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54節 鋼鐵鑽山獸

李元興說的道物學,其實就是化學。這東西就是一個名字罷了,誰也不會放在心上的。那理學,就是現代物理學。沒有這兩樣知識,大唐難以發展起來。

好在,李元興是這些原本就優秀的人才作學生。

用現代已經有的理論知識變成他們自己的知識,如果從零開始研究,怕要慢上幾十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會更高。

“殿下,那巨獸,最多再有十天就可以試機了!”馬原這句話,卻是讓李元興很高興。

耀州,一座石山前,光是衛兵都有三百人。

岑文本來的時候,只知道這裡有重要的任務,卻不知道是作什麼。

四條鋼軌上面有一個高五丈,寬七丈的巨大圓形,如長蛇一樣的鋼鐵巨獸。這會正在組裝之中,許多零件不合適也趕緊回去返工。

最原始的蒸汽盾構機。

馬原命令兩個工匠將圖紙打開放在李元興面前。

“殿下,前面開路的有八個蒸汽鑽,四條傳輸碎石的傳送帶,向前推進的力量與輪子無關,用的地抓,好在每天也就只有幾丈的距離,所以給輪子加動力,感覺浪費了。現在唯一讓我等頭痛的問題就是,深度超過一百丈之後,蒸汽機會無法排氣。”

李元興看著圖紙。

這臺盾構機,並不是用現代那一種高超的一個巨大的圓盤作爲開路。

而是用了一個可以升降的平臺,以一個山洞而言,一次可以打進去一尺深,先從最上面用氣壓衝擊的鑽頭打碎石頭,下面緊貼在石壁上的鐵板會把石頭滑到傳送帶上,然後再運到後面去。

最高可以一次挖兩尺,然後鑽頭的平臺下降,再打碎下面的石頭。

可以說,這是半人工,半機械式的。

那種切削式的盾構機,大唐就算製作出來也需要兩年時間,而且也沒有足夠的動力。

李元興準備從長安開到華州,就是後世西漢高速鐵路選擇的路線,恐怖的一百三十五公里,就有一百二十七公里長的隧道與橋樑。

李元興的長成鐵路,遠比後世的有更多的山洞,卻減少了橋樑。

對於大唐來說,挖洞比架橋更容易一些。

也改了一些路線,能從山邊走的,只需要在山體上挖出一塊就行了。

可就是這樣,按大唐這邊計算的二百七十里,可以說全部是挖出來,去拿橋架起來的。隧道最高的一條,達到了兩公里,最短的也有三十步。隧道佔整個長漢鐵路的六成,還有幾座橋是根本不可能迴避的。

建這一條通往成都的鐵路,李元興給出的預算,高達七百萬貫。時間爲三年。

七百萬貫,這個數字放在後世的現代,就是差不多三百多億。可後世的三百多億佔國民總產量的比例卻是很小的。

李元興這七百萬貫,對於大唐來說,武德年間,一年戶部的總收入也達不到這個數字。

在貞觀初年,不算秦王府,整個大唐鑄錢纔不過四五十萬貫。

就是現在貞觀二年,整年的收入也不過八百萬貫。

李元興光是一條鐵路,就要投資七百萬貫,當初讓幾位老臣子嚇的心臟病都犯了。

不過,崔君肅卻認爲,李元興算錯了。因爲人工,物力,糧食,勞役的消耗,遠沒有李元興所說的那麼大,他給李二上了表章,工部也上了表章,認爲這條鐵路,雖然土方量巨大,但消耗錢糧物資最多不過三百萬貫。

理由是,大唐各州縣都有勞役的義務。

而且,秦王殿下給定的伙食標準太高了,每個人,每天二十文錢的伙食標準,這不是修路,這是宴客。就是大唐邊疆最苦之地,伙食標準也沒有一人一天二十文錢這個道理。

李元興算錯了嗎?

李二大概知道原因。

李二記得李元興給自己的提到過,秦嶺山中開路,辛苦異常。而且又十分的危險,所以出的工錢至少是長安到洛陽段的三倍,伙食費至少要高出三倍。然後還有傷殘撫卹之類的支出,所以長成鐵路消耗八百萬貫。

李二知道李元興算錯了,他卻沒有提醒李元興。

想前隋的時候,楊廣動用數百萬勞力修運河,然後又三徵高句麗,光是死在路上的勞役就號稱是百萬之巨,可百姓們在接到勞役命令的時候,明知是死,卻也沒有辦法躲避掉,硬著頭皮也會上的。

你李元興修大唐競技場,那麼大的工程量,放在前隋至少用兩年。

可你秦王府,三個月就修好了。

而且只用了不到十萬勞力。

再看長安到洛陽的鐵路,李二相信,給楊廣你十年也修不起來,我大唐,一年就修成了。

所以李二不會提醒李元興,他要讓李元興看一看,大唐百姓的潛力。

一條長成鐵路,讓天下人看一看,我大唐的威武。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我大唐,一日長安到成都!

所以李二要親眼看一看那個耀州製造出來的,可以開山打洞的鋼鐵巨獸,一口氣,在秦嶺山中打出一條山洞,直通蜀中!

巨大的原始盾構機,李元興沒有作評論。

依現在馬原的機械學能力已經遠遠的超過李元興了,所以李元興不會隨便亂說話,也不敢亂說,不是怕丟了面子,只是擔心自己的話會影響到馬原的決策。

“此物,很重要!”李元興看完全部之後,給岑文本說了一句。

岑文本一欠身:“下臣知道,聖上也有關注。禮部已經在測算開工時日,此時關乎大唐國運,任誰也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李元興又看了其他的輔助工具,特別是開山鑽孔的機器。

還有運輸用的軌道車。

“這個設計很有趣!”運碎石的車子不是正方,或者是長方形,而是梯形。

對於這個一頭長一頭短的設計,馬原的解釋是:“殿下,空車很輕,讓人推著就可以進入山洞裡。然後在機器下料口那裡可以轉過來,然後再轉到另一條軌道上,掛上拉索,就可以從山洞之中拉出來。

馬原說著,又在車下打開了一個活釦:“殿下,這是翻鬥。碎石出來的時候,直接就翻到坑中,然後再用其他的車子運走,進入碎石機,打成整齊的大小,鐵路下的碎石路還是要用上的。”

李元興輕輕的搖了搖頭:“我的意見是,一邊推進,一邊加固圓頂。這個意見,你們參詳一下。如果需要加固的話,那麼進入山洞的車子裡,就要有混凝土,還有加固作的預製板,或者是石材。”

“殿下,原本的計劃了,開完洞,再修洞。”

“萬一,開洞的時候因爲震動,塌方呢?”李元興反問了一句。

馬原有些接不上話了。

他畢竟是機械學專家,這建築學他不行。倒是岑文本接口:“殿下,此事可以叫工部負責建工的匠師議一議,如果需要一邊前進一邊加固,那麼就要考慮這個機器是不是可以作一些調整。”

“殿下,機器好改,這原本機器後半段就是空的,增加一些架子,方便工匠們幹活就好。唯一麻煩就是進料車是重車,怎麼樣送進去,這些小匠來考慮吧!”

李元興沒有再多說。

看完盾構機之後,李元興就急急的趕回長安了,卻是把武曌與李嵐姍留在了耀州。

深夜,李元興回長安,長安城北門就沒有關門,一直打開著,燈火通明。秦瓊就坐在城門的門房處等著,見到李元興回來,秦瓊直接就上了李元興的馬車:“五郎,你的電報把我嚇住了,這明天北方就有戰事,可能這麼突然嗎?”

“怕是高昌人與吐谷渾人感覺更突然!”李元興說罷,吩咐回府。

秦瓊卻說道:“聖上、三省、六部還有幾位回長安的將軍都在等五郎,西突厥這麼突然的開戰,讓我們也有些措手不及。”

“去皇宮!”李元興吩咐了一句後,小聲說道:“你我措手不及,不代表房公不知道。房公在北方,他打仗不行。玩起陰謀來比我們還狠,他不把消息傳回來,就可能是怕有人走漏了他的消息,說不定,李孝恭也知道,他肯定在幫著房公呢。”

秦瓊聽完,當下就問:“莫不是,五郎你示先有準備!”

“我沒準備,我只是請房公去西北,幫我坑西突厥一次。原本想來,怎麼也要新年了,這麼快讓我也有些意外。”

聽完李元興的解釋,秦瓊笑道:“那就不是意外了,這本就是訂好的戰略。”

“否則,我也不會厚著臉皮從皇兄那裡把房公搶過來了,西突厥那邊,肯定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變化,不過,房公肯定了然於心。”

秦瓊安心了。

進入皇宮李元興這麼一說,李二也安心了。

非但沒有半點責怪反而說道:“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房公是大唐的棟樑,有五郎的計劃,自然是在合適的時機去運用。早一天,晚一天,都不是大事。只是爲兄不知道,西突厥可汗之死,是計劃之內,還是計劃之外!”

“計劃之外!”李元興也沒有想到,西突厥大可汗會掛掉。

“這是個麻煩,大麻煩!”王及善冷不丁來了一句。(未完待續。)

第812節 豬仔計劃第259節 孤第192節 秦王莊的奇蹟(一)第531節 代罰第592年兩個和尚第375節 瓷第3節 秦嶺小莊第804節 全民大賭第461節 騙局還是奇蹟第390節 一份寶藏第817節 一隻玻璃杯第572節 現代的新年夜第538節 淡定的秦王第650節 京觀要怎麼辦?第209節 涼州血夜第175節 天策四衛第581節 農田北移第884節 華夏的奇蹟第538節 淡定的秦王第158節 武曌圈地第413節 空中樓閣第150節 手中沙第882節 七萬七千項專利第893節 醫仙臨世(三)第269節 秦王妃的第一次內部會議第758節 李墨第139節 天命大運之人第113節 吃早餐嗎?第395節 虛假的重量緊急通知第118節 制肘之人第824節 秦王無親情第561節 你讀過三國嗎?第449節 加糧稅第624節 壓歲錢第218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上)第58節 大唐富國計劃(三)第576節 秦王出遊第264節 小小一坑第420節 不要小看餐桌第309節 趙州橋第283節 玄武門開機第744節 大唐皇家第一菜第238節 涼州定第199節 大唐的廣告學第822節 大唐人的傲氣第555節 大唐的明星(一)第772節 教科書式戰鬥第783節 天高皇帝遠第811節 倭人勞工第1節 這是穿越嗎?第550節 樂民園開園前一日第587節 李氏的榮耀第652節 海珍第813節 三萬豬仔第399節 重賞之下第659節 大唐女子爵第796節 對外第一炮第242節 聘禮第299節 耀州紀第59節 竟然有人來踩秦王府第819節 天英閣監國(上)第417節 長安城的新小吃第693節 李靖的兵法教學第12節 長孫氏的喜悅第541節 耀州總動員第93節 世家門閥也爲利第472節 神奇的火第716節 封賞?第388節 這只是開始第353節 量產熾羽甲第403節 鐵腕軍管區第515節 名之戰!第802節 沒有陰謀第900節 秦王駕臨第289節 除夕夜宴第12節 長孫氏的喜悅第657節 白菜真是好東西第361節 疾如風!第7節 帶回大唐的禮物第440節 惡客上門第36節 狂熱的大唐商人們(一)每544節受審第52節 秦王大計第770節 有多少天的糧倉第234節 耀州受阻第833節 災後重建的考慮第656節 死磕第488節 軍魂第13節 被震驚的貴婦們第154節 定計三年第476節 大唐的即時戰略遊戲第567節 蒸汽工業的第一次閃光第71節 天策上將第450節 點石成金術(一)第462節 把記者全部關起來第864節 殖民第458節 兩粒石子翻起的濤天巨浪(下)第459節 軒轅神功(一)第24節 李淵
第812節 豬仔計劃第259節 孤第192節 秦王莊的奇蹟(一)第531節 代罰第592年兩個和尚第375節 瓷第3節 秦嶺小莊第804節 全民大賭第461節 騙局還是奇蹟第390節 一份寶藏第817節 一隻玻璃杯第572節 現代的新年夜第538節 淡定的秦王第650節 京觀要怎麼辦?第209節 涼州血夜第175節 天策四衛第581節 農田北移第884節 華夏的奇蹟第538節 淡定的秦王第158節 武曌圈地第413節 空中樓閣第150節 手中沙第882節 七萬七千項專利第893節 醫仙臨世(三)第269節 秦王妃的第一次內部會議第758節 李墨第139節 天命大運之人第113節 吃早餐嗎?第395節 虛假的重量緊急通知第118節 制肘之人第824節 秦王無親情第561節 你讀過三國嗎?第449節 加糧稅第624節 壓歲錢第218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上)第58節 大唐富國計劃(三)第576節 秦王出遊第264節 小小一坑第420節 不要小看餐桌第309節 趙州橋第283節 玄武門開機第744節 大唐皇家第一菜第238節 涼州定第199節 大唐的廣告學第822節 大唐人的傲氣第555節 大唐的明星(一)第772節 教科書式戰鬥第783節 天高皇帝遠第811節 倭人勞工第1節 這是穿越嗎?第550節 樂民園開園前一日第587節 李氏的榮耀第652節 海珍第813節 三萬豬仔第399節 重賞之下第659節 大唐女子爵第796節 對外第一炮第242節 聘禮第299節 耀州紀第59節 竟然有人來踩秦王府第819節 天英閣監國(上)第417節 長安城的新小吃第693節 李靖的兵法教學第12節 長孫氏的喜悅第541節 耀州總動員第93節 世家門閥也爲利第472節 神奇的火第716節 封賞?第388節 這只是開始第353節 量產熾羽甲第403節 鐵腕軍管區第515節 名之戰!第802節 沒有陰謀第900節 秦王駕臨第289節 除夕夜宴第12節 長孫氏的喜悅第657節 白菜真是好東西第361節 疾如風!第7節 帶回大唐的禮物第440節 惡客上門第36節 狂熱的大唐商人們(一)每544節受審第52節 秦王大計第770節 有多少天的糧倉第234節 耀州受阻第833節 災後重建的考慮第656節 死磕第488節 軍魂第13節 被震驚的貴婦們第154節 定計三年第476節 大唐的即時戰略遊戲第567節 蒸汽工業的第一次閃光第71節 天策上將第450節 點石成金術(一)第462節 把記者全部關起來第864節 殖民第458節 兩粒石子翻起的濤天巨浪(下)第459節 軒轅神功(一)第24節 李淵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山县| 云龙县| 丹巴县| 四会市| 太原市| 三河市| 罗江县| 金阳县| 盐城市| 曲周县| 阳原县| 濮阳市| 肇州县| 霸州市| 来安县| 巴彦淖尔市| 安图县| 平昌县| 松江区| 理塘县| 大方县| 手机| 大丰市| 嘉鱼县| 班戈县| 开远市| 宜宾县| 中山市| 修水县| 高台县| 双峰县| 遂昌县| 藁城市| 博客| 长垣县| 娱乐| 溆浦县| 浮梁县| 尼勒克县| 永兴县| 白朗县|