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3章 風(fēng)雨飄搖三五年(一)

臺灣青城永王府,高大恢弘氣象萬千。東西寬一千二百米,南北兩千四百米。佔地近三平方公里。這是三百來萬平方米的地方。

當初建造的時候,李彥根本不同意,典型的勞民傷財。自己家裡就三口人,加上侍衛(wèi),下人,也不過三百多人,弄一個這麼大地方就是浪費。

可李書同堅決不幹,要不就把臺灣王轉(zhuǎn)給李彥,否則就聽他的,李彥只好同意。耗時兩年時間才建成的永王府,氣派程度簡直堪比皇宮。

但它和皇宮也有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很有歐式風(fēng)格。儘管李彥很守舊,也有些迷戀東方建築,但他不能不承認,在居住上,中國人的生活習(xí)慣和建築理念還是差一點。

這和中國的歷史中,等級制度嚴格有關(guān)。什麼身份住什麼樣的房子有嚴格規(guī)定,是不能逾制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築的發(fā)展。

臺灣是化外之地,根本就是獨立王國的地方,擁有自己的制度和軍隊,對大唐也只扣頭承認大唐是領(lǐng)導(dǎo)者。李世民也很明智的根本就不管這裡。

李彥已經(jīng)回臺灣三年時間,在長安度過一個冬天,李彥是深居簡出,什麼人都不接觸。連李世民的春節(jié)祭祀都找理由拒絕。對此李世民心知肚明,也就不強求。他以爲李彥不可能離開,畢竟有李麗質(zhì)在。可他不知道的是李麗質(zhì)身上承傳了長孫無垢的一點特質(zhì),那就是以丈夫爲中心。不傻的她很清楚李彥所處的尷尬位置。

父皇不相信李彥,但是也不放他走。以李彥的能力,竟然什麼國事也不找他商量研究,軍政的事情也不用李彥插手,完全是對待外人一樣,甚至都不如其他幾個駙馬,好看的小說:。

就連母后都再沒有來過,這讓李麗質(zhì)很是傷心。雖然李彥什麼也不說,可李麗質(zhì)心裡不痛快。漸漸的也就傷心了,還是她先提出回臺灣的。

李彥沒有反對,也沒什麼高興的。兩個人什麼都沒收拾,在白天離開家,前往東市去遊玩,可直到夜晚才知道兩個人失蹤。當城門關(guān)閉的時候,王恆才帶著信趕往皇宮報告。

李彥這是託人送回來的,告訴他把信交給李世民,李彥悄然而行,告訴李世民他們回臺灣了。信上什麼話都沒有,只有這麼一句話。李世民好長時間看著手裡的信一言不發(fā)。

他知道李彥和他已經(jīng)沒話可說了。以往是得罪李彥,這一回李世民明白,李彥心冷了。雖然沒有成爲敵對關(guān)係,但以前的關(guān)係也蕩然無存。

思考了很長時間,李世民傳旨臺灣,封李彥的女兒李姝泉州郡主,默認了李彥離開。對於從來不上朝,幾年時間都不參與朝政的李彥,三省六部心裡也一清二楚。李世民的幾個近臣宰相,更是比誰都明白。

李彥就像是神仙一樣,當有事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然後悄然遠行,再也不會出現(xiàn)。誰也不知道李彥下一次什麼時間還會回來。

很快就不會有人再關(guān)心這些,因爲西北方向出現(xiàn)變故,朝廷方面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在那個方面。因此李彥離開也就沒有引起什麼波動。

李世民不說,只是加封李彥的女兒,不管是出於對長樂公主,還是對李彥這個親王,大家都明白是籠絡(luò)李彥的意思。很多郡王的女兒不過是縣主,李彥的女兒連一週歲都不到,就被封爲郡主,已經(jīng)是殊榮了。

李世民當然知道李彥是不滿意走的,哪能不防備西域李錦兒的態(tài)度。命令程知節(jié)注意河西走廊的西域沙洲,加強戒備,防止李錦兒向大唐進攻。

對於吐谷渾的內(nèi)亂,李世民非常憤恨。伏允被殺,吐谷渾的實力被進一步削弱,對於牽制西域非常不利。幾經(jīng)研究之後,都同意交好吐谷渾,不但能牽制西域,同時能牽制吐蕃。

松贊干布的野心越來越大,已經(jīng)向吐谷渾進攻。殺了伏允登上汗位的諾曷鉢年紀幼小,根本難以服衆(zhòng)。李世民也心裡著急。

御書房召集幾個近臣商議。楊仁恭說道:“皇上,既然伏允已經(jīng)被殺,這時候出兵平叛已經(jīng)失去意義。西域李錦兒陳兵若羌州,大有進攻吐谷渾的架勢,同時吐蕃也向黨項和白蘭調(diào)兵,我們沒有準備,一旦吐谷渾被滅,大唐兩條商路都會被威脅,臣建議答應(yīng)諾曷鉢的請求是上策。”

李世民看向房玄齡和岑文本還有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說道:“我認爲楊大人說的有道理,如果答應(yīng)吐谷渾的請婚要求,吐蕃和西域看到大唐支持,就不敢進攻。”

兵部尚書侯君集說道:“臣以爲不要答應(yīng),趁著這時候進兵吐谷渾,就能把那裡收爲大唐領(lǐng)土。效仿東突厥的處理方法,向俟斤城進兵。我們擁有青海五城,西域未必敢進攻。再說吐蕃剛剛請婚,也就是相看看看我們的態(tài)度。”

其實房玄齡也不贊成和親,那樣有損大唐的威信。可是不管吐谷渾,要是西域真的進攻怎麼辦?李彥要是在還好說,可李彥已經(jīng)離開,怎麼離開的誰心裡都有數(shù)。

岑文本看李世民看他,也說道:“我認爲還是和親爲好。李錦兒不可能甘心交出青海五成,要是和吐蕃聯(lián)合,很是危險。即使我們進兵,也是三分天下。還是保留吐谷渾,他可以牽制三家。”

房玄齡沒有說話,既然大家都是這樣想的,自己也不敢說沒問題,也就點頭表示同意。既然都同意這個意見,李世民說道:“同意諾曷鉢的請求,賜弘化公主和親吐谷渾。”

吐蕃羅些王城之內(nèi),松贊干布一臉的驕狂,自己十三歲接替贊普的位置,這才幾年時間就統(tǒng)一吐蕃,。又剛剛迎娶尼婆羅的公主,後面已經(jīng)穩(wěn)定。他要開始向外擴張。對大唐的繁華十分羨慕,當然想進攻大唐。但是想進攻大唐,就必須先進攻吐谷渾。

二十幾歲就有如今這個成就,讓他有些驕狂,對於大相祿東讚的說法有些不相信。大唐現(xiàn)在是很強盛,但吐蕃也不是很弱。佔據(jù)吐谷渾就能接近中原,從而獲得更多的物資。只要滅掉吐谷渾,那時候在交好大唐,就可以滅掉西域。

活佛巴瓦說道:“贊普,剛剛回來的使者報告,本來大唐皇帝是答應(yīng)許婚的,可吐谷渾的使者一到,大唐皇帝又拒絕了。我覺得這是吐谷渾挑撥離間,應(yīng)該進攻吐谷渾。”

“好,我正有此意,傳令郎迷東岱,出動兩個茹的兵馬,向白蘭進攻,同時讓葛朗臺東岱集中兩個茹的兵馬進攻黨項。”

向大唐請婚,是祿東讚的主意,他總覺得西域纔是最大的威脅。李錦兒這個西域女王野心不小,雖然幾年時間一直沒有向外擴張,但在闐州卻一直控制向崑崙山口那裡修建道路,建立駐屯軍兵營。

這是什麼意思?所以他認爲吐蕃的敵人不是大唐,是西域,不同意向吐谷渾進攻。但贊普十分嚮往中原繁華,對越過崑崙山進攻西域不敢興趣。認爲拿下吐谷渾,在東部進攻西域更好。

都是巴瓦活佛出的主意,讓祿東贊十分憤恨。可佛教勢力越來越大,大唐和西域都排斥佛教,大量僧侶進入吐蕃,讓整個吐蕃的寺廟增加好幾倍。

他們在中原帶來大量錢財,收買大量奴隸,勢力已經(jīng)不可遏制。很多酋長,貴族都依附寺廟,現(xiàn)在就連國事,贊普也找僧侶商量。

本來巴瓦活佛極力主張進攻吐谷渾。沒想到大唐竟然拒婚,這讓祿東贊也沒話可說,只能沉默不語。既然大相都不反對,松贊干布躊躇滿志。共計準備四個茹的兵力,打算一舉滅掉吐谷渾。

可身爲大相,祿東贊不能不說:“贊普,動用四個茹的兵力,我們只剩一個茹的兵力防守,要是西域進兵怎麼辦?我建議還是減少一個茹的兵力用於防備西域。”

巴瓦趕緊說道:“大相太多慮了,李錦兒沒什麼了不起,一個女人而已。我們想迎娶大唐公主,也不過是迷惑大唐皇帝而已,你以爲贊普還真看上漢人女子?”

祿東贊氣的臉色變化:“壩基格雅副相,你要注意。這樣侮辱的詞彙傳到大唐,會給吐蕃帶來災(zāi)禍。”

壩基格雅看看巴瓦,臉上是不屑的表情:“難道大相會告密嗎?”

祿東贊當時急了:“你……”

松贊干布趕緊說道:“不要亂說,大相怎麼會告密?”

松贊干布是瞭解祿東讚的,他們家世代都是大相,對贊普是忠心耿耿。祿東贊更是有才,自己能有今天,大部分是祿東讚的功勞。對祿東贊說道:“大相不比擔心,我們進攻吐谷渾,不是進攻大唐。要是他們不管,我們就收復(fù)吐谷渾,要是大唐出兵,我們也要讓他們看到吐蕃的實力,然後再請婚,大唐一定答應(yīng)。”

祿東贊看贊普這樣說也就說道:“還是防備西域插手。李錦兒不能不防。”

松贊干布很是自信,點點頭說:“就讓尼婆羅出兵特拉木山口,同時聯(lián)繫莫賀咄可汗,讓他出兵威脅阿拉湖西域的坤州,我看李錦兒怎麼插手。”

這回祿東贊不說了,既然贊普有準備就行,進攻吐谷渾戰(zhàn)略也是自己同意的。

邏些城康覺寺密室中,巴瓦對一個黑衣人說到:“你給你們教主傳信,贊普已經(jīng)同意出兵,很快就會進攻大唐領(lǐng)土。”

黑衣人點點頭:“不錯,這次活佛立了大功,教主一旦事成,你就是護國禪師,。”

巴瓦很是得意的唸叨:“阿彌陀佛。貧僧要把佛教光大。”

黑衣人眼裡閃過一絲不屑,他可是很清楚的,教主一旦登上大位,這些和尚也就死期到了。和尚還想說了算,做夢去吧。但現(xiàn)在當然不能說,和尚就是最貪的東西。

他覺得李彥這個人確實有先見之明,狠狠打擊佛教。教主不過是藉著彌勒佛的名義聚斂經(jīng)費,讓和尚背黑鍋而已。

佛教確實是聚斂錢財?shù)暮脦褪帧V性恍辛耍谕回屎屯罗纸o提供大量的資金。

他沒說什麼,既然松贊干布已經(jīng)決定進攻,那他的目的達到,安排的計劃終於可以啓動了。黑衣人閃身消失在房間之內(nèi)。他有些佩服教主,竟然算到按兵不動,就能讓李世民猜忌李彥,把他逼走海外。

長安太極宮中,李世民看著身邊的幾個重臣:“世績,你什麼意見?”

李績說道:“臣以爲松贊干布這是兩手準備,要是我們不出兵,他們就會佔領(lǐng)吐谷渾之地,我們出兵他們可能就會退回去。”

李世民轉(zhuǎn)頭看向李靖說道:“藥師,朕該如何做?”

李靖自從滅掉突厥之後,再沒有怎麼出面,一直以腿上有病爲理由在家修養(yǎng)。李績也是謹慎之人,在李彥身上看到一些擔心。只有侯君集不在乎,所以他出任兵部尚書。論戰(zhàn)功和資歷無法與兩個人相比,當然希望打仗。大唐重視軍功,只有功勞大才能升職。

李靖說道:“我看我們和吐蕃必有一戰(zhàn),出兵吐谷渾,是必須的。但吐谷渾終究是個禍根,所以我認爲不宜出兵太早。讓諾曷鉢吃點苦頭,他會更加靠攏大唐。我們只是集結(jié)兵力做準備即可。”

侯君集說道:“我們距離遙遠,一旦晚了,救援根本來不及,我認爲還是及早出兵爲好。”本章節(jié)由[鄉(xiāng)]-[村]-[小]-[說]-[網(wǎng)]的網(wǎng)友上傳,*鄉(xiāng)*村*小*說*網(wǎng)*免費提供閱讀";";【去掉“-”】如果你喜歡請告知身邊的朋友,謝謝!

李世民也擔心:“要是出兵太慢,吐谷渾不是很危險?”

李靖一笑:“皇上怎麼忘了,西域可是有兵甲好幾萬,李錦兒伺機而動,會看著吐谷渾落到吐蕃手裡嗎?所以我們根本不用著急。”

這回就連房玄齡也擔心了,他知道李彥是對皇上不滿意才走的,擔心的說道:“李錦兒未必出兵,也可能出兵直接佔領(lǐng)吐谷渾。”

李靖還是不緊不慢:“房相,李彥沒有去西域而是回臺灣,那就是李錦兒能聽李彥的。李彥沒有背叛大唐的理由,安排錦兒佔據(jù)西域就是戰(zhàn)略平衡,保持西部安全。所以不管李彥在不在,西域都會出兵。他們什麼距離?大唐什麼距離?所以我認爲只是準備就好,以免措手不及。”

李世民比他們幾個更明白:“那該如何做?”

這就是李世民的高明之處,他總是能徵求別人意見,很少自以爲是。李靖說道:“集結(jié)部隊,要是西域不管,我們就打敗吐蕃,保持西邊的平衡。要是西域出手,大唐根本不用出兵。”

李世民看李靖,他把頭轉(zhuǎn)到一邊。李世民有一絲不快,因爲他明白什麼意思。最後有可能出現(xiàn)對抗西域兵的局面,所以李靖不想領(lǐng)兵。

李世民有一種離開你還不行了的感覺,直接說道:“侯君集爲當彌道行軍大總管,右領(lǐng)軍大將軍執(zhí)矢思力爲白蘭道行軍總管,牛進達爲擴水道行軍總管。劉蘭爲姚河道行軍總管。領(lǐng)步騎五萬。做好進軍的準備。”

侯君集連忙躬身:“臣遵旨”。

第123章 暗中較勁第309章 流落番邦(二)第427章 漢唐天下(八)第105章 威逼利誘(二)第95章 解圍隴州第366章 重逢第55章 家事(一)第87章 逍遙愜意第444章 左傾產(chǎn)品(一)第236章 到底誰的錯(二)第253章 人爲財死(一)第143章 風(fēng)雲(yún)長安(十一)第166章 逛街(二)第167 章誤傷第434章 說服(二)第414章 吐蕃亂(二)第342章 彌勒再現(xiàn)第245章 重拾親情(一)第13章 嚴陣以待第260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一)第84章 不順心第271章 賢妻慈母第88章 先鋒官(一)第61章 借題發(fā)揮第41章 房相到訪第370章 清官難斷家務(wù)事(二)第234章 情殤(四)第73章 差點成爲醫(yī)生第223章 兄妹情(三)第363章 裝神第114章 滅樑之戰(zhàn)(三)第79章 避禍第82章 上朝(二)第444章 左傾產(chǎn)品(一)第91章 狡詐戰(zhàn)術(shù)(二)第268章 牢獄之災(zāi)(二)第452章 家天下(二)第45章 不忍坐視第23章 搬空洛南(二)第434章 說服(二)第41章 房相到訪第399章 天下戰(zhàn)略(七)第262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三)第103章 團聚(二)第306章 再起波瀾(一)第439章 未雨綢繆(二)第221章 兄妹情(一)第194章 歷史真相(五)第15章 平陽公主第426章 漢唐天下(七)第448章 規(guī)劃天下(二)第355章 再回長安(三)第239章 滅隋(三)第137章 風(fēng)雲(yún)長安(五)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65章 僵持不下第279章 打黑不掃黃(三)第419章 西征突厥第313章 西域風(fēng)雲(yún)(一)第10章 玩笑惹的禍第359章 誰是下毒者第406章 最佳搭檔(三)第219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五)第13章 嚴陣以待第407章 紛至踏來第167 章誤傷第36章 被逼授藝第448章 規(guī)劃天下(二)第340章 風(fēng)雨同舟(三)第355章 再回長安(三)第359章 誰是下毒者第186章 輕鬆被識破第95章 解圍隴州第410章 吐蕃驚變(三)第119章 偷渡黃河第266章 皇家銀行(三)第88章 先鋒官(一)第66章 危險的情感第53章 回家第304章 在經(jīng)濟上打擊(一)第236章 到底誰的錯(二)第357章 再入朝堂(一)第356章 戒心第379章 溶入(二)第283章 千里追蹤(一)第10章 玩笑惹的禍第82章 上朝(二)第296章 爭鋒(一)第392章 情留吐蕃(四)第127章 暗流涌動(一)第207章 朝堂鬧劇第366章 重逢第38章 再見秀寧第117章 憂民意識第350章 難解危局(二)第127章 暗流涌動(一)第303章 先發(fā)制人第171章 治病療傷第71章 秀寧負傷第347章 悄然遠遁(一)
第123章 暗中較勁第309章 流落番邦(二)第427章 漢唐天下(八)第105章 威逼利誘(二)第95章 解圍隴州第366章 重逢第55章 家事(一)第87章 逍遙愜意第444章 左傾產(chǎn)品(一)第236章 到底誰的錯(二)第253章 人爲財死(一)第143章 風(fēng)雲(yún)長安(十一)第166章 逛街(二)第167 章誤傷第434章 說服(二)第414章 吐蕃亂(二)第342章 彌勒再現(xiàn)第245章 重拾親情(一)第13章 嚴陣以待第260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一)第84章 不順心第271章 賢妻慈母第88章 先鋒官(一)第61章 借題發(fā)揮第41章 房相到訪第370章 清官難斷家務(wù)事(二)第234章 情殤(四)第73章 差點成爲醫(yī)生第223章 兄妹情(三)第363章 裝神第114章 滅樑之戰(zhàn)(三)第79章 避禍第82章 上朝(二)第444章 左傾產(chǎn)品(一)第91章 狡詐戰(zhàn)術(shù)(二)第268章 牢獄之災(zāi)(二)第452章 家天下(二)第45章 不忍坐視第23章 搬空洛南(二)第434章 說服(二)第41章 房相到訪第399章 天下戰(zhàn)略(七)第262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三)第103章 團聚(二)第306章 再起波瀾(一)第439章 未雨綢繆(二)第221章 兄妹情(一)第194章 歷史真相(五)第15章 平陽公主第426章 漢唐天下(七)第448章 規(guī)劃天下(二)第355章 再回長安(三)第239章 滅隋(三)第137章 風(fēng)雲(yún)長安(五)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65章 僵持不下第279章 打黑不掃黃(三)第419章 西征突厥第313章 西域風(fēng)雲(yún)(一)第10章 玩笑惹的禍第359章 誰是下毒者第406章 最佳搭檔(三)第219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五)第13章 嚴陣以待第407章 紛至踏來第167 章誤傷第36章 被逼授藝第448章 規(guī)劃天下(二)第340章 風(fēng)雨同舟(三)第355章 再回長安(三)第359章 誰是下毒者第186章 輕鬆被識破第95章 解圍隴州第410章 吐蕃驚變(三)第119章 偷渡黃河第266章 皇家銀行(三)第88章 先鋒官(一)第66章 危險的情感第53章 回家第304章 在經(jīng)濟上打擊(一)第236章 到底誰的錯(二)第357章 再入朝堂(一)第356章 戒心第379章 溶入(二)第283章 千里追蹤(一)第10章 玩笑惹的禍第82章 上朝(二)第296章 爭鋒(一)第392章 情留吐蕃(四)第127章 暗流涌動(一)第207章 朝堂鬧劇第366章 重逢第38章 再見秀寧第117章 憂民意識第350章 難解危局(二)第127章 暗流涌動(一)第303章 先發(fā)制人第171章 治病療傷第71章 秀寧負傷第347章 悄然遠遁(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扎鲁特旗| 彭山县| 鹤庆县| 工布江达县| 运城市| 平遥县| 绥德县| 常德市| 溧水县| 宿松县| 和硕县| 永年县| 治多县| 彭山县| 莆田市| 靖西县| 无锡市| 日喀则市| 贵州省| 永新县| 延寿县| 中卫市| 江陵县| 鄂托克旗| 金华市| 镇沅| 获嘉县| 大足县| 保亭| 吉隆县| 盐源县| 武定县| 平山县| 德惠市| 翁牛特旗| 乌兰察布市| 海门市| 萝北县| 侯马市| 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