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0回 從根本上瓦解

“朕要遷都。”大殿內,瞬間就有一股冷風吹過,吹的衆人面色一陣大變,那長孫無忌等人原先就對遷都之事絕望了,這個時候,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一見盧照辭如此模樣,哪裡不知道,恐怕那些關中世家門閥又做了什麼事情,使的盧照辭龍顏大怒,連商量的餘地都沒有,直接下聖旨了。一想到這裡,長孫無忌不由的狠狠的朝韋思言他們瞪了一眼,這個時候,只要明眼人都知道,此事必定與韋思言他們有點關係,看著他那蒼白的臉孔就知道,韋思言等人幹了一些什麼事情。

“貿然遷都容易動搖國本,還請陛下明察。臣以爲應當聚集戶、兵、工、禮商議之後,商討出最佳的方略來,再按照方略實施最好。”魏徵神情一愣,出自自己的職業本能或者是性格使然,又說道。

“那是自然。”盧照辭並沒有反駁對方,而是點了點頭,魏徵辦事一向是對事不對人,自己既然已經下定決心遷都的話,魏徵首先想到的是,應該加以論證,而並非是反對遷都。這也是盧照辭對魏徵屢次冒犯自己而不追究的原因。

“命越王盧承烈、次輔長孫無忌負責此事。”盧照辭又在人羣之中掃了衆人一眼,最後目光落在盧承烈身上,點了點頭道:“長安大,居之不宜,遠離江南,八百里秦川根本不能供應整個長安的需要,朕要遷都洛陽,利用大運河來溝通南北,這樣一來,京師就不用爲糧食發愁了。看看,八百里秦川,昔年乃是龍興之地,山川秀麗,草木豐盛,現在再看看秦川故土,溝壑縱橫,哪裡還有龍興之地的模樣,只是爲什麼呢?歷代王朝定都如此,就會大興土木,秦川已經不堪重負了。水土就會流失,一旦流失,哪裡還能爲帝國帶來糧食。朕不喜歡每年都要望洛陽而行。做一個乞食皇帝。朕也不希望朕的後代和朕一樣,每天都要爲宮中用度而發愁。”

“陛下所言甚是。”岑文本也出言說道:“河北自古以來都是王朝的發祥之地,歷代王朝都定都河北,所以河北繁榮昌盛,江南一直以來都是蠻夷之地,瘴氣橫行,人煙稀少,也只有在前朝東晉年間,王室南下之後,江南纔得到發展,但是仍然有許多地方都是在蠻夷時期,這就是與王朝的發展重心有很大的關係。我朝若是定都長安,也會與前朝一般,重關中而輕關東,江南更是次之。臣在江南呆了很長的時間,很清楚江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江南並非蠻夷之地,湖州等地更是富庶繁華之地,那裡的稻穀有的時候可以兩熟,若是發展起來,可以說蘇湖熟,天下足,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而朝廷的淮鹽多是經過多次轉運之後,才能到達長安,路途遙遠,轉運困難不說,所耗也是巨大的,臣以爲遷都洛陽,足可以使的國力強盛。此乃是英明之舉。”

“看看,到底是首輔大臣,想的東西就比你們多。”盧照辭大喜,對著衆人說道:“不要想著你們那些犄角旮旯的事情。所謂家國天下,沒有國哪裡有家,不注重天下,你們的家族也是不會得到發展的,你們的後代也只能會出現一些紈絝子弟。”

“臣也認爲江左可以得到更大的發展。陛下遷都洛陽真是明君所爲。”只見陳陳叔達臉上堆滿著笑容,走了出來恭維道。看的大殿內衆人鄙視不已,這傢伙說的那麼好聽,但是實際上還不是因爲,一旦朝廷要開發江南,肯定會依靠江左的那些世家,如此一來,江左世家的勢力就會進一步增加,最後成爲與關東、關中世家勢力相當的門閥集團了。要知道,在前晉時期,因爲漢家道統在江南,江左更是雲集了無數的世家門閥,但是隨著楊堅統一天下,世家門閥大多回遷中原,江左世家的力量大幅度削弱,最後成了一副關中、或者關東世家的存在,陳叔達雖然是侍中,可是一點權力都沒有。若是開發江南,朝廷對這個侍中可是要依賴的很啊陳叔達這個江左本土人士也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所以陳叔達一反剛纔反對的模樣,立馬站了出來,支持盧照辭。

當然盧照辭也看的分明,對於陳叔達的那點小心思並沒有放在眼中,他身爲帝國的天子,若是連這點小心思都不能允許的話,又如何能統治天下。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關東世家已經走下坡路了,而關中世家已經有崛起的希望了,這個時候不利用一下江左世家,朝廷之中,不是會讓關中世家一家獨大嗎?這不是盧照辭想看到的。所以他是允許陳叔達有點小心思的,也是樂於看得到的,江左世家要是想興旺的話,就必須振興江左的經濟,如此一來,朝廷的國力也會隨著增長,這是盧照辭喜歡看到的,既增加了大唐的國力,又平衡了朝局,何樂而不爲呢?

“陛下,臣老了,聽說洛水邊風景不錯,臣想到那裡去釣魚,還請陛下恩準。”盧照辭又看了一下李靖,李靖自然明白那個意思,趕緊站起身來,笑呵呵的說道:“正好越王殿下也在洛陽,還可以和老臣做個伴。不知道陛下以爲如何?”

“好,好。既然大將軍有此念頭,朕高興還來不及呢。”盧照辭笑呵呵的說道:“終南山雖然好,可是嵩山更好,朕看不如將武學和書院都遷到嵩山腳下去,衆卿以爲如何?”

長孫無忌等人面色一變,這個天子可是一點希望都不給關中世家留啊這些年,武學和書院在朝廷之中所起的作用,大家都看在眼裡,那裡可是出官的地方啊關中有這兩個幾乎與太學相等的學院存在的話,不久之後,關中世家弟子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通過那裡進入朝廷,最起碼,關中世家也能和那些學子們結下香火之情啊一旦這兩所太學都遷到洛陽,這讓關中世家如何是好?一想到這裡,長孫無忌等人心裡更苦了。

“臣以爲不如叫嵩山書院,這裡的終南書院仍然留在這裡,陛下以爲如何?”岑文本輕輕的說道。

“不,那裡的書院就叫帝國書院。終南書院仍然叫終南書院。帝國書院卻是叫帝國書院,武學也改爲帝國武學。”盧照辭雙目中精光閃爍,灼灼生輝,讓人不敢仰視,只聽他說道:“在全國各地都應該有這樣的書院,如今印刷術已經推行全國,各種聖人典籍也都能刊印出來,將這些東西傳播民間,讓朕的子民們都能學習聖人之道。如此他們才能知廉恥,懂禮儀,曉忠義,我大唐才能夠越來越強盛。岑先生可以曉諭天下,凡是適齡兒童都應該上學,讓他們學習到一些聖人之道,最起碼一些簡單的字要認識。”

“陛下此舉能惠及天下,澤被蒼生,真乃是萬民之福啊”陳光蕊等人聞言,紛紛越衆而出,大聲說道。這些人大多是通過科舉考試才能進入中央朝堂的,成爲大唐統治階級的一份子,可以說這些人或是小世家出身,或者乾脆就是貧民出身,若非盧照辭下令開科舉考試,陳光蕊等人還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才能進入官場,或者投靠在世家名下,或者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或者成爲小子,舉爲孝廉什麼的,進入官場之後,慢慢的熬著資歷,哪裡像現在這般,已經在乾清宮內議事了。

只是他這麼一說,整個世家的人心中就更加的不爽了。隨著科舉制度的施行,天下的讀書人越來越多,世家的地位也越來越尷尬了。這下好了,天下興起書院,那些泥腿子們也可以上學,如此一來,世家的尊貴還能體現的到嗎?想想以後,將會有更多的泥腿子會和自己這樣擁有高貴血統的人一起爭奪那幾個位置的時候,就算是剛纔得了便宜的陳叔達心中也很是不爽的,剛纔的興奮的精神也淡了不少。

“此後學院橫行,哪裡還有世家呆的地方。”長孫無忌看的分明,他知道要不到十年的時間,就會有新的階層站出來,他們將走到世家的對立面,在朝堂之上,他們也會有自己的位置,更爲重要的是,他們會團結一致,一起對付世家,除非世家就此衰敗之後,纔會有內訌的可能性,不過,這不是他長孫無忌能看的到的。一想到這裡,他不由的朝坐在寶座上的盧照辭望了過去,什麼纔是統治天下的高手,眼前的這位纔是,可憐前隋楊廣是何等的厲害,可惜的是對方做的太快了,不知道軍權的重要性,看看這位,手握重兵,然後分割世家,使的世家之間矛盾重重,然後慢慢的通過科舉制度,建立一個新的階層,雖然在其中,也有許多的妥協和退讓,可是最終看來,還是貞觀天子贏了,溫水煮青蛙,沒有比這個更合適的詞語來形容了,看看,如今朝堂之上,就算有人反對,也是沒有任何的辦法了。還不是由貞觀天子一人來決定的嗎?

“好了,好了。”盧照辭擺了擺手,心中也隱隱有一絲得意之色來,眼前的一切都是按照自己所想的來進行的,雖然其中還有一些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慢慢的達到了自己的要求,欲振其國,先振其民,欲振其民,先振其心。大唐之所以在後世都是爲世人所傳誦,就是因爲如此,大唐的子民走出去後,可以大聲說自己是大唐人,昂首挺胸,外國人不敢與之爲難。這纔是強國的表現。憑著大唐這個標誌,可以凌駕在他國本土國民之上,這纔是自豪。纔會讓人對大唐有種歸附的感覺。

“輔機,你去洛陽。遷都之事就由你來負責了。”盧照辭掃了衆人一眼,最後落在鄭仁基和陳叔達兩人身上,又說道:“陳卿和鄭卿也一起去吧這興建洛陽,需要各部之間的協調,你二人前去,也能幫助輔機一二。”

“臣遵旨。”已經在大唐朝堂之上,沉默了許久的鄭仁基和陳叔達二人聞言心中大喜,紛紛拱手說道。這遷都之說,最高興的莫過於這兩個人了,一個本家就在滎陽,洛陽一直是他們鄭氏的大本營,自從王世充死後,鄭氏也開始沒落了,如今朝廷遷都洛陽,鄭氏興起的時期不遠了。而陳叔達更是如此,眼見著他的年紀也大了,雖然爲侍中,身著朱紫,可是實際上,卻是遠離朝廷中央,在朝廷的決策上,根本就沒有他說話的機會,江左世家的力量也進一步的削弱,眼看著其勢力地盤都被關東和關中世家瓜分,如今峰迴路轉,貞觀天子要讓自己去洛陽,雖然只是一個輔佐位置,可是這也是江左世家進入朝廷的一個絕佳時機,謝氏、司馬氏、孫氏等等都會因此得到發展壯大的機會。

他是高興了,可是其他的人,諸如王氏、韋氏等人心中就很不爽了,如今在朝堂之上佔了大部分的是何人,那是關中世家門閥,佔絕對優勢的是何人,那還是關中世家門閥,興建新都這樣的大事好事,什麼時候輪到江左和關東世家手中了。這個時候,不趁機痛打落水狗,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這皇帝陛下真是太陰險了,連這種明顯的制衡之道也表現了出來。

可是卻沒有任何辦法,只能是看著鄭氏和陳叔達領了差事,樂呵呵的站在一邊。一個巨大的肥肉就這樣被兩家平攤了不少,至於長孫無忌,恐怕他是沒有那個精力去管這些事情了,誰都知道他前往洛陽,就是陪伴越王殿下的。負責教導越王殿下事宜。至於興建宮殿之事,大多是由鄭仁基和陳叔達負責了,這能賺多少銀錢,兩大世家集團能得到多少的利益啊一時間整個朝堂的人都眼紅了。

長孫無忌並沒有理會衆人的想法,而且他也沒有那個機會,他知道這次遠離朝廷雖然看似盧照辭對他的獎賞或者支持,但是興建宮室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非一兩年是不能迴轉朝廷的,一兩年內,朝廷之中會發生什麼事情,這點誰也不知道,也許等到朝廷遷都洛陽的時候,他長孫無忌回到宣德殿的時候,宣德殿內的人員大多都已經變化,滄海桑田,諸事變換不定,人員的更迭這不是長孫無忌能控制的了,所以他得想辦法回到朝廷纔是,只有近距離的接觸朝廷,才能夠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

“輔機,輔機,在想什麼呢?”就在這個時候,忽然長孫無忌感覺周圍一陣寂靜,再看的時候,周圍已經沒有其他官員了,只有盧照辭領著岑文本和盧承烈兩個人,頓時嚇的面色一變,趕緊跪倒在地,口中說著死罪,死罪。

“起來說話。”盧照辭並沒有怪罪長孫無忌,而是示意盧承烈將對方攙扶起來,自己卻朝外走去,岑文本也緊隨其後,而長孫無忌在盧承烈的攙扶下,站起身來,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

“殿下,陛下此舉是所謂何事?”長孫無忌小心翼翼的問道。

“舅舅不必擔心,父皇說這個時候,蘇定方他們大概已經到了新羅了。所以想商量一下迎接新羅公主的事情。”盧承烈笑呵呵的說道。

“一個小小的新羅公主又有什麼好迎接的。不過是一個屬國而已,陛下納其爲妃,是給了她多大的面子,還需要商量儀式什麼的。”長孫無忌頓時鬆了一口氣,嘴角又露出一絲笑容來,對盧承烈問道:“殿下,最近可到你母妃那裡去了?”

“去了,母妃很好啊”盧承烈好奇的望著長孫無忌說道:“舅舅怎麼想到母妃了?”

“陛下可是經常去你母妃宮中?還經常去皇后宮中用膳嗎?”長孫無忌又問道。

“恩,還是和以前一樣,父皇還是和母妃去皇后娘娘那裡去用膳。”盧承烈想了想說道:“舅舅,你怎麼突然問起這個問題來了?”

“殿下,要知道我們這個時候去洛陽,可是大概有一兩年才能回到長安啊一兩年之中,有可能發生許多事情。”長孫無忌有些擔心的說道:“陛下雖然已經有立你爲太子之心,可是隻要沒有下聖旨,什麼事情都有可能變化的。”

“聽說太子哥哥身體不好,大概是父皇顧忌太子哥哥的身體,纔會如此吧”盧承烈猜測道:“承烈不著急。”

“哼你不著急,可是跟隨在你身邊的那些臣子們會著急的。”長孫無忌深深的嘆了口氣,道:“可惜,此事誰也不好在陛下面前提的,除非,除非。”長孫無忌卻是沒有說下去,雙目卻是朝前方望了望,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第236回 太子盧承祖第38回 定關中(一)第706回 民族尊嚴第643回 穩若泰山鬆州城第179回 甘衝遭貶第495回 太子心機第45回 慧空與袁天罡(一)第658回 矛盾無處不在第656回 謠言四起第523回 武夷山下第6回 太原王氏(一)第647回 一葉而知千秋第396回 決議遷都第53回 李淵稱帝之東宮初定(三)第382回 虎狼之師第299回 老成謀國陳叔達第364回 夜襲第673回 天子是不能有愛好的第79回 劫殺第213回 暴露第19回 排擠(三)第94回 虛虛實實亂帝心第665回 君心第53回 李淵稱帝之太子初定(二)第358回 頡利的算計第437回 清涼山之戰(二)第24回 陰世師(四)第619回 朕要殺人第435回 高奸已經練成第69回 誘餌第453回 可惡第458回 分兵第522回 入金陵第393回 新羅三國第377回 盧照辭歸來第129回 都來摘果實了第563回 盧恪的夢中情人第372回 崔氏得逞第205回 楊岌殺兄第239回 大戰頡利第17回 取霍邑(三)第313回 逼親第219回 蕭禹託孤第66回 密謀第56回 一戰淺水原(二)第550回 薛禮掌軍第354回 混戰(一)第313回 逼親第29回 山洞春色(三)第56回 一戰淺水原(三)第25回 漣漪(一)第96回 秦王失望了第127回 李淵退位第20回 柴紹之死(一)第602回 狄仁傑震驚了第464回 袁天罡的讖語第582回 天子發飆了第267回 本官很忙第17回 取霍邑(四)地五百一十六回 守淮安一第703回 波斯來客第91回 父子交談第167回 帝王無情第557回 盧照辭的禮賢下士第34回 六花陣(二)第294回 懷疑第29回 山洞春色(一)第23回 收羣雄(五)第88回 多智似妖的岑文本第408回 謀劃第255回 要挾第655回 文武大變動第244回 女主武王者而代天下第682回 李靖死第699回 漢人中最不缺少的東西第118回 徐世績第10回 宋老生(一)第452回 慘烈第275回 突厥公主阿史那雲第95回 慶州之反(一)第5回 覆滅(二)第11回 獻霍邑(二)第99回 杯具的陰明空第33回 李靖用兵(一)第177回 捨得一身剮 敢把皇帝拉下馬第53回 李淵稱帝之東宮初定(四)第240回 詭計第436回 清涼山之戰第55回 潰敗(一)第321回 勾心鬥角第50回 楊廣之死(一)第253回 簡恭王之死第70回 誘餌第547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578回 駭人聽聞第347回 讓人滲得慌第35回 李靖vs陰世師(一)第34回 六花陣(一)第48回 一戰王世充(二)第117回 長孫兄妹
第236回 太子盧承祖第38回 定關中(一)第706回 民族尊嚴第643回 穩若泰山鬆州城第179回 甘衝遭貶第495回 太子心機第45回 慧空與袁天罡(一)第658回 矛盾無處不在第656回 謠言四起第523回 武夷山下第6回 太原王氏(一)第647回 一葉而知千秋第396回 決議遷都第53回 李淵稱帝之東宮初定(三)第382回 虎狼之師第299回 老成謀國陳叔達第364回 夜襲第673回 天子是不能有愛好的第79回 劫殺第213回 暴露第19回 排擠(三)第94回 虛虛實實亂帝心第665回 君心第53回 李淵稱帝之太子初定(二)第358回 頡利的算計第437回 清涼山之戰(二)第24回 陰世師(四)第619回 朕要殺人第435回 高奸已經練成第69回 誘餌第453回 可惡第458回 分兵第522回 入金陵第393回 新羅三國第377回 盧照辭歸來第129回 都來摘果實了第563回 盧恪的夢中情人第372回 崔氏得逞第205回 楊岌殺兄第239回 大戰頡利第17回 取霍邑(三)第313回 逼親第219回 蕭禹託孤第66回 密謀第56回 一戰淺水原(二)第550回 薛禮掌軍第354回 混戰(一)第313回 逼親第29回 山洞春色(三)第56回 一戰淺水原(三)第25回 漣漪(一)第96回 秦王失望了第127回 李淵退位第20回 柴紹之死(一)第602回 狄仁傑震驚了第464回 袁天罡的讖語第582回 天子發飆了第267回 本官很忙第17回 取霍邑(四)地五百一十六回 守淮安一第703回 波斯來客第91回 父子交談第167回 帝王無情第557回 盧照辭的禮賢下士第34回 六花陣(二)第294回 懷疑第29回 山洞春色(一)第23回 收羣雄(五)第88回 多智似妖的岑文本第408回 謀劃第255回 要挾第655回 文武大變動第244回 女主武王者而代天下第682回 李靖死第699回 漢人中最不缺少的東西第118回 徐世績第10回 宋老生(一)第452回 慘烈第275回 突厥公主阿史那雲第95回 慶州之反(一)第5回 覆滅(二)第11回 獻霍邑(二)第99回 杯具的陰明空第33回 李靖用兵(一)第177回 捨得一身剮 敢把皇帝拉下馬第53回 李淵稱帝之東宮初定(四)第240回 詭計第436回 清涼山之戰第55回 潰敗(一)第321回 勾心鬥角第50回 楊廣之死(一)第253回 簡恭王之死第70回 誘餌第547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578回 駭人聽聞第347回 讓人滲得慌第35回 李靖vs陰世師(一)第34回 六花陣(一)第48回 一戰王世充(二)第117回 長孫兄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开化县| 怀仁县| 贺州市| 福建省| 霸州市| 丰城市| 北海市| 新平| 济阳县| 武宁县| 灌云县| 邵武市| 赤壁市| 彰化县| 汉寿县| 阿图什市| 马尔康县| 怀仁县| 赤城县| 临安市| 湄潭县| 南部县| 荃湾区| 湟中县| 临泽县| 延川县| 湘阴县| 江都市| 灵石县| 甘德县| 余姚市| 铁岭市| 大庆市| 瓮安县| 遂宁市| 改则县| 阳泉市| 鱼台县| 海丰县| 平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