡單構造,完全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
爲此C師大的校長便自己掏資金做墊底,送了他們五個去了當時正在發展的上海,北京等地學習。
其實校長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這五位學生回來後留在本校,專門負責滿足要求的學院建築的修建設計和構建。
當然這無名學生也是非常的刻苦,在當時因爲是暗中做的這件事情,不符合國家的規定,便在沒有合同束縛之類的前提下,硬是完成了各項任務,修滿了自己本職的學習內容,甚至還在川大土木工程系裡面習得一番本領,離別時被校長贈予“青出於藍”的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