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

“而且……”韓鍾沉吟道:“我看徐子先不是那種急功近利的人,多半他會繼續經營好自己的東藩島,會募兵,募工,移民,這些事叫林鬥耀配合他,福建路原本就人太多,移幾十萬,百來萬到東藩,也是件好事。”

“相公的意思在下明白了。”楊師度道:“學生對南安侯也佩服的很,這封信由學生來擬,另外學生想以相公的名義給南安侯寫封私信,敘舊一番,對這一次的大功勞,也稍加致意。”

“理所應該。”韓鍾笑道:“老夫又沒有處心積慮防著他,害怕他來奪了老夫的相位。”

衆多幕僚相視而笑,徐子先在宗室內的名聲越響亮,天子的忌憚和畏懼就會越深,畢竟大魏的天子之位又不是可以私相授受的器物,一帝逝,一帝立,若有皇子,當然宗室內外俱無話可說,若無皇子,則是在宗室內擇賢而立,當然這賢也是在近支宗室中挑選。

祖宗法度,可是沒有說一定要在天子的兄弟中再擇一個子侄立爲嗣君,從名聲,能力,還有血脈來說,徐子先很顯然更具資格。

“今晚天子怕是睡不著了。”楊師度曾經親眼見過徐子先在京師的表現,對東藩的戰績,驚歎之餘也是深信不疑,當夜的那個南安侯,可以做這件事,也完全能做到急報裡的事。

“我們也不好再睡了。”韓鍾示意婢女過來服侍洗浴更衣,他對衆幕僚道:“各位也去洗漱一番,然後我們坐定了議事,等老夫到政事堂,天子肯定到內東門小殿傳見,我不能毫無準備去見天子。”

“相國的意思是議功?”

“是的。”韓鍾道:“消息明天就傳遍京師,北伐大戰在即,這是好事,老夫也會令人在京師九門張榜佈告,並且宣諭天下。對了,那個顏奇的首級,用六百里加急傳令過去,傳到京師來,懸首示衆。那個海邊的京觀,叫人繪圖,和顏奇的首級一併懸掛。除了京師,雲州,山海關,延州,甘州,各要緊軍州,輪流傳遞。”

“是,”楊師度答應一聲,不過緊跟著笑道:“不過學生以爲可以等兩天……估計急遞過來的時候,大都督府,福州府,泉州府,提刑使司,巡按使司,都會有公文上稟,同時也會把繳獲的海盜軍旗,還有顏奇的首級一併送過來,不必咱們用急遞催促。”

“這說的也是了。”韓鍾由使女梳著自己花白的頭髮,感慨道:“老夫現在要麼過於粗疏,要麼是不必要的細緻,今日天下,當看年輕人的了。”

“相公這是在感慨徐子先的武功?”楊師度笑道:“老實說,學生也真是感覺震撼!”

“一戰斬首兩萬多級……”韓鍾瞇著眼端坐著,楊師度頭一回感覺到,眼前這位權傾天下的相國是真的老了,臉上皺紋深刻,兩眼有些茫然。

衆人無可再說,待韓鍾收拾完畢,各人一併出內宅到相府外宅坐定議事,有侍女僕役端上點心茶水和熱毛巾,各人用熱毛巾擦臉,喝濃茶,一時都是精神大振。

“林鬥耀,大都督府,並各軍州都無甚功勞,不需議什麼,林鬥耀身爲安撫使司正使,一點兒表示沒有也難看。”韓鍾先開口道:“給他的勳,階各加一級,以酬其功,足夠了。”

衆人都無異議,林鬥耀是最高主官,並無直接功勞,只加勳,階一級,說的過去了。

趙王,楊世偉,鄭裡奇等人,俱是在堂札中誇讚一番,給點面子就行了。

“下面要議最難議的了。”韓鍾環顧左右,說道:“朝廷對大軍功,歷來賞賜豐厚,本朝不能說以武立國,但就是太祖率百萬大軍,生生從兩廣雲貴地方,收拾唐末的殘局,擊敗北虜,生生殺出一條血路。所以本朝授爵,文官要積勞多年,位至執政纔可封爵,而文官中又有軍功的,授爵就容易的多。其餘的爵位,除宗室之外,能得授爵的無非就是得軍功的大臣。今日徐子先能陣斬兩萬多級,解東南危難,以後兩府也只能在東南的安危上倚仗他了……先議爵位,諸君暢所欲言。”

楊師度垂頭坐著,一時並沒有接話。

韓鐘的意思相當明顯,福建路林鬥耀不行,趙王也不行,宰相爲了東南安全,將福建交給南安侯徐子先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最重要的就是那句,東南安危,也就只能靠南安侯府。

細細一想,果真如此。

陸師不必提,南安侯府有財力的話,將軍隊數字提升一兩倍也不是難事。關鍵之處在於,徐子先的武勇和練兵,帶兵,排陣,衝鋒殺敵的本事已經把韓鍾給折服了。

其水陸俱有強兵,特別是水師,朝廷既沒有心氣,也沒有能力重建一支水師,這麼一想的話,南安侯府坐鎮東南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相公的意思我明白了。”楊師度道:“料想天子也不會激烈反對……相公可以上奏請封王,加黃鉞,賜開府持節,天子怎麼決斷,那是天子的事。”

韓鍾略一思忖,仰首大笑,說道:“你這是要將天子架在火上烤啊。”

楊師度微微一笑,說道:“東南朝官,近來頗多不滿,這樣也正好平息一下輿論。”

“官家不是大氣量的人,”韓鍾嘆道:“老夫遲早要去職。”

在場的人俱是點頭,衆人俱是明白,韓鍾最遲到明年一定會去職,天子和權相之間已經沒有信任的基礎,現在只不過是天子屈從大勢,但以天子的心性,這種忍耐的時間相當有限。

北伐之事,原本該兩府主持,天子卻經常越過兩府,直接給前方的將領下中旨,等若是將從中御,弄的樞密使張廣恩極爲憤怒,其餘幾個副使也頗爲不滿。

至於地方官員的任免,錢糧調度,賦稅徵收,這些事天子也經常下中旨,並且越來越強硬。

皇權和相權代表的文官們,彼此一定會有衝突和爭執,但如當今天子這樣,悍然侵奪相權的難看吃相,在大魏列帝中也是極少數。

韓鍾和楊師度私下閒聊,都是感慨當年成宗死的太倉促,當今天子急促間被帶入宮,未幾就即位爲帝了。

皇子都是受嚴格的教育,其中嗣君則是有帝王心術相傳,平衡相權,鞏固帝位,自有一套做法,哪怕是平庸的成宗皇帝,在此事上也比當今天子強的多。

今上未受過嗣君教育,這是最大的短板,教育之外,就是天性使然。

楊師度明顯要給官家挖坑,以徐子先的身份,血脈,還有立下的這般大功,封親王一點不過份,掌黃鉞專軍,親王坐鎮地方的也不乏先例。

開府就有些過了,但以現在的東南局面,給親王開府也算站的住腳的理由。

可想而知,天子看到兩府給的這封賞賞格會有多頭疼。

“爵位談完了,再說官職。”韓鍾喝了口茶,頗感愜意的道:“現在徐子先是提管東藩馬政,南洋水師觀察使,東藩觀察使,從五品?”

“是的,相公記的不錯。”

“此子了得。”韓鍾說道:“我聽人說,東藩的馬政也搞的不錯,有一個方圓幾百裡的大牧場,已經放了上千匹天方種、馬,還在採買大量的優質母馬,除了天方馬外,就是繁殖雜交的戰馬?”

“東藩的馬政札子,學生看過。”明州的幕僚此時插話道:“天方馬沒有上千匹,怕有四五百匹,說是還要陸續購入,達到萬匹以上,這樣十年之內,才能繁育到十萬匹以上的規模。因爲緩不濟急,南安侯府是在購買一些精選的河唐馬,要高過或等同五尺,低於五尺的便不要了。這樣買的一批母馬,配種更高大神駿的天方馬,縱不及純血馬,經過好生選育,訓練,三四年後,會有數萬匹可用之馬了。”

東藩馬政,在徐子先看來畢竟還是受限於氣候和地理環境,養到幾萬匹的規模差不多就是極限了,這還是建立在財政充裕,可以給戰馬充足的精料,包括豆類,雞蛋,燕麥等飼料的前提下,再有充足的人手照料涮洗,並且訓練。

這樣在幾年後,能有兩到三萬匹的精良戰馬,東藩已經做到了極限。

如果有可能,徐子先想找到更好的養馬地,可以擴大牧場範圍,養牧更多的優質戰馬,但目前來說,尚且沒有頭緒。

就算如此,東藩的馬政從一無所有,到建立牧場,購買優質種、馬,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顯示了徐子先強悍的執行能力,從這一點來說,韓鍾等人再多的讚譽也不爲過。

“職官,加諸衛上將軍,福建路大都督府副大都督,總管福建路馬政,東藩防禦使,兼管南洋水師,大體上就是如此。散官,加至輔國大將軍罷,加鄣德節度使,持節,勳,柱國。”

諸衛上將軍之上,便是殿閣大學士,直學士,六部侍郎,再往上,便是六部尚書,廂都指揮使,諸衛大將軍,並非散官,勳,階,而是實職。再往上,便是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在京師有元隨儀從,頭頂一柄清涼傘,而武職便是太尉,是武職官的頂點了。

徐子先的實職,諸衛上將軍原本就是爲了加副大都督,諸衛在地方早廢,職官並非勳階,而是爲了各路都督府加官所用,只有京師的金吾衛和左右衛有實職的大將軍,其實也就是郎中令,衛尉們用來加官所用,以方便統率宮禁宿衛。

至於東藩防禦使,比觀察使更進一步,陳篤中算是正式解套,有名無實的東藩防禦使可以不必再做下去了。

總管馬政,把東藩換成福建,就是方便徐子先買馬,如果徐子先願意,可以在福建收馬捐,地方官也無權過問。

南洋水師,兩府心知肚明,已經落到南安侯府手中,這一次算是名正言順,直接交託給徐子先了。

如此一來,徐子先在馬政,水師,東藩島上可謂大權獨攬,而且還能插一腳到福建的防務裡頭去……畢竟是上將軍,副大都督,這算是政事堂給了徐子先全方位的解套,如果這位南安侯願意,可以把手伸到福建路去了。

韓鍾笑道:“徐子先會不會忍不住?”

楊師度道:“咱們給他這個機會,以南安侯的性格,多半不會再隱忍下去。”

韓鍾眼皮眨了兩下,略感興奮。

韓鍾執掌大政多年,和官家的爭執弄得血流京師,內心豈能沒有怨恨?若老老實實的叫天子令他告老去職,又怎麼可能?

楊師度纔是最瞭解韓鐘的人,對南安侯的封賞,在福建路的佈置,當然不是這位權相真正以大局爲重,而是要慫恿徐子先和趙王早早相爭,天子也不得不下場,關注的重點可能從政事堂移到福建路去,韓鍾方有亂中取勝,繼續執國柄的機會。

幕僚多半時候要應和主君,但楊師度也知道,更多的時候還是要有真知灼見,給韓鐘樂觀的假象,將來出了錯,韓鐘的怒火向誰發泄?

“好了。”韓鍾看看窗外,曙光微露,糊著窗紙的窗戶略微發白,當即起身道:“我們先去政事堂。”

一個幕僚道:“舉國的官員,此時起身的萬中無一,相國秉持國政這般勞苦,偏偏官家還不怎麼體恤!”

韓鍾冷冷一笑,楊師度在一邊道:“放心吧,官家起的比相國還要早。”

……

當韓鍾在百餘元隨的簇擁下赴皇城內的政事堂時,天子已經駕臨內東門小殿了。

這座樸實無華的殿閣,窄小的殿門開間,內裡毫無裝飾,甚至很多地方連裱糊的門面工作都沒有做,直接露出青磚地面。

殿內也沒有什麼古董器玩,只有式樣樸素的桌椅,殿外則是有一片茅草屋子,也沒有花從,只有竹林,草皮,從院落的角門出去不遠就是政事堂所在的地方,天子要拜相,見翰林,召見大學士,直學士,或是太尉,廂都指揮,又或是韓國公這樣的宗室元老,一般都在這裡見面。

只有大朝會時,或是有軍國大政需要大量的臣子參加會議,就會選擇在宣政殿。

天子才三十多歲,但已經是兩鬢斑白,瘦削的臉上也是佈滿了皺紋。由於長期的失眠,天子的精氣神一向很差,但今天有更加明顯的黑眼圈,顯然是昨天晚上,天子幾乎是一夜沒有睡。

四周侍立的宦官都偷眼看著官家,知道官家情緒惡劣,於是各人都加多了幾分小心。

麻煩,簡直是天大的麻煩。

天色轉明,有宦官送上早膳來,天子悶悶不樂的動了幾筷子就令人撤膳了。

接下來天子感覺皇城活了過來,半夜時宮城和皇城是一片寂靜,無關的人等都得離開,只有禁衛,宦官,還有政事堂輪值的吏員們留守,但也不能隨意走動和說話。

到了半夜,除了禁衛們走動巡邏時的聲音外,宮廷內聽不到任何聲響。

到黎明時,鐘鼓樓上會敲響鼓聲,接著有雞人,也就是宦官大聲吶喊報時,這是一種傳承,

天子心煩意亂的翻閱著這些軍政要務,在此之前,天子可以觀看很久,並不會覺得厭煩,相反,他會看的津津有味,並且樂在其中。

那些枯燥的政務,用文言文寫出來,還沒有句讀,兵糧錢穀水利道路橋樑地方風貌民情文教無所不包,對外行來說看這些東西是折磨,對天子來說,這些政務公文比那些神怪小說要好看和精采的多。

天子的幾句話,一個隨意的決斷,可能影響的是幾十萬人乃至數百萬人,甚至是全天下的億萬生民。

提筆之時,那種酣暢淋漓的爽快感,未曾掌握過權力的人根本無法想象。

“官家,辰時二刻了。”一個宦官輕輕上前,皇帝坐在金臺上,就是三層高的平臺上再放置著御椅,其實就是一張稍大的官帽椅,金臺左右側著站幾個身高體壯的宦官,專職護衛,殿外才是郎衛們負責,兩隻銅製的仙鶴列於金臺下方左右側,銅鶴中空,嫋嫋飄著香菸,殿內都充斥著薰香的味道。

天子一驚,睜開無神的眼神,想了想,說道:“宣左相,右相,諸參政,副使,並翰林學士入內。”

“奴婢這便去。”

辰時二刻還不到八點,若是懶一些的宰相,一邊是辰時末刻之後纔會到政事堂上值,韓鍾原本也是如此,在宰相來說已經算勤勉了。

今日半夜有六百里加急的急遞,天子知道韓鍾必定會早至,其餘的宰執相必天亮時便收到消息,應該也在內東門外等候了。

“對了,將太尉鄧名也召來。”

“是,奴婢這便派人去太尉府上。”

北伐戰事要緊,四太尉有嶽峙,李健,李恩茂和鄧名四人,現在有三人俱在京師外,三十萬禁軍,除了樞密副使外,尚有兩路安撫使,巡按使,提刑使等諸多大吏俱在軍中,或任招討副使,或任觀察使,觀察副使,太尉們則任某路總管,統率多路的廂都指揮。

鄧名原本也是要派出外,但其老病侵凌,入夏後開始咳喘,實難束甲出征,只能留守京師。

對天子來說也是好事,李健和徐子威分別出外,京營禁軍和郎衛大將不少調出京,加上徐子先破大參府,大量禁軍不敢與之交戰,這些事之後,天子對有野戰功勳的宿將要倚重的多,鄧名留京,天子反心安的多。

至辰時末刻時,青瓦殿頂的小殿外羣臣皆知,兩相國,三參政,三名樞使和副使,加上兩翰林和一太尉,十一位重臣中倒是有十位身著紫袍,兩位翰林中,有一位已經加觀文殿大學士,亦著紫袍了。

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三十章 江邊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三百章 白紙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十五章 敲打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
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三十章 江邊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三百章 白紙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十五章 敲打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 东乡族自治县| 阿合奇县| 彩票| 高雄市| 汝阳县| 阿勒泰市| 望都县| 岳普湖县| 无棣县| 碌曲县| 磐安县| 喀什市| 栾川县| 玛纳斯县| 肥西县| 新巴尔虎右旗| 都匀市| 鹤庆县| 民乐县| 仪陇县| 东乌| 从化市| 孝昌县| 梧州市| 南宁市| 苗栗县| 威宁| 长顺县| 庆阳市| 库尔勒市| 渑池县| 隆林| 武川县| 云南省| 郧西县| 美姑县| 忻州市| 景谷| 温宿县| 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