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雖然氣溫並不炎熱,可董卓的心中卻猶如燃燒起一把熊熊的烈火,因爲今天就是他擁立劉辨登基的大日,他馬上就要成爲權傾天下的大人物,想當初他區區五千人馬來洛陽,戰戰兢兢的與丁原虛僞與蛇,後終於打倒了丁原,掌控了洛陽。
雖然呂布的反口讓他心裡非常的不痛,但是呂布畢竟根基淺薄,幷州的兵馬初始的時候還聽從他的調令,可是時間一久,丁原的親信部將就察覺出不對勁,暗中對呂布的號令陽奉陰違,一些丁原舊屬是帶著兵馬離開洛陽。
幾天內丁原帶來的十幾萬兵馬竟然暗中離開了數萬,呂布雖然惱怒,但也無可奈何,現在他如果去追擊叛逃的軍隊,不說能不能打得過,就是背後有董卓在虎視眈眈,他就不能這麼做。
況且他官職卑微,幷州刺史丁原一死,就算他回到幷州,幷州全境又能有幾成兵馬會聽從呂布的號令?後呂布只得無可奈何的依附於董卓。
看清了形勢的董卓“大度”的不記前嫌接納了呂布的投誠,並在賈詡的暗中授意下收了呂布爲義,並慷慨得命呂布繼續統帥幷州的剩餘軍隊,可是軍隊中的軍官卻都是由董卓的西涼軍中派遣,呂布想叛亂也沒人會聽他的了。
幹掉了丁原,收編了呂布殘兵的董卓現在可說是春風得意,他已經覺得自己要登上人生權利的高峰,而他的下一步行動就是擁立劉辨爲帝,當初賈詡跟他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他真的嚇了一跳,當今皇帝劉協下落不明,自己貿然另立帝這簡直是大逆不道的行爲,很容易遭到各路諸侯的圍剿。
可是隨著尋找漢獻帝劉協的人6續返回,他的心慢慢的活了起來,難道劉協真的死在洛陽大火中了嗎?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擁立帝登基,那豈不是天大的功勞,他董卓的西涼乃大漢的貧瘠之地,還和北方的少數民族接壤,他早就眼紅中原的花花世界,到了洛陽後過了一段日紙醉金迷的日,如果真讓他這樣離開,他董卓會甘心?
董卓這時只想到西涼軍在中原的利益,對是否擁立帝還搖擺不定,是賈詡的一番分析讓董卓下定了決心,是啊,憑什麼別人能在中原享受數不盡的榮華富貴,我老董卻得在西涼那鳥不生蛋的地方窩著?董卓越想越是這個道理,大西北那股彪悍的性格讓他狠下心來,就算是火坑,他董卓也要跳上一跳!
董卓站在大殿上,身後是洛陽倖存的文武百官在山呼萬歲,年幼的劉辨坐在寬大的龍椅上接受朝拜,年幼的臉龐上帶著茫然無措。
這一刻董卓感到了無比的虛榮,一股天下英雄捨我其誰的心態在他心中悄然升起,這就是權利啊,整個洛陽被他的西涼兵馬控制,殿下的文武百官也是按他的意思提拔的,看著大殿四周的精銳士兵,董卓心中說不出的得意。
百官參拜完畢,劉辨就算正式“登基爲帝”了,登基儀式一結束,馬上就有官員上奏恭請董卓出任大漢太師,董卓當然要假惺惺的推辭一下,不過從他肥胖醜陋的臉上怎麼也看不出一絲謙虛。後在百萬齊聲“勸說”下,董卓只好“勉爲其難”得接受了太師之位。
董卓出任太師以後,幾日內勒令洛陽富戶百姓捐獻錢財,說是要修繕洛陽皇宮,雖然洛陽皇宮在大火中被波及,但整體卻未曾損毀,那需要如此多的銀錢,說白了就是董卓對自己的統治信心不足,所以聚斂錢財,以防日後形勢有變,他董卓捲了東西擡腿就走,當然,這個主意也是賈詡賈大謀士給他提出的。
這個建議碰到誰都要碰壁,唯獨碰到董卓這個土匪習性的傢伙,正合了他的心意,所以他乾脆下令手下的士兵強制執行,不交出錢財那給我就搶,整個洛陽被他弄得一片風聲鶴唳,百姓實在受不了西涼軍一日三次登門的索要錢財,家中有女的百姓也被西涼軍士兵那狼一般的眼神嚇壞,可是洛陽四門緊閉,都由西涼軍把守,百姓想離開洛陽都不行,所以整個洛陽人心惶惶,洛陽百姓很慘,剛送走何進這隻虎,又把董卓這隻狼迎了進來,後遭災受難的還是他們這些普通的老百姓。
不說董卓在洛陽橫行暴斂,在兗州的張樑卻已經開始派出信使前往各地,以曹操的名義邀請各路諸侯討伐董卓,而討伐的名號就是“維護皇權,誅除叛逆”,每封送給諸侯的信件上都蓋著大漢帝國的傳國玉璽。
玉璽代表著什麼?代表著大漢帝國無上的皇權威嚴,雖然董卓立了帝的聖旨已經送到了他們的手中,可是上面蓋著的大印只不過是他自己弄出來的,跟真的玉璽比,那可就差遠了,張樑的一封信,就把董卓打入了叛逆之流,讓各地的諸侯想靜觀其變,坐山觀虎鬥都不行。
不參加討伐?可以啊,等打完了董卓,你就是下一個叛逆,現在兗州就是大漢的朝廷,大漢帝國每個諸侯心中都明白這個道理,且不說曹操手中是否真的有漢獻帝劉協,就衝這個玉璽的大印他們就不敢抗旨,怎麼也得派兵出去意思意思。
從書信送出的那一刻起,曹操註定要成爲東漢末年具名氣的諸侯之一。
就在董卓逍遙的在洛陽醉生夢死的時候,各地的諸侯領土已經暗潮洶涌,消息閉塞得他還在做大漢權臣的美夢,茫然不知自己已經被人算計,成爲了東漢末年羣雄割據的導火索。
各路諸侯雖然遵旨,但他們都打著保存實力,派個幾萬人去去走個場面的想法,現在天下這麼亂,忽然又跑出兩個皇帝,明天又會跑出幾個皇帝?不如讓別人自己去打生打死,自己在自己的領土上當土皇帝多好。
諸侯出兵是肯定的,但出多少兵,出兵的度,那就有待商討了,張樑怎麼會不清楚諸侯的這點小心思,只要你出兵,那就要路過其他諸侯的地盤,各地諸侯間的關係錯綜複雜,誰會傻到讓別人的軍隊踩過自己的地盤?,而且就算出兵,那你的糧草也得從人家的地盤上過吧?萬一遇到個心黑的主兒,把你糧草一劫,矛盾產生只是遲早的事情。
而其中的佼佼者,那就要屬孫堅了,這位兄弟出兵是的,但是走的卻是慢的,一路上跟其他諸侯要錢要兵要糧,你不給還不行,因爲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諮已經倒在這位老兄的刀之下。加上孫堅脾氣暴躁,一言不合就要跟你動刀。孫堅不但要錢要糧,他還要地盤要你的命。一路上那結下的仇可就多了。
而其他諸侯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似乎幹強盜這種職業是不需要培訓的,本來在自己的領地裡呆的好好的,可這一出兵,看到別人的東西就是比自己的好,人家的糧食就是比自己的吃著香,別人的女人就是比自己的女人漂亮,所以蠶食搶奪別人的地盤的事情時有生。還沒等討伐董卓的戰役開始,各路諸侯已經大戰小戰打了十餘場。
而張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諸侯越是仇怨加深,那他就越好渾水摸魚,自己兵強馬壯,佔據著富裕的兗州,還有皇帝和傳國玉璽在手,等諸侯打得熱鬧的時候,就該他張樑去湊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