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9章 直指長安

這古往今來,向來都是皇帝賜婚的,羅士信這直接將聘書交給皇帝向皇帝求婚的事蹟,誠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可偏偏羅士信還一舉成功,得到了李淵的特許,收下了聘書。

他人不瞭解羅士信與平陽之間的點點滴滴,只以爲李淵本就有心給平陽找一個夫婿,羅士信的提親正好撞在了李淵的心頭上也就答應了羅士信的婚事。一時之間,各種羨慕嫉妒恨蜂擁而來。

這個時候的唐朝並非數十年後,數十年後因爲唐朝風氣開放,一個個公主囂張跋扈,娶了公主等於頭上懸著綠帽,娶了個祖宗回家。那個時候,滿朝文武,達官貴族對於公主這個外星產物,避如蛇蠍。但是武德年間的公主絕大部分還是很懂得潔身自好的,畢竟經過亂世的洗禮。李淵的兒女並非全是不可一視高高在上的,其中知書達禮的佔據多數。

而且李淵護犢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儘管非嫡系子女得到不嫡系子女那般待遇,還是多多少少都能得到一定的關心愛護。能夠娶到公主,成了半個李家人,對於仕途上的幫助是難以言喻的。

在諸多公主中,其中恰恰又以平陽爲最,作爲大唐地位最崇高的女性,平陽不但長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還能文能武,娶到她在仕途上至少也能少奮鬥十年。這種好事讓羅士信碰到了,誰能不眼紅。

也是因爲羅士信開了這個風氣,那些尚未娶親的文武大臣紛紛效仿。懷著虔誠的心給李淵下聘,意圖求一公主,以躍龍門。

李淵讓連串的聘書給弄得不勝其擾。不得不放下狠話,想要娶他女兒,至少也要獲得如羅士信一般的成就才行。

這狠話一出,李淵耳根立刻親近了。

羅士信毫無疑問是大唐年青一輩的第一人,不過二十二歲,官居大將軍上柱國特封國公,他的成就幾乎是不可複製的的。在未娶親的一輩人中。有哪個能與羅士信相提並論的?

羅士信因此更加不受待見了,不過他個人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理會四周嫉妒的目光。開開心心的找上了崔氏,讓她以嫂子的名義,處理結婚的事宜。

崔氏這才發現自己先前是白忙活了,羅士信竟然不聲不響的將大唐最負盛名的嫡長公主巾幗英雄追到了手。驚歎自己這位小兄弟能幹之餘。也興致高漲的幫他辦起了婚禮。這自家兄弟娶到了大唐地位最高的女性,她這個做孃家的也覺得倍有面子,婚禮也應當更加隆重纔是。

古代習俗本就繁雜,皇家的禮節更是容不得半點馬虎,雖然話題都是婚來婚去的,但是真正的成親結婚依舊要一兩個月後。所以羅士信讓崔氏接手婚禮的安排之後也如原先預想的一樣趕到了天節軍,將全新的陌刀大陣傳授給了蘇定方,並且加入訓練中去。

陌刀大陣果然比陌刀小陣更適合大規模的陌刀軍。畢竟三千與兩萬的概念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尤其是在兩軍交戰的時候。兩萬的轉變不可能做到如三千人那般細膩,靈活走位那麼到位。所以也就需要更加嚴謹粗糙的陌刀大陣才能做到運轉如意。

這陌刀大陣中又能包含著陌刀小陣,能夠彌補大陣粗糙的不足之處。大陣小陣環環相扣,靈活而變,著實是一套適合陌刀兵作戰的了得戰法。當今世上也只有李靖能夠創出如此精妙的陣法。

羅士信站在校臺上,以令旗指揮著兩萬陌刀兵變陣,看著浩浩雄兵手持著明晃晃的陌刀、伏遠弩在人羣中穿插如意,那指點千軍的感覺,著實讓他胸口窩著一團烈焰。

終有一日,他會以著兩萬兵馬讓突厥小兒,知道厲害!

羅士信連日投入這練兵之中,卻不知長安朝堂上已經吵得不可開交了。

爭辯的源頭便是遷都!

李淵一直將李元吉的遷都論視爲兒子成長的第一步,雖然沒有多少誠心對待,但對於他說的道理事情還是很認真去聽的。作爲一個父親,見證兒子的成長,也是一大樂趣。

李元吉終究是齊王,他固然無腦莽撞驕橫跋扈,麾下還是有一些人才的。

李元吉也通過他們一段時間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相對來靠譜的言論,李淵聽了竟然覺得有些道理,大感滿意,在與李建成商討政務的時候,也立了出來跟李建成說了一說。

李建成竟也表達出了遷都的意願。

李淵意外之餘,也終於正視起了遷都的事情。李元吉的話,他可以選擇性的無視但中的很多東西,李建成這個太子的意見,他是不能不重視的。

而是李建成的幹略凌駕於李元吉不知多少,他分析起便利,可比李元吉要高明十倍,各種因素各種便利都在顧慮在內,說的李淵都動心了,決定在朝堂上公開探討此事。

李淵將遷都之意一說,登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朝廷都炸開了鍋,

自古以來這遷都都是一等一的大事,當需經過慎重又慎重的考慮。李淵這沒有徵兆的突然提出,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如何適應的了。上下官員也沒有準備,更沒有深入瞭解,都是一些來不及經過深思熟慮的淺見,弄得朝堂便如菜市場一樣,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

“你們聽聽太子的意見!”李淵聽得是一個頭兩個大,直接制止住了爭吵,將李建成踢了出來。

一時間吵鬧的朝堂登時寂靜下來,所有人都瞧著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唐太子。

李建成在萬衆注視下,從容的站了出來,四方一作揖道:“昔年興漢四百年的張子房有言‘雒陽東有成皋,西有殽黽,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因此天下中心便在長安、洛陽之間,而至西周起,我中國就有兩京制度,我大唐亦效仿之,以長安爲國都,以洛陽爲陪都。但經這些年發展,而今的關中實在有愧天府之國之稱。”

他頓了頓,眺望朝中文武,高聲道:“昔年漢高祖劉邦以關中一地而養天下戰項羽,最終一統天下。我大唐雖也由關中立足,但在經濟物資上卻全靠河東太原支持。若無河東太原,我大唐亦難有今日盛況。爲何劉邦能夠以關中養天下,我大唐佔據關中,卻要依靠河東太原?”

羣臣先後陷入沉思中去。

李建成說的是事實,現今的關中確實稱不上天府之國,大唐能夠取得天下依仗的是關中的兵,西北河東太原的錢糧財物。是以當初李元吉丟了大員要地,大唐瞬間陷入生死存亡的危地。多虧了李世民臨危授命,一舉殲滅的劉武周,挽回了敗局。

“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李建成滔滔不絕的說著:“第一、人口過多,對於關中的土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第二、氣候異變,致使災禍頻繁。第三、交通極爲不便,不論是南北資源都很難進入關中。第四、北方突厥太近,突厥手握我大唐門戶,出入我大唐境內如入無人之境,對長安威脅太大。由此四點,建成覺得長安以不適合做我大唐國都。”

不論遷都南陽的提議如何,李建成這四點因素直指長安存在的不足之處。

第一:人口過多,對於關中的土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這個是事實,長安自秦時起就是經濟文化的中心,人口永遠高於其他城池,對於土地需求極大。一塊土地耕了又耕,耕了幾百年,營養什麼的早就不如以前了。

第二、氣候異變,致使災禍頻繁。

同樣是事實,這也跟第一點相輔相成。因爲人口多了,土地不夠用,只能開墾森林荒地,不斷的開墾,無度的開墾,開墾了幾百年,生態平衡破壞的徹底,以至於氣候無常,災禍連連。昔年八水繞長安,八水潤關中養天下的景象早已不復存在。

第三、交通極爲不便,不論是南北資源都很難進入關中。

依舊如上,現在的關中在糧食物資上早已無法自給自足,需要通過江南、巴蜀一代的運送接濟。巴蜀的糧食需要經過蜀道,蜀道之難,不言而喻。江南更是遠在萬里之外,需要經漕運逆流而上,到達洛陽,然後在經過三門峽進入關中。這其中所耗費的人力財力物力當以天文數字計數。

第四、突厥爲患。立足關中,至關重要的一點還是在於安全,四塞包圍,大小關塞甚多,控制著關中地區幾個主要方向的出入通道。閉關可以自守,出關可進取。

現在突厥掌控者大唐的門戶,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指不定那天一覺醒來跟後來的李世民一樣,突厥大軍直逼長安城下。國都危險至此,遷都保證安全,在情理之中。

李建成四點,事實俱在,直指長安!

第13章 “大功臣”王君廓第62章 毀牆擒敵第10章 李世民的用心第7章 有錢,任性第182章 生命的奇蹟第56章 那就給突利面子第25章 叫薛仁貴第45章 才色**第15章 兵不血刃破防線第56章 各耍心計第184章 有了情郎,忘了爹孃第230章 遷都?有毛病吧!第137章 爭主帥第258章 這太掉價了!第260章 滿足的笑容第50章 毀京觀 兵指平壤第158章 喜得助臂 漁陽落陷第53章 交易(上)第2章 大戰將至第13章 “大功臣”王君廓第164章 “瘋夜叉”第22章 露出馬腳第113章 六軍鏡第21章 出人意料的封賞第57章 不及一人第53章 論功行賞第211章 登城之戰第271章 許爲太子第52章 定計第159章 丟糞坑 押上來第21章 正面迎擊第52章 自作自受第30章 再得人才第281章 靠山佈陣 向陽而戰第91章 乙支文德第186章 偷天換日第52章 獻俘儀式第2章 未來發展的發現第104章 故人之後第8章 四國夾擊第45章 彈劾第261章 弒君謀反第51章 真正的敵人第100章 真正的醫者第131章 上元燈會第240張 平陽與鄭麗琬第19章 全線潰敗第51章 逼供求饒第105章 後悔的李建成第28章 撤兵第42章 更有經驗第102章 廢話第126章 險勝第80章 換位思考 鷹神之說第159章 丟糞坑 押上來第48章 人馬俱碎第269章 上、中、下三策第31章 遼東迴歸第56章 各耍心計第249章 機會來了第159章 丟糞坑 押上來第75章 太白山下第166章 你是?第13章 **的奎託斯第120章 赤手搏虎第69章 舊疾第261章 弒君謀反第12章 兩位未來宰相第41章 好用,用得實在,用的放心第56章 不謙虛 不稀罕第25章 借勢一擊第273章 遠射狙擊第29章 馬癡第290章 放下一切的覺悟第50章 毀京觀 兵指平壤第14章 契吳山馬賊第30章 趁勢攻城第6章 破唐之策第289章 事件平息後的封賞第45章 黑水靺鞨第63章 扇耳光第169章 婚事在即第175章 救災第65章 壯志雄心第42章 那個第277章 李三娘子……名不虛傳第251章 李元吉死第2章 未來發展的發現第57章 前嫌盡釋第298章 局勢順利的煩惱第91章 乙支文德第293章 力扛巨鼎第48章 存心找茬?第69章 舊疾第253章 陪李淵聊家常第46章 羅士信VS紅拂女第3章 草原紛爭第40章 兩隻狐貍第60章 竟是羅士信?第43章 分析與細節
第13章 “大功臣”王君廓第62章 毀牆擒敵第10章 李世民的用心第7章 有錢,任性第182章 生命的奇蹟第56章 那就給突利面子第25章 叫薛仁貴第45章 才色**第15章 兵不血刃破防線第56章 各耍心計第184章 有了情郎,忘了爹孃第230章 遷都?有毛病吧!第137章 爭主帥第258章 這太掉價了!第260章 滿足的笑容第50章 毀京觀 兵指平壤第158章 喜得助臂 漁陽落陷第53章 交易(上)第2章 大戰將至第13章 “大功臣”王君廓第164章 “瘋夜叉”第22章 露出馬腳第113章 六軍鏡第21章 出人意料的封賞第57章 不及一人第53章 論功行賞第211章 登城之戰第271章 許爲太子第52章 定計第159章 丟糞坑 押上來第21章 正面迎擊第52章 自作自受第30章 再得人才第281章 靠山佈陣 向陽而戰第91章 乙支文德第186章 偷天換日第52章 獻俘儀式第2章 未來發展的發現第104章 故人之後第8章 四國夾擊第45章 彈劾第261章 弒君謀反第51章 真正的敵人第100章 真正的醫者第131章 上元燈會第240張 平陽與鄭麗琬第19章 全線潰敗第51章 逼供求饒第105章 後悔的李建成第28章 撤兵第42章 更有經驗第102章 廢話第126章 險勝第80章 換位思考 鷹神之說第159章 丟糞坑 押上來第48章 人馬俱碎第269章 上、中、下三策第31章 遼東迴歸第56章 各耍心計第249章 機會來了第159章 丟糞坑 押上來第75章 太白山下第166章 你是?第13章 **的奎託斯第120章 赤手搏虎第69章 舊疾第261章 弒君謀反第12章 兩位未來宰相第41章 好用,用得實在,用的放心第56章 不謙虛 不稀罕第25章 借勢一擊第273章 遠射狙擊第29章 馬癡第290章 放下一切的覺悟第50章 毀京觀 兵指平壤第14章 契吳山馬賊第30章 趁勢攻城第6章 破唐之策第289章 事件平息後的封賞第45章 黑水靺鞨第63章 扇耳光第169章 婚事在即第175章 救災第65章 壯志雄心第42章 那個第277章 李三娘子……名不虛傳第251章 李元吉死第2章 未來發展的發現第57章 前嫌盡釋第298章 局勢順利的煩惱第91章 乙支文德第293章 力扛巨鼎第48章 存心找茬?第69章 舊疾第253章 陪李淵聊家常第46章 羅士信VS紅拂女第3章 草原紛爭第40章 兩隻狐貍第60章 竟是羅士信?第43章 分析與細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宁市| 重庆市| 永顺县| 伊通| 南充市| 登封市| 田东县| 青冈县| 古交市| 四川省| 开封市| 宜丰县| 宜宾县| 玉田县| 都江堰市| 嘉义市| 瑞昌市| 日照市| 郴州市| 临猗县| 承德县| 合肥市| 中牟县| 福建省| 嘉禾县| 姜堰市| 壶关县| 平乐县| 济宁市| 区。| 营山县| 廉江市| 建水县| 吴堡县| 沽源县| 和静县| 江华| 犍为县| 元阳县| 聂拉木县| 上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